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
冀州之南,
河陽之北。
北山
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
指通豫南,達於
漢陰,可乎?”
雜然相許。其妻
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
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
三夫,
叩石墾壤,
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
孀妻有遺男,
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
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
固不可徹,曾不若
孀妻弱子!雖我之死,
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
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
隴斷焉。
譯文
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
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腳下)
愚公(這個人),年紀快到90歲(了),在大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
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而且怎么擱置挖下來的土和石頭?”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
隱土的北邊。”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簸箕和籮筐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剛開始換牙,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的
智叟譏笑
愚公,阻止他幹這件事,說:“你簡直太不聰明了!就憑你殘餘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竟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擔心什麼挖不平?”
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所感動,命令
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這時開始,
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注釋
太行——山名,就是
太行山,位於山西省同河北、河南兩省的交界地區。
冀州——地名,包括現今河北、山西兩省和遼寧、河南兩省的一部分地區。
懲——音稱,懲罰。這裡是苦於的意思。
迂——音於,迂迴,曲折、繞道的意思。
豫——音預,地名,河南省。
漢陰——漢,就是漢水;陰,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陰。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
陳留縣境內。
荷——音賀,負荷,挑、扛的意思。
箕畚——箕,音基。畚,音本。箕畚,就是
畚箕,用竹、木等做成的運土器具。
齔——音趁,兒童換牙齒,乳齒脫落後重新長
恆齒。這晨表示年齡,約七、八歲。
惠——同慧,智慧,不惠就是愚蠢的意思。
一毛——一草一本,這裡指山的一小部分。
匱——音潰,缺乏的意思。
夸娥氏——就是大力神,力大無比。
厝——音錯,安置的意思。
朔東——就是朔方以東地區,指山西省的東部。
雍——就是雍州,在現今陝西、甘肅省一帶地區。
隴——同壟,隴崗,就是高山。
列子——這是一部古書的名稱,屬於我國先秦時期道家的著作,為戰國初年的
列禦寇所著。書中記載了許多寓言和神話傳說,體現了先秦時期神話思維方式的色彩。
考據
《列子·湯問》篇中“愚公移山”的寓言在中國是人盡皆知的。故事講述
愚公為了搬走擋在家門口的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率領全家人挖山不止,
天帝被他的精神所感動,派了兩個神仙把這兩座山搬走了。這兩個神仙,據《列子》說,是“夸蛾氏二子”。
故事中的“夸蛾氏”當然是一位大力神,但除了《列子》以外,沒有其他文獻記載這位神仙的情況,所以對於其具體身份,一般人並不十分清楚。
有學者指出,所謂“夸蛾氏”的“原形”就是大螞蟻,“夸蛾氏”可以稱為“巨蟻神”。
“螞蟻”的“蟻”繁體作“蟻”。現代漢語通常用於“飛蛾”一詞中的“蛾”字是“蟻”的本字,“蟻”是
後起字。《說文解字》:“蛾……從蟲我聲”。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在“蛾”字下說:“蛾是正字,蟻是或體”。
“蟻”字《說文解字》未見收錄,但顯然它是從“義”得聲。《說文解字》說:“義,己之威義也,從我從羊”。段玉裁《注》云:“威義出於己,故從我也”。蕭登福先生所撰《列子古注今譯》指出,“《釋文》云:夸蛾氏一本作夸蟻氏。”此處所說《釋文》是指唐人殷敬順纂,宋人
陳景元補遺的《列子沖虛至德真經釋文》。可見在唐宋時期流傳的《列子》某一版本中,“
夸蛾氏”就寫作“夸蟻氏”。
“蛾”“蟻”相通,在古代文獻中還可以找到其他例證。《楚辭·天問》:“蜂蛾
微命,力何固”,
王逸《
楚辭章句》注云:“言蜂蛾有毒之蟲,受天命,負力堅固,
屈原以喻蠻夷自相毒,固其常也。獨當憂秦吳耳。一作蜂蟻”。宋人洪興祖《
楚辭補註》云:“蛾,古蟻字”。
《墨子·備
蛾傅》篇:“子
墨子曰:‘子問蛾傅之守邪?’”清代學者
孫詒讓在《
墨子間詁》中註解說:“蛾傅即蟻傅”。按:“蟻傅”亦作“
蟻附”,是古代戰爭中攻打城池時經常採用的一種戰法,形容戰爭中攻城一方的士兵藉助
雲梯之類爬城時,如同螞蟻一樣蜂擁而上。《孫子兵法·謀攻》篇:
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
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闉,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蟻附”一詞形象地描述了攻城時攻擊方的士卒攀附之狀。“傅”與“附”在表示“附著”之意時,可通用。“
蛾傅”應讀為“
蟻附(yǐfù)”。由此可見,“夸蛾”亦即“夸蟻”。
“夸蛾氏”中的“夸”,在古代漢語中有“大”的意思。《說文解字》中說:“夸,奢也”。《廣雅疏證·釋詁》:“夸,大也”。著名的神話傳說《夸父逐日》中的主人公名為“夸父”,意味著他是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子”。
“夸”字表示“大”的這一含義,在現代漢語中還有所保留。例如,“誇大”一詞為
並列結構的複合詞,“夸”與“大”意義相近。此外,在古代,“夸”隱含有“美”的意義。因為在古人的審美觀念中,身材高大壯健是體態美的重要特徵之一。《
詩經·衛風·碩人》中“碩人其頎”、“碩人
敖敖”都是形容女主人公
莊姜身材高大的讚美之詞。
屈原《
離騷》“苟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
顑頷亦何傷?”一句,
王逸注云:“姱,大。”洪興祖《補註》曰:“信姱,言實好也,與信芳、信美同意。”“姱”字從“夸”字得聲兼得義。由此可見,“夸蛾氏”中“夸”字在描述對象形貌時隱含著讚美之意。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螞蟻雖然體形細小,但是其負載能力相對其他物種較強。《愚公移山》中帝命“夸蛾氏”負二山的情節顯然是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而產生。
綜上所述,所謂“夸蛾”即“夸蟻”,也就是“巨大的螞蟻”,《愚公移山》中的“夸蛾氏”(即夸蟻氏)應當名之為“巨蟻神”。
順帶說一下,據《大戴禮記·夏小正》,古人稱螞蟻為“
玄駒”,含有螞蟻是黑色之意。如此,“夸蛾氏”應當是
面目黎黑,身材高大的英俊男子形象。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原本應該是十分豐富的,但是在它們流傳的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而多有散佚,“夸蛾氏”在現存的古代文獻中未見有其他記載,也不見於當代學人所歸納的中國神話人物譜系中,“夸蛾氏”的形象的正確描述有助於人們理解《愚公移山》中的相應情節,對於完善我國古代神話人物的譜系也有所益助。
評點
這是一個著名的故事。
愚公為了排除險阻,打開通道,率領全家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這是一件大而又艱巨的工程,在
有的人看來是難以想像的。但是,愚公胸懷大志,不被困難所嚇倒,他敢想敢說敢做,終於在別人幫助下把兩座大山搬走了。這就說明:凡是對人民有利的事,無論怎樣艱險,只要具有堅忍不拔的決心,充滿必勝的信心,踏踏實實、堅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夠戰勝一切困難,把理想變為現實。
我們的偉大社會主義祖國已進入新的歷史時期。為了實現
四個現代化,我們不論從事什麼工作,都仍須繼續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
諸神
黃帝時代的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