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太倉白蒜乾蒜頭飽滿緊實,蒜頭肥碩結實,蒜瓣大而勻稱,色澤潔白,蒜頭直徑4.5厘米以上,重40~45克,8瓣~9瓣,大小均勻。蒜瓣肉質緊實脆嫩,味辛香濃烈。熟制蒜呈糯性。
太倉白蒜
澱粉含量≥13.0%,可溶性總糖≥20.0%,
維生素C≥3.00毫克/百克,
蛋白質≥5.5%。太倉白蒜含有適量的維生素C、磷質、鐵質和豐富的鈣質以及糖和質白糖。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太倉白蒜種植區域處於長江南岸平原海拔較高地區,全境地勢平坦,生態環境良好,東部為沿江平原,西部為低洼圩區,以地勢高亢,排灌方便為佳,土壤以夾砂土和黃泥土為主,熟土層厚,土壤有機質含量24.55~34.4克/千克,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為24毫克/千克,速效鉀平均含量為125毫克/千克,磷鉀肥含量豐富。土壤通透性好,保肥保水又爽水,耕性良好,土壤質量達到一級,土地墾殖率達50%以上。
水文情況
太倉白蒜種植區域水域面積寬廣,其中長江水域占全市總面積的五分之一,水資源豐富,渠塘縱橫交錯,典型的江南水鄉。內陸水域約占內陸總面積的17%。境內河流稠密,塘河眾多,有大小河流3300條,河道總長為3100千米。淡水資源豐沛,水利設施齊備,灌排便利。
氣候特徵
太倉白蒜種植區域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豐沛,冬季受北方冷高壓控制,以少雨寒冷天氣為主;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炎熱;春秋季是季風交替時期,天氣冷暖多變,乾濕相間。多年年平均氣溫16.2攝氏度,降水量1159.6毫米,常年日照平均值1906.6小時,無霜期約226天。年極端最高氣溫37.9攝氏度。冬、夏季雨水正常,春季雨水偏多,秋季雨水偏少。歷年平均梅雨期24.3天。一年中降水量大都集中在氣溫最高的七、八月份,形成了“雨熱同季”現象,適宜太倉白蒜種植。
歷史淵源
太倉白蒜不但是家庭必備的調味品,還有多種醫療作用。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較詳細記載。白蒜可以促進腸胃分泌,有助消化,並且發汗利尿,又具有除菌清毒作用,可以用來預防和治療流行性感冒、乙型腦炎等症。
1981年,太倉白蒜被列入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重點科學研究項目。
1982年,太倉白蒜開始進入西歐市場。
1990年,太倉白蒜出口創匯400多萬美元,太倉白蒜已形成比較穩定的外貿出口基地。
生產情況
2020年,太倉白蒜種植面積200公頃,年產量0.21萬噸。
產品榮譽
2020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准對“太倉白蒜”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太倉白蒜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蘇州太倉市所轄
浮橋鎮、
璜涇鎮、
瀏河鎮、
沙溪鎮、
城廂鎮、
雙鳳鎮總計6個鄉鎮96個行政村(社區)。地理坐標位於東經120°58′~121°20′,北緯31°20′~31°45′之間。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20-02-3121。
質量安全要求
產地環境質量符合國家相關要求。
特定生產方式
1、品種選擇
品種選用本地太倉白蒜品系。種蒜選蒜頭直徑4.5厘米以上、蒜頭圓整、白色、蒜瓣大小均勻(一般8~9瓣)、蒜瓣4克以上,無腐爛、霉變、畸形等。
2、栽培技術
2.1、整地作畦
在水稻收穫後5~10天,稻秸稈全量還田,再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2500千克,氮磷鉀複合肥60千克。施肥後及時耕翻,深25厘米左右,整地耙平作畦,一般畦寬2米,高20厘米,操作溝寬30厘米,深20厘米。
2.2、種蒜處理
播前2天用40%多菌靈500倍液浸種16~24小時,每50千克藥液浸大蒜種蒜30千克,浸後攤開晾乾待播。
2.3、播種
適宜播種期為9月中下旬~10月上中旬,播時,開好播種溝,溝深4~5厘米,溝距為30~33厘米,按10~12厘米株距排放種蒜,後覆土2~3厘米蓋籽。播種2.0~2.5萬株/畝。
2.4、田間管理
2.4.1、中耕除草
生長前期,及時中耕除草。11月中旬進行1次中耕除草;立春後除草1次,蒜頭膨大期不鬆土。
2.4.2、水分管理
播後保持土壤濕潤;蒜頭膨大期應保持土壤墒情,疏鬆濕潤;多雨季節,應及時清溝理墒排水。
2.4.3、肥料管理
一般追肥3次,冬前11月中旬條施複合肥15千克/畝;入冬1月中下旬條施複合肥15千克/畝;抽薹期4月中旬適墒撒施尿素15千克/畝。
2.4.4、病蟲害防治
2.4.4.1、農業防治
選用優質種蒜,清潔田園,稻蒜輪作,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減少病蟲害發生。
2.4.4.2、物理防治
通過糖醋誘殺,色板誘殺、銀灰色地膜覆蓋,控制病蟲害的發生。
2.4.4.3、化學防治
蒜小球菌核病發病初期,每畝用40%複方多菌靈100克加井岡黴素100克兌水60千克噴霧防治;蒜葉枯病、紋枯病發病初期每畝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千克噴霧防治。安全間隔期7~10天。提高病害防治效果。
3、採收及貯藏
5月下旬用大蒜專用收穫機或人工採收。採收後切去根須,涼曬2~3天或低溫烘乾,切去梢部莖葉,留假莖15±5 毫米,底部無根須。貯藏環境乾燥通風。
4、生產記錄
生產過程應記錄,生產記錄保存不少於2年。
專用標誌使用
凡在本規範規定的地域內種植的太倉白蒜均可申請使用地理標誌,標誌使用人應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在其產品或包裝上統一標註“大倉白蒜”及其農產品地理標誌編號和組合圖案,標註時可採用標牌、印刷等多種方法,但均應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設計使用手冊》的規定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