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夕動物群

列夕動物群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黃迪穎研究員、方翔副研究員等人聯合湖南博物院、中南大學的合作者,在湖南永順發現了早奧陶世特異埋藏化石庫——列夕動物群,揭示了奧陶紀生物大輻射早期的海洋生態面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列夕動物群
  • 類型:早奧陶世特異埋藏化石庫
  • 發現地點:湖南永順
現象描述,研究歷史,

現象描述

此次發現的列夕動物群產出於湖南省永順縣列夕鄉,化石出自下奧陶統馬刀堉組上部的鈣質泥岩中。在列夕動物群中,已發現環節動物、節肢動物、海綿動物、棘皮動物、鰓曳動物、刺胞動物、軟體動物、腕足動物、苔蘚動物、半索動物和脊索動物11個門一級生物類群,其中以古蠕蟲類和三葉蟲豐度最高。古蠕蟲類大部分以軟軀體型式保存,保留了部分解剖結構,如消化道等。此外,棘皮動物、海綿動物、多毛類等也有新的類群發現,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列夕動物群保存了多種生態位的生物類群,包括內底棲、底棲固著、底棲游移、游泳和漂浮等類型,反映了一個複雜和完整的海洋生態系統。

研究歷史

迄今為止,全球範圍內僅發現少量奧陶紀的特異埋藏生物群,特別是早奧陶世。早奧陶世是研究古生代動物群起源和奧陶紀生物大輻射早期機制的關鍵時段。列夕動物群的時代比奧陶紀生物大輻射的主幕早5~10個百萬年,其中保存的特異埋藏化石,既包括寒武紀的孑遺類群(如古蠕蟲類、奧托蟲、球接子三葉蟲等),還有大量奧陶紀的新生類群(苔蘚蟲、多毛類等),複雜的化石組合為從寒武紀動物群到古生代動物群的演替提供了新的證據,揭示了奧陶紀生物大輻射早期面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