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清朝末年,太平區境內是一片農村地帶。只有孫家灣、黃家窩鋪、太平莊、不墩毛頭、米家窩鋪、塌拉廟等幾個小村子,行政屬阜新縣所轄。[3]
太平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初期,八路軍接管阜新市。9月中旬,中共遼西地委派幹部、軍隊接收阜新,成立阜新市政府。同年10月,太平地區設定3個區政府。即太平區、新興區和紅葉區。1945年12月30日至31日,3個區政府黨政組織先後撤退到務歡池、福興地、舊廟一帶。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國民黨統治初期,行政屬阜新縣所轄,下行保、甲制。太平地區屬海州鎮所轄。
1948年3月18日,阜新解放。同年4月18日阜新市政府成立,全市設定3個區。今太平地區為第二區,區委、區政府駐地在孫家灣,5月組建區政府。
1949年1月,撤銷區政府建制,成立街政府。設孫家灣街、太平街、高德街、平安街、西阜新街。同年8月5日,經市政府討論,取消街政府建制,太平地區3個街政府分別和本街公安派出所合併為3個分駐所。仍稱阜新市第二區政府,由孫家灣、高德、太平、平安、西阜新5個公安分駐所兼理民政。
1949年12月,中共阜新礦委和市政府撤銷3個分駐所,合併為阜新市第二區公所,區公所駐地在孫家灣。
1950年1月,根據遼西省政府意見,市政府將3個分駐所改建成阜新市第二區公所。3月23日,將西阜新劃為第一區政府所轄。
太平區轄四個城市公安分駐所兼理民事。即:孫家灣、太平、高德、平安。(勿拉毛頭、黃家窩鋪屬第一區公所管轄)。
1951年重新劃分轄區,城區轄4個街:孫家灣、五龍、太平、高德。同年10月10日,轄區內的五龍街劃為第一區,平安街劃為第二區。
1952年10月以前,仍稱阜新市第二區公所,轄四廠:總機廠、選煤廠、發電廠、火藥廠;兩礦:海州礦、平安礦;七個小街:孫家灣、平安、五龍、太平、高德東部、高德西部、阜新火車站前;七個半農半城區:塌拉廟、孫家灣西溝、平安地、五龍南溝、大夥房、黃家窩鋪、太平小街。在四廠、兩礦附近的居民地也隨之屬本區所轄。1952年10月改建為第二區人民政府。駐地均在孫家灣。
1952年10月,阜新市第二區公所改稱阜新市第二區人民政府,城區由平安、孫家灣、高德、太平4個派出所兼理民事。
太平區概貌
1954年1月,市政府又將阜新縣境內3個農村劃歸第二區管轄。[3]
1954年末至1955年初,區政府先後成立5個街道辦事處,村調整為5個鄉人民政府。
1955年11月,阜新市第二區人民政府改稱阜新市孫家灣區人民委員會,所轄區未變。
1956年,太平區轄區內的5個鄉即11個行政村全部劃為第四區(即六家子區)所轄,從此太平區只轄五個城區街道辦事處。1956年7月,更名為太平區。
1959年2月,東山街道辦事處從高德街道辦事處劃出。1959年12月,東山街道辦事處撤銷,轄區併入高德街道辦事處。
1960年5月,由於城市實行公社化,太平區人民委員會改為太平區人民公社委員會。同時將5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5個分社。即火電、煤海、建材、鋼鐵、躍進分社。
太平區概貌
1961年5月,撤銷太平區人民公社委員會,恢復太平區人民委員會。同時,撤銷5個人民公社分社,恢復5個人民公社。即紅樹、煤海、高德、城南、孫家灣人民公社。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太平區一度改稱東風區,因不符合民意,又恢復稱太平區。
1967年4月,太平區成立“抓革命促生產第一線指揮部”這一臨時權力機構取代了區人民委員會。
1968年2月,太平區下轄5個人民公社分別成立了革命委員會。3月18日,成立太平區革命委員會,所轄紅樹、煤海、高德、城南、孫家灣5個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0年6月,撤銷太平區革命委員會,恢復太平區人民政府職能,下轄紅樹、煤海、高德、城南、孫家灣5個街道辦事處。到1987年12月,行政區劃分未變。[3]
2002年4月27日,調整阜新市部分行政區劃,將阜新市細河區的水泉鎮劃歸太平區管轄。調整後,太平區轄5個街道、1個鎮:紅樹街道、煤海街道、高德街道、城南街道、孫家灣街道、水泉鎮。
自然水文
境內的河川主要有
旱溪、
大里溪(支流:廍仔坑溪)、頭汴坑溪(支流:北坑溪、東汴坑溪、濁水坑溪、
清水坑溪)以及草湖溪等,均為
大肚溪支系
大里溪上游;位於一江橋東北方500米山上的大潭仔,為本區唯一的
湖泊。氣候為
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約為攝氏20-22.3度,年平均
相對濕度為77%,年平均降雨量為1,642(西部平原區)至2,333(東部山區)公厘。
歷史
清朝之前,太平古名傳聞很多,有鳥松頭、鳥榕頭、蔗種頭等。其中“鳥榕頭”與“鳥松頭”皆源自當時墾首太平林家大宅院(九二一地震震毀)門前兩側所種的鳥
松樹(雀
榕樹)而得名。而“太平”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行政
區公所
太平區公所直屬於台中市政府,
區長為官派。
單位
民政課:設有調解委員會、管理區里民活動中心
社會課:設有長青學苑
農業及建設課
公用課
人文課
秘書室
人事室
會計室
政風室
歷任首長
日據時期
區長(1897年-1920年)
林肅卿:1897年-1917年(太平林家)
林垂拱:1917年-1920年改制(太平林家)
莊長(1920年-1945年)
民國時期鄉長(1945年-1996年)
市長(1996年-2010年)
區長(2010年-現制,官派)
行政區劃
北太平
南太平
東太平
聖和里、頭汴里、東汴里、福隆里、興隆里、光隆里、永隆里、德隆里、黃竹里
經濟發展
太平區可概分為北、南、東三區域;北太平範圍自
東平路以北地區,商業活動集中於
中山路、樹孝路地區;南太平則為
東平路以南地區,商業活動以
中興路、
太平路為主;東太平範圍約為
大里溪支流頭汴坑溪以東的山區。工業產業占本區總就業人口43%,主要分布在東太平南方與
大里區相連的大里工業區、南太平東北方的太平工業區、以及南太平西南方的工業地區,以生產機械設備、鋁製品及塑膠製品為主;南、北太平為該區主要商業活動與住宅區;而東部山區為主要農業區,重要特產有
枇杷、
龍眼、
荔枝、
香蕉等。
正規教育機構
大學
高中職
台中市立長億高級中學
台中市私立華盛頓高級中學
台中市私立慈明高級中學
台中市私立光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國民中學
台中市立太平國民中學
台中市立新光國民中學
台中市立中平國民中學
台中市立長億高級中學國中部
台中市私立華盛頓高級中學國中部
國民國小
台中市太平區太平國民國小 台中市太平區宜欣國民國小 台中市太平區新平國民國小
台中市太平區光隆國民國小 台中市太平區坪林國民國小 台中市太平區頭汴國民國小
台中市太平區車籠埔國民國小 台中市太平區坪林國民國小坪廍分校
台中市太平區東汴國民國小 台中市太平區黃竹國民國小
社會教育
社區大學
公共藝文展區
旅遊
太平區全區4/5面積為山地區域,所以觀光旅遊資源幾乎集中在,區公所將其劃成頭汴坑、酒桶山、車籠埔、草嶺及竹仔坑山系。太平枇杷節為太平區每年會舉辦的農特產文化祭。
景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