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白燁 (1952~),筆名文波,曉白,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 。漢族,陝西黃陵人。畢業於陝西師大中文系,曾留校任教;後調至中國社會科學院下屬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調至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曾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文學室副主任、主任、總編輯助理,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文學年鑑》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兼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文學理論學會理事。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委會委員。
主要作品
編著作品
學業專長為在中國當代作家作品研究與評論,自七十年代後期以來,已撰著了200多萬字的理論批評文章,出版了6部文學評論著作,分別為《文學觀念的新變》(
遼寧大學出版社1984)、《文學新潮與文學新人》(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4)、《批評的風采》(
安徽文藝出版社 1994)、《文學論爭20年》(華中師大出版社 1998)、《賞雅鑒俗集》(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觀潮手記》(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其中《文學觀念的新變》和《批評的風采》兩部論集,先後獲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第三屆和第五屆優秀成果獎。另有《90年代以來的長篇小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即將出版。九十年代以來,先後參加國家社科重點項目《當代文學新潮》、《中華文學通史》和《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經驗》相關部分的撰稿,從2003年起,主持院重點項目《中國年度文情報告》的撰稿與通稿,已出版《2003年中國文情報告》。1999年以來,主持遍選“年度中國文論選”和“年度中國文壇紀事”(均由
灕江出版社出版),已出版1999年——2003年卷。
出版作品
在出版工作方面,組織和編輯了大量的高層次的文學圖書,如《歐美古典作家論
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
海明威研究》、《外國名作家傳》、《西方二十世紀文論史》、《美國當代小說家論》等;進入90年代之後,從事“雙效益”圖書的策劃,先後主編或主持了《世界散文隨筆精品文庫》(8卷)、《楊絳作品集》(3卷)、《張中行作品集》(8卷)的編輯、出版。先後受聘於“布老虎叢書”編輯部和“新國版信息有限公司”,為前者策劃了
鐵凝的《大浴女》、
皮皮的《比如女人》、
衛慧的《上海寶貝》等知名作品,為後者策劃了旅加女作家
貝拉的《9,11生死婚禮》等重要作品。
所獲榮譽
2018年8月11日,憑《文壇新觀察》榮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理論評論獎。
人物觀點
瀏覽了本屆
北京圖書訂貨會的文藝類圖書,評論家白燁的一個突出印象是“兩多兩少”:即舊品新作多,原創新作少;類型寫作多,傳統作品少。許多出版社的攤位上都看不到什麼原創新書,多是古代、近代與現代的經典作家作品的改 頭換面;因而以各種方式選編的套書、叢書很多,乍一看來,很有規模和陣勢,也很顯繽紛與繁榮,但細一辨析,都是過往作品的花樣翻新。與此同時,那些流行並成名於網路的作者作品,大量地在轉化為紙質作品,使得類型化作品大量增長。民營書業的展台是這樣,各出版社的展台也大致如此。官場風雲與情場風月,是最為突出的兩大品類。“書業現狀與走向的這種風雲變幻,也折射著當下文壇的時移俗易。”白燁說。
在原創作品類中,白燁認為值得推薦的名家新作有
劉醒龍的《政治課》、
張者的《老風口》,以及
徐貴祥的《馬上天下》和
張宇的《足球門》。“《政治課》作品由基層幹部孔太平其人的艱窘工作與艱難升遷,揭示了當下鄉村社會的政治生態,寫出了這個基層幹部身上的良知與正氣。”白燁接著說,“張者的《老風口》以過往人的口述與後來人記述的雙重視角,由一個個的傳奇性故事,鋪展開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艱苦卓絕的戰鬥歲月、撲朔迷離的歷史細節以及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徐貴祥在《馬上天下》中描寫了戰術專家陳秋石和戰鬥英雄陳三川父子,在不同時期對戰爭與和平、勇敢與怯懦、忠誠與背叛等對立關係以新的視角進行了全新的藝術演繹。”白燁特別提到,作家張宇曾任足球俱樂部掌門人的身份,《足球門》帶有很大的紀實性質,是一部關於球場、職場、官場的文學寫真。
在琳琅滿目的新人力作中,白燁認為《青果》體現了青年作家
顧堅的創作實力。在白燁看來,馬小陶是“80後”作家中最會編織故事的,她的《慢慢愛》由某電台女主持人的三段戀情,在個人情感的戲劇化際遇中,反映當下的情愛生活雖然熱熱鬧鬧卻難有成果的現實情形,作品把人生的尋思、青春的反思等內蘊,都融合於生活化的故事、反諷性的敘事,顯示出了新一代人的價值取向。
一直關注“70後”作家的白燁注意到,“70後”中最為勤奮的一位作家
章元,出版了自己的第十部長篇《
給我一把椅子》。“這部作品超越了她以往的寫作,由一對心靈寂寞又躁動不安的青春男女的情感歷險及其觸礁擱淺,描寫了當下都市愛情在常態中的病態。”此外,
田原的《一豆七蔻》在七個相互連綴的故事中,別有一種引人的內在力量。
在非虛構作品中,白燁覺得
陳明的《我與丁玲五十年》可圈可點。已94歲高齡的陳明是
丁玲的研究者,也是丁玲最後的愛侶。本書在個人經歷自述中揭示和記錄了他們的愛情生活、精神世界,也從個人的傳奇的命運中折射出時代的發展。
王媛媛的《司令爸爸司機爸爸——女兒眼中的兩個父親》,以平實的文筆、細膩的感觸,寫出了其所處的兩個家庭中經歷過的風風雨雨,不同層次人物在戰爭年代、和平時期的英雄本色,情感美與人性美交相輝映。
最後,白燁隆重推薦的是
海天出版社的《新中國文學精品文庫》(1949-2009)。這套書由著名評論家雷達主編,分9卷,選收了建國以來的短篇、中篇小說、散文、雜文,詩歌、報告文學等,用作品的方式和從文學的視角,展現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卷,由此展現了當代文學小說60年的不凡歷程,也折射了社會生活60年的巨大演變。
與韓寒“罵戰”
這場罵戰源於白燁寫了一篇《80後的現狀與未來》的評論,
韓寒回應了一篇千字短文《文壇是個屁》。韓寒說:“同一年生的就是一類,賣豬崽呢。”“他(白燁)堅持認為,他認識的那批人(也就是照過面的吃過飯的那些碼字的)寫的東西才算文學。並假裝以引導教育的口吻,指引年輕作者。”“書賣得好不好,和文學不文學沒多大關係。”“很多的暢銷書作家,寫的都是純文學。因為,無論他們怎么寫,都有人送錢,所以,就徹底不用考慮什麼取悅讀者,迎合市場,想寫什麼寫什麼。"
白燁的反擊則集中在韓寒不套用粗話罵人上面。韓寒反唇相譏:你跟我談道德,我就跟你談道德,並質疑其在“策劃貝拉”、“吹捧蔡小飛”等事件上的職業道德。此後,白燁就關了部落格。
很快就有批評家站出來支持白燁。批評家
解璽璋說:“如果我是韓寒的家長,我絕對大嘴巴扇他,有人養沒人教。”作家
王曉玉說:“怎么像
文化大革命時候的紅小兵?這種做法非常惡劣!白燁不過批評你韓寒文章寫得不怎么樣,你就這樣惡狠狠搜羅證據,一二三四列出來。”
李敬澤也說:“
郭敬明、
張悅然、韓寒他們不是
文學現象,只能算作文化現象,他們沒有給文壇注入什麼。說實話,寫得不好。”
陸天明說“這孩子被寵壞了!也難怪,韓寒才十七八歲嘛,沒讀過多少書,只知道學校里那點事。”在被韓寒或韓寒的冬粉用粗話反擊了之後,陸天明之子、導演
陸川也跳出來用髒話回應。
另一方面,站在韓寒一邊的批評者也不少。作家
古清生撰文寫了《從韓寒白燁之爭到叩問白燁身份》:“韓寒與白燁之爭,引發公眾另一方面的思考,即像白燁這樣把握著重要批評資源的教職、公職學者,長期以來又從事著書商的策劃和推廣活動,這是不是一種災難性的學術腐敗?白燁利用手中的公共資源,為自己策劃的圖書不惜餘力地推廣,這種明顯的不公正競爭行為是不是對大多數作家帶來傷害?是不是給中國文學事業造成極端蕭條的惡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