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祠墓》是汪劍釗創作的現代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太史公祠墓
- 作者:汪劍釗
- 創作年代:當代
- 作品體裁:現代詩
《太史公祠墓》是汪劍釗創作的現代詩。
《太史公祠墓》是汪劍釗創作的現代詩。作品原文太史公祠墓 漩渦形的磨盤石,咿呀復誦無韻的離騷,坑窪的古道猶如坎坷起伏的典籍。拾級而上, 登頂,迷霧擋住目光的歸宿;蒙古包的墓塋依崖而立,纏繞八卦圖的錦緞,抻開蒼柏的遒勁。 一...
司馬遷祠 司馬遷祠,俗稱司馬廟,是為紀念中國史學家司馬遷而建的祠。司馬遷祠建築自坡下至頂端,依崖就勢,層遞而上,共分四個高台,各台之間由石階相連,層層上升,共九十九級。祠內有古今碑石一百餘通,內容涉及司馬遷的人品與人格、司馬遷祠墓的歷史變遷、修繕祭祀活動、歷代文人墨客的詩詞評價,以及《史記》相關...
司馬遷祠墓博物館坐落在陝西省韓城市芝川鎮東南一高崗上,是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司馬遷祠而建立的一座紀念性博物館,原為1973年成立的司馬遷祠文管所。詳情 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編寫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一書記載了上起軒轅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元年約三千年的歷史,具有極...
《拜太史公祠墓》是當代詩人魏新河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三十年來我,因公盡信書。龍門占臥虎,漢室用良狐。松柏千秋客,河山一冢孤。自通今古變,冷眼看輿圖。作者簡介 魏新河,男,1967年1月生,河北省河間縣人。畢業於空軍飛行學院。系空軍特級飛行員,飛行教官,上校軍銜,學院飛行管制系主任,研究所...
譙周卒於公元270年,享年70歲,其子譙熙遵父遺囑,將遺體葬於他當年曾寓居過的安漢縣城(今順慶區五里店譙家鋪)。之後,譙周墓幾經移葬,明萬曆初(公元1573年)葬於今南充市順慶區工人文化宮內。南充舊縣誌記載:在南充古城,曾有譙公祠、譙周故宅、觀星台、譙公巷和譙周開辦的果山書院;《南部縣誌》載:...
墓前石坊橫眉上的“周師齊祖”更是高度概括了姜太公一生的豐功偉業。衣冠冢墓高28米,南北長50米,東西寬55米。主殿 1993年,臨淄區在太公衣冠冢北側建姜太公祠,建築面積98平方米,主殿為名人書畫展廳,歇山式掛廊配殿,各三楹。主殿供奉著姜太公彩繪聖像,殿壁有反映姜太公貧困生涯、避紂去商、習武著書、...
漂母墓,今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碼頭鎮東約三華里處太山村漂母祠內,俗稱泰(太)山墩。1987年9月24日,淮陰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淮陰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10月22日,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歷史背景 興漢三傑之一的韓信,出生在淮陰縣碼頭鎮。韓信年少落魄時,垂釣腹飢,漂母曾...
2001年6月25日,劉基廟及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劉基廟 明天順二年(1458年),始建劉基廟。明天順五年(1461年),劉基廟竣工。明正德九年(1514年),劉基廟門前建“帝師”“王佐”兩木牌坊。民國十六年(1927年),劉基廟內加建“追遠祠”。2001年,浙江省...
方孝孺墓墓園神道,兩側設十二塊書畫碑,二十六方歷代褒獎方孝孺的題字碑,一直延伸到墓冢南側。地理位置 方孝孺墓位於南京市雨花台區雨花台江南第二泉後山。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明神宗朱翊鈞下詔褒錄建文帝時期的諸多忠臣,建表忠祠於南京。位列首位的是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史載朱棣入京師時,徐輝祖守...
戴延之《西征記》曰:彭城南有亞父范曾冢。冢高四十餘丈,東北有隧道。其城北三里有劉向墓。泗水東三里,漢大夫龔勝冢,石碣猶存。(恥登王莽之朝,不食而死。)蘇軾《與楊元素二首》:(徐州)城北有劉子政墓,昔欲為起一祠堂,以水大不果。曹學佺《名勝志》稱《志》雲,在城西北二里,演武場南,有...
清道光三十年(1856年),維修擴建了山坳內的祠廟,便區分為山頂5間明代祠廟為張良老廟;山東微山縣 關於張良墓,至此只剩下一處,那就是張良封地留城附近的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位於微山湖中微山島“三賢墓”之一的張良墓。唐李泰在其《括地誌》中說“漢張良墓在徐州沛縣北六十五里,與留城相近也。”應該說...
山上舊有后稷祠,海拔雖僅171米,但影響巨大。自漢代以後,多遵循此說,即稷下原於稷門,稷門原於稷山。齊國古稱稷下,齊古城有“稷門”,門外有“稷下學宮”,皆有此山而起。齊宣王時山上立有孔子廟,所以該山也叫孔文山,亦稱夫子山。山上刻有孔夫子三字,有其他石刻造像若干。現在來稷山仍能看到古松樹...
賜秘器,皇帝親自吊祠,派使者送喪。伏湛病死在上任途中,正迎合了沂南漢畫像石北寨漢墓中無墓門的這一天然巧合,試想,墓室為何無紀年又為何無墓誌,顯而易見,由於事情發生突然變故,墓主不幸客死途中所致。由此也不排除這是伏湛衣冠冢的可能性。至於在今城陽伏湛遭貶後的不其之城建有墓地之說,只有《城子村...
明代南京各種地方志中對所謂“江寧鄭和墓”也不著一字,《萬曆江寧縣誌》卷之四“祠宇志”、萬曆五年《牛首山志》等專志中找不到這方面的隻字片言。清同治年間的《上江兩縣誌》倒是說牛首山“有太監鄭和墓,永樂中命下西洋……卒於古里,賜葬山麓。”但這是清朝的文獻,並不可信。鄭和後裔認為是衣冠冢 據...
4、《前漢書.刑法志》:“黃帝有涿鹿之戰”。文穎注曰:“涿鹿在上谷。今見有阪泉地、黃帝祠。”6、《後漢書.郡國志.上谷郡.涿鹿》:“黃帝所都(城),有阪泉地、黃帝祠。”上阪泉與下阪泉位於北京延慶縣北部與涿鹿縣之間。在古時,歸涿鹿所轄。其實在上古時期,黃帝陵地點很明確,歷代帝王都要遠道來...
十九、太清觀 二十、泰山東嶽廟 二十一、霹靂店東嶽廟 第二節 祠堂 一、少典祠 二、西關子產祠 三、東關子產祠 四、漢留侯祠 五、三賢祠 六、白氏祠堂 七、十賢祠 八、許衡祠 九、高拱祠堂 第三節 亭、台、樓、閣 一、積粟台 二、宣聖台 三、武公台 四、望母台 五、梳妝檯 六、駐節台 七、鑒...
終軍墓稷山在青州市西北約15公里,海拔260公尺。今屬邵莊鄉與臨淄區(辛店)交界處。《齊記補》雲,山上舊有稷祠,齊宣王(公元前320-302年)又曾立孔子廟,故又名孔父山。《益都縣圖志》雲,今山上有石室並畫像。 1983年9月,臨淄區梁家終村村民在稷山採石爆破時,發現漢代洞穴石墓一座。此後又發現洞穴石墓二座。
古墓葬群為代表的陵墓文化資源是鹹陽的獨特的旅遊瑰寶,可以稱做皇陵或王陵的有37座,包括西漢帝王陵,大唐帝王陵以及隋朝和周朝等的王陵,同時還有400座皇親國戚王公大臣的陪葬墓,不論整體密度,個體規模,國內外罕有,綿延百里,氣勢恢宏,時代序列完整,素以秦都,漢陵聞名天下,幾乎埋藏著半部中國古代史,因漢陵...
永熙陵是宋太宗趙光義之墓,位於鞏義市南7.5千米西村鎮滹沱河村東北。陵園南北長1300米,東西寬450米,史載“皇堂深百尺,方廣八十尺,靈台方二百五十尺,置衛士五百人於陵。”(宋代一尺約合30厘米)永熙陵存在石刻62件。陵西北祔葬有太宗元德李皇后陵、太宗明德李皇后陵及真宗章穆郭皇后陵。永熙陵石刻造像...
史載,劉備於223年4月病逝於白帝城後,運回成都安葬;墓中還葬有劉備的先後死去的甘、吳二位夫人。劉備墓現有匾“漢昭烈陵”“千秋凜然”對聯:“一抔土尚巍然,問他銅雀荒台何處尋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鱗古道令人想漢代宮儀”。陵墓簡介 武侯祠旅途風光,劉備殿---成都 三國創始人,基業最大的...
長陵,位於陝西省鹹陽市東約20千米的窯店街道三義村北,是漢高祖劉邦與呂后合葬墓。長陵東西並列著兩座陵墓,西為高祖陵,東為呂后陵。陵前曾有清代陝西巡撫畢沅所立的兩通碑石,又因為陵墓附近曾經出土過屬於西漢時代的“長陵東當”、“長陵西當”和“長陵西神”文字瓦當,證實了這裡的陵墓確為長陵。1988年01月...
明祖陵主要建築有玄宮、享殿、具服殿、金門、角門、紅門、欞星門、內御橋、金水河、宰牲堂、井亭、神廚、神庫、燎爐、祠祭署以及陵前石象生等。明祖陵其城牆即有3道,最外面的羅城是土城,長9里30步;中間為磚城,長4里10步,神道石刻、金水橋、宰牲亭等均在城中;最裡面是皇城,內有享殿及配殿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