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春節習俗

天津春節習俗

天津春節習俗又稱“天津年俗”,是指天津市中國農曆春節期間的社會風俗習慣。由於天津衛明代設立以來逐漸形成一個“人雜五方”的移民城市,因此天津的春節習俗融合了中國南北方的新春習俗特點,並在融合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津春節習俗
  • 簡稱:天津年俗
  • 實質:天津春節期間的社會風俗習慣
  • 詞條類型:生活辭彙
天津風俗,春節時段,風俗特點,年前準備,過年期間,飲食習俗,

天津風俗

(1)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
(2)正月十五為外甥祈福,舅舅送燈。“講究送‘鴨子’形的燈,取其諧音‘押子’之意,為外甥祈福。也有預祝外甥長命百歲之意。”至今此俗不衰,而且燈的種類日趨繁多,金魚燈、蒺藜燈等取富裕有餘和吉利的寓意。
(3)正月十六,走百病。這一天媳婦們要回娘家,可以消災祛病。

春節時段

天津春節的時段廣義上是指從農曆臘月初八臘八節開始,一直到二月初二龍抬頭結束。天津民間有“沒出正月就算過年”的說法。但狹義上講,天津春節當天僅指大年三十正月初一

風俗特點

天津的年俗最主要的價值取向就是“闔家歡樂”,其社會意義是保證宗法社會下父系家庭的團圓。農曆臘月初八的臘八節在天津稱為“臘八兒”,許多天津人在這天喝臘八粥並用醋泡大蒜,從而為正月準備臘八蒜和臘八醋。從臘月十五開始,天津的年貨攤販要“上全街”,就是各商店把年貨全部上齊,把所有吃喝玩樂的商品都擺上販賣。天津的年貨市場主要集中在在天津天后宮為中心的宮南、宮北大街,也就是今天的古文化街一帶。
“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貼倒有”的天津俗語也體現了年前天津人民準備過年的特點。現在意義是從二十三開始,天津人正式拉開春節準備工作的序幕。

年前準備

臘月二十三
在天津民俗里是灶王爺升天的日子,家家戶戶要買糖瓜兒並等到夜裡十二點祭祀灶王爺,待香燃盡後請下灶王像,點火燒了,到了大年三十再買新的灶王像,又叫換“灶王碼子”。
臘月二十四~臘月二十五
掃房子就是至舉行過祭灶後,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意義就是表達人們除陳、除舊的意願。掃房子是“內功”,糊窗戶可是“外面”。老年間,糊窗戶可講究了,不僅要糊窗戶,還要裱頂棚,全家上下無不是煥然一新。糊完窗戶還要再貼上各式各樣的窗花。
臘月二十六~臘月二十八
“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白面發”,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起,吃的主題就該登場了,一直到臘月二十八,是人們準備年飯、年菜的時間。
臘月二十九
“二十九,貼倒酉”,在一般的天津民居,人們往往貼好紅春聯、“倒有”和“倒福”、紅剪紙“掛千”、貼“吊錢兒”等等。其中,吊錢兒是一種用彩紙或者紅紙剪刻成的圖案,天津人民將其貼在門窗的玻璃或者橫棱上,一般正月二十五才會揭下,這一天為填倉日。
貼對子貼對子

過年期間

大年三十
天津各家各戶往往擺上供品供奉神佛,當天夜裡,把家中所有燈火點明,父系家庭的一家歡聚一堂吃團圓飯,之後的一夜不能睡覺,燈火亮到天明,天津人稱之為“守歲”。天津年俗里,這一夜禁止掃地、倒水、用剪刀,說不吉利的話語。
大年初一
十二點過後就是新一年的第一天了。在這一天天津人習慣第一頓飯就是吃餃子。春節餃子即象徵新年與舊年在”子時“交替,而且在天津三十的餃子必定是肉餡,初一早晨的為素餡,代表一年素素淨淨沒有災厄之事。拜年是春節里一項重要活動,首先從家裡開始,晚輩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而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初一一早出門走親訪友,俗稱拜年,在送年禮方面,天津人講究送整盆不剪枝的臘梅、海棠和迎春花。現在一般為酒(久)和糕點(高)。而且在這天還禁止灑水、掃地、倒垃圾等行為,因為天津人往往將水、土視為“財氣”,將垃圾、糞便看做“肥水”,灑水、掃地、倒垃圾會把“財氣”掃走。
大年初二
大年初二的這一天,天津人有“回娘家”的傳統。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代手“。當然,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也是為了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
大年初三
“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餄子往家轉,初四的大餅炒雞蛋。”這樣的天津俗語中也體現了天津在歡度春節的大喜日子裡,對生活美好的憧憬。而在春節期間包合子吃,其主題當取“和合”之意,子還有一層更積極的含義,那就是和衷共濟、同心合力。從微觀上說,家和萬事興,和氣生財;從巨觀上說,人和百業興,和諧春節年味濃,民俗飲食溢鄉情。
大年初五
正月初五天津人稱為“破五”。這一天不能到別人家拜年,不然會被認為是小人。這天家家都包餃子,剁小人,捏小人嘴。在切菜的時候,菜板要剁得叮咚響,暗示剁“小人”。餃子也代表元寶,主迎財神之意,部分商戶也會選擇這天迎財神開張。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上元節,天津人稱其為“燈節”,這一天每家每戶除了吃元宵外,還要供奉給神仙和佛祖面制的刺蝟和老鼠,燈節前後,天津城內各商鋪從正月十三日至正月十七日張燈五日(舊)。
正月十六
在這一天,天津人習慣出去走一走,俗稱”溜百病“。
正月二十五
正月二十四晚上,天津農村的各家各戶還要在自家的院內或屋內的地上用白粉畫出小囤和小梯子,稱為打囤,在他們上面放糧食和銅錢,寓意來年物豐糧豐。市區一般正月二十五就會取下吊錢,用報紙裹好,有的還會放些小米等物置於床下,待來年春節扔去
二月二
農曆二月初二,之所以稱為龍抬頭節。天津人在這一天會吃燜子,會在這一天理髮。天津人正月里是不可以剪頭髮的,否則有死舅舅的說法,所謂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可能舊原詞為思舊,後民間訛傳)
除此之外,鞭炮和煙花貫穿於天津人過年期間。
天津人還講究正月里不能理髮、看病、吃藥、打孩子。

飲食習俗

春節期間,天津的飲食習俗有獨特而又普遍的特點。
天津人稱農曆臘月初八為“臘八兒”,並有喝臘八粥、吃臘八蒜和醃製臘八醋的習俗。此外。“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頓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白面發”“初一餃子,初二面”的諺語也體現了天津在臘月的飲食風俗。大年三十這一天的夜裡要做傳統的天津風味素餡兒餃子,餃子餡包括香乾,油條,豆芽菜,白菜等,最重要的是要有紅色的粉皮,和餡使用醬豆腐(腐乳),麻醬等,風味別具一格。餃子做成後用黃紙蓋上,等到午夜二十四點來吃。在包餃子之前有的天津家庭按“南禮兒”還有一頓年夜飯,年夜飯中要有雞和魚,取自諧音“吉慶有餘”,年夜飯的米飯下通常藏有一個荸薺,寓意元寶。年菜以辣白菜、燴蠶豆瓣、辣豆等為主。在大年三十當天要剩下留在正月吃。此外在大年三十這一天,人們有吃紅果糖葫蘆的習俗,用來表示來年吉祥,已婚未生子的女人們還要吃栗子,取其諧音“早立子”。諺語:“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體現了在初一和初三這三天中天津家庭中的飲食習慣。農曆正月初四一些天津家庭通常食用烙餅卷雞蛋。正月初五,天津年俗中又有“破五吃餃子,捏小人嘴”的習慣,以喻示新一年的吉祥順利。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天津家庭和全國各地風俗普遍相同以吃元宵為主。正月二十五在天津為填倉節,諺語:“填倉填倉,乾飯魚湯。”體現了這一天天津人民吃米飯熬魚的習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