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
yí dí
基本釋義
1.公元前2200年夷狄部落曾生活於平泉一帶,平泉一帶有夷狄造酒之說。
2.指少數民族地區。
3.視為夷狄。
引證解釋
1.古稱東方部族為夷 ,北方部族為狄。常用以泛稱除華夏族以外的各族。
《道德經》 : "視而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霜露所均,不育異類,姬漢舊邦,無取雜種。——丘遲《
與陳伯之書》
《
中庸》第十四章:“素夷狄,行乎夷狄。”
《
漢書·
蕭望之傳》:“聖王之制,施德行禮,先京師而後諸夏,先諸夏而後夷狄。”
宋·
王安石《
河北民》詩:“家家養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
明·陸人龍《
遼海丹忠錄》:“隨為他具揭登撫(
袁可立),備述乞轉奏之意。且道:‘鎮系武弁,罔知可否。因據其臣民推戴,位分已定,況今夷狄竊發之際,東西多事之日,鎮唯曲慰
溫詞,冀無意外之虞。’”
魯迅 《墳·論“他媽的!”》:“唐以後,自誇族望的風氣漸漸消除;到了金、元,已奉夷狄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
卿士。”
《
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一一《
原道》:“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
2.指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國語·鄭語》:“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數也。”
唐·
韓愈《
毛穎傳》:“其子孫甚多,散處中國夷狄,皆冒管城 。”
唐·
聶夷中《
行路難》詩:“莫言行路難,夷狄如中國。”
唐·柳宗元《
小石城山記》:“又怪其不為之
中州,而列是夷狄。”
3.視為夷狄。《公羊傳·桓公十五年》:“皆何以稱人?夷狄之也。”
《
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其謂之秦何?夷狄之也。”
《
新五代史·十國世家年譜論》:“以
五代之君而視十國,夷狄之則未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