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重對抗措施(weightlessness countermeasures)是2005年發布的航天科學技術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失重對抗措施
- 外文名:weightlessness countermeasures
- 所屬學科:航天科學技術
- 公布時間:2005年
失重對抗措施(weightlessness countermeasures)是2005年發布的航天科學技術名詞。
失重的不利影響很大,失重除了導致太空人骨質損失外,還會導致太空人肌肉鬆弛,免疫力下降和衰老。因此,採取必要的抗失重措施具有重大意義。主要有心血管脫適應的對抗措施、防止骨骼肌萎縮的對抗措施等具體措施。背景 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載人航天,其特殊環境因素特別是微重力可引起航天員生理機能的改變,只不過影響的範圍...
失重對抗措施 失重對抗措施(weightlessness countermeasures)是2005年發布的航天科學技術名詞。公布時間 2005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航天科學技術名詞》第一版。
失重生理學是一門研究失重對人體的影響、變化機理和失重對抗措施的科學。我國的失重生理學研究經歷了40多年研究歷程,特別是近10年來成績菲然,取得了巨大的進展。航天中失重生理系統變化的原因 感覺傳入衝動改變 人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逐步產生了適應重力環境的、具有各種特異功能結構的感受器,這些感受器不斷地發放...
防止失重對航天員的不良影響,需採取綜合措施:航天員訓練,合理的作息制度,合理的飲食和營養,體育鍛鍊和藥物預防。航天員應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時間;食用含鉀、鈉、鈣離子豐富的食品,返回前飲用鹽水,以補充水分,增加循環血量,提高定位耐力;在航天中加強體育鍛鍊。航天員返回地面以後,經過數天至一個月,失重所...
失重引起的肌肉變化,主要表現在對抗重力的肌群張力減弱,甚至萎縮。原因是抗重力肌不需做功,出現廢用性萎縮。一般認為人在失重下生活六個月,生理功能不會發生不可恢復的改變。產生原因 人長期生活在地面有重力的環境裡,一旦進入失重環境,就會感到生活習慣不適應。為此,對航天員的生活須採取各種措施:為航天員...
《主/被運動對抗失重性骨質疏鬆的對比性研究》是依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由孫聯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運動訓練是目前航天員在空間對抗失重性骨質疏鬆的唯一措施,然而效果並不理想,這可能與運動類型在空間發生了改變(主動運動在某種程度上轉變為被動運動)以及運動對抗失重性骨質丟失的規律研究不夠深入有...
骨骼振動鍛鍊對抗失重性骨質丟失是近年提出的新方法,它能有效地促進骨骼的生長,但振動鍛鍊的作用機制,目前仍未得到闡明。本項目利用獨特的細胞振動培養裝置,採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通過對整合素/細胞骨架系統、Shc/Grb2/Sos/MAPK途徑及G蛋白/細胞內鈣/PKC通路是否參與振動力學信號轉導、成骨特異性轉錄激活因子Cbfa1...
3)失重時流體靜壓消失,血液對血管壁的各種機械刺激(靜水壓、牽張力)發生改變,以上因素綜合作用,引起血管的重塑。失重/模擬失重時,血管系統的跨壁壓分布及其血流狀況均與地面1G時不同,從而產生血管結構與功能的分化性重塑適應現象。失重/模擬失重時,在缺乏有效對抗措施的條件下,心血管功能失調引起的立位耐力不良的發生...
7.3 失重骨丟失的危害 第8章 失重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8.1 免疫器官 8.2 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8.3 細胞免疫功能 8.4 體液免疫功能 8.5 航天免疫功能變化的機理 8.6 對機體的影響 第9章 失重效應的防護措施 9.1 航天員的選拔 9.2 航天員的生物醫學訓練 9.3 飛行中的一般對抗措施 9.4 飛行中的特殊對抗...
空間失重環境下的骨丟失主要是由於骨骼所受載荷改變引起,儘管這一問題很早就被人們所認識,但由於骨骼與載荷間關係的複雜性,需要多層次的研究,許多問題尚無定論。研究地面和失重時多種力學環境下骨骼的應力應變場及其組織學效應,對評價現有對抗措施以及提出新的防護措施具有重要意義。本課題擬採取系統(循環、代謝)...
為檢驗這一假說,本工作採用國際通用的尾部懸吊方法模擬失重的主要影響,運用多種方法技術,從多方面綜合探討了模擬失重下動脈血管氧化應激水平的變化及其可能機理、觀察了模擬失重下對動脈炎性反應的變化,比較了人工重力對抗措施對模擬失重所致動脈氧化應激水平及炎性反應變化的影響。本工作主要結果如下:1.模擬失重大...
《前庭功能對失重性骨質疏鬆的影響及評價方法研究》是依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由蒲放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失重性骨質疏鬆是長期載人航天所急需解決的重要難題之一;然而,至今為止,其發生機制並未完全清楚,相應的對抗措施效果也十分有限。本項目根據前庭系統與骨重建密切相關、而在微重力環境下前庭系統又將...
很快,美國宇航局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將合作實施一項為期一年的國際空間站任務,測試一系列對抗失重狀態的最新理論,例如加強鍛鍊和營養。 巨型旋轉輪產生人造重力 如果人類前往火星、木星、土星的衛星或者更遙遠的天體,我們顯然需要尋找更為極端的解決方案。其中一個解決方案就是復活美國宇航局上世紀70年代放棄的計畫,打造...
返回地球後,心血管的反應亦較大,血液由於地球重力關係瀦留於下肢,心血管系統又已適應於微重力,致使立位耐力、下體負壓耐力,都明顯減弱,再適應約需3~4周。航天員返回地球後的再適應過程,尤其是心血管系統的再適應,與航天中所採取的對抗措施相關聯。如飛行中進行的運動鍛鍊,再入前補充的水和鹽,都與飛行後...
在長期太空飛行中,航天員是在已適應失重環境後,遇到再入段的加速度作用,更需要採用綜合性的防護裝置及技術。據報導,賦型墊的椅背傾斜與加壓呼吸綜合套用,能將超重耐力提高到+26.5Gx(1G/s)。所以,中長期飛行中人們更加注意防護措施的綜合套用。這些綜合性的對抗措施使航天員在失重環境中,以及再入段暴露到...
主要包括研究太空環境(微重力、輻射)對人體生理功能的影響和對抗措施;制定適用於長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醫療條件要求與醫學評價標準;為人機工程系統設計提供相關的醫學參考數據;評價太空探索意外事故對航天員安全健康的影響,評估人體對意外太空環境醫學事件的承受能力,以及制訂意外事故時應急醫學處理預案和防護措施的能力...
1.3失重的危害 1.3.1骨丟失 1.3.2肌肉萎縮 1.3.3心血管功能失調 1.3.4感覺-運動功能失調 1.3.5調節生理學 1.3.6人的因素 1.4火星表面活動 1.5現在的對抗措施 1.5.1在軌對抗措施 1.5.2對抗措施的研究 1.6人工重力是一種綜合對抗措施 參考文獻 第2章人工重力物理學 2.1什麼是人工重力 2....
長期在軌飛行,航天員始終處於失重、狹小密閉環境,工作繁重、生活簡單重複,晝夜節律改變,導致航天員健康風險增加。國外飛行任務曾發生過因航天員健康問題提前返回的事件。NASA載人航天和星際探索路線圖中,始終把人的健康風險與對抗措施研究放在最重要位置。從巨觀層面看,長期在軌駐留時,航天員的健康風險主要包括:營養...
第八章 航空航天活動中的似晝夜節 律 第一節 似晝夜節 律 第二節 似晝夜節 律與航空 第三節 似晝夜節 律與航天 第九章 航天生理學概述 第一節 空間生命科學的研究領域與分類 第二節 微重力對機體的影響 第三節 其他環境因素對機體的影響 第四節 對抗措施及其對抗效果 參考文獻 附錄 索引 ...
訓練的目的是使航天員了解和體驗航天中上升和返回階段的超重環境特點,掌握對抗超重的方法和技巧,增強和維持抗超重的能力和穩定性。超重耐力訓練內容 訓練內容包括:(1)頭-盆正向加速度耐力適應性訓練;(2)胸-背正向加速度對抗動作訓練;(3)上升段和返回段超重曲線體驗及模擬應急返回超重體驗。失重對超重耐力的影響 ...
第八章 航空航天活動中的似晝夜節 律 第一節 似晝夜節 律 第二節 似晝夜節 律與航空 第三節 似晝夜節 律與航天 第九章 航天生理學概述 第一節 空間生命科學的研究領域與分類 第二節 微重力對機體的影響 第三節 其他環境因素對機體的影響 第四節 對抗措施及其對抗效果 參考文獻 附錄 索引 ...
研究宇航環境中太空人機體生理變化規律的學科。宇航醫學的一個分支。研究內容包括:宇航過程各種環境因素(包括噪聲、振動、衝擊、超重、失重、溫度、濕度、空間輻射、壓力、隔離、真空等)對人體組織器官功能的影響,人體對這些環境因素的適應過程和耐受能力,人體在這些環境因素作用下的工作能力,以及建立適當的防護和對抗措施...
4.3.5 出艙活動代謝率增高的防護措施 參考文獻 第5章 出艙活動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5.1 出艙活動時心血管系統的變化 5.1.1 出艙活動時生理狀態的監測 5.1.2 出艙活動時心功能的變化 5.2 出艙活動時心血管系統變化的起因 5.2.1 心理應激 5.2.2 微重力的影響 5.2.3 出艙活動環境 5.3 出...
第一節 似晝夜節律 第二節 時差效應及其對人體的不良影響與防護 第三節 夜航及其對人體的不良影響與防護 第四節 載人航天環境中似晝夜節律的防護 第十三章 失重的生物效應與防護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失重的生物效應 第三節 失重生物效應的防護措施 ……第二部分 航空航天臨床醫學 第三部分 實施航空航天醫學 ...
此外,還要有利於對抗航天不利因素(如失重、空間輻射等)對機體的影響。最後一點作為長期載人航天是應該考慮的。淨化方法 比較成熟和已經在航天買踐得到套用的大氣淨化措施有物理吸附、化學吸收和催化淨化三種方法。物理吸附對消除臭昧和有害蒸汽最有效。活性碳吸附劑對中、高沸點碳氫化合物和氣味物質是有效的。但對低...
失重引起的肌肉變化,主要表現在對抗重力的肌群張力減弱,甚至萎縮。原因是抗重力肌不需做功,出現廢用性萎縮。一般認為人在失重下生活六個月,生理功能不會發生不可恢復的改變。人體傷害 宇宙輻射主要指從銀河系各方面來的高能帶電粒子流,由質子、光子、電子組成;其次是太陽發生耀斑時釋放出的大量高能帶電粒子,絕...
7、航空航天醫學:研究人在大氣層和外層空間飛行時,外界環境因素(低壓、缺氧、宇宙輻射等)及飛行因素(超重、失重等)對人體生理功能的影響,以及相應的對抗和防護措施。8、生物材料:研究用於人體組織和器官的診斷、修復或增進其功能的新型生物材料的製備、表征和改性技術,重點研究:生物材料與宿主組織的相互作用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