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化》是一篇講述天津文化的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津文化
- 地點:南開區東北隅東門外
- 北起:老鐵橋大街
- 南至:水閣大街
摘要
這是形容天津古文化街喬香閣的對聯。喬香閣在天津古文化街宮南西側114-1.
古文化街位於南開區東北隅東門外,海河西岸,北起老鐵橋大街(宮北大街),南至水閣大街(宮南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書“津門故里”和“沽上藝苑”,長687米,寬5米,系商業步行街。這裡在古代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會娛樂之場所。現已修復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宮及宮南、宮北大街。天后宮俗稱“娘娘宮”,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參觀旅遊項目。天后在古時被人們稱為護航女神。傳說她是福建莆田人,姓林名默,經常駕船出海,搭救遇難的人,故被後人敬為女神。元時京城每年需北運大批糧食,先從海路運抵天津,然後再轉河運至京城。元政府為祈求航海安全,便將護航女神崇為天妃,並在沿海城鎮建起天后宮。天津的天后宮建於公元1326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這時都舉行“皇會”,表演高蹺、龍燈、旱船、獅子舞等,百戲雲集,熱鬧非常。現今天后宮已成為天津民俗博物館,介紹天津的歷史變革,陳列著各種民俗風情實物。皇會是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游此會而得名。傳統的演出場所在天后宮前的廣場以及宮南、宮北一帶。古文化街建成後,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誕辰吉日)在此舉行盛大的皇會,表演龍燈舞、獅子舞、少林會、高蹺、法鼓、旱船、地秧歌、武術以及京戲、評劇、梆子等。
作為津門十景之一,天津古文化街一直堅持“中國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經營特色,以經營文化用品為主。古文化街內有近百家店堂。
1989年,以經營景泰藍、蘇繡、內畫水晶為主的喬香閣落戶古文化街。20年來,喬香閣適時擴大經營範圍,並將銷售渠道擴展到了德國(布萊梅、柏林、呂貝克) 日本(大阪) 馬來西亞(巴生、吉隆坡等地。在同類化商店不斷增多的情況下,喬香閣始終站在顧客的立場上,堅持以新產品和高品質吸引中外顧客。
如今,在店主的精心經營下,喬香閣內的商品種類增多至景泰藍、蘇繡、內畫水晶、珍珠、翡翠、翡翠手、工藝傘、工藝寶劍、華服等十幾種。還有店主獨具匠心手工編織的水晶、珍珠、碧璽各種材質的項鍊。喬香 閣希望在國際化浪潮不斷深化的時期,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產品能夠走出國門,為國增光。
由仿中國清代民間小式店鋪組成的街道 。 以元代古蹟天后宮為中心,古文化街位於天津南開區東北隅東門外,海河西岸,北至東北角,位於鬧市區,起老鐵橋大街(宮北大街),東臨海河、南至水閣大街(宮南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書“津門故里”和“沽上藝苑”,長687米,寬5米,系商業步行街這裡在古代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會娛樂之場所。現已修復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宮及宮南、宮北大街。天后宮俗稱“娘娘宮”,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參觀旅遊項目。
這條街上有一座享譽幾百年的古廟,它原名“天妃宮”,後該稱“天后宮”。天津東臨渤海,背倚京城,自古就是舟車匯集的水陸交通樞紐。天后宮就是在漕運大發展的情況下,為庇佑漕運建立起的祭祀海神天后的廟宇。
於1986年元旦建成開業。自古以來,這一帶就是天津最大的集市貿易和年貨市場,每年春季,天津規模盛大的皇會——娘娘誕辰吉日就在這裡舉行,屆時表演高蹺、龍燈、旱船、獅子舞等。新建的古文化街內除兩端牌樓及宮前戲樓為仿清大式建築外,其餘近百棟房屋皆為仿清民間小式古建築。
漫步古文化街,進出店鋪時,您會看到許多店鋪門面檐下、枋間有一幅幅極具江南造園藝術風格的蘇畫。構圖生動有典,形態逼真,使得古文化街絢麗無比,風采迷人。
在門面建築裝飾中除彩繪故事畫外,另樹一幟的是磚、木雕刻裝飾。其內容廣泛,多數帶有濃郁的民俗氣息和吉祥喜慶寓意。
士寶齋前木雕取意《清明上河圖》幾處波瀾起伏、情節變化的畫面。北頭一幅是:汴河岸邊泊著許多船隻,河心一隻大船上七八人拚命搖櫓。船工的奮力以進,說明載重量之大河水上運輸的繁忙緊張情況。中間一幅,畫面正中是汴河上東水門外的虹橋。橋下一隻載滿大船正要通過,全體船夫緊張操作,橋上車輛、牲口、各色行人和看水、看船的人摩肩接踵,構成一股都會生活的洪流,是《清明上河圖》畫卷的高潮部分。
古文化街無論建築風貌、店鋪裝修、匾額楹聯,經營商品都帶有濃郁的藝術氣息。漫步古文化街上已足賞心悅目;而古玩、字畫、文房四寶、碑帖、古籍、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天津風箏等專業店鋪叢聚本街,供您觀賞、選購。至於中西樂器、藝術陶瓷、裝潢小件也都有專店,買上一兩件,固是愜人心意的事,而流連一番,或許也可以受到薰陶、啟迪,攝取到一些營養吧。
天津古文化街於一九八六年元旦建成開業,整體建築為仿清民間式建築風格,天后宮(媽祖廟)位於全街的中心。全街近百家店堂,有經營天津地方特色的楊柳青年畫的楊柳青畫社,經營泥人彩塑的泥人張彩塑工藝品經營部,有經營文房四寶,名人字畫的四寶堂,春在堂,有經營文物古玩的文物公司萃文齋門市部,還有經營全國各地的景泰藍,雙面繡,牙玉雕,藝術陶瓷,中西樂器金銀飾品等上萬種名優工藝品的幾十家店堂,各種商品貨真價實,物美價廉,商家以質量和信譽吸引中外遊客。古文化街堅持“中國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經營特色,辛苦經營12年,總營業額累計6.9億元,創利稅5800萬元,共接待中外遊客1200萬人次,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先後來這裡參觀視察,鄧小平同志在視察古文化街時說:“古文化街很有特色,對外國人一定有吸引力。”古文化街以濃郁的民俗風情,熱情周道的優質服務歡迎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參觀,購物,同時也希望走出國門,去世界各地參加各種商品展銷,參觀交流.
2007年5月8日,天津古文化街旅遊區(津門故里)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遊玩路線
交通路線
街內特點
街上大致經營3類商品:①文物、古玩及古家具,如文房四寶、古舊書籍、傳統年畫、珠寶玉石、古式家什等。②民間傳統商品,如娃娃樂、泥人張的彩塑、有300多年歷史的楊柳青年畫、風箏魏的風箏、刻磚劉的磚刻、修竹齋的劉海空竹、景德鎮的瓷器、蘇州的刺繡等。③酒樓、茶莊、飯館和娛樂場。天后宮前廣場和露天戲台經常演出地方戲劇、民間曲藝。
天津古文化街為津門十景之一,景名“故里尋蹤”。古文化街位於南開區東門外,海河西岸,北起老鐵橋大街(宮北大街),南至水閣大街(宮南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書“津門故里”和“沽上藝苑”,這裡在古代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會娛樂之場所。現已修復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宮及宮南、宮北大街。天后宮俗稱“娘娘宮”,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參觀旅遊項目。
天津的天后宮建於公元1326年,每年這時都舉行“皇會”,表演高蹺、龍燈、旱船、獅子舞等,百戲雲集,熱鬧非常。現今天后宮已成為天津民俗博物館,介紹天津城、天后宮及皇會的興起和變遷,陳列明代天津城磚、清代漕運模型及各種民俗造型(婚禮儀仗、服飾等)、清代水機等文物。
古文化街無論建築風貌、店鋪裝修、匾額楹聯,經營商品都帶有濃郁的藝術氣息。除了天后宮,這裡擁有距今600年天津最大的道教殿堂——玉皇閣,最具天津特色的四合院群落——通慶里,和中西合璧式的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劉家大院。而古玩、字畫、文房四寶、碑帖、古籍、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天津風箏等專業店鋪也叢聚本街。
建築風格
古文化街以經營文化用品為主,如文房四寶、名人字畫、文物古玩、工藝品等,最有名的有楊柳青畫社、泥人張彩塑工藝品經營部等。此外,古文化街還有老字號的小吃鋪,如石頭門坎飯莊等。
南北牌樓
牌樓文字解釋
“晴雪”解釋:“晴”是天氣好的意思,“雪”有“洗”的含義。“晴雪”是剛剛下完雪後的景色,晴空萬里的天空,遊人如織的街面,比喻人的心情非常純真,仿佛被洗滌了一樣,到這裡為天后娘娘進香,為今後的好日子祝福。
“沽上藝苑”解釋:天津地處九河下梢,自古以來水源豐富、水網密集,天津又素有“津沽”、“直沽”、“沽上”之稱,天津衛地域內有“七十二沽”。“沽上藝苑”就是天津衛的文化發祥地的意思。
“金鰲”解釋:“金”即金子、貴重之意,黃金為最值錢的金屬;“鰲”:即最大的魚在跳過龍門以後稱為“鰲”,是龍的化身。“金鰲”比喻將最好的和最高級、最高貴的東西聚集在一起。我國的成語有“獨占鰲頭”一詞,意為:領先,並占有最好的位置和東西的意思。
仿古彩繪
為了提高街區的文化品位,天津市房產總公司採取公開招投標的方式,聘請多家專業設計單位,進行嚴格篩選,好中選優,並對街區地面鋪裝、小品雕塑、燈飾點綴、門窗造型等實施了統一布局和精心設計。為了延續天津歷史文脈,展示天津民俗,保留百年民居通慶里、擁有600年歷史的古建築玉皇閣和中西合璧式民居建築劉家大院;位於街區兩端的牌樓得到了重新修復,“旋子大點金”式的彩繪,使南口的“津門故里”、“晴雪”和北口的“沽上藝苑”、“金鰲”十二個大字又泛出了金光;坐落在街北入口處的“天津古文化街”石碑,源自天津薊縣上億年的古化石上,鐫刻著李瑞環同志的題字,與整修後的古文化街街景更加協調。
天后宮
天演廣場
“天演論”——生物進化的舊稱。是我國近代教育家、思想家嚴復譯自英國赫胥黎所著的《進化論與倫理學》(英: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一書的前兩章,該書取名為:《天演論》。嚴復在譯書前附有“按語”,表達他自己的見解,並作有序,他在序中說:此書“於自強保種之事,反覆三致意焉”。該書於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譯成,1898年正式出版。
《天演論》較系統地介紹了達爾文的進化論,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簡捷語言,介紹了生物進化論原理和“優勝劣汰”的理論,目的是說明中國如能順應“天演”(自然進化的原理)的規律而進行變法維新,就會由弱變強,否則民族將會滅種,而被淘汰。該書是中國近代較早的一本直接介紹西方資產階級思想的書籍。該書的譯成對當時國內的變法維新提供了理論依據。嚴復所著該書的地點就是我們古文化街的大獅子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