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歷史

天津歷史

天津是我國華北地區的一個沿海城市,簡稱津,意為天子經過的渡口,別名津沽津門等。津始於隋朝(公元581-618年)大運河的開通,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天津作為直轄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津歷史
  • 別名:津沽、津門
  • 行政區類別:直轄市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地理位置:環渤海灣中心 
  • 方言:天津話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型氣候
  • 著名景點:五大道,意式風情街
  • 車牌代碼:津
  • 類型:沿海港口城市
早期人類,古代時期,近代時期,新中國時期,

早期人類

天津原來是海,地下至今仍可以找到鯨、海豚等海生動物遺骸和種類繁多的貝殼。

古代時期

津始於隋朝(公元581-618年)大運河的開通。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匯處、現在的金鋼橋三岔河口地方,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唐朝(公元618-907年)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代(公元1115-1234年)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公元1206-1368年)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明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率兵經直沽渡河南下奪取政權,1403年改元永樂。天津作為軍事重地,於永樂二年(1404年)正式設衛,翌年設天津左衛,轉年又增設天津右衛。清順治九年(1652年),三衛合一,歸併於天津衛,設立民政、鹽運和稅收、軍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衛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為天津府,轄六縣一州。從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建衛到公元2014年,天津建城已有610周年。

近代時期

1860年天津被闢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採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全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新中國時期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天津作為直轄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了中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商貿中心的地位。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天津作為沿海港口城市的優勢不斷增強,對外交流日益廣泛,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十一五”期間是天津歷史上經濟發展和綜合實力提升最快的時期,全市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6.1%。經濟建設跨越式發展帶來了城市地位的顯著提升。隨著濱海新區被列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布局,天津又迎來了重大的歷史性發展機遇,這顆渤海明珠必將更加璀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