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被運動對抗失重性骨質疏鬆的對比性研究》是依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由孫聯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主/被運動對抗失重性骨質疏鬆的對比性研究
- 依託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項目負責人:孫聯文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運動訓練是目前航天員在空間對抗失重性骨質疏鬆的唯一措施,然而效果並不理想,這可能與運動類型在空間發生了改變(主動運動在某種程度上轉變為被動運動)以及運動對抗失重性骨質丟失的規律研究不夠深入有關。本課題擬以模擬失重尾吊大鼠為研究對象,利用自主研製的尾吊大鼠主/被動抗阻力訓練裝置分別對其進行主動、被動運動訓練,通過骨(骨量、微觀結構、生物力學性能及在體骨表面應力)、肌肉(形態學、收縮功能、生化代謝及肌電信號)和血液供應等方面的檢測,對比研究主、被動運動對抗失重性骨丟失的效果和規律,為探尋空間運動對抗骨丟失效果不佳的原因、為設計和找到適用於航天員在空間有效對抗骨質疏鬆的運動訓練方法提供線索和依據。
結題摘要
航天員目前在空間主要採用運動訓練來對抗失重性骨質疏鬆,但是效果並不明顯。本課題使用大鼠尾吊模型模擬微重力效應,利用自主研製的主/被動裝置對大鼠進行了主/被動運動訓練,檢測了骨(骨量、微觀結構、生物力學性能)、軟骨、肌肉(形態學、生化代謝及肌電信號)、跟腱及血液等的變化來對比研究兩種運動方式的對抗效果。實驗結果顯示,和對照組(CON)或主動運動組(TSA)相比,尾吊組(TS)和被動運動組(TSP)的骨密度明顯下降;骨體積分數下降,骨小梁厚度減小,數目減少而間隙卻增加;肌肉萎縮接近或超過10%;各項力學性能(最大載荷、斷裂載荷、最大載荷處吸收能量等)顯著下降。TSA與TS和TSP組的大部分參數都具有顯著性差異,表明主動運動對抗失重性骨丟失的效果明顯優於被動運動。此外,我們還探究了不同頻率局部振動及主被動運動耦合局部振動對抗大鼠骨丟失的效果,以期找到更加合適的對抗失重性骨丟失的運動方法。結果顯示,局部振動35Hz的對抗效果要好於45Hz和55Hz,主動耦合振動訓練要好於單獨主動或振動訓練,被動耦合振動訓練要好於單獨被動或振動訓練。這些為設計和找到適用於航天員的對抗失重性骨質疏鬆的運動訓練方法提供了線索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