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市太陽山開發區(太陽山開發區)

吳忠市太陽山開發區

太陽山開發區一般指本詞條

吳忠市太陽山開發區位於鹽池同心紅寺堡三縣(區)交界處,代管鹽池、同心、紅寺堡三縣(區)的5個行政村,面積557平方公里,人口6400多人。開發區所處太陽山能源新材料基地2300平方公里範圍內煤炭資源儲量142億噸,還有豐富的白雲岩、石灰岩等20餘種礦產資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吳忠市太陽山開發區
  • 行政區類別:市人民政府派出機構
  • 所屬地區:吳忠市
  • 電話區號:0953
  • 地理位置:鹽池、同心、紅寺堡三縣交界處
  • 面積:557平方公里
  • 人口:6400多人
  • 車牌代碼:寧C
園區規模,未來發展,管理機構,投資環境,基礎設施,教育事業,醫療衛生,文化產業,

園區規模

太陽山開發區地處吳忠市鹽池、同心、紅寺堡三縣(區)交界處,現代管鹽池、同心、紅寺堡三縣(區)的5個行政村,面積557平方公里,常駐人口6400多人。是區內唯一的一座先規劃後建設的新型能源化工城。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是市委、政府的派出機構,下設7個直屬部門、1個辦事處和1個投資公司。開發區始終按照科學發展和跨越式發展的要求,堅持“目標更高,速度更快,產業更強”的發展理念,發揚“不畏艱難,奮勇爭先”的太陽山精神,把“全力打造科學化、信息化、生態化的全國一流循環經濟示範基地和產業突出、功能完備、管理高效、服務優質、資源節約、社會和諧的國家級開發區”作為奮鬥目標。

未來發展

幾年來,開發區依託豐富的資源優勢,以招商引資為龍頭,以基礎設施為牽引,以主攻工業為目標,重點建設了慶華、陽光、盾安、華能、新材料、新能源、建材七大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及配套基礎工程,累計完成各類投資52.6億元。
2009年,將啟動建設重點工業項目15個,基礎設施項目10個,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2億元,增長33%;工業總產值10億元,增加值2.8億元,分別增長85%和5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億元,增長28%;地方財政收入3475萬元,增長18.7%;農民人均純收入3200元,增長14%;社會消費品總額增長13%;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二氧化硫削減11%,化學需氧量削減7%。

管理機構

太陽山開發區管委會為吳忠市人民政府派出機構,享有縣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

投資環境

基礎設施

商貿:開發區現有城鄉大型集貿市場上百個,輻射陝甘蒙周邊省區。
旅遊:在旅遊方面,黃河大漠、回鄉風情、西夏遺韻交相輝映,境內秦漢明古長城遺址、青銅峽旅遊區牛首山寺廟群同心清真大寺、羅山等景觀融歷史底蘊、自然風光於一體,形成了開發區獨特的旅遊資源。
交通:開發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訊便捷。開發區所在地距寧夏首府銀川市60公里,距國家級航空港口銀川河東機場40公里,目前已形成以航空、鐵路、公路為主的立體交通網路。大古、包蘭、中太鐵路穿境而過,公路四通八達,通車裡程398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1.9公里,公路密度為25.7公里/百萬平方公里。
通信:郵電通信業發展迅速,全市全部開通程控電話、行動電話無線尋呼,電話普及率達60%。

教育事業

開發區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837所,其中國小676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6所,初級中學55所,完全中學11所,高級中學4所,幼稚園33所,職業中學(職教中心)3所,職業技術學院1所,聾啞學校2所。各級各類在校學生244582人,其中小學生146505人,國中生45711人,高中生21021人,職業中學學生2709人,幼稚園在園幼兒6873人,學前班兒童19539人,職業學院學生2164人。全市共有教職工14354人,其中專任教師13020人。
擴大高中教育成效顯著。隨著初、高中的分離和農村中學高中部的恢復,開發區高中招生人數逐年提高;僅開發區城區今年開發區高級中學建成投入使用後,秋季就擴招6個班,開發區中學國中擴招4個班,既緩解了國中班額過大的突出矛盾,又增加了高中招生人數。去年開始籌建的開發區高級中學是自治區統一規劃的全區5所示範性高級中學之一,也是自治區、開發區2003年重點建設項目,工程概算投資9576萬元,設計規模3600名在校學生,建築總面積為60000m2,截止去年年底10棟大樓主體全部完工,今年8月底即可交付使用,秋季開始招生,屆時,高中招生人數將有一個大幅度的提高。
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穩步發展,各級政府加大統籌力度,廣泛調動全社會興辦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巨觀調控,狠抓學校內部管理,在招生、專業設定與調整等方面給予積極指導,以農村中學實行“3+1”、“3+2”等辦學模式為主的初等職業教育逐步擴大。成人教育也有較大發展,參加電大、自考函授學習的人數穩中有升。
民族教育健康發展。全市中國小學生中,回族學生占近三分之一,升入高等院校的回族學生比例達到或超過了回族人口比例。在民族教育投入上,一些重點回民中國小的辦學經費基本上得到了保證,辦學條件明顯改善。開發區回民中學、利通區金積鎮秦渠中學、同心縣回民中學、同,心縣一小等學校已列入自治區“百所回民中國小標準化建設工程”項目學校,硬體設施建設已全面展開,一大批回民中國小辦學效益、辦學質量在不斷提高。在中專招生工作中,繼續實行了優惠政策,為少數民族學生提供了機會。
開發區職業技術學院的成立,填補了開發區沒有高校的空白,2001年2月9日,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將開發區師範、職教中心、職工中專、電大分校合併,組建開發區職業技術學院。目前,學院開設三年制高職,五年制高職,三.年制中職成人業餘函授學制專業,共有學生4987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學生達2100餘人,開發區人不出遠門能上開發區人自己的大學,將會對開發區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醫療衛生

開發區有鄉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94家(包括廠、礦、場職工醫院),各類衛生技術人員3094人,專業技術人員占總數84.3%,床位總數2234張,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9人,每千人擁有床位2.03張,在衛生技術人員中,高級職稱109人,中級職稱406人,初級職稱2579人,高、中、初級職稱比例為1:4:23。縣級綜合醫院4家,中醫院4家,婦幼保健所4家;防疫站5家;專科防治機構2家,廠礦等其它部門醫院8家,中心衛生院12家。全市60個鄉(鎮)衛生院實現了“一無三配套”,縣、鄉、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得到鞏固。2003年新建、翻建、擴建了20餘個鄉(鎮)衛生院,為鄉(鎮)衛生院配備了必要的醫療設備。有28.7%的鄉(鎮)衛生院開展了臨床生化檢驗業務,39.6%的鄉(鎮)衛生院配置了B超,60.8%的鄉(鎮)衛生院配置了心電圖。550個行政村中有88.8%的村設立了村醫療站(其中甲級醫療站占41.2%)。全市基本實現“鄉鄉有一名專職防疫專乾和婦幼專乾,村村有一名防保員”的目標,負責鄉村預防保健工作,配備了計免冷藏和產包,基本上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手術治療不出縣”。
各類傳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脊髓灰質炎(即小兒麻痹症)連續多年零報告。2001年順利通過了自治區人民政府督導組對消滅脊灰的評估驗收。鹽池在2001年發現21株鼠間鼠疫毒株,由於採取了“疫情監測、保護性滅鼠和健康教育”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鼠疫疫情控制穩定。“非典”因防治有力,至今無病例報告。其它傳染病報告發病率為407.16/10萬,死亡率為0.167/10萬。兒童計畫免疫“四苗”覆蓋率達到了95%以上,計畫免疫實現了三個85%目標。
食品衛生監督監測得到了加強。全市食品衛生監督覆蓋率達95%以上,食品監測覆蓋率達90%以上,食品衛生合格率達80%以上,餐具消毒合格率達85%以上,食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發放率達98%以上,從業人員《健康證》辦證率達95%以上。2003年率先進行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試點,促進食品衛生監督規範化管理。對217家進行分級認定,其中A級3家、B級38家、C級105家、D級77家,有效地促進食品經營單位自律和誠信水平,這項工作得到了衛生部的肯定,並與2003年8月份成功舉辦了全國食品量化分級管理現場會議,進一步營造了一個良好食品安全環境。
新技術、新設備在臨床上得到廣泛套用。全市有6家醫院購置了CT和彩超,4家醫院購置了高壓氧艙。建立了無償獻血制度。2001年市中心血站的成立,標誌著開發區血液管理工作納入了法制化、規範化軌道。2003年,全市參加無償獻血的公民5500多人次,獻血量1587升,無償獻血率達到95.2%以上。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新的進展。醫療機構實行營利性、非營利性分類管理,全市營利性醫療機構78家和非營利性醫療機構34家已確認並公告,建立了適應市場經濟的醫療機構新的運作模式。實行“病人選擇醫生”試點基礎上,縣級醫療機構均已全面開展了此項活動,推動了醫療機構內部人事制度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嚴格執業準入,使廣大的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嚴格按照《執業醫師法》及相關的法規,規範行醫,對全市2800名醫師進行了執 業資格註冊。

文化產業

城鄉文化體育網路基本形成。開發區基本形成了從市(縣、區)、鄉(鎮)、村、戶的城鄉文化體育網路,初步構築了提高人民民眾科學文化素質、活躍人民民眾文體生活的基本陣地。
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積極爭取項目,多方籌措資金,加快文體設施建設,一批集休閒娛、文化體育活動為一體的縣級文化廣場和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體育場相繼建成或正在建設,新建、改建、翻建了部分鄉鎮文化館(站),占全市鄉鎮總數的36.4%。市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國債資金,改善市級文體設施,啟動建設了綜合體育館,完成了市宣傳文化中心項目建設。
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開發區堅持以廣場文化體育活動為龍頭,以重大節假日為載體,廣泛開展民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系列文化體育活動,並逐步形成了各自特有的文化體育活動品牌,以城市文化廠鄉、鄉村文化進城,城鄉文化互動為特點的民眾文體活動蓬勃發展,推出了精品力作,活躍了精神生活,培養了文體骨幹,每年平均舉辦廣場文藝演出150場,觀眾達150萬人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