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鄭市文物志

新鄭市文物志

《新鄭市文物志》是新鄭市文物管理局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鄭市文物志
  • 作者:新鄭市文物管理局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09月
  • ISBN:7503417625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新鄭市的各類文物,包括古文化遺址、古城址、古墓葬、古代建築等。

作品目錄

封面
新鄭市文物志
《新鄭市文物志》編委
著作權頁
圖片
新鄭潤達促市重要文物古蹟分布圖
鄭韓故城
北城牆局部
東城牆局部
裴李崗籃企院乘遺址
唐戶遺址
鳳台寺塔
臥佛寺塔
荊王石塔
華陽故城
苑陵故城
人和寨龍山古城
後周皇陵
王行莊韓王陵
軒轅廟
摩崖題記
歐陽修陵園全景
黃帝故里景區軒轅故里祠與軒轅橋
黃帝故里祠堂大殿
水月寺
觀音寺
古禪寺
華陽寨清真寺
始祖山(具茨山鳳後嶺)黃帝文化景區
始祖山(具茨山)古寨牆
鄭國祭祀遺址發掘現場
鄭國祭祀遺址樂器坑
鄭國祭祀遺址禮器坑
鄭國貴族墓地1號車馬坑
石圭
能人大道制陶作坊遺址排水管道
韓國宗廟遺址發掘現場
博物館展廳一角
鄭風苑大門
世界客屬第十八屆懇親大會“根在中原”拜祖大典在新鄭黃帝故里舉行
中國文物保護世紀行記者團在新鄭黃帝故里
新鄭“鄭國青銅珍寶展”在廈門展出
先進牌匾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任河南省委書記時於1996年2月22日陪同國務委員、國家科委主任宋健視察鄭韓故城
2003年2月1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鐵映在黃帝故里,並題詞“中華根脈”。
1996年9月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布赫在黃帝故里
中央部分領導為新鄭黃帝故里都題
2004年9月11日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視察糊廈鄭王陵博物館
2002年4月14日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視察鄭王陵博物館
國家文物局專家黃景略等視察韓國宮殿遺址
孝古專家安志敏在裴李崗遺址指導發掘
中國著名考古專家裴文中視察裴李崗遺址
中國銀行新鄭支行基建工地鄭國祭祀遺址考古發現新聞發布會
編纂說明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文物保護
一、文物保護管理機構
二、文物普查
三、文物保護措施
四、打擊文物犯罪
第二節 考古發掘
一、鄭韓故城發掘
二、裴李崗遺址發掘
三、沙窩李遺址發掘
四、唐戶遺址發掘
第三節 文物展覽
第四節 文物資源開發與利用
一、黃帝文化研究與黃帝故里景區開發建設
二、始祖山黃帝文化景區
三、鄭風苑景區
四、鄭王陵博物館
五、韓國地下冷藏遺址
六、歐陽修陵園
七、李誡墓的保護利用
第二章 古文化遺址
第一節 裴李崗文化遺址
一、裴李崗遺址
二、沙窩李遺址
三、西土橋遺址
四、嶺西遺址
五、崗時遺址
第二節 仰韶文化遺址
一、唐戶遺址
二、高坡岩遺址
三、洪府遺址
四、古城遺址
五、王垌遺址
六、岳莊遺址
七、南李莊遺址
八、人和寨西南場遺址
九、大朱莊遺址
十、官莊遺址
第三節 龍山文化遺址
一、大司遺址
二、金鐘寨遺址
三、於寨遺址
四、人和寨遺址
五、高千莊遺址
六、水泉遺址
七、店張遺址
第四節 夏、商文化遺址
一、望京樓遺址
二、三里崗遺址
三、小莊王遺址
四、下申河遺址
五、郭寨溝遺址
六、裴商廟遺址
七、馬垌遺址
八、二郎店遺址
九、街東曹遺址
附:西周以降遺址統蘭迎項計表
第三章 古城址
一、人和寨龍山文化古城
二、鄭韓故城
(一)鄭韓故城的由來
(二)城垣的分布與現狀
(三)鄭國、韓國宮殿遺址
(四)手工業作坊遺址
(五)其它遺址
(六)鄭韓故城墓葬區
三、華陽故城
四、燭之武城
五、苑陵承應犁故城
六、古城村漢代古城址
七、新鄭縣城
第四章 古墓葬
第一節 帝王陵
一、軒轅墓
二、鄭公墓
三、韓王陵
四、後周皇陵
第二節 名人墓
一、伯夷、叔齊墓
二、祭仲墓
三、子產墓
四、漁父子冢
五、裴度墓
六、白鋰頸抹殼采墓
七、陳省華、陳堯佐、陳堯叟墓
八、王曾墓
九、呂夷簡墓
十、楊朴墓
十一、吳育墓
十二、王德用墓
十三、歐陽修家族墓
十四、曾公亮墓
十五、呂公著墓妹厚肯
十六、魯宗道墓
十七、林特墓
十八、鄭居中墓
十九、李誡墓
二十、高魁墓
二十一、高拱墓
二十二、高捷墓
二十三、高掇墓
二十四、司鼐墓
二十五、張光祖墓
二十六、劉楨墓
二十七、劉埥墓
二十八、劉光三墓
二十九、王鉁墓
第三節 墓葬區
一、鄭國貴族墓地
二、金鬚鬍莊墓葬區
三、李馬墓葬區
四、周莊墓葬區
五、烈礓坡、蔡莊墓葬區
六、河李墓葬區
七、車站墓葬區
八、付莊墓葬區
九、能莊墓葬區
十、山水寨溝墓葬區
附:大型漢代墓葬統計表
第五章 古代建築
第一節 寺、廟、宮、觀
一、幽勝寺
二、水月寺
三、鳳台寺
四、臥佛寺
五、古禪寺
六、觀音寺
七、石洞寺
八、崇孝寺
九、華陽寨清真寺
十、東關清真寺
十一、軒轅廟
十二、軒轅宮
十三、關帝廟
十四、太乙宮(沙冢廟)
十五、三皇廟
十六、顯龍宮
十七、城隍廟
十八、文廟
十九、太清觀
二十、泰山東嶽廟
二十一、霹靂店東嶽廟
第二節 祠堂
一、少典祠
二、西關子產祠
三、東關子產祠
四、漢留侯祠
五、三賢祠
六、白氏祠堂
七、十賢祠
八、許衡祠
九、高拱祠堂
第三節 亭、台、樓、閣
一、積粟台
二、宣聖台
三、武公台
四、望母台
五、梳妝檯
六、駐節台
七、鑒忠堂寶謨樓
八、魁星樓
九、澄心洞達觀亭
十、文昌閣
第四節 名人故里
一、軒轅故里
二、子產故里
三、白居易故里
四、許衡故里
第五節 衙署、民居及其它
一、新鄭縣衙
二、劉家院樓
三、茨山書院
四、後屯基督教堂
五、軒轅橋
六、風后嶺石寨牆
七、千戶寨
八、黃帝傳說遺蹟
第六章 坊、塔、碑刻
第一節 石牌坊
第二節 塔
一、荊王石塔
二、清林寺石塔
三、鳳台寺塔
四、臥佛寺塔
第三節 造像與經幢
一、天保三年劉紹安造像碑
二、天保十年劉紹安造像碑
三、都邑主丁思善造像碑
四、天統二年劉紹安造像
五、劉陸造像
六、石進造像
七、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
八、妙法蓮花經石幢
九、千佛石幢
第四節 碑、志、題記
一、唐壽春郡霍山縣丞崔澣墓志銘
二、宋朝散大夫太子賓客致仕林公(濰)墓志銘
三、歐陽修夫人薛氏墓志銘
四、宋朝請大夫管勾南京鴻慶宮歐陽公(棐)墓志銘
五、宋承議郎歐陽君(辯)墓志銘
六、宋朝議大夫太府少卿致仕石君(諤)墓志銘
七、清周蓴浦及德配和宜人墓志銘
八、陳堯佐自撰墓碑
九、重修太清觀志碑
十、泰山東嶽廟碑
十一、(重修)軒轅宮三皇殿記碑
十二、摩崖題記
十三、重修古景幽勝寺記碑
十四、瓜皮碑
十五、《醉翁亭記》石刻
十六、關帝廟槐抱碑
十七、古槐行石刻
十八、重修大殿記
十九、許魯齋故里碑
二十、重修新鄭文廟碑記
二十一、河南新鄭古器出土紀念之碑
第七章 珍貴文物
一、青銅器
1.素麵銅爵(夏)
2.雲雷紋銅鼎(商)
3.弦紋銅鬲(商)
4.饕餮紋銅爵(商)
5.饕餮紋銅爵(商)
6.三角夔紋銅觚(商)
7.饕餮紋銅斝(商)
8.饕餮紋銅罍(商)
9.饕餮紋銅盤(商)
10.青銅鉞(商)
11.銅戈(商)
12.“王作親王”銘銅鬲(西周)
13.龍紋方壺(西周)
14.環帶紋銅軎轄(西周)
15.蟠虺紋曲耳銅鼎(春秋)
16.蟠螭紋沿耳銅鼎(春秋)
17.蟠螭紋帶蓋鼎(春秋)
18.夔龍紋銅鬲(春秋)
19.蟠螭紋方甗(春秋)
20.竊曲紋銅簋(春秋)
21.蟠虺紋銅簋(春秋)
22.蟠虺紋銅敦(春秋)
23.蓮鶴方壺(春秋)
25.蟠螭紋銅圓壺(春秋)
26.雲龍紋銅罍(春秋)
27.虎形尊(春秋)
28.獸耳熊足銅(鉻)
29.獸足鷹鈕銅盤(春秋)
30.獸首銅匜(春秋)
31.蟠螭紋垂腹銅鑒(春秋)
32.“王子嬰次”銘爐(春秋)
33.銅鎮墓獸(春秋)
34.夔龍紋銅縛鐘(春秋)
35.夔龍紋銅甬鐘(春秋)
36.銅列鼎(春秋)
37.夔龍紋銅鬲(春秋)
38.銅列簋(春秋)
39.蟠虺紋銅簋(春秋)
40.鏤空足銅豆(春秋)
41.鏤空足銅敦(春秋)
42.龍紋方壺(春秋)
43.銅圓壺(春秋)
44.鋪首銜環耳銅盤(春秋)
45.銅匝(春秋)
46.銅鑒(春秋)
47.銅編鐘(春秋)
48.蟠虺紋四犧蓋銅鼎(戰國)
49.銅缶(戰國)
50.“楚王”銘銅戈(戰國)
51.“卅四年鄭令”銘銅戈(戰國)
52.“卅四年”銘銅矛(戰國)
53.菱紋銅劍(戰國)
54.包銀帶鉤(戰國)
55.鎏金獸面紋琵琶形帶鉤(戰國)
56.銅蒜頭壺(秦)
57.銅甗(漢代)
58.銅鐎盉(漢代)
59.銅鳩車(東漢)
60.蟠螭菱紋鏡(戰國)
61.重輪鏡(戰國)
62.四神規矩鏡(西漢)
63.四乳四神鏡(西漢)
64.十二辰鏡(西漢)
65.昭明鏡(西漢)
66.尚方規矩鏡(西漢)
67.龍虎對峙鏡(東漢)
68.龍虎對峙鏡(三國·魏)
69.獸紋鏡(三國·吳)
70.位至三公鏡(西晉)
71.寶相花鏡(唐)
74.海獸葡萄鏡(唐)
75.人物故事鏡(唐)
76.銅爐(宋)
77.銅佛立像(南朝·宋)
78.銅觀音像(宋)
79.“汴梁路”銅權(元代)
80.鎏金銅佛(明)
二、陶瓷器
1.乳釘紋陶鼎(裴李崗文化)
2.紅陶三足缽(裴李崗文化)
3.紅陶雙耳圜底壺(裴李崗文化)
4.紅陶雙耳三足壺(裴李崗文化)
5.陶塑豬頭(裴李崗文化)
6.紅陶罐形鼎(仰韶文化)
7.紅陶盆形鼎(仰韶文化)
8.紅陶釜形灶(仰韶文化)
9.彩陶缽(仰韶文化)
10.紅陶瓮(仰韶文化)
11.紅陶背壺(仰韶文化)
12.紅陶白衣大口尖底瓶(仰韶文化)
13.紅陶大口尖底缸(仰韶文化)
14.灰陶杯(龍山文化)
15.黑陶杯(龍山文化)
16.黑陶背壺(龍山文化)
17.灰陶繩紋井圈(戰國)
18.灰陶“新鄭瓦當”(漢)
19.西王母玉兔畫像磚(漢)
20.軺車出行畫像磚(漢)
21.七音孔陶塤(漢)
22.灰陶牛(晉)
23.紅陶武士俑(唐)
24.紅陶鎮墓獸(唐)
25.三彩瓶(唐)
26.三彩豆(唐)
27.三彩缽(唐)
28.三彩牡丹枕(宋)
29.三彩枕(宋)
30.三彩牛車(宋)
31.青瓷雙系洗口壺(漢)
32.獅形辟邪水注(西晉)
33.白釉加彩帶把瓷杯(唐)
34.白瓷注子(唐)
35.花釉注子(唐)
36.白釉綠彩爐(唐)
37.白瓷狗(宋)
38.臨汝窯青瓷碗(宋)
39.鈞瓷天藍釉碗(宋)
40.白地開光海水龍紋罐(宋)
41.密縣窯珍珠地玉兔望月瓷枕(宋)
42.珍珠地折枝牡丹瓷枕(宋)
43.珍珠地奔兔瓷枕(宋)
44.珍珠地瓷枕(宋)
45.白地黑花瓷枕(宋)
47.白地黑花玉壺春瓶(宋)
48.“道德清湯”瓷瓶(宋)
49.鈞瓷青藍釉罐(元)
50.白地赭彩開光折枝牡丹罐(元)
52.粉彩開光嬰戲罐(清)
53.粉彩開光人物瓶(清)
54.粉彩花鳥瓷瓶(清)
55.鳳凰牡丹瓷尊(清)
三、石器、玉器
1.石磨盤、石磨棒(裴李崗文化)
2.石鏟(裴李崗文化)
3.鋸齒石鐮(裴李崗文化)
4.四面刃石斧(裴李崗文化)
5.石斧(裴李崗文化)
6.有肩石鏟(仰韶文化)
7.雙孔石斧(仰韶文化)
8.石鑿(仰韶文化)
9.單孔石斧(龍山文化)
10.單孔帶柄石刀(龍山文化)
11.石磬(戰國)
12.半兩錢範(西漢)
13.單孔圓刃青玉鏟(龍山文化)
14.單孔玉斧(龍山文化)
15.銅柄玉戈(商代)
16.單孔玉戈(商代)
17.雙孔玉戈(商代)
18.玉璋(商代)
19.三孔玉鉞(商代)
20.玉瑗(商代)
21.玉琮(商代)
22.單孔青玉戈(西周)
23.白玉透雕人形佩(西周)
24.白玉透雕龍鳳佩(西周)
25.青玉龍形谷紋佩(戰國)
26.玉帶鉤(戰國)
27.玉(媟)(戰國)
28.老翁對弈瑪瑙扳指(清)
29.金鍊玉佩(清)
四、貨幣
1.海貝(西周)
2.玉貝(西周)
3.骨貝(西周)
4.鎏金銅貝(春秋)
5.“成白”刀幣(戰國)
6.“明”字刀幣(戰國)
7.“安邑二釿”布(戰國)
8.“宅陽”布(戰國)
9.“平陽”布(戰國)
10.“(髳)子”布(戰國)
11.“安陽”布(戰國)
12.“襄垣”布(戰國)
13.“公”字布(戰國)
14.“梁邑”布(戰國)
15.“藺”字布(戰國)
16.“貝丘”布(戰國)
17.“彘邑”布(戰國)
18.“梁正尚金尚爰”布(戰國)
19.“莆子”布(戰國)
20.“中都”布(戰國)
21.半兩錢(秦)
五、其它
1.鐵城門樞(戰國)
2.鐵權(戰國)
3.部曲將印(漢代)
4.夏憲信印(漢代)
5.明神宗賜高拱誥命(明代)
6.張裕釗書畫冊頁(清代)
7.納瑪象牙化石(遠古)
第八章 近現代遺蹟遺物
第一節 近現代遺蹟
一、新密禹抗日中心縣政府舊址
二、京廣鐵路雙洎河大橋
三、和莊黃水河石橋
四、南關烈士陵園
五、望京樓革命烈士陵園
六、楊文杰墓
七、賈長定墓
八、趙馥若墓
第二節 近現代珍貴文物
1.蔣介石“西安蒙難”紀念章
2.解放西藏紀念章
3.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章
4.人民功臣獎章
5.解放東北紀念章
7.解放西北紀念章
9.解放華中南紀念章
11.剿匪勝利紀念章
12.慰問解放軍代表團紀念章
13.解放海南島紀念章
14.朝鮮政府贈祖國解放戰爭紀念章
15.朝鮮政府頒贈中國人民志願軍紀念章
16.“和平萬歲”紀念章
18.慰問人民解放軍紀念章
19.湘黔邊區剿匪司令部紀念章
20.開封市總工會會員證
21.抗美援越勝利紀念證書
22.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387團政治處發給劉長富立功證明書
23.民國新鄭縣政府發給太清觀業戶王硯田的土地管業執照
24.民國新鄭縣政府發給花戶張文魁的徵收丁土錢糧執照
25.宋欽范的土地房產所有證
26.劉明勛分割土地契約
27.劉栓的房產所有證
28.馮世安的房宅所有權證明書
29.劉新法的自留地使用證明書
30.牛梅花承包土地契約書
第九章 新鄭市文物工作大事記
附錄
一、新鄭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統計表
二、新鄭市文物遺蹟統計表
三、新鄭市重要考古發掘統計表
四、新鄭市博物館舉辦展覽一覽表
五、文獻、著錄目錄索引
編後記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文物保護
一、文物保護管理機構
二、文物普查
三、文物保護措施
四、打擊文物犯罪
第二節 考古發掘
一、鄭韓故城發掘
二、裴李崗遺址發掘
三、沙窩李遺址發掘
四、唐戶遺址發掘
第三節 文物展覽
第四節 文物資源開發與利用
一、黃帝文化研究與黃帝故里景區開發建設
二、始祖山黃帝文化景區
三、鄭風苑景區
四、鄭王陵博物館
五、韓國地下冷藏遺址
六、歐陽修陵園
七、李誡墓的保護利用
第二章 古文化遺址
第一節 裴李崗文化遺址
一、裴李崗遺址
二、沙窩李遺址
三、西土橋遺址
四、嶺西遺址
五、崗時遺址
第二節 仰韶文化遺址
一、唐戶遺址
二、高坡岩遺址
三、洪府遺址
四、古城遺址
五、王垌遺址
六、岳莊遺址
七、南李莊遺址
八、人和寨西南場遺址
九、大朱莊遺址
十、官莊遺址
第三節 龍山文化遺址
一、大司遺址
二、金鐘寨遺址
三、於寨遺址
四、人和寨遺址
五、高千莊遺址
六、水泉遺址
七、店張遺址
第四節 夏、商文化遺址
一、望京樓遺址
二、三里崗遺址
三、小莊王遺址
四、下申河遺址
五、郭寨溝遺址
六、裴商廟遺址
七、馬垌遺址
八、二郎店遺址
九、街東曹遺址
附:西周以降遺址統計表
第三章 古城址
一、人和寨龍山文化古城
二、鄭韓故城
(一)鄭韓故城的由來
(二)城垣的分布與現狀
(三)鄭國、韓國宮殿遺址
(四)手工業作坊遺址
(五)其它遺址
(六)鄭韓故城墓葬區
三、華陽故城
四、燭之武城
五、苑陵故城
六、古城村漢代古城址
七、新鄭縣城
第四章 古墓葬
第一節 帝王陵
一、軒轅墓
二、鄭公墓
三、韓王陵
四、後周皇陵
第二節 名人墓
一、伯夷、叔齊墓
二、祭仲墓
三、子產墓
四、漁父子冢
五、裴度墓
六、白鋰墓
七、陳省華、陳堯佐、陳堯叟墓
八、王曾墓
九、呂夷簡墓
十、楊朴墓
十一、吳育墓
十二、王德用墓
十三、歐陽修家族墓
十四、曾公亮墓
十五、呂公著墓
十六、魯宗道墓
十七、林特墓
十八、鄭居中墓
十九、李誡墓
二十、高魁墓
二十一、高拱墓
二十二、高捷墓
二十三、高掇墓
二十四、司鼐墓
二十五、張光祖墓
二十六、劉楨墓
二十七、劉埥墓
二十八、劉光三墓
二十九、王鉁墓
第三節 墓葬區
一、鄭國貴族墓地
二、金鬚鬍莊墓葬區
三、李馬墓葬區
四、周莊墓葬區
五、烈礓坡、蔡莊墓葬區
六、河李墓葬區
七、車站墓葬區
八、付莊墓葬區
九、能莊墓葬區
十、山水寨溝墓葬區
附:大型漢代墓葬統計表
第五章 古代建築
第一節 寺、廟、宮、觀
一、幽勝寺
二、水月寺
三、鳳台寺
四、臥佛寺
五、古禪寺
六、觀音寺
七、石洞寺
八、崇孝寺
九、華陽寨清真寺
十、東關清真寺
十一、軒轅廟
十二、軒轅宮
十三、關帝廟
十四、太乙宮(沙冢廟)
十五、三皇廟
十六、顯龍宮
十七、城隍廟
十八、文廟
十九、太清觀
二十、泰山東嶽廟
二十一、霹靂店東嶽廟
第二節 祠堂
一、少典祠
二、西關子產祠
三、東關子產祠
四、漢留侯祠
五、三賢祠
六、白氏祠堂
七、十賢祠
八、許衡祠
九、高拱祠堂
第三節 亭、台、樓、閣
一、積粟台
二、宣聖台
三、武公台
四、望母台
五、梳妝檯
六、駐節台
七、鑒忠堂寶謨樓
八、魁星樓
九、澄心洞達觀亭
十、文昌閣
第四節 名人故里
一、軒轅故里
二、子產故里
三、白居易故里
四、許衡故里
第五節 衙署、民居及其它
一、新鄭縣衙
二、劉家院樓
三、茨山書院
四、後屯基督教堂
五、軒轅橋
六、風后嶺石寨牆
七、千戶寨
八、黃帝傳說遺蹟
第六章 坊、塔、碑刻
第一節 石牌坊
第二節 塔
一、荊王石塔
二、清林寺石塔
三、鳳台寺塔
四、臥佛寺塔
第三節 造像與經幢
一、天保三年劉紹安造像碑
二、天保十年劉紹安造像碑
三、都邑主丁思善造像碑
四、天統二年劉紹安造像
五、劉陸造像
六、石進造像
七、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
八、妙法蓮花經石幢
九、千佛石幢
第四節 碑、志、題記
一、唐壽春郡霍山縣丞崔澣墓志銘
二、宋朝散大夫太子賓客致仕林公(濰)墓志銘
三、歐陽修夫人薛氏墓志銘
四、宋朝請大夫管勾南京鴻慶宮歐陽公(棐)墓志銘
五、宋承議郎歐陽君(辯)墓志銘
六、宋朝議大夫太府少卿致仕石君(諤)墓志銘
七、清周蓴浦及德配和宜人墓志銘
八、陳堯佐自撰墓碑
九、重修太清觀志碑
十、泰山東嶽廟碑
十一、(重修)軒轅宮三皇殿記碑
十二、摩崖題記
十三、重修古景幽勝寺記碑
十四、瓜皮碑
十五、《醉翁亭記》石刻
十六、關帝廟槐抱碑
十七、古槐行石刻
十八、重修大殿記
十九、許魯齋故里碑
二十、重修新鄭文廟碑記
二十一、河南新鄭古器出土紀念之碑
第七章 珍貴文物
一、青銅器
1.素麵銅爵(夏)
2.雲雷紋銅鼎(商)
3.弦紋銅鬲(商)
4.饕餮紋銅爵(商)
5.饕餮紋銅爵(商)
6.三角夔紋銅觚(商)
7.饕餮紋銅斝(商)
8.饕餮紋銅罍(商)
9.饕餮紋銅盤(商)
10.青銅鉞(商)
11.銅戈(商)
12.“王作親王”銘銅鬲(西周)
13.龍紋方壺(西周)
14.環帶紋銅軎轄(西周)
15.蟠虺紋曲耳銅鼎(春秋)
16.蟠螭紋沿耳銅鼎(春秋)
17.蟠螭紋帶蓋鼎(春秋)
18.夔龍紋銅鬲(春秋)
19.蟠螭紋方甗(春秋)
20.竊曲紋銅簋(春秋)
21.蟠虺紋銅簋(春秋)
22.蟠虺紋銅敦(春秋)
23.蓮鶴方壺(春秋)
25.蟠螭紋銅圓壺(春秋)
26.雲龍紋銅罍(春秋)
27.虎形尊(春秋)
28.獸耳熊足銅(鉻)
29.獸足鷹鈕銅盤(春秋)
30.獸首銅匜(春秋)
31.蟠螭紋垂腹銅鑒(春秋)
32.“王子嬰次”銘爐(春秋)
33.銅鎮墓獸(春秋)
34.夔龍紋銅縛鐘(春秋)
35.夔龍紋銅甬鐘(春秋)
36.銅列鼎(春秋)
37.夔龍紋銅鬲(春秋)
38.銅列簋(春秋)
39.蟠虺紋銅簋(春秋)
40.鏤空足銅豆(春秋)
41.鏤空足銅敦(春秋)
42.龍紋方壺(春秋)
43.銅圓壺(春秋)
44.鋪首銜環耳銅盤(春秋)
45.銅匝(春秋)
46.銅鑒(春秋)
47.銅編鐘(春秋)
48.蟠虺紋四犧蓋銅鼎(戰國)
49.銅缶(戰國)
50.“楚王”銘銅戈(戰國)
51.“卅四年鄭令”銘銅戈(戰國)
52.“卅四年”銘銅矛(戰國)
53.菱紋銅劍(戰國)
54.包銀帶鉤(戰國)
55.鎏金獸面紋琵琶形帶鉤(戰國)
56.銅蒜頭壺(秦)
57.銅甗(漢代)
58.銅鐎盉(漢代)
59.銅鳩車(東漢)
60.蟠螭菱紋鏡(戰國)
61.重輪鏡(戰國)
62.四神規矩鏡(西漢)
63.四乳四神鏡(西漢)
64.十二辰鏡(西漢)
65.昭明鏡(西漢)
66.尚方規矩鏡(西漢)
67.龍虎對峙鏡(東漢)
68.龍虎對峙鏡(三國·魏)
69.獸紋鏡(三國·吳)
70.位至三公鏡(西晉)
71.寶相花鏡(唐)
74.海獸葡萄鏡(唐)
75.人物故事鏡(唐)
76.銅爐(宋)
77.銅佛立像(南朝·宋)
78.銅觀音像(宋)
79.“汴梁路”銅權(元代)
80.鎏金銅佛(明)
二、陶瓷器
1.乳釘紋陶鼎(裴李崗文化)
2.紅陶三足缽(裴李崗文化)
3.紅陶雙耳圜底壺(裴李崗文化)
4.紅陶雙耳三足壺(裴李崗文化)
5.陶塑豬頭(裴李崗文化)
6.紅陶罐形鼎(仰韶文化)
7.紅陶盆形鼎(仰韶文化)
8.紅陶釜形灶(仰韶文化)
9.彩陶缽(仰韶文化)
10.紅陶瓮(仰韶文化)
11.紅陶背壺(仰韶文化)
12.紅陶白衣大口尖底瓶(仰韶文化)
13.紅陶大口尖底缸(仰韶文化)
14.灰陶杯(龍山文化)
15.黑陶杯(龍山文化)
16.黑陶背壺(龍山文化)
17.灰陶繩紋井圈(戰國)
18.灰陶“新鄭瓦當”(漢)
19.西王母玉兔畫像磚(漢)
20.軺車出行畫像磚(漢)
21.七音孔陶塤(漢)
22.灰陶牛(晉)
23.紅陶武士俑(唐)
24.紅陶鎮墓獸(唐)
25.三彩瓶(唐)
26.三彩豆(唐)
27.三彩缽(唐)
28.三彩牡丹枕(宋)
29.三彩枕(宋)
30.三彩牛車(宋)
31.青瓷雙系洗口壺(漢)
32.獅形辟邪水注(西晉)
33.白釉加彩帶把瓷杯(唐)
34.白瓷注子(唐)
35.花釉注子(唐)
36.白釉綠彩爐(唐)
37.白瓷狗(宋)
38.臨汝窯青瓷碗(宋)
39.鈞瓷天藍釉碗(宋)
40.白地開光海水龍紋罐(宋)
41.密縣窯珍珠地玉兔望月瓷枕(宋)
42.珍珠地折枝牡丹瓷枕(宋)
43.珍珠地奔兔瓷枕(宋)
44.珍珠地瓷枕(宋)
45.白地黑花瓷枕(宋)
47.白地黑花玉壺春瓶(宋)
48.“道德清湯”瓷瓶(宋)
49.鈞瓷青藍釉罐(元)
50.白地赭彩開光折枝牡丹罐(元)
52.粉彩開光嬰戲罐(清)
53.粉彩開光人物瓶(清)
54.粉彩花鳥瓷瓶(清)
55.鳳凰牡丹瓷尊(清)
三、石器、玉器
1.石磨盤、石磨棒(裴李崗文化)
2.石鏟(裴李崗文化)
3.鋸齒石鐮(裴李崗文化)
4.四面刃石斧(裴李崗文化)
5.石斧(裴李崗文化)
6.有肩石鏟(仰韶文化)
7.雙孔石斧(仰韶文化)
8.石鑿(仰韶文化)
9.單孔石斧(龍山文化)
10.單孔帶柄石刀(龍山文化)
11.石磬(戰國)
12.半兩錢範(西漢)
13.單孔圓刃青玉鏟(龍山文化)
14.單孔玉斧(龍山文化)
15.銅柄玉戈(商代)
16.單孔玉戈(商代)
17.雙孔玉戈(商代)
18.玉璋(商代)
19.三孔玉鉞(商代)
20.玉瑗(商代)
21.玉琮(商代)
22.單孔青玉戈(西周)
23.白玉透雕人形佩(西周)
24.白玉透雕龍鳳佩(西周)
25.青玉龍形谷紋佩(戰國)
26.玉帶鉤(戰國)
27.玉(媟)(戰國)
28.老翁對弈瑪瑙扳指(清)
29.金鍊玉佩(清)
四、貨幣
1.海貝(西周)
2.玉貝(西周)
3.骨貝(西周)
4.鎏金銅貝(春秋)
5.“成白”刀幣(戰國)
6.“明”字刀幣(戰國)
7.“安邑二釿”布(戰國)
8.“宅陽”布(戰國)
9.“平陽”布(戰國)
10.“(髳)子”布(戰國)
11.“安陽”布(戰國)
12.“襄垣”布(戰國)
13.“公”字布(戰國)
14.“梁邑”布(戰國)
15.“藺”字布(戰國)
16.“貝丘”布(戰國)
17.“彘邑”布(戰國)
18.“梁正尚金尚爰”布(戰國)
19.“莆子”布(戰國)
20.“中都”布(戰國)
21.半兩錢(秦)
五、其它
1.鐵城門樞(戰國)
2.鐵權(戰國)
3.部曲將印(漢代)
4.夏憲信印(漢代)
5.明神宗賜高拱誥命(明代)
6.張裕釗書畫冊頁(清代)
7.納瑪象牙化石(遠古)
第八章 近現代遺蹟遺物
第一節 近現代遺蹟
一、新密禹抗日中心縣政府舊址
二、京廣鐵路雙洎河大橋
三、和莊黃水河石橋
四、南關烈士陵園
五、望京樓革命烈士陵園
六、楊文杰墓
七、賈長定墓
八、趙馥若墓
第二節 近現代珍貴文物
1.蔣介石“西安蒙難”紀念章
2.解放西藏紀念章
3.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章
4.人民功臣獎章
5.解放東北紀念章
7.解放西北紀念章
9.解放華中南紀念章
11.剿匪勝利紀念章
12.慰問解放軍代表團紀念章
13.解放海南島紀念章
14.朝鮮政府贈祖國解放戰爭紀念章
15.朝鮮政府頒贈中國人民志願軍紀念章
16.“和平萬歲”紀念章
18.慰問人民解放軍紀念章
19.湘黔邊區剿匪司令部紀念章
20.開封市總工會會員證
21.抗美援越勝利紀念證書
22.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387團政治處發給劉長富立功證明書
23.民國新鄭縣政府發給太清觀業戶王硯田的土地管業執照
24.民國新鄭縣政府發給花戶張文魁的徵收丁土錢糧執照
25.宋欽范的土地房產所有證
26.劉明勛分割土地契約
27.劉栓的房產所有證
28.馮世安的房宅所有權證明書
29.劉新法的自留地使用證明書
30.牛梅花承包土地契約書
第九章 新鄭市文物工作大事記
附錄
一、新鄭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統計表
二、新鄭市文物遺蹟統計表
三、新鄭市重要考古發掘統計表
四、新鄭市博物館舉辦展覽一覽表
五、文獻、著錄目錄索引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