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筍乾

天目筍乾

天目筍乾是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的傳統名菜,由鮮嫩竹筍精製而成,以“清鮮蓋世”、“甲於果疏”著稱,其中最著名的屬石筍乾。傳統品種有“焙熄、扁尖、肥挺、禿挺、小挺、直尖”等,根據不同口味可以分為淡筍乾、鹹筍乾,以及可以直接作為零食食用的多味筍乾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目筍乾
  • 所屬地區:中國浙江
  • 類型:名菜
  • 製作材料:鮮嫩竹筍
  • 特點:清鮮蓋世、甲於果疏
  • 產品功效:幫助消化,增進食慾
產品產地,產品產銷,產品特性,產品功效,產品簡介,產品歷史,製作工藝,加工方法,產品典故,選購知識,原產地證明商標,

產品產地

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產品產區:建國前,臨安縣筍乾產於永安鄉(今臨目鄉、楊嶺鄉青雲鎮夏村片)、天目鄉(今東天目鄉和青雲鎮淙射片)、山川鄉和古城鄉(今石門鄉、高虹鄉)、南屏鄉(今板橋鄉三口鄉)。於潛縣集中在西天目、千洪、橫路等鄉。昌化縣筍乾生產少量。建國後,筍乾主產區為西天目、千洪、橫路鄉,次為臨目、石門、楊嶺、東天目鄉。尚有馬嘯、頰口、石瑞、白牛鄉少量生產。
天目筍乾天目筍乾

產品產銷

自宋以來,至明正德、嘉靖間,天目產筍乾已為人們所稱道。清康熙後,西天目禪源寺香客遊人爭相購買,聲譽鵲起,每年產額不下三、四千擔,運銷杭、滬。民國22年(1933)產筍乾,臨安縣6000擔,於潛縣5500擔,昌化縣100擔。當時每擔可換大米十來石,價值50至70元。抗日戰爭期間,食鹽緊缺,運銷困難,產量驟減。民國31年,臨安縣產筍乾3400擔,於潛縣300擔。建國後,天目筍乾產量增加,1950年至1988年,全縣年均產筍乾451噸,其中1987年產筍乾826噸,為歷史最高年產量,比戰前1933年增加42.4%。筍乾質量經歷曲折。五、六十年代時,供銷社收購筍乾時,派人下去參加生產,嚴格掌握質量標準,要求白蒲頭,無空筒,無烏節,粗細長短適度,每百斤筍乾用鹽不超過30斤。1956年,天目筍乾首次進廣交會展出,頗受外商青睞,《香港經濟導報》稱“天目筍乾清鮮蓋世”。至1978年筍乾購銷多渠道經營後,筍農製作粗放,有此販銷戶加倍摻進鹽份,影響天目筍乾聲譽。嗣後,筍農受筍乾市場競爭的啟發,筍乾質量有所回升。?

產品特性

青翠、肥嫩、清香、味美、殼薄、肉厚、質嫩、鮮中帶甜。 產品成分: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

產品功效

幫助消化,增進食慾,清涼敗毒,助食開胃。

產品簡介

天目筍乾由浙江天目山石筍精製而成。由於獨特的自然條件,天目山所產石筍,殼薄、肉肥、色白、質嫩,鮮中帶甜,天目筍乾,青翠帶香,味道鮮美,含有纖維素、糖、鈣、鋅、鐵等多種營美成分,有助食、開胃、強身祛病之功效。相傳明代正德年間,天目筍乾即為人稱道。清康熙年間,禪源寺香客競相購買,視為“蔬中珍品”,聲譽鵲起。杭州傳統名產。天目山屬杭州轄臨安縣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四季分明,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最適宜於竹的生長。所產竹筍有殼薄、肉厚、質嫩、鮮中帶甜的特點。臨安竹筍面積及產量居全國之首。天目筍乾由鮮嫩石竹筍精製而成,以“清鮮蓋世”、“甲於果疏”著稱。傳統品種有“焙熄、扁尖、肥挺、禿挺、小挺、直尖”等,保持青翠、肥嫩、清香、味美的特色,並能幫助消化,增進食慾,清涼敗毒,人稱“保健蔬菜”,現與天目雲霧茶、昌化山核桃同稱“天目三寶”。它所製成的筍乾,清香味美。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等多種成份,可以助食開胃。

產品歷史

“天目筍乾”是原孝豐縣報福一岙山區傳統名特產,製作歷史悠久,早在宋代已被立為“精品”。宋贊寧所著“竹譜”中有“天目山生產其色黃,今人以天目筍脯見饋……”的記載。
天目山北麓海拔500—1500公尺高度,有一條蜿蜒向上100里長的天然石竹林岙,東西橫向覆蓋著天目山背脊。這一帶深山岙、坑中的山農自古世代採制石竹筍乾,自名“天目筍乾”。

製作工藝

天目筍乾製作工藝講究,須經削、剝、煮、配料、烘、湯、分級等工序後成型。天目筍乾型級有白蒲頭、筍尖、肥挺、盤筍等,其包裝別具一格,是食用和饋贈貴賓的佳品。正宗天目筍乾歷來銷往滬杭、港澳、南洋等地,因其風味獨特,鮮嫩無雙,任何食品不可媲美,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加工方法

將選好的鮮筍削蔸剝殼,留好筍衣。然後用 30% 的鹽水煮熟,最後烘焙乾燥而成毛坯 。 按質量分焙熄、肥 挺、禿挺、直尖等品級。焙熄系取筍的嫩尖精製而成,為天目筍乾的珍品;粗壯而柔軟者稱肥挺;粗壯次於肥挺經搓、錘成扁圓形者稱禿挺; 石筍煮後焙乾,長度不超過40厘米稱直尖。肥挺宜燒肉,禿挺、直尖宜作湯料。優質品保持青翠、肥嫩、清香, 味美之特色。除國內銷售, 還出口日本、港澳、東南亞等同家及地區。

產品典故

早在南北朝時,梁武帝有個兒子,叫蕭統,後被立為太子。他幼小聰明,五歲時就遍讀了“四書五經”。有一年,他母親去世,在商議家事時與父皇發生爭執。太監鮑邈之從中挑撥,使他受到父皇的指責。他是個性剛強的人,就毅然離了這是非之地,遊歷天下名山大川去了。
這一日,蕭統來到山清水秀的天目山。走啊!走啊!迎來的是蔥翠的竹林。他將這支小竹捏捏,那支摸摸,感到十分喜愛,不知不覺在竹林深處迷了路。這時候幸虧看到遠處有一茅屋,便放開腳步,朝茅屋那邊走去。一進茅屋,見有一個老和尚,盤著蓮花座捧著經書在默念。蕭統不便打擾,就在一旁等待。閒著無事,走過來,走過去,來回踱著輕步,走個不停。
大約過了一支香的功夫,老和尚收好經書,打了個哈欠,才慢慢地站起來,自言自語道:“哎!太深奧了!”老和尚所說的深奧,一點也不假。經書用詞深奧,那時候,又沒有標點符號,不知讀到哪個字為止。老和尚一走,蕭統就攤開經書,一句話一個圈,一句話一個圈,認真地圈點起來。哪知,圈點的活兒一上手,把鍋里煮的筍早忘記得一乾二淨。當想到鍋里有筍在煮時,揭開鍋蓋一看,筍已煮得乾乾的了。“呀!筍乾了。”筍乾就這樣被叫出名來。
蕭統皺起了眉頭,一邊想,一邊撕著筍乾。撕啊撕啊,石桌上撕滿了一大堆。他想:這么乾的怎么辦呢?轉念一想,還是回到鍋里再煮一煮吧!老和尚回山來,蕭統又想起了鍋里的筍,忙揭開鍋蓋,一看,愣住了,手裡拿著鍋蓋呆痴痴地站在那裡。原來,蕭統在筍乾回鍋的時候,只抓了一把筍乾,而水加得多,所以,成了滿滿一鍋湯哩。老和尚一看,也呆了一呆。他想:這一鍋湯,怎么個吃法?又一想:既然一鍋湯,不妨嘗一嘗再說。他嘗了一口,嘖嘖嘴,高興地說:“湯真鮮!比吃筍還好呢。”蕭統也嘗了嘗,果然清香可口,味道蠻鮮。筍乾可泡湯,就一傳十,十傳百,被傳開了,並成了人們夏令喜愛的佐餐佳品。從此,每逢筍期,在山上,你搭個茅棚,他搭個茅屋,把原來任其自生自滅的鮮筍,烘製成筍乾。鮮筍烘筍乾,十斤變一斤,就變為千斤鮮筍一擔挑,四季都有鮮筍嘗。直到現在,在筍乾泡湯時,人們總喜歡把它撕撕開,不僅吃起來方便,而且汁味也容易出來。所以,筍乾實在還是昭明太子發明的呢。

選購知識

觀色澤。色澤淡棕黃,呈琥珀色,且有光澤,此為上品;色澤暗黃為中等2)觀肉質。凡筍節緊密,紋路淺細,片形短闊、體厚的為質地嫩。長度超過1 市尺,根部大、纖維粗,筍節稀,其質地老。<(3)驗乾濕度。含水量在14%以下,折之即斷為好,反之為差。

原產地證明商標

臨安作為“天目筍乾”的原產地,基地面積、產業規模均位居全國第一。這裡獨特的雙峰型降水量和優越的生態環境孕育了“天目筍乾”新鮮的內在品質,而傳統獨特的加工工藝造就了天目筍乾獨有的品質和風味,因而有著“天目筍乾清鮮蓋世”的美譽。截至2009年,天目筍乾在臨安已形成了塊狀經濟,有大小加工企業100餘家。
有著近500年加工歷史的臨安“天目筍乾”因為特殊的生產工藝、獨特品質,2009年5月通過國家商標局核准註冊,獲國家原產地證明商標
天目山綠色食品、大地食品等5家臨安天目筍乾加工企業因在產品質量、加工工藝、環境衛生、QS論證等方面達到了規定的產品質量標準,而成為首批“天目筍乾”證明商標的許可使用單位。
之前分布在天目山區的浙皖兩省10個縣市的筍乾產品均打出“天目筍乾”的招牌,而此次國家商標局批覆的受地理標誌保護的產地僅是臨安、安吉兩縣市29個鄉鎮街道總種植面積約70.2萬畝的筍乾。其中核心區臨安市域約63.9萬畝,年產量約為5000噸,加工企業超過100家,年產值約2億元。也就是說,臨安拿下“天目筍乾”證明商標後,除安吉縣外,其他地區均不再允許使用該商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