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秀山魚

奇蹟秀山魚

奇蹟秀山魚是目前已知時代最早的、頭尾完整保存的有頜魚類。化石發現於中國重慶市蘭多維列統特列奇階,距今約4.36億年,是探究頜起源和有頜魚類早期演化最重要的化石證據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奇蹟秀山魚
  • 拉丁學名:Xiushanosteus mirabilis
  • 分類位置:脊椎動物-有頜魚類-盾皮魚類
  • 產地:中國-重慶-秀山
  • 時代:志留紀早期 蘭多維列世 特列奇期,~4.36億年前
  • 地層:志留系蘭多維列統特列奇階迴星哨組
命名由來,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習性及食性,研究意義,

命名由來

奇蹟秀山魚(Xiushanosteus mirabilis),屬名Xiushanosteus以化石的發現地命名,osteus是拉丁文“骨”的意思。種名mirabilis是拉丁文“奇蹟”的意思,指在志留紀早期奇蹟般地發現保存完整的有頜類。

形態特徵

奇蹟秀山魚體型微小,全長3厘米左右。身體扁平,吻端鈍圓;頭和軀體前半部分覆有大塊骨片,頭頂中間有一可活動關節,代償趨於癒合的頸關節;肩帶具發達的棘刺;兩個小背鰭;覆蓋細小菱形鱗片的身體粗長有力;有發達的上歪尾;臀鰭缺失。

棲息環境

志留紀華南大陸揚子海邊緣,淡海交界的水底。

習性及食性

在水底成群遊動,食性未知。

研究意義

志留紀盾皮魚類化石極少。之前在志留紀晚期發現的主要是進步的全頜盾皮魚類,而理論上更原始的節甲魚類、瓣甲魚類等盾皮魚類卻在志留紀無影無蹤,這一空白困擾著研究者。秀山魚雖無法歸入任何盾皮魚大類,但其主要骨骼結構與節甲類非常接近,可能代表了這些後來在泥盆紀非常繁盛的盾皮魚支系輻射的起源。
秀山魚還對有頜脊椎動物頭骨和頸關節的演化提供了一個可能的中間狀態。絕大多數有頜類都有可活動的頸關節,而無頜的甲冑魚類則頭與軀甲連為一體,不能活動。秀山魚雖然是有頜類,但它的頸部幾乎不能活動。所有秀山魚標本均顯示它的頭甲中間有一道橫向的裂隙,在功能上代償不可動的頸關節,使得頭能在呼吸和攝食時抬起與落下。這道裂隙將在硬骨魚中形成新的頭—頸界線,使得其後的骨片從顱頂分離出去,人類與頸部相連的枕骨即由秀山魚頭頂這道裂隙前的骨片(中央片,或稱後頂骨)演化而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