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台寺塔

鳳台寺塔

鳳台寺塔,新鄭古代八景之一,位於新鄭市區南洧水河南岸。這裡是座四面環溝的土台。鳳台寺塔北面是洧水,碧波瀲灩,燕飛魚躍,東西南三面翠谷中,百花吐香,蜂飛蝶舞。高台上林木蒼翠,煙雲繚繞。鳳台寺建於宋朝,距今近1000多年。

2018年8月,鳳台寺塔經數月的修繕完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鳳台寺塔
  • 地理位置新鄭市區南洧水河南岸
  • :19.1米
  • 周長:13.38米
建築結構,史料記載,歷史典故,寺塔現狀,

建築結構

鳳台寺塔位於市南關鳳台寺舊址上。此塔東向,為六角九級疊澀密檐式磚塔,平面作六角形,通高19.1米,無基座。整個塔身一般用長39厘米,寬19厘米,厚5.5厘米和長40厘米,寬19厘米,厚6厘米的青灰條磚一順一丁壘砌而成。外壁全用水磨磚、白灰漿砌築,灰縫約0.4厘米。塔身自第一層向上寬度逐漸內收,每層高度均勻遞減。塔身外形略呈拋物線形狀。
鳳台寺塔是一座六角九層疊澀密檐式磚塔,高19.10米,基部周長13.38米。塔身呈園錐體由水磨青磚砌成外壁,灰漿添縫,造工精細,古樸雄偉,甚是壯觀。
第一層的東壁有拱券門,青石門楣,上檻和門框皆為青石,上邊刻有塔銘,下面有武士浮雕像。拱券門內為塔心室,高2.01米,上頂收縮成六角藻井。第二層隔角有一半圓形假券門。第三層至第八層,出檐結構與一、二層相同。第九層無門,頂巔置有塔剎。塔身外檐的每層倚角處,有木質角梁,梁下懸有風鈴,細風吹過,鈴聲響遍四野。
塔身台基下面築有地宮,用以供置舍利子或安葬和尚。地宮東壁有半園拱門、石門扇,門外斜砌封門磚。宮內壁上用彩色繪有各種花卉、人物、飛禽,姿態生動,形象逼真。
鳳台寺已毀於戰亂年代,古塔尚存。
1986年11月21日,該塔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史料記載

新鄭縣舊志記載,鳳台寺建於宋大觀三年(1190年)。而塔門楣上刻有“太原溫考□謁朝假以元豐四年七月十二遷葬祖父母、父母於縣西南七□里耿村九龍之原”字樣,則鳳台寺和塔應建於元豐四年(1081年)以前,距今近千年。 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典故

“鳳台寺塔”與“倉頡造字”
倉頡造字倉頡造字
關於倉頡造字,歷史上還有這樣一個類似神話的傳說,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黃帝統一華夏之後,感到用結繩的方法記事,遠遠滿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倉頡想辦法,造字。
於是,倉頡就在當時的有熊洧水南岸的一個高台上造屋住下來,專心致志地造起字來。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長時間也沒造出字來。
說來湊巧,有一天,倉頡正在思索之時,只見天上飛來一隻鳳凰,嘴裡叼著的一件東西掉了下來,正好掉在倉頡面前,倉頡拾起來,看到上面有一個蹄印,可倉頡辨認不出是什麼野獸的蹄印,就問正巧走來的一個獵人。
獵人看了看說:“這是貔貅的蹄印,與別的獸類的蹄印不一樣,別的野獸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
倉頡聽了獵人的話很受啟發。他想,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特徵,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徵,畫出圖象,大家都能認識,這不就是字嗎?
從此,倉頡便注意仔細觀察各種事物的特徵,譬如日、月、星、雲、山、河、湖、海,以及各種飛禽走獸、套用器物,並按其特徵,畫出圖形,造出許多象形字來。這樣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倉頡造的字也就多了。
倉頡把他造的這些象形字獻給軒轅黃帝,黃帝非常高興,立即召集九州酋長,讓倉頡把造的這些字傳授給他們,於是,這些象形字便開始套用起來。為了紀念倉頡造字之功,後人把河南新鄭洧水南岸南倉頡造字的地方稱作“鳳凰銜書台”,宋朝時還在這裡建了一座廟,取名“鳳台寺”,寺里有一座塔叫“鳳台寺塔”。

寺塔現狀

鳳台寺塔現狀堪憂,有關方面正對其主體進行加固補修處理。
2018年8月,鳳台寺塔經數月的修繕完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