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特異埋藏化石庫是中國研究團隊在秀山發現並命名的志留紀早期魚化石組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特異埋藏化石庫
- 所屬時期:志留紀早期
重慶特異埋藏化石庫是中國研究團隊在秀山發現並命名的志留紀早期魚化石組合。
重慶特異埋藏化石庫是中國研究團隊在秀山發現並命名的志留紀早期魚化石組合。化石簡介重慶特異埋藏化石庫中發現的古魚化石不僅數量眾多、種類齊全,且保存十分完整、精美。其中,包含了迄今為止最早的完整的有頜脊椎動物化石記錄,讓世界...
特異保存化石庫 特異保存化石庫是2009年公布的古生物學名詞。定義 特異保存庫中化石保存特別好,一般生物的微細構造和軟組織都能保存。這種庫只強調化石保存的質量,而不強調數量。出處 《古生物學名詞》。
陳陽 陳陽,現任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工作人員。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陳陽參與的“重慶特異埋藏化石庫”研究工作,在有頜類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方向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與世界上其他三疊紀動物群相比,其種類豐富、保存精美、數量眾多,是目前(截止2010年)中國已知的化石種類最為豐富的三疊紀特異埋藏化石群,其化石類型的多樣性超過關嶺動物群、興義動物群以及盤縣動物群;羅平化石群處於二疊紀末期生物大絕滅...
終於在2020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一個具有大量魚類完整身體保存的特異埋藏化石群——“重慶特異埋藏化石庫”重現天日。這個特異埋藏化石群里,研究團隊終於找到了世界上第一個具有完整身體保存的盔甲魚類化石,並給它去了一個非常生動的名字—...
202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魚類研究團隊首次報導了在“重慶特異埋藏化石庫”中發現的世界上第一個具有完整身體保存的盔甲魚類化石——靈動土家魚。靈動土家魚的發現首次揭示出盔甲魚類身體的全貌。它全身披有菱形傾斜排列...
中國科研人員根據在重慶特異埋藏化石庫和貴州石阡化石庫發現的一批魚類化石標本復原出的景象在新發現的化石標本中,找到了全球最古老的有頜類牙齒化石,發現了最古老的有頜類奇蹟秀山魚等一批古魚類化石,揭示了有頜脊椎動物的崛起過程。
2023年,國際科研團隊在英國威爾斯中奧陶世地層中發現的“布爾吉斯頁岩型”特異埋藏化石庫--城堡灘生物群,發現有 170 多種生物,其中包括腕足動物等多個動物門類 。分類 腕足動物是最古老的動物類群之一,最早出現於 5億年以前古生代的...
2023年,國際科研團隊在英國威爾斯中奧陶世地層中發現的“布爾吉斯頁岩型”特異埋藏化石庫--城堡灘生物群,發現有 170 多種生物,其中包括環節動物等多個動物門類 。形態特徵 身體形態結構 身體分成許多形態相似的環形體節。體壁有3胚層...
2023年,國際科研團隊發現的“布爾吉斯頁岩型”特異埋藏化石庫--城堡灘生物群,有170多種生物,其中海綿動物最為豐富,約40種 。生活習性 海綿動物雖然是多細胞動物中最簡單的一類,卻有一個龐大的家族,種數占所有海洋動物種數的1/15...
與三葉蟲礦化的外殼相比,這些罕見的三葉蟲軟軀體化石只能保存在埋藏條件特殊的“特異埋藏化石庫”中,包括寒武紀的澄江生物群、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岩生物群、瑞典奧斯坦生物群,奧陶紀的美國比徹三葉蟲化石層和特倫頓群,以及泥盆紀的德國洪斯呂克...
2023年,由南京古生物所外籍科學家約瑟夫·博廷、副研究員馬俊業與研究員張元動等組織的國際科研團隊發現的“布爾吉斯頁岩型”特異埋藏化石庫--城堡灘生物群,已發現有 170 多種生物,其中海綿動物最為豐富,約40種。這項研究揭示了4....
2023年,由南京古生物所外籍科學家約瑟夫·博廷、副研究員馬俊業與研究員張元動等組織的國際科研團隊發現的“布爾吉斯頁岩型”特異埋藏化石庫--城堡灘生物群,已發現有 170 多種生物,其中海綿動物最為豐富,約40種。這項研究揭示了4....
蔡耀平,男,1983年生,雲南宣威人。西北大學副教授。學歷:理學博士,講授課程:《地史學》,研究領域:地球生物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主要研究方向:前寒武紀-寒武紀過渡時期特異埋藏化石庫。主要從事揚子地台(陝南、川北、滇東、黔中...
6.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國際科研團隊在英國威爾斯中奧陶世地層中發現一個保存有大量精美軟軀體化石的特異埋藏化石庫。該生物群已發現有 170 多種生物,其中海綿動物最為豐富,約40種。這項研究揭示了4.62億年前奧陶紀海洋...
2023年2月10日,宋海軍教授團隊主導、國內和國際多個科研機構聯合的科研團隊在《科學》雜誌發表研究成果——他們在我國貴州省貴陽市及其周邊發現貴陽生物群化石,埋藏時期距今2.508億年,是目前全球中生代最古老的一個特異埋藏化石庫,距...
3.特異埋藏化石庫(Exceptionally preserved fossil deposits “Lagerstätten”)塞拉赫在化石保存和埋葬學方面的工作都具有普遍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他首先提出特異埋藏化石庫的概念,區分出富集化石庫“Konzentrat-Lagerstätten”和保守化石...
目前為止,已報導的奇蝦類化石已達13屬21種之多,產出於全球自寒武紀早期至早泥盆世大約1.2億年間的25個軟軀體特異埋藏化石庫。近種區別 生存習性 牙尖嘴利,還能“結網”捕食 奇蝦是個大胃王,就連排泄物也有一個碗大小。古生物...
趙方臣,男,博士,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早期動物起源和寒武紀大爆發的古生物學、地層學和環境背景的研究。工作重點主要為中國寒武紀特異埋藏化石庫(如中國澄江生物群、關山生物群等)的生態學、...
2023年,由南京古生物所外籍科學家約瑟夫·博廷、副研究員馬俊業與研究員張元動等組織的國際科研團隊發現的“布爾吉斯頁岩型”特異埋藏化石庫--城堡灘生物群,已發現有 170 多種生物,其中海綿動物最為豐富,約40種。這項研究揭示了4....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國際科研團隊在英國威爾斯中奧陶世地層中發現一個保存有大量精美軟軀體化石的特異埋藏化石庫。該項研究揭示了4.62億年前奧陶紀海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面貌,並為早期動物小型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典型生物 ...
法拉第科學貢獻獎,2013年被授予劉易斯·托馬斯科學作家獎, 2016年獲得英國古生物學會的終身成就獎。孫智新,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寒武紀三葉蟲與特異埋藏化石庫研究,發表相關學術論文十餘篇。
既然赫德蝦類全球性分布,那么作為最早的特異埋藏化石庫,澄江生物群中是否存在赫德蝦呢?這個問題將對了解寒武紀大爆發早期食物鏈結構和海洋生態系統的特徵具有重要意義。形態特徵 與以奇蝦屬Anomalocaris為代表的、傳統意義上的狹義奇蝦類...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黃迪穎研究員、方翔副研究員等人聯合湖南博物院、中南大學的合作者,在湖南永順發現了早奧陶世特異埋藏化石庫——列夕動物群,揭示了奧陶紀生物大輻射早期的海洋生態面貌。現象描述 此次發現的列夕動物群產出於湖南省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