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祠墓博物館

司馬遷祠墓博物館

司馬遷祠墓博物館坐落在陝西省韓城市芝川鎮東南一高崗上,是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司馬遷祠而建立的一座紀念性博物館,原為1973年成立的司馬遷祠文管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司馬遷祠墓博物館
  • 地理位置:韓城市芝川鎮東南
  •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8:00-一18:00
  • 門票價格:35元/人  
簡介,詳情,

簡介

司馬遷祠墓博物館坐落在陝西省韓城市芝川鎮東南一高崗上,是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司馬遷祠而建立的一座紀念性博物館,原為1973年成立的司馬遷祠文管所。

詳情

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編寫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一書記載了上起軒轅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元年大約三千年的歷史,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也因《史記》而被稱為“史聖”。
司馬遷祠墓有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西晉永嘉四年(310年)。北魏哪道元《水經注》載:永嘉四年,漢陽太守殷濟瞻仰遺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樹桓,自西晉後歷朝歷代都對司馬遷祠墓進行了修葺和保護,尤以北宋和清為主。現在,司馬遷祠內保存有高山仰止牌坊、獻殿、寢殿、司馬遷塑像、司馬遷墓等建築和雕塑。上世紀七十年代,為了擴大司馬遷祠的規模,同時也為了搶救韓城境內一批瀕危古建,經陝西省文物管理部門批准,將韓城境內的彰耀寺大殿、禹王廟大殿、三聖廟等古建搬遷至司馬遷祠內。
司馬遷墓司馬遷墓
“高山仰止”牌坊位於司馬祠第一層台,東北臨懸崖,南向司馬古道,修建於清康熙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牌坊東西長4.33米,南北寬3.10米。
牌坊正面匾額為“高山仰止”,背面為“既景延崗”,為韓城已故書法家強漢山於1944年所書。
司馬遷祠獻殿為堂式建築,共五間,西貼寢宮,東向祠院,風格樸素典雅、幽靜明快,人到其中有置身書廊之感。獻殿是祭祀司馬遷的主要場所。直到現在,到每年清明節,韓城的司馬後裔、民間團體、政府部門等有關人士都要來這裡祭拜“史聖”。
寢殿是供奉司馬遷塑像的地方。在寢殿屋檐下懸一木牌匾,為華池馬姓司馬後裔敬獻,上有“史聖千秋”四個篆字,為當代知名書法家鐘明善書。寢殿額隸書“君子萬年”四字,語出《詩經·小雅·瞻彼洛矣》,原句為“君子萬年,保其家邦”,為民國時期韓城芝川鄉賢楊一鶴書。寢殿內有清代刻制的神龕,做工精細,頗為考究。神龕正上方書“穆然清風”四字,語出《詩經·大雅·丞民》“吉甫作誦,穆如清風”句,為曾任陝西省副省長的韓城人蘇資琛所書。司馬遷塑像為北宋所塑,數百年來,一直供奉在寢宮內的神龕中。像高140厘米,坐姿,左臂彎曲,右臂下垂,方臉長鬢,寬長博帶,顯出剛勁不屈、抱負超凡的氣概。
九十九級台階九十九級台階
司馬遷墓位於太史祠寢宮之後的一高台上,墓冢為磚砌蒙古包形狀,高約3.08米,周長約18米,周圍嵌以八卦及花卉磚雕圖案。墓頂有一古柏,分五枝。墓前有清朝乾隆年問陝西巡撫畢沅書“漢太史司馬公墓”碑一塊。
彰耀寺,始建於元代,清乾隆年問重修。《彰耀寺碑記》載,居住在韓城化石村、西少梁及金城陳家巷周圍的趙姓人,其先祖曾輔佐元憲宗,因征蜀有功,被敕封為大元帥,並賜玉帶、金牌等御用之物,後又奉旨鎮守楨州(即韓城)。趙氏家族不斷壯大,成為韓城的名門望族,為彰耀先祖功勳,合族修建了一家廟,取名彰耀寺。彰耀寺原位於韓城市金城西北部陳家巷,其大殿於1977年被搬遷至司馬遷祠。現為“司馬遷生平”國畫專題陳列展室。
禹王廟,原位於韓城市昝村鎮黃河岸邊的昝村,是人們為紀念治水英雄大禹,於元代元統年間修建的。禹王廟獻殿,結構壯實雄奇,前後具為粗大的原木通檁,不依梁架楹數用柱,前檐柱分三間,內梁分四間,後檐柱分五問,俗稱“明三暗四後五間”,是韓城最典型的元代建築之一。1978年搬遷至司馬遷祠。現為“史記格言警句碑林”專題陳列展室。
三聖廟,原位於韓城市昝村鎮薛村,是人們為了紀念“桃園結義”的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於元朝至元年間修建。三聖廟元代建築風格明顯,其獻殿古樸雄偉,前後皆為原木通檁,不以梁架楹數用柱,前檐柱隔三問、殿內梁分五間、後檐用柱四根。其寢殿,面闊三問,平面呈正方形,前檐下有十二扇門。因三聖廟建築風格的明顯性,以及保存的完整性,1977年即被確定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將其獻殿、寢殿、山門遷建於司馬遷祠,並嚴格遵照原來的布局,建成了一個相對完整封閉的院落。三聖廟獻殿現被闢為“史記故事畫展”室;三聖廟寢殿被闢為“史記研究成果展”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