《奉和御製龍圖等閣觀三聖御書》是宋代司馬光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奉和御製龍圖等閣觀三聖御書
- 作者:司馬光
- 創作年代:宋
- 作品體裁:詩
《奉和御製龍圖等閣觀三聖御書》是宋代司馬光的作品。
《奉和御製龍圖等閣觀三聖御書》是宋代司馬光的作品。作品原文積厚丕丕業,重光鬱郁文。寶書垂列宿,玉字切浮雲。散帙鳴鑾駐,充庭雜佩分。願移天縱藝,似續聖功勤。作者簡介司馬光,宋陝州夏縣人,字君實。司馬池子。少聰穎好學,以父蔭...
和御製觀龍圖閣三聖御書 《和御製觀龍圖閣三聖御書》是一首詩,作者是宋代金君卿。累聖傳真跡,天苞炳瑞文。珍藏留紫禁,寶構拂叢雲。焜燿三辰爛,周旋八體分。宸心追睿轍,尤念保邦勤。
《御製天章閣觀三聖御書奉聖旨次韻》是宋代詩人韓琦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寶閣三休地,琅函列聖文。天章橫紫極,洛字覆青雲。花拆驚雷起,龍騰駭浪分。宸毫知善斷,更嗣禹邦勤。作者簡介 韓琦, 宋相州安陽人,字稚圭,號贛叟。仁宗天聖五年進士。累遷右司諫,疏罷王隨、陳堯佐、韓億、石中立等四人...
奉和御製龍圖閣觀書 《奉和御製龍圖閣觀書》是宋代詩人夏竦的作品之一。切雲層閣倚龍城,霜素緹油聚壁經。嚴召近臣容侍從,載賡宸唱樂清寧。神宗燕翼垂貽訓,地寶昭彰顯瑞形。芬馥芸香飄紫禁,熒煌金刻照彤庭。龜陳洛畫開瑤檢,弦泛薰風出黼扃。自慶孤生逢旦暮,愧無嘉頌讚明馨。
龍圖閣,是宋代閣名,宋真宗紀念宋太宗的專門宮殿。真宗鹹平初(公元998-1003年)建,在會慶殿西偏。收藏太宗御書、御製文集、各種典籍、圖畫、寶瑞之物,以及宗正寺所進宗室名籍、譜牒等。又先後置待制、直學士、直閣等官。北宋包拯曾任龍圖閣直學士,故民間戲曲小說中以“包龍圖”稱之。《宋史.包拯傳》:“...
龍圖,宋代閣名,宋代龍圖閣學士省稱,建立於公元1001年,在會慶殿西偏。宋真宗鹹平四年(公元1001年)以前建,在會慶殿西偏。收藏太宗御書、御製文集、各種典籍、圖畫、寶瑞之物,以及宗正寺所進宗室名籍、譜牒等。又先後置待制、直學士、直閣等官。北宋包拯曾任龍圖閣直學士,故民間戲曲小說中以“包龍圖”...
龍圖閣學士,是一種宋朝官職,北宋龍圖閣直學士是"加官"、"貼職",一種虛銜,榮譽稱號。名詞出處 龍圖閣學士,宋代官名。宋真宗時建龍圖閣,收藏宋太宗御書、御製文集、典籍、圖畫、祥瑞之物以及宗正寺所進屬籍、世譜。景德元年(1004年),置龍圖閣侍制。四年,置龍圖閣學士。龍圖閣學士為加官,用以加文學之士...
奉和御製國學太宗皇帝御書閣告成 《奉和御製國學太宗皇帝御書閣告成》,宋朝詩詞,作者夏竦。神宗濬哲通三變,善繼文思洽萬方。高倚叢楹藏鳳緼,密礱溫石鏤雲章。素風暢茂增鴻慶,景耀騰凌發美祥。回據日畿分寶勢,遠承雲路抗飛梁。推恩宥幣班中帑,式宴朝纓集上庠。夏仰紫宸敷睿唱,夏弦春誦永游揚。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 ,在為太宗御製御書整理編目的基礎上 ,將太宗御書 《贊後法帖》 12 卷 , 《小字法帖》 1 卷 ,草書故事簇子七軸等共56 捲軸 ,刻石御書院。另太宗的墨跡雜書 ,太宗御製御書墨跡凡 13 522 捲軸及墨跡雜書扇 36 柄 , “分藏於龍圖閣、 太清樓、 秘閣、 御書院” 。又據 《...
文津閣內原藏《古今圖書集成》萬卷、《御製詩》四集,1785年《四庫全書》也曾收藏於此。辛亥革命後,《四庫全書》運往北京圖書館,《古今圖書集成》早年已被軍閥盜賣淨盡。文津閣仿浙江寧波范氏天一閣形式修建,占地面積3600平方米,主要建築由門殿、假山、水池、藏書樓、花台、曲池、山石、月門等組成。建築結構 從...
後又在此中建秘閣,設龍圖閣、天章閣等十一閣,分藏太宗等皇帝的御書和御製文集。三館和諸閣,通稱館閣。館閣之選,皆天下俊傑,必試而後命,一經此職,遂為名流。 明代將制誥、著作、修史、圖籍等職都合併於翰林院,別稱詞林,從此翰林才成為文學之士的專稱,翰林院也正式成為外朝官署。 清初置文館,處文學侍從...
宋 田錫 《長至賦》:“魯太史登樓以觀祲,周天王服袞以嚴禋。”[2] 宋 王禹偁 《南郊大禮詩》之五:“嚴禋禮退一陽生,抃賀歡呼動四溟。”[3] 宋 穆修 《秋浦會遇》詩:“踰年留異域,肆會奉嚴禋。”[4] 宋 夏竦 《奉和御製恭謝南郊》:“靖館齋心成鉅典,嘉壇報貺奉嚴禋。”[5] ...
後又在此中建秘閣,設龍圖閣、天章閣等十一閣,分藏太宗等皇帝的御書和御製文集。三館和諸閣,通稱館閣。館閣之選,皆天下俊傑,必試而後命,一經此職,遂為名流。明代將制誥、著作、修史、圖籍等職都合併於翰林院,別稱詞林,從此翰林才成為文學之士的專稱,翰林院也正式成為外朝官署。清初置文館,處文學...
後又在此中建秘閣,設龍圖閣、天章閣等十一閣,分藏太宗等皇帝的御書和御製文集。三館和諸閣,通稱館閣。館閣之選,皆天下俊傑,必試而後命,一經此職,遂為名流。明代將制誥、著作、修史、圖籍等職都合併於翰林院,別稱詞林,從此翰林才成為文學之士的專稱,翰林院也正式成為外朝官署。清初置文館,處文學...
寶文閣,官署名。寶文閣原名壽昌閣,慶曆元年(1041)改名。閣內收藏了仁宗御書,御製文集和英宗御書。宋代治平四年(1067),神宗即位,設定學士、直學士、待制等職,負責管理寶文閣,待遇同龍圖閣。地理位置 寶文閣在天章閣的西序,群玉殿、芯珠殿之北,舊日壽昌閣,宋仁宗慶曆元年(1041)改為寶文閣。仁宗...
後又在此中建秘閣,設龍圖閣、天章閣等十一閣,分藏太宗等皇帝的御書和御製文集。三館和諸閣,通稱館閣。館閣之選,皆天下俊傑,必試而後命,一經此職,遂為名流。明代將制誥、著作、修史、圖籍等職都合併於翰林院,別稱詞林,從此翰林才成為文學之士的專稱,翰林院也正式成為外朝官署。清初置文館,處文學...
《宋史·藝文志》集部著錄《哲宗御製》前後集共27卷。置直徽猷閣 大觀元年(1107),宋哲宗御集編定完成。大觀二年(1108)二月十三日,徽宗下詔建閣以藏哲宗御製、御集,以“在《詩》有之‘君子有徽猷’,是為論德之美,而觀道之成,於是乎在。其哲宗皇帝御集,建閣以徽猷為名”。如前龍圖閣等例,置學士...
後又在此中建秘閣,設龍圖閣、天章閣等十一閣,分藏太宗等皇帝的御書和御製文集。三館和諸閣,通稱館閣。館閣之選,皆天下俊傑,必試而後命,一經此職,遂為名流。明代將制誥、著作、修史、圖籍等職都合併於翰林院,別稱詞林,從此翰林才成為文學之士的專稱,翰林院也正式成為外朝官署。清初置文館,處文學...
後又在此中建秘閣,設龍圖閣、天章閣等十一閣,分藏太宗等皇帝的御書和御製文集。三館和諸閣,通稱館閣。館閣之選,皆天下俊傑,必試而後命,一經此職,遂為名流。明代將制誥、著作、修史、圖籍等職都合併於翰林院,別稱詞林,從此翰林才成為文學之士的專稱,翰林院也正式成為外朝官署。清初置文館,處文學...
宋代的職是指殿、閣大學士、學士、直學士、待制等榮銜,通稱為侍從官。官員以加學士等銜號為榮。如包拯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龍圖閣的學士等銜當時各有俗稱:學士稱老龍,直學士稱大龍,待制稱小龍,直龍圖閣為假龍。宋代的官場風氣與魏晉南北朝時期正相反:重文抑武。12.爵、勛、品、階 爵、勛、...
下注: “歌詩、 箴、 銘、 贊、 論或刻石 ,或題板 ,或以朱黃書於石壁。 ” 又天禧三年(1019)三月十三日 ,仁宗 “曲宴後苑 ,登翔鸞閣觀太宗御集聖制” 。而 《長編》 卷八六亦明確記載: “(大中祥符九年二月)癸卯 ,召近臣於翔鸞閣觀太宗御書及御製 《聖文神筆頌》 、 《玉宸殿記》 等。上(...
後又在此中建秘閣,設龍圖閣、天章閣等十一閣,分藏太宗等皇帝的御書和御製文集。三館和諸閣,通稱館閣。館閣之選,皆天下俊傑,必試而後命,一經此職,遂為名流。明代將制誥、著作、修史、圖籍等職都合併於翰林院,別稱詞林,從此翰林才成為文學之士的專稱,翰林院也正式成為外朝官署。清初置文館,處文學...
名園修整復舊觀,此石妥貼位置拂拭莓苔痕。我皇嵩洛時巡偶經此,往跡憑弔堪評論。卻嗤牛僧孺李德裕空愛名,侈汰似鑄金蓮盆。段文呂既貴,以金蓮盆濯足。何如端明遭讒被黜足自樂,宵人君子千載昭然存。恭和御製《九日幸旺泉導醴亭登高》元韻 中山發鑾輅,時值霜露稠。已比先王觀,不慮吾何修。奢儉省...
廟院內有伏羲殿、女媧殿、關帝殿、魁星閣、三聖閣、聖母泉池等建築物。是全國現存三處伏羲廟最早的建築。(其他兩處一處在甘肅天水,一處在河南淮陽)。濟寧泗水 歷史沿革 泗水縣先賢仲子廟位於泗水縣城東部濟河西岸,原名“鄉賢祠”。明萬曆十九年(公元1591年),泗水令譚好善,見仲子廟貌興嘆,乃捐資重修,建享...
後又在此中建秘閣,設龍圖閣、天章閣等十一閣,分藏太宗等皇帝的御書和御製文集。三館和諸閣,通稱館閣。館閣之選,皆天下俊傑,必試而後命,一經此職,遂為名流。明代將制誥、著作、修史、圖籍等職都合併於翰林院,別稱詞林,從此翰林才成為文學之士的專稱,翰林院也正式成為外朝官署。清初置文館,處文學...
龍圖閣:宋真宗建。在會慶殿西偏,北連禁中,閣東曰資政殿、西曰述古殿。閣上供奉太宗御書、御製文集及典籍、圖畫、寶瑞之物,及宗正寺所進屬籍、世譜。有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等官。包拯曾為龍圖閣直學士,人稱包拯為包龍圖即源於此。南京:宋時南京為應天府,治所在今河南商邱市。樞密:樞密使,...
晉祠之銘並序 御製 御書 夫興邦建國,資懿親以作輔;分圭錫社,實茂德之攸居。非親無以隆基,非德無以啟化。是知功侔分陝,奕葉之慶彌彰;道洽留棠,傳芳之跡斯在。惟神誕靈周室,降德酆都;疏派天潢,分枝璇極。經仁緯義,履順居貞。揭日月以為躬麗高明之質;括滄溟而為量體宏潤之資。德乃民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