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部,道教經書分類法“四輔”中的第三部。為洞神部的補充。據《雲笈七籤》卷六,太清以太一為宗,“所明多是金丹之要,又著緯候之儀”;《道教義樞》說同。今本《道藏》多收老莊諸子之書,而少載丹術,與上說有異。
基本介紹
- 書名:太清部
- 類別:道教經書
太清部,道教經書分類法“四輔”中的第三部。為洞神部的補充。據《雲笈七籤》卷六,太清以太一為宗,“所明多是金丹之要,又著緯候之儀”;《道教義樞》說同。今本《道藏》多收老莊諸子之書,而少載丹術,與上說有異。
太清部,道教經書分類法“四輔”中的第三部。為洞神部的補充。據《雲笈七籤》卷六,太清以太一為宗,“所明多是金丹之要,又著緯候之儀”;《道教義樞》說同。今本《道藏》多收老莊諸子之書,而少載丹術,與上說有異。...
第三部分 太清之史 第七章 神、鬼和丹:4世紀江南的煉丹術 一、葛洪及其《抱朴子內篇》二、金丹和“小術”三、趨神辟鬼 四、草藥、丹和愈疾 五、養生和長生術 六、煉丹術和冥想 第八章 六朝太清道和道教 一、太清和上清 二、九丹和張道陵 三、《道藏》太清部 第四部分 太清文獻 第九章 《九丹經》第...
施化敷教。天寶君〔元始天尊〕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靈寶君〔靈寶天尊〕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寶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雲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據《集說詮真》引《讀書紀數略》云:“三清者玉清聖境,元始居之;上清聖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
三洞四輔十二類,《道藏》分類的總稱。“洞”義為“通”,其統有三,故云“三洞”,即洞真部,洞玄部,洞神部。“三洞”義分三乘,洞真為上乘,洞玄為中乘,洞神為下乘。其立名始於南朝宋陸修靜的《三洞經書目錄》。四輔是太清部、太平部、太玄部、正一部,其中太玄輔洞真,太平輔洞玄,太清輔洞神...
《太上老君清靜心經》,道教經典。在《雲笈七籤》卷十七,有《老君清淨心經》,此書並見《道藏》太清部 退十卷,經文共623字,其經內容和流傳的清靜經(390餘字)基本相同,但內容更為詳確。為《 清靜經》注釋本。 內容簡介 老君曰:夫道,一清一濁,一靜一動。清靜為本,濁動為末。故陽清陰濁,陽動...
七部者,今因《正一經》次;一者洞神部、二者洞玄部、三者洞真部、四者太清部、五者太平部、六者太玄部、七者正一部,前之三部,已如三洞義釋。今釋後四:言太清者,孟法師云:大道,氣之所結,清虛體大,故曰太清,以境目經也。今謂此經是從所輔之境得名,何者?此經既輔洞神,洞境是太清故也。...
按三洞四輔十二部分類,各部收書共一千四百三十種。計洞真部三 百一十六種;洞玄部三百零三種;洞神部三百六十四種;太玄部一百一十七種;太平部 六十六種; 太清部二十四種;正一部二百四十種。 《正統道藏》收書的數量大,內容龐雜,遍涉道教的教義救理、戒律清規、符籙章奏、齋醮科儀、修煉攝養、靈圖象數...
《太上三十六部真經》,道教經典,包括短篇道經三十六部。計玉清境十二部,上清境十二部,太清境十二部。各經篇幅不大,格式相同,均前述經文, 末有四字十六句偈語和十二符文。其內容取道、佛二家之說,敷陳真空、虛無、自然、心性等修真理論及修持之法。認為道家的吐納、還丹、咽氣、坐忘等都是方術而非“道”。
兩相對比,可以發現高玄派“高玄弟子”所受經目與“太玄部”經目有一半以上是相同的,因此高玄派極有可能就是以“太玄部”為基礎發展而來。“太玄部”名稱至少在南北朝中期即己出現。按《道教義樞》卷二《七部義》說:“七部者,今因《正一經》次:一者洞神部,二者洞玄部,三者洞真部,四者太清部,五者...
至大中祥符初,宋真宗命宰臣王欽若總領,選道士朱益謙、馮德之等修校,在徐鉉、王禹偁的基礎上增補六百二十二卷,計洞真部六百二十卷,洞玄部一千零十三卷,洞神部一百七十二卷,太玄部一千四百零七卷,太平部一百九十二卷,太清部五百七十六卷,正一部三百七十九卷,共四千三百五十九卷。撰為篇目進上,賜名...
靈寶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寶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雲笈七籤》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據《集說詮真》引《讀書紀數略》云:“三清者玉清聖境,元始居之;上清聖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時,道教的三清尊神還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經”的神化。《雲笈七籤》卷六《三洞經教部...
洞神部,道教經書分類中三洞的第三部。 《雲笈七籤》卷六:洞神者,通神;召制鬼神,其功不測,故得名神。“洞神之教以教主神寶君為跡,以冥寂玄通元無上玉虛之氣為本”。據《道藏經目錄》凡例:為十方道師太上老君所出,號洞神經。凡稱老君所流傳和後人託名老君造作的經書,均予收入。四輔中太清部...
公元142年,是農曆壬午年(馬年)。年號:東漢漢安元年。張陵出道經四部,名為《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紀年 公元142年,是農曆壬午年。年號:東漢漢安元年。大事記 南匈奴抄略并州 漢安定元年(142)八月,南匈奴左部句龍王吾斯與且渠伯德等人率軍抄略并州(今山西太原西南)。詔選武猛 漢安...
公元142年,是農曆壬午年。年號:東漢漢安元年。張陵出道經四部,名為《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相關事記 南匈奴抄略并州 漢安定元年(142)八月,南匈奴左部句龍王吾斯與且渠伯德等人率軍抄略并州(今山西太原西南)。詔選武猛 漢安元年(142)十月,順帝詔大將軍、三公(司徒、司空、太尉)...
三界有二十八天”,上為四種民天,“最上三天曰玉清、上清、太清天是也”。⑦唐代李少微又注稱“三界之上猶有四梵、三清,然後至於大羅”。⑧這大致上就是三十六天垂直配置的完成過程。唐代初年唐高宗曾召見道士潘師正,問及天尊名號。據《道門經法相承次序》記載,潘師正答稱:“道有三清、三界。其三清境者,則...
《太上三十六部尊經》是約出於南北期末宗教著作。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期末。《無上秘要》卷三七已著錄此經。全書包括三十六部短經,分作三類:玉清境有《上清經》、《妙真經》等十二部;上清境有《洞玄經》、《元陽經》等十二部;太清境有《太清經》、《徹視經》等十二部。各篇經文格式相似,皆先述經文,...
三十六天帝之一至十二天帝,在“高上玉清之上”,“高虛玉清之中”、“玄虛玉清之下”為“玉清聖境十二天帝”;十三至二十四天帝,在“虛皇上清之上、中、下”為“上清真境十二天帝”;二十五至三十六天帝,在“虛無太清之上、中、下”為“太清仙境十二天帝。”(《洞玄靈寶河圖仰謝三十六天齋儀》卷一至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