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承宣

太原承宣,又作太原承政司,是越南黎朝於北部設定的一個級行政區名,下轄三府八縣七州。其轄區範圍包括今天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北件省、太原省大部和高平省部分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原承宣
  • 漢字:太原承宣
  • 越南語:Thái Nguyên thừa tuyên
  • 所屬朝代:越南黎朝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富平府,通化府,高平府,太原都司,太原衛各所,馴象衛各所,平敵衛各所,北平衛各所,寧朔衛各所,守御經畧所,

建置沿革

永樂五年(1407年),明朝征服安南。是年六月,於安南國太原鎮地區設定了太原州,直隸交趾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次年冬,太原州升為太原府,領富良縣司農縣武禮縣洞喜縣永通縣弄石縣大慈縣安定縣感化縣太原縣十一個縣。
宣德二年(1427年),黎利推翻明朝在安南的統治,建立了黎朝,分全國為五道,以太原之地屬北道,沿用陳制,改為太原路。
黎聖宗光順七年(1466年)六月,分天下為“承宣”十三道,改太原路為太原承宣道。光順十年(1469年)四月,正式改名寧朔承宣。領府三府八縣七州。洪德二十一年(1490年)四月初五,定天下版圖,改為太原承宣處。襄翼帝洪順年間(1510-1516年)又改為鎮。永治二年(1677),黎朝平定莫氏之亂,以高平四州,置高平鎮。

行政區劃

黎初,太原鎮城在司農縣南之亨山,後遷至北寧省多福府平岐社。嘉隆十二年(1813年),遷於太原省洞喜縣同和坊。

富平府

黎初洪德年間,領八縣、一州。黎朝初年府治在屬明太原府舊址,後遷於原司農縣羅亭社,阮朝明命十六年(1835年),又遷於同縣朝陽社。
普安縣,屬明安定縣。黎初,領二十五社,中興後,領二十一社。
大慈縣,屬明大慈縣,黎初,領二十九社,中興後,領十社、十庒。
司農縣,屬明司農縣,黎初,領五十五社,中興後,領二十五社、十七庒。
平原縣,後避莫福源諱,改為平泉縣,黎初,領二十五社,中興後,領二十八社、一庒。
洞喜縣,屬明洞喜縣。黎初,領三十二社。中興後,領二十社、三十庒
富良縣。屬明富良縣。黎初,領三十三社。中興後,領二十庒。
文郎縣。黎初,領七十四社,中興後,領七社、十四庒。
定化州,屬明宣化縣,黎初,領三十六社,中興後,領四十六社、二十七庒
武崖州,屬明武崖縣、萬崖州。黎初,合併為武崖縣,領二十八社。中興後,改為武崖州,領六十五社、三十五庒、四十洲。

通化府

領一縣、一州。阮朝初年,府治在定化州中坎社。
感化縣,屬明感化縣。黎初,領五十社、六莊。中興後,領五十社、十庒。
白通州,屬明永通縣。黎初,領六十二社。中興後,領七十社、三庒。

高平府

(祥見高平鎮
黎朝光順初年,稱北平府,洪德年間始改高平府,領四州。
上琅州,屬明上思琅州,領二十九社
下琅州,屬明下思琅州,領二十九社
石林州,屬明太原縣,領九十二社四村八庒
廣淵州,屬明廣源州,領二十二社四庒

太原都司

黎太祖順天元年(1428年)置五道衛軍,太原道(承政道)駐軍屬北道。黎聖宗光順八年(1467年)校定軍制,外軍除東南西北四道外,分出十二道(承政道)各置都司,而原來四道只各管轄一道(承政道)。洪德二年(1471年)置太原都司、太原衛。洪德二十三年(1492年),置太原馴象衛,並置守御總知司、平狄衛。
據《欽定越史通鑑綱目》記載,太原衛為順天元年所置五道衛軍中的一衛,而且光順八年校定軍制時已有五衛的編制。而《大越史記全書》則記載洪德二年才置太原都司、太原衛。或許可以理解為光順八年就有規劃,但直到4年之後的洪德二年,太原都司才從北道中分置出來,同時將太原衛劃撥太原都司。

太原衛各所

寧塞中所、定朔前所、克壯左所、平虜右所、摧敵後所、統弩別所。

馴象衛各所

迪發中所、固關前所、蹴鋒左所、政堅後所、角勇後所。

平敵衛各所

平戎中所、清懷前所、破虜左所、靖朔右所、武敵後所、銃弩別所。

北平衛各所

鎮夷所、效虜所、籌邊所、克敵所、狀威所、銃弩所。

寧朔衛各所

摧鋒所、靖遠所、鎮遠所、手箭所、飛揚所、銃弩所。

守御經畧所

鱗尾、清山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