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原承宣
- 漢字:太原承宣
- 越南語:Thái Nguyên thừa tuyên
- 所屬朝代:越南黎朝
太原承宣,又作太原承政司,是越南黎朝於北部設定的一個級行政區名,下轄三府八縣七州。其轄區範圍包括今天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北件省、太原省大部和高平省部分地區。建置沿革明永樂五年(1407年),明朝征服安南。是年六月,於安南國...
山西承宣,又作山西承政司,是越南黎朝於國都西部設定的一個級行政區名,下轄六府二十四縣。其轄區範圍包括今天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河內市河西地區、富壽省、永福省部分地區。建置沿革 明永樂五年(1407年),明朝征服安南。是年六月,於東關城西北設定威蠻、三帶、洮江、宣江、沱江等散州,直隸於交州府;置廣威直隸...
太原府是古代地區的名稱,唐朝武后時期建制,此後建制斷斷續續,至明清時期才穩定。明清時期隸屬於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山西行省,府治陽曲下轄州為平定州,忻州,代州,岢嵐州,永寧州,保德州等。轄區在歷代中有所增減,至廢除前所轄1州10縣。歷史文化 地位描述 府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為河東之根本,誠古今...
山東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衙門駐濟南府。下轄六府、十五州、八十九縣。山西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衙門駐太原府。下轄六府、三直隸州、十六州、九十六縣。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衙門駐開封府。下轄八府、一直隸州、十一州、七十九縣。陝西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衙門駐西安府。下轄八府、二十一州、九十五縣。四川...
太原府,是明代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下轄的一個府,領富良縣、司農縣、武禮縣、洞喜縣、永通縣、宣化縣、弄石縣、大慈縣、安定縣、感化縣、太原縣十一個縣。府治在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太原省省會西北。政治區劃 交趾太原府,明成祖永樂六年(1408年10月)由直隸州升為府。管轄富良縣、司農縣、武禮縣、洞喜縣、...
太原直隸州,是明代交阯承宣布政使司下轄的一個直隸州,領富良縣、司農縣、武禮縣、洞喜縣、永通縣、宣化縣、弄石縣、大慈縣、安定縣、感化縣、太原縣十一個縣,原稱太原鎮。治約在今越南太原省、北㴓省、高平省的西半部。 永樂五年(1407年)六月癸未置。 永樂六年春正月戊辰,設交阯太原鎮金場局。
作為神京右臂的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的防務異常重要,山西的中樞——太原府被列為國家九邊重鎮之一。為加強太原的軍事防禦力量,太祖朱元璋命令永平候謝成擴建太原城。於是,本是太原東郊的侯家巷子,被擴入城內,成為府城東南隅的一條街巷,其民戶則仍以種植和販賣瓜菜業。晉陽書院 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山西按察副...
周鈇(1499~1548),字汝威,號鈍軒,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榆次縣(今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張慶村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擢監察御史,歷按陝西、山東,遷文選主事。俺答將入寇,他以中樞無籌策,請早為之計。帝以為浮詞亂政,受責降職。因坐王與齡告發嚴嵩等私事,又被貶官。吏部擬任他南京吏部主事,...
梁璟(1430年-1502年) ,字廷美,崞縣人。天順八年進士。授兵科給事中。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崞縣(今屬山西省原平縣北崞陽鎮)人。明朝政治人物。人物經歷 梁璟於天順八年(1464年)中進士。授官通政使司兵科給事中。成化年間,梁璟經過數次升職,任都給事中。任內屢次為減輕民負上疏。京郊八府地區...
郭師禹(?—?),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榮王郭瑊之子,宋孝宗趙昚的成穆皇后的弟弟。出身 太原郭氏。任官曆昭慶軍承宣使、保大軍節度使、攢宮總護使,三公三師歷任太尉、少保、少傅、少師、太師,封爵歷永寧王,廣陵王。人物生平 郭師禹(?—?),開封祥符(今河南開封)人,祖籍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
太原城做為陽曲縣、太原府和山西承宣布政司三級政府治署所在地,據道光本《陽曲縣誌·城池》記載,明清兩代的太原城“周圍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外包以青磚。地深三丈,門八。東曰宜春、迎暉,南曰迎澤、承恩,西曰阜城、振武,北曰鎮遠、拱極。外各建月城。”城垣不僅高大,而且護城河亦深且寬,有所謂“...
山西都指揮使司,明朝十六個都指揮使司之一。沿革 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置山西等處行中書省,洪武三年(1370年)十二月置太原都衛,治太原府。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改太原都衛為山西都指揮使司。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改山西行中書省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山西都指揮使司屬於後軍都督府。下轄衛所 太原左衛、...
司農縣,是遼代設定的縣。遼代縣名 司農縣,遼代設定的縣。本渤海國麓郡縣,遼並麓波縣、雲川縣二縣入。乾州,廣德軍,本漢無慮縣地。遼聖宗統和三年置。統州一、縣四:奉陵縣、延昌縣、靈山縣、司農縣。海北州,初隸宜州,統縣一:開義縣。明代縣名 司農縣,是明代交阯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下轄的一個縣...
楊俊民(1531-1599),字伯章,號本庵,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平陽府蒲州(今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蒲州鎮)人,少師兼太子太師、兵部尚書楊博之子。嘉靖四十一年(1562)進士。萬曆中累官戶部尚書,河南大飢,請發銀米賑,或議其稽遲,自劾求罷,未允。時礦監稅吏四出,天下苦之。時議責俊民爭之不力,後卒於官。...
出生於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平陽府絳州(今山西省運城市),祖籍直隸順天府薊州(今天津市薊州區),官籍。五經研讀《尚書》,舉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順天鄉試第九十三名。13年後,中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會試第三百四十六名,廷試三甲第二百三十五名,賜同進士出身,著都察院觀政。四十四年(1616年),授禮部行人...
上官鉝(1611年-1683年),字三立。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平陽府翼城縣(今山西省翼城縣)人,明朝進士、清朝政治人物。明崇禎壬午鄉薦,癸未進士。上官鉝,字三立,今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唐興鎮城內人。明崇禎十六年(1643)進士。清順治初授中書,登明朝末榜進士。清順治二年,授內閣中書舍人。順治五年,改山東道試...
太原為府,陽曲縣治移入府城,為太原府治所在地,屬河東北路太原府。元世祖二十七年(1290),實行中書省、路、州、縣四級建制,陽曲縣先後屬太原路、冀寧路,為路治所在地。明洪武年間,廢冀寧路,復置太原府,並承襲元制,設山西為行中書省(後改為山西都指揮司、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治所均駐陽曲縣城。...
朱模(1380年9月1日—1431年6月11日),男,漢族,明朝宗室,明朝第一任沈王,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一子,母為趙貴妃。洪武十三年(1380年)八月初二日生。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十四日,被封為沈王。永樂六年(1408年)九月初四日,封地由瀋陽遷至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潞州,封號不變仍稱沈王;同年十一月初五日...
喬承詔(1581年-?),字揚名,號獻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汾州府介休縣(今山西省介休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萬曆31年,山西鄉試第三十一名舉人。萬曆38年,第一百六十九名貢士,同年殿試登三甲第一百八十一名進士。授南宮縣知縣。後升任江西道御史,天啟三年,巡按福建。後任南京禮科給事中。崇禎元年...
孫昂(?~1129),宋太原路兵馬都監、晉寧軍統制,河東人。昭信軍承宣使孫翊之子,西京左藏庫副使、文思副使孫昭諫之孫。孫翊在宣和六年(1124) 以右武大夫、相州觀察使知新收復的朔寧府(即朔州),翌年(宣和七年,1125) 十二月,金將宗翰(1080- -1137)圍太原,並攻朔州,史稱“勇而忠”的孫翊率部與金兵...
撤銷陽曲縣,併入太原市;撤銷大仁縣,併入大同市和山陰縣;撤銷應縣,併入山陰縣;撤銷忻縣、定襄2縣,合併設立忻定縣(駐原忻縣城)。撤銷崞、代2縣,將崞縣部分地區併入寧武縣;代縣部分地區併入繁峙縣;崞、代2縣其餘地區合併設立原平縣(駐原崞縣城)。撤銷岢嵐縣,併入五寨縣;撤銷神池縣,併入五寨、寧武2...
原太原府所轄州縣、臨縣、永寧州及轄縣寧鄉縣和原汾州轄縣改屬汾州府,府治設汾陽縣城。萬曆32年(1604年),沁州重新恢復為省直隸州,脫離汾州府,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石樓縣有平陽府隰州改屬汾州府,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靈石縣改直隸為平陽府。清代沿用朝制,建置未變。清康熙五年(1666)冀南道...
郭瑊生二子一女:郭師元、郭師禹;女兒成穆皇后。郭師元,歷任忠州團練使、奉國軍承宣使。郭師禹,歷任昭慶軍承宣使、保大軍節度使、攢宮總護使,三公三師歷太尉、少保、少傅、少師、太師,封爵歷封永寧王、廣陵王。親屬成員 郭瑊出身唐宋名門望族太原郭氏,五世祖郭公為北宋真宗章穆皇后外家(家族兄弟)。
3個行都司分別是陝西行都司(治甘州衛,今張掖市)、四川行都司(治建昌衛,今西昌市)、山西行都司(治太原府,今太原市)。1個留守司是洪武年間設定的中都留守司(今鳳陽縣)。此外,還有統轄黑龍江、松花江流域和庫頁島等地的奴兒乾都司,在政教合一的青海、西藏地區設定有烏斯藏都司、朵甘都司,另有置於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