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⑴
雞鳴紫陌曙光寒⑵,鶯囀皇州春色闌⑶。
金闕曉鐘開萬戶⑷,玉階仙仗擁千官⑸。
花迎劍佩星初落⑹,柳拂旌旗露未乾⑺。
獨有鳳凰池上客⑻,陽春一曲和皆難⑼。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和(hè):即和詩,是用來和答他人詩作的詩,依照別人詩詞的格律或內容作詩詞。可和韻,可不和韻。
中書舍人:官名,時
賈至任此職。
大明宮:宮殿名,在長安禁苑南。
⑵紫陌:指京師的街道。曙(shǔ)光:破曉時的陽光。
⑶囀(zhuàn):婉轉的叫聲。皇州:京都。闌:盡。
⑷金闕(què):皇宮金殿。萬戶:指皇宮中宮門。
⑸玉階:指皇宮中大明宮的台階。仙仗:天子的儀仗。
⑹劍佩:帶劍、垂佩綬,都為高官之飾物,此指禁衛軍的武裝。
⑺旌(jīng)旗:旗幟的總稱。
⑼陽春:古曲名,即
宋玉《
對楚王問》中提到的《
陽春》《
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後以之比喻作品高妙而懂得的人很少。
白話譯文
韻譯
雄雞啼鳴京城曙色光寒,鶯啼婉轉皇宮春色正闌。
宮殿報曉鐘聲催開萬戶,玉石台階儀仗擁簇千官。
花迎朝臣佩劍繁星初落,柳拂旌旗仙人盛零未乾。
只有鳳凰池上舍人諸客,陽春高雅一曲和歌皆難。
散譯
雄雞啼唱,大路上灑滿黎明的寒光。黃鶯鳥鳴聲婉囀,京城處處是一派暮春景象。宮裡的曉鐘敲過,千門萬戶一齊開敞,天子的儀仗排列在玉階兩邊,環擁著百官進入朝堂。殿前花色與佩劍的閃光交加輝映,天邊的晨星才剛剛消隱。飄揚的旌旗輕拂著柳枝,枝頭還沾帶著夜來的清露。鳳凰池上歌一曲陽春白雪,誰想唱和可真會知難卻步。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肅宗
乾元元年(758)春天,當時岑參任右補闕,與詩人
賈至、
杜甫、
王維為同僚。時為中書舍人的賈至先作了一首《
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杜甫和王維、岑參都作了和詩,岑參之和即為此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杜甫、王維、岑參三首和《早朝大明宮》,其藝術成就都超過了賈至的原作。在諸和詩之中,杜甫的和詩以其格律謹嚴而著稱,王維的和詩以其氣象闊大而馳名,至於岑參的這首和詩,則以其押韻奇險、屬對精工與用語之典麗而深獲歷代論者之盛譽。
詩一開頭,先由作者在早、朝途中的所見所聞寫起。這兩句是說,詩人早朝上路之時,聽見雄雞正在報曉,看到東方剛微露曙光,覺得天氣仍有些涼意;時值暮春三月,流鶯百囀,在這京都之內不時可聞其鳴。首句寫“雞鳴”、“曙光”,交待早朝上路的時間,點題巧妙而又自然。在時間概念上也比賈至原詩首句“銀燭朝天紫陌長”的籠統交待顯得確切。次句寫“鶯囀”、“春色”,描繪京城暮春時節清晨的景色,呼應賈至原詩第二句“禁城春色曉蒼蒼”的寫景。兩相比較,賈詩所寫之春景比較模糊,形象不鮮明,“春色曉蒼蒼”,藝術感染力實際上並很不強。究其原因,即在於拂曉之時天色尚暗,描寫此時景物僅僅訴諸於視覺印象,其難度較大。岑參深諳其中奧秘,故其詩首聯寫景時,既寫其所見之“曙光”、“春色”,又寫其所聞之“雞鳴”、“鶯囀”,甚至寫到其身心所感覺之“寒”,準確地抓住了暮春時節清晨之時景物和氣候的特點,從視覺、聽覺、感覺等不同角度進行描寫,藝術感染力自然就強了不少。
“金闕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與王維和詩的頷聯一樣,岑詩頷聯聯寫的也是早朝時的場面:伴隨著金鑾殿里傳出的朝鐘聲,一扇扇宮門依次而開;在漢自玉台階兩側排列著皇家的儀仗,文武百官們按部而朝見皇帝。“金闕”、“玉階”,其辭藻富麗堂皇,正適合表現皇宮的金璧輝煌和雕欄玉砌。以“金”對“玉”,以“萬”,對“千”,其對仗典雅精工,又與早朝時莊嚴整肅之朝儀相諧。因此若論氣象之闊大,岑詩此聯誠遜於王詩,若淪辭藻之富麗與對仗之精工,則岑詩又在王詩之上。
岑詩的頸聯頗得後世論者之青睞,南宋著名詩人
楊萬里在其著《
誠齋詩話》中論及賈至等人的這組早朝大明宮唱和詩時曾說:“和此詩者,岑詩云‘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最佳。”在杜甫、王維均參與唱和的情況下,岑詩此聯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是不容易的。此聯的佳處即在於它既寫了早朝的場面又抓住了時間早這一特點,既呼應賈至的原作又表現出岑詩的語言特色:鮮花迎接飾有佩劍的官員,柳條輕拂儀仗的旗幟,此時曉星方落,露猶未乾。作為一首早朝詩,應處理好“早”與“朝”之關係,即在空問上應圍繞朝見之場面來寫,在時間上又要體現出一個“早”字。賈、杜、工三人的唱和詩,均以首聯寫早朝之時間,以中二聯寫一早朝之場面,唯岑詩此聯能將“花迎劍佩”、“柳拂族旗”之場面與“星初落”、“露未乾”之時辰融為一體,以一聯表現了他人需兩聯才能交待清楚的內容。作為一首和詩,岑詩此聯的景物描寫又與賈至原詩互為呼應,進一步充實了對春色的描寫。不過賈至的原作中,寫景與朝見結合得不緊密,結果出現了首二聯寫景,頸聯寫朝見,尾聯倡和的格局,對於一首早朝詩來說,其中心不突出,顯得本末倒置。因此,王維在和其詩時,以中二聯寫朝見場面,突出了重點。但王詩也有不足,即忽視了賈至原作中的春色描寫,與之呼應不緊。觀王詩,竟通篇於春色未著一字,反倒用了不少筆墨不厭其詳地一再寫君臣之服飾,首聯已雲“翠雲裘”,頸聯又寫“袞龍”,頷聯則先寫“衣冠”,又繼以“冕旒”,語意頗嫌重複,而不騰出筆墨來呼應一下賈詩中之春色。前人對此有“衣冠冕旒,句中字面復見”之譏(《
仇兆鰲《
杜詩詳註》卷五)。雖說王詩成就很高,此等不足畢竟是瑕不掩瑜,但相比之下,總是不如岑詩之唱和得體、一呼應緊密而又能避免其中心不突出之缺陷。最後,此聯之語言亦頗能體現岑詩之特色。縱觀賈、杜、王三詩之頸聯,均有御爐香菸等字樣,可見在早朝詩中寫香菸之類已成司空見慣之例。岑參顯然不滿足於此等俗套,故全詩無一語道及御爐香菸而於此聯寫出了“劍”、“旗”、“星”、“露”等較之其他三作顯得很新奇的景語。所謂邊塞詩人與宮廷詩人之別,於此大概亦可略見一斑。
“獨有鳳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詩的結尾,回響賈至的倡議:唯有身居鳳池的中書省賈舍人,你這一曲高雅的陽春自雪和起來實在困難。說和詩難,倒不僅僅是出於對賈至的恭維,或是表現自己的謙遜,這“難”字確實流露出岑參內心的真實感受。一同和詩的王維、杜甫,都是久負盛名的大詩人,與之同和一詩確實不易。王維久任朝官,寫起宮廷唱和詩來簡直是輕車熟路;杜甫做詩刻苦,語不驚人死不休,又尤長於律詩。詩友在某種意義上又是詩敵,同和一詩實寓有一較短長之意,因此在這場高水平的競賽中若無高超的手段是根本不可能爭先的。後人在評價這組唱和詩時多以岑參此詩為最佳,其致勝之訣不外乎下列三點:
其一曰“押韻奇險”。寫宮廷詩,古人多以富麗之辭藻充做韻腳,如賈詩之“御爐香”、“侍君王”、杜詩之“醉仙桃”、“有鳳毛”、王詩之“拜冕旒”、“衰龍浮”等,均是其例。岑參不排斥富麗之辭藻,但更偏愛奇麗之辭藻,體現在此詩之韻腳上,便是“曙光寒”、“春色闌”、“和皆難”、“露未乾”等出乎人們意料的辭藻與奇特的押韻。在宮廷詩中,“寒”、“闌”、“乾’、“難”等韻腳是不大有人問津的,更不用說以之作為早朝詩的韻腳了,這些辭彙,通常是用以表現衰殘之景的,將它們寫入早朝詩中而不減損富麗堂皇之氣,需要有高超的寫作技巧。稍一不慎,便成敗筆,在前人看來這簡直是在走獨木橋,故稱這些韻腳為險韻。正是在這種他人通常不敢嘗試之處,岑參成功地進行了嘗試,收到了後世公認的奇特的藝術效果。具體說來,“寒”通常會引起人們的蜷曲畏縮之感,但岑詩的“雞鳴紫陌曙光寒”給人的感覺便全然不同,雄雞一唱天下白,黑暗即將讓位於光明,那雞鳴令人振奮,那曙光令人憧憬,那暮春清晨的微寒令人愜意。奇妙的藝術效果的取得就在於詩人在以“寒”為韻腳時恰當地進行了搭配,這一點在“闌”、“乾”、“難”等韻腳上同樣得到了體現。“闌”本用於幾寫殘景,但詩人配之以“春色”、配之以“鶯囀”,效果便截然相反。春闌不同於秋闌,花雖疏而葉更茂,紅雖瘦而綠益肥,加之以流鶯百咐,越發顯得生機勃勃。其他如,’乾”、“難”等韻腳,均各有妙用。在美學領域中,也處處存在著辨證法。岑詩中這幾個韻腳,押得雖險而麗,雖麗又奇,頗能體現岑詩尚奇麗之特點。
其二曰“對仗精工”。對於律詩來講,中二聯對仗即已足矣,岑詩多用一聯對仗,意在與早朝時那種左右分班、文武對列的朝儀相協調一致,以詩歌形式上的工整表現詩歌內容即早朝場面的嚴整。另外前人已經指出,此詩首聯以“紫”對“皇”,極為典麗,岑參此詩對仗之精於此亦可見一斑。在這四首唱和詩中,論對仗之精工典麗,唯杜詩可與岑參此詩相敵。
其二曰“辭藻典麗堂皇”。岑參雖尚奇麗,但並不排斥典麗堂皇之語。在岑參此詩中,雖然有若於奇險之韻腳,但也有不少典麗堂皇之造語,其例如“紫陌”、“皇州”、“金闕”、“玉階”等,絕不亞於其他三詩。早朝詩畢竟要寫宮廷氣象,若一味追求奇險就有可能破壞詩中畫面的和諧。岑詩雖押險韻而未過份,又用了若干典麗堂皇之辭藻表現宮廷氣象,恰到好處地取得了平衡。其詩雖奇而又未離格,達到了奇不離正,正中有奇,得心應手的境界。
名家評價
宋·楊萬里《誠齋詩話》:七言褒頌功德,如少陵、賈至諸人倡和《早朝大明宮》,乃為典雅重大。和此詩者,岑參云:“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最佳。
明·顧璘《批點唐音》:岑參最善七言,興意音律不減王維,乃盛唐宗匠。此篇頡頏王、杜,千古膾炙,貴乎皆見“早朝”二字。中間二聯分大小景,結引故實,親切條暢。
明·凌宏憲《
唐詩廣選》:諸公倡和,此當為首,惜“寒”、“闌”、“乾”、“難”四韻不佳耳。
明·
胡應麟《
詩藪》:岑通章八句,皆精工整密,字字天成。頸聯絢爛鮮明,早朝意宛然在目。獨頷聯雖絕壯麗,而氣勢迫促,遂至全篇音韻微乖。不爾,當為七言律冠矣。王起語意偏,不若岑之大體;結語思窘,不若岑之自然;頸聯甚活,終未若岑之駢切;獨頷聯高華博大,而冠冕和乎,前後映帶,遂令全首改色,稱最當時。大概二詩力量相等,岑以格勝,王以調勝;岑以篇勝,王以句勝;岑極精嚴縝匝,王較寬裕悠揚。
明·
陸時雍《唐詩鏡》:唐人《早朝》唯岑參一首最為正當,亦語文悉稱,但格力稍平耳。
明·
唐汝詢《
唐詩解》:賈、杜、岑、王詩併入選,然岑、王矯不相下,舍人則雁行,少陵當退舍。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也。
明·周珽《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皇”、“紫”假對,“星”、“露”二字實詩眼。通篇心靈、脈融、語秀,作廊廟古衣冠法物,令人對之魂肅神斂。不特《早朝》諸什此為首唱,即舉唐七律取為壓卷,何讓?諸家取唐七言律壓卷者,或推崔司勛《黃鶴樓》,或推沈詹事《獨不見》,或推杜工部“玉樹雕殘”、“ 明池水”、“老去悲秋”、“風急天高”等篇,然音響重薄,氣格高下,前有確論。珽謂冠冕壯麗,無如嘉州《早朝》;淡雅幽寂,莫過右丞《積雨》。澹齋翁以二詩得廊廟、山林之神髓,欲取以壓卷,直足空古準今。質之諸家,亦必以為然也。
清·
邢昉《唐風定》:早朝詩第一,在右丞上。杜公不足驂駕。
清·
金聖歎《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此亦全依賈舍人樣,前解通寫早朝,後解專寫兩省也。若其爭奇競勝,義各有不同者:看他欲寫千官人朝,卻將一、二反先寫千官未入朝時。夫千官未入朝時,則只須“雞鳴”七字,便寫“早”字無不已盡。而今又更別添“鶯囀”七字者,意言風日如此韶麗,誰不詩情滿抱?然而下朝以後,各供乃職,王事蹇蹇,竟成不暇,便早為結句“獨有”字、“皆難”字,反襯出異樣妙色。此又為右丞之所未到也(前四句)。五、六,不惟星落露乾,只就看見花柳,便是朝散解嚴之役也。此時合殿千官,無不紛紛並散,而獨有鳳池諸客,共以和曲為難。嗚呼!因讀書得作官,既作官仍讀書,言和曲雖難,然此難豈復他官之所有哉!(後四句)。
清·
王夫之《
唐詩評選》:刻寫入冥,如兩鏡之取影。《毛詩》:“庭燎有輝,言觀其旂”,以狀夜向晨之象,景外獨絕。千裁後乃得“花迎劍佩”一聯,星落乃知花之相迎,旌之拂柳也。《三百篇》後,不可無唐律者以此。
清·
毛先舒《詩辯坻》:嘉州句語停勻華淨,而體稍輕颺,又結句承上,神脈似斷。工部音節過厲,“仙桃”、“珠玉”近俚,結使事亦粘帶,自下駟耳。四詩互有軒輊,予必賈、王、岑、杜為次也。
清·盛傳敏《磧砂唐詩》:又聞研之者謂諸公倡和,此當為首,唯“寒”、“闌”、“乾”、“難”四韻不佳。此雖不必泥,然應製作中最恐有人摘破也。
清·
黃生《唐詩摘鈔》:此題賈至首倡,王維、杜甫、岑參三人和之。賈作平平耳,王衣服字太多,杜五句遽雲朝罷,稍覺傷促,固當推此作擅場。看他“紫陌”、“春色”、“鶯”、“柳”、“劍佩”、“鳳池”等字皆公然取之賈詩,則運用不同,氣色迥別,與此作並觀,低昂不待辨矣。結美其首倡,唐人和詩必如此。
清·
何焯《唐律偶評》:倡和諸篇,斯為稍弱。又:“曙光”下接一“寒”字,早意生動。“皇州”以“黃”字借對,“紫陌”平起,卻不覺其板。
清·吳昌祺《刪定唐詩解》:此詩用意周密,格律精嚴,當為第一。“花迎”二句或謂為兩截語,非也,蓋言迎於星落之時,拂於露湛之際耳。“獨”、“皆”二字相喚。
清·
屈復《唐詩成法》:一明寫“早”字;二暗寫“朝”字,又點春時,三、四分寫,五、六合寫。七、八“和”,“獨”、“皆”字又相呼應。題是“早朝”,“早”字最要緊,看其分合照應,花團錦簇,天衣無縫。諸早朝詩此首第一。
清·趙臣瑗《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此詩亦是六句專寫早朝,末聯才歸重兩省者。而其寫早朝也,正大之中,復饒風致。其歸重兩省也,則專主稱美賈舍人之作,雖各出手眼,固可並垂不朽。
清·黃叔燦《唐詩箋注》:結語王、杜俱收到舍人,此獨以和賈說,亦各見筆墨。
清·
紀昀《
瀛奎律髓匯評》:⑴此首當居第三。⑵首聯對句不覺。五、六兩句不脫早朝。⑶五、六句方說曉景,末二句如何突接?究竟倉皇少緒。⑷此首雖不及杜,然較之於王,又覺通利,無夾雜之病。⑸精工著題。論者推此為四詩之弁,然人工則躋極,天峻不可羈,當遜賈、王。
清·
楊成棟《精選五七言律耐吟集》:如仙樂之競作,似丹風之長鳴。
清·
方東樹《
昭昧詹言》:起二句“早”字,三、四句大明宮早朝。五、六正寫朝時。收和詩,勻稱。原唱及摩詰、子美無以過之。
清·
施補華《峴傭說詩》:《和賈至舍人早朝》詩,究以岑參為第一。“花迎劍佩”、“柳拂旌旗”,何等華貴自然!摩詰“九天閶闌”一聯,失之廓落,少陵“九重春色醉仙桃”,更不妥矣。詩有一日短長,雖大手筆不免也。
清·
胡本淵《唐詩近體》:早朝倡和詩,明秀莫過於嘉州,王右丞亦正大,原倡平平,杜作無朝之正面,自是不及。
作者簡介
岑參(715~770),唐代詩人。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進士,曾隨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後又往來於北庭、輪台間。官至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因世稱岑嘉州。卒於成都。其詩長於七言歌行。所作題材廣泛,善於描繪塞上風光和戰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與
高適齊名,並稱“
高岑”,同為盛唐
邊塞詩派的代表。有《
岑嘉州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