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論中

《天論中》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天論中
  • 作者:劉禹錫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天論中
或曰:子之言天與人交相勝,其理微,庸使戶曉,盍取諸譬焉。劉子曰:若知旅乎?夫旅者,群適乎莽蒼,求休乎茂木,飲乎水泉,必強有力者先焉;否則,雖聖且賢,莫能競也。斯非天勝乎?群次乎邑郛,求蔭於華榱,飽於餼牽,必聖且賢者先焉;否則,強有力莫能競也。斯非人勝乎?苟道乎虞、芮,雖莽蒼,猶郛邑然;苟由乎匡、宋,雖郛邑,猶莽蒼然。是一日之途,天與人交相勝矣。吾固曰:是非存焉,雖在野,人理勝也;是非亡焉,雖在邦,天理勝也。然則天非務勝乎人者也。何哉?人不宰則歸乎天也。人誠務勝乎天者也。何哉?天無私,故人可務乎勝也。吾於一日之途而明乎天人,取諸近也已。”
或者曰:若是言之,則天之不相乎人已,信矣。古之人曷引天為?答曰:若知操舟乎?夫舟行乎濰、淄、伊、洛者,疾徐存乎人,次舍存乎人。風之怒號,不能鼓為濤也;流之溯洄,不能峭為魁也。適有迅而安,亦人也;適有覆而膠,亦人也。舟中之人未嘗有言天者,何哉?理明故也。彼行乎江河淮海者,疾徐不可得而知也,次舍不可得而必也。鳴條之風可以沃日,車蓋之雲可以見怪。恬然濟,亦天也;黯然沈,亦天也;阽危而僅存,亦天也。舟中之人未嘗有言人者,何哉?理昧故也。
問者曰:吾見其駢焉而濟者,風水等耳,而有沈有不沈,非天曷司歟?答曰:水與舟,二物也。夫物之合併,必有數存乎其間焉。數存,然後勢行乎其間焉。一以沈,一以濟,適當其數,乘其勢耳。彼勢之附乎物而生,猶影響也。本乎徐者其勢緩,故人得以曉也;本乎疾者其勢遽,故難得以曉也。彼江海之覆,猶伊淄之覆也。勢有疾徐,故有不曉耳。問者曰:子之言數存而勢生,非天也,天果狹於勢耶?答曰:天形恆圓而色恆青,周回可以度得,晝夜可以表候,非數之存乎?恆高而不卑,恆動而不已,非勢之乘乎?今夫蒼蒼然者一受其形於高大而不能自還於卑小,一乘其氣於動用而不能自休於俄頃,又惡能逃乎數而越乎勢耶?吾故曰:萬物之所以為無窮者,交相勝而已矣,還相用而已矣。天與人,萬物之尤者耳。
問者曰:天果以有形而不能逃乎數,彼無形者,子安所寓其數耶?答曰:若所謂無形者,非空乎?空者,形之希微者也。為體也不妨乎物,而為用也恆資乎有,必依於物而後形焉。今為室廬,而高厚之形藏乎內也;為器用,而規矩之形起乎內也。音之作也有大小,而響不能逾;表之立也有曲直,而影不能逾。非空之數歟?夫目之視,非能有光也,必因日月火炎而後光存焉。所謂晦而幽者,目有所不燭耳。彼狸狌犬鼠之目,庸謂晦而幽耶?吾故曰:以目而視,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視,得形之微者也。焉有天地之內有無形者耶?古所謂無形,蓋無常形耳,必因物而後見耳。烏能逃乎數耶?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縣)。貞元間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辭科。授監察御史。曾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後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和柳宗元交誼甚深,人稱“劉柳”;又與白居易多所唱和,並稱“劉白”。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託政治內容。《竹枝詞》、《柳枝詞》和《插田歌》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有《劉夢得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