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太陽升起》描寫1953年1月人民解放軍爭取西盟佤族人民融入祖國大家庭的經過。以偵察參謀金文才為首的民族工作小組,由於執行了黨的正確民族政策,在經歷艱難曲折、付出極大的耐心和努力後,終於以事實教育了蠻丙部落頭人窩朗牛,團結了佤族人民,使其從原始部落末期進入了社會主義新社會。小說分為十一個章節,敘述20世紀50年代雲南西盟佤族部落社會變革中佤族人經歷的痛苦與歡樂。
作品目錄
創作背景
1952年冬,彭荊風作為人民解放軍先頭部隊的成員,進軍西盟佤山,在那裡剿匪戰鬥並開闢民族工作。他一手握槍,一手拿筆經歷了1000多個日日夜夜。他是解放後第一個走進佤族部落的作家。親歷見證了佤山從原始部落後期步入新時代,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人民解放軍向西盟佤山進軍後,佤山的政治、經濟、文化才得到大的改變。如何真實、詳盡地描述從1952年冬以來,那一段既艱難又極有歷史意義的變革過程,一直是彭荊風這個曾經參與進軍西盟、並在那裡的幾個民族工作組工作過的親歷者的願望。關於那段往事,由於各種原因,彭荊風的這一寫作計畫被擔擱了六十餘年,也思考、梳理了六十餘年,直至2018年才形成了長篇小說《太陽升起》。
人物介紹
窩朗牛
蠻丙部落首領。窩朗牛原本專橫粗暴、目空一切,在他的領地,他的利益高於一切,拒絕解放軍進入佤寨。到最後,他感謝解放軍的救命之恩,歡迎解放軍進入他的領地。小說寫出了這幾天之內發生的一系列尖銳衝突,也寫出了窩朗牛變化的心理邏輯,讓人感到真實可信。窩朗牛的心靈感受的變化、性格的變化,更深入地體現了佤族人民心靈感受的變化。
金文才
解放軍三人小組的參謀,有勇有謀,判斷準確,處事果斷。金文才在小說中的地位很重要,是上級此次行動戰略的執行者,是行動中所有戰術的構想者和主要實現者,因此需要交代他的主要關聯前史。金文才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在解放大西南的粵桂邊戰役中,他曾經有過隻身一人勸降敵幾百人的成功戰例,到了雲南後,他學了一年多佤語,還多次深入西盟地區偵察過地形。
小康
解放軍戰士,單純靦腆,但戰鬥中卻能奮勇當先。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心靈透視
《太陽升起》創作的核心是人的形象塑造,是人的心靈透視,民族歷史記憶重構的核心也是具體的人心靈感受的重構。小說成功地書寫了佤山蠻丙部落里人的心靈感受的變化。逃亡到邊境線上的蔣軍殘部,在佤山依然延續對佤族人歧視和驅使的態度,不惜挑動佤山不同部落之間的爭鬥,從中漁利。人民解放軍以關懷和幫助佤族人的方式進入佤山,三人小組冒著生命危險首先進入,而不是大軍強入,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適應他們的生活方式,對有違進步與團結的事耐心說服,真心團結。
民族情感
《太陽升起》字裡行間滲透著作家對兄弟民族的深厚情感。情感舒緩而又誠摯的流露,也是造就《太陽升起》藝術感染力的重要因素。彭荊風是解放後第一個走進佤族部落的作家,他親歷並見證了佤山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對兄弟民族的歷史、生活、鬥爭和精神風貌,有著切身經驗和深刻理解。直接、可靠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為他提供了創作的熱望和動力,亦構成其創作源源不斷的深厚基礎。小說藉助對日常生活細節的捕捉,寫活人物的性格、心理,尤其是性格、心理的發展變化,以及這一發展變化的微妙契機和歷程經過,把人物的內心世界有力地展示出來,作為其思想觀念轉變的根本依據。
蠻丙部落頭人窩朗牛性格倔強、暴躁、固執,做事專橫、武斷、自負乃至自大。同時,他又是部落中最有主意、最有威信的人,拒絕外人進入部落。他是個“有著狹隘民族情緒的人”,也是個“勇敢的愛國者”。小說通過一系列心理活動和言行舉止,將其矛盾性特點進行了淋漓極致的表現:在是否讓解放軍進入山寨的問題上,他游移不定,只好求助於“莫偉其神”。初次會見金文才時心理情緒多番波動,先是矜持不作聲,繼而客氣地讓座,既承認解放軍,又對工作組的進駐心存戒備甚至激烈反對。他的反覆多變、游移不定,更體現在對解放軍和民族工作組能否進駐部落的態度上。直到最後解放軍將其從“突擊隊”的包圍中解救出來,其態度才有根本轉變。透過窩朗牛這個典型,讀者看到了一個民族走向新路的艱難曲折,更看到了一個民族新生的必然。
小說對其他人物的刻畫,亦栩栩如生,如在目前。金文才細心謹慎,精明幹練,對同胞貧困生活有設身處地的同情;大娘安木素善良、寬容、謙和、仁厚,為救葉妙煞費苦心;葉妙倔強、善良,勇敢追求自由與愛情;岩松淳樸、彪悍、豪爽,既有對父親權威的畏懼,又有救助葉妙的智慧;娜紅淳樸活潑,熱情大方……小說通過他們寫人情與人性之美,寫出他們對幸福、自由、美好生活的天然嚮往。小說描寫人物,與佤山美妙瑰麗的風物風情和奇麗多彩的佤族習俗相互映襯、生髮,在揭示佤族人生活中出現的新鮮事物時,也在如數家珍般的娓娓而談中,帶給讀者對佤山風景和佤族生活的新奇感受。難能可貴的是,小說並未刻意渲染這種新奇感,而是將邊地風情的“新奇感受”放在民族走向新路這一“新鮮事物”中,使之獲得更真實的審美表現和更深刻的歷史思考。
藝術特色
清新簡練
掀開一個民族歷史前進中重要的篇章,這在小說創作中常常具有“史詩”的品質。這一類小說的故事時間跨度往往很長,數月以至數年。但是,《太陽升起》卻只有幾天的時間,在這幾天時間裡濃縮了一段特殊的歷史,交織了多重矛盾,寫活了一群個性鮮明的人物。從小說的敘事時間就可以看出作家不凡的藝術功力,這是作家積澱多年、幾經修改、融會了作家數十年創作經驗的一部作品。
生動描寫
《太陽升起》對佤族千百年來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有生動的描寫。歷代統治者對這個生活於險峻山林之中,生產方式原始、生活方式落後的少數民族從來沒有過平等的思想觀念,把他們看作化外之民,從稱呼到行為都把他們當作異類,極端歧視。因此,他們只想維護自己的領地,減少與外部的交往,哪怕困守一方,哪怕貧窮落後。特殊的歷史文化傳承,形成他們更為剛烈的反抗性格,他們長期固守封閉的險峻山寨,生產方式極為原始,生活方式也極為落後。小說真實地描寫了他們的物質生活方式以及生產方式,也寫出了在解放軍來到之前,他們對待“外人”的基本態度。長期以來,他們更明確的是自己的族群記憶,而少有國家記憶。
“莎士比亞化”處理
《太陽升起》遵循藝術和美的創造規律,將黨的民族政策這一政治問題進行“莎士比亞化”處理,取得了藝術上的成功。小說描繪西盟佤族人民的生活圖景,真切而細膩。但這種生活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生活現象,而是涉及一個民族命運去路和未來發展的生活,是佤族人民所面臨的歷史性的關鍵時刻。黨的民族政策體現著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在佤族人民的重大歷史抉擇中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這是作者對政治、歷史、生活與文學關係的根本理解。基於這種理解,小說沒有對這一政策進行面面俱到的僵硬圖解,沒有借人物之口或敘述語言將其作“席勒化”的理念傳達,而是通過對窩朗牛、岩松、娜紅、魔巴、岩漿、葉妙、山藥等不同身份、地位和階層的佤族人物形象的真切刻畫,通過他們的心理、情感、言語、行為,通過他們思想觀念和認識上的微妙變化,以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表現出來。
史實結合
《太陽升起》對佤族人民生活、風俗寫得立體而豐富,顯示出作家廣博的民族生活知識和切實的邊地生活體驗。但小說並未停留於此,而是將生活放在歷史的發展中進行總體性觀照。這種處理,使得作品較為詳盡地描繪了邊地民族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民情習俗等內容,具有清新美妙的風情與風俗之美。作品拋棄對邊地風情的獵奇式展覽,而是將其放在民族歷史性變革的重大時刻來審視,進行了更真實、更深刻、更具歷史性品質的反映。小說對黨的民族政策的表現,除了“莎士比亞化”的處理,另一個重要方式是將政治、政策內容與歷史發展潮流結合起來,將民族歷史發展的去路與人民的命運和生活的巨大變遷結合起來,使當代歷史、政治在民族生活、民族文化的維度上,得以頗具生活質感和文化深度的廣闊表現。這樣不僅突出了在兄弟民族生活和命運轉機中最為重要的歷史力量,突出黨的民族政策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更使抽象的政治和政策話語,在根本上獲得了樸素厚實的生活經驗支撐。在這裡,歷史與現實、政治政策與生活生命的水乳交融,是這部長篇小說成功的原因,亦是其成功的標誌,是作家生活經驗的豐厚積澱和高度政策思想水平的深層融合。
作品影響
2018年12月2日,《太陽升起》獲得由《
長篇小說選刊》雜誌社舉辦的2018第三屆“長篇小說年度金榜”特別推薦獎。
2012年12月12日,由文藝報社、中國作協創研部、作家出版社、雲南省委宣傳部、雲南省文聯共同主辦的“彭荊風長篇小說《太陽升起》研討會”今日在北京舉行。中國作協主席
鐵凝,雲南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李勇,中國作協副主席
白庚勝出席會議並致辭。
柳建偉、
葉梅、
白燁等近30位專家、學者參與研討,會議由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
吳義勤、文藝報社總編輯
梁鴻鷹主持。
作品評價
彭荊風的長篇小說遺作《太陽升起》體現出作家對美、愛、善意、溫暖等美好精神的強烈追求。小說對自由、人的尊嚴甚至是對生命樂趣的探索和發現,顛覆了人們對軍旅文學的某種刻板印象。
(《解放軍報》評)《太陽升起》是彭荊風的遺作,也是他傾注心力最多,寄託願望最深的作品。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這部作品,它沉甸甸地擺放在我們面前,也擺放在時代面前,這既是對彭老的告慰,更是對他的深深懷念。
(雲南省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李勇評)出版信息
2018年11月,《太陽升起》由作家出版社首次出版。
作者簡介
彭荊風
(1929年11月22日—2018年7月24日),出生於江西省鄱陽縣,祖籍江西省萍鄉市,中國當代軍旅作家,歷任昆明軍區宣傳部副部長、中國作協雲南分會副主席、成都軍區創作室主任、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代表作品有《
驛路梨花》《鹿銜草》《斷腸草》《師長在向士兵敬禮》《
綠月亮》《
解放大西南》《
今夜月色好》《孤城日落》《太陽升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