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天津市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是為培育海洋經濟發展新動能,構建海水淡化全產業鏈,實現海水淡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障京津冀地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依據《海水淡化利用發展行動計畫(2021—2025年)》、《天津市促進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若干規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天津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天津市供水規劃(2020—2035年)》等有關規定,制定的規劃。

2022年5月12日,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天津市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津市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 印發時間:2022年5月12日
  • 印發單位: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 發文字號:津政辦發〔2022〕28號
制定經過,規劃內容,

制定經過

2022年5月12日,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天津市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規劃內容

海水淡化是解決沿海地區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具有科技含量高、產業鏈條長、輻射帶動廣、戰略意義強的顯著特點,是未來海洋經濟的重要發展方向。“十四五”時期,是天津市加快落實“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構建“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為培育海洋經濟發展新動能,構建海水淡化全產業鏈,實現海水淡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障京津冀地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依據《海水淡化利用發展行動計畫(2021—2025年)》、《天津市促進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若干規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天津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天津市供水規劃(2020—2035年)》等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發展基礎、面臨形勢
一、發展基礎
天津是我國最早開展海水淡化技術研發和套用的地區之一,產業基礎完備,發展環境優良。“十三五”時期,天津在海水淡化技術研發、裝備製造、產業培育和政策引導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與沿海其他省市相比,天津海水淡化創新資源集聚、產業特色突出、技術套用全面、發展需求迫切,綜合實力全國領先,為“十四五”時期海水淡化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科技創新實力顯著提升。天津海水淡化科技創新資源豐富,擁有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科研院所、高校和科技型企業,以及國家海水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膜材料與膜套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創新平台。“十三五”以來,先後承擔了一批國家級、省部級海水淡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化項目,申請專利近200項,低溫多效海水淡化、膜材料研發等多項技術跨入國際先進行列;天津市海水資源利用技術創新中心獲批組建,天津臨港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範基地一期中試實驗區主體建設完成,海水淡化技術研發整體水平保持國內領先。
裝備製造基礎良好。天津擁有一批從事海水淡化裝備製造、設計諮詢、工程總包、檢驗檢測、綜合利用的企業和機構,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較齊全。“十三五”時期,海水淡化裝備被列入海洋工程裝備重點發展領域,以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為代表,在超微濾膜製備、海水水處理藥劑生產、中小型海水淡化裝置設計等方面優勢明顯,在國內占有顯著市場份額,部分產品性能與國際水平相當,具備構建海水淡化全產業鏈條、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工程規模居全國前列。天津是國內唯一海水淡化三大主流技術均得到套用的地區,正常運行的海水淡化工程3個,工程規模30.6萬噸/日,占全國的18.5%,位居全國前列。大港電廠2×3000噸/日多級閃蒸、北疆電廠2×10萬噸/日低溫多效蒸餾、大港新泉10萬噸/日反滲透海水淡化工程,均為當前國內最大多級閃蒸、低溫多效蒸餾、反滲透海水淡化工程,技術套用場景齊全。
綜合利用特色鮮明。天津海水淡化工程產品水主要用於工業用水,少部分用於市政供水。北疆電廠作為全國首批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試點單位,率先實現海水淡化水對城市市政管網供水,並依託漢沽鹽場開展濃海水製鹽和海水提溴、提鎂等產業化套用,形成“發電—海水淡化—濃海水製鹽—土地節約整理—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循環經濟產業鏈,在全國起到了示範作用。
產業環境不斷最佳化。“十三五”時期,海水淡化作為發展重點被納入海洋強市、科技興海等多個市級規劃、計畫中。天津港保稅區出台支持海水淡化保障供水需求項目的補貼政策,積極營造良好的產業環境,大力支持天津臨港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2020年,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城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首批47家發起單位,在濱海新區成立天津海水淡化產業(人才)聯盟,為深化海水淡化產業鏈各環節融合、吸引各類優勢資源匯聚天津搭建了發展平台。
“十三五”時期,天津雖然在推進海水淡化產業發展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但在創新能力提升、產業鏈構建、規模化套用和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切實加以解決。主要表現在:一是駐津科研院所、高校創新引領作用發揮不夠,反滲透膜、高壓泵、能量回收裝置等關鍵“卡脖子”技術亟需突破,協同創新能力有待加強;二是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缺乏核心技術和拳頭產品,產業鏈高端環節相對薄弱;三是現有海水淡化工程實際產能利用率低,產能與現有供水設施及套用場景匹配度低;四是鹽場受納能力日趨飽和,亟需開展濃海水排海試點與監測,探索調整濃海水處置模式;五是政策保障仍需完善,海水淡化水進入市政供水系統、濃海水排海等政策瓶頸亟待突破。
二、面臨形勢
“十四五”時期,天津海水淡化產業發展面臨重要機遇和嚴峻挑戰。機遇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了《海水淡化利用發展行動計畫(2021—2025年)》,發展海水淡化利用是增加水資源供給、最佳化供水結構的重要手段,對我國沿海地區緩解水資源瓶頸制約、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天津海水淡化發展歷史悠久、技術實力強、產業基礎良好,大力發展海水淡化產業,可以解決天津乃至京津冀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水資源瓶頸問題,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提供水安全保障。發展海水淡化,可以促進膜材料、能量回收裝置、高壓泵等新材料、新裝備等相關產業發展,是落實國家海水淡化行動計畫(2021—2025年)的具體舉措,是堅持製造業立市、實現天津“一基地三區”定位的重要抓手。挑戰方面,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快推進,海水淡化科技創新競爭日趨激烈,技術先進國家在海水淡化關鍵核心技術裝備方面形成技術壁壘和壟斷。同時,山東、浙江等沿海省市結合自身特點,以規劃政策引領、產學研用合作、專項資金支持等方式加大對海水淡化支持力度,區域競爭更加激烈。
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天津應深入落實“十四五”國家發展重大戰略決策,緊緊抓住重要歷史機遇,明確定位、謀篇布局,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在核心技術、裝備製造、產業集聚、龍頭企業培育上實現創新突破,推進海水淡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海洋經濟發展新動能。
第二章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三個著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套用場景為牽引,以培育壯大自主海水淡化產業為主線,以自主海水淡化裝備製造為龍頭,吸引國內外優勢資源集聚天津,構建海水淡化全產業鏈條,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體制機制和政策瓶頸,推動海水淡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形成“天津模式”,推動全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驅動。加強海水淡化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卡脖子”技術,提升科技實力,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堅持集聚發展。以海水淡化裝備自主製造為培育重點,開展產業鏈“補鏈、強鏈、延鏈”,引育和形成一批優勢企業,構建全產業鏈條,帶動產業集聚發展。
——堅持示範帶動。政府引導與市場配置相結合,建設大型海水淡化項目、產業園區和試驗場,完善配套政策體系,推動海水淡化套用場景多元化,打造海水淡化套用“天津模式”。
——堅持需求導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促進供需對接和資源共享,培育壯大海水淡化產業,建立協調機制,創造良好產業生態環境。
三、發展目標
“十四五”時期,發揮天津海水淡化良好產業基礎和先發優勢,瞄準世界海水淡化產業科技前沿,突破“卡脖子”技術,發展裝備製造,構建全產業鏈條,建設全國海水淡化技術創新高地、裝備製造基地,形成國家級海水淡化產業集群;加快海水淡化規模化套用,拓展套用場景,建設海水淡化示範工程,使海水淡化水成為京津冀地區的應急戰略水源,創建全國海水淡化示範城市。
——創新水平不斷提升,淡化效率顯著提高。建成國家級創新平台,突破1至2項海水淡化“卡脖子”技術,促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實現核心材料裝備穩定性、可靠性、經濟性顯著提升,能耗物耗、系統集成等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領域實現國際領跑,建成全國海水淡化技術創新高地。
——產業鏈條基本完備,產業集聚度不斷提升。構建海水淡化全產業鏈條,形成關鍵材料設備生產、裝備集成製造、工程設計建設、濃海水綜合利用等高質量產業體系。培育海水淡化自主技術和裝備製造知名品牌,形成1至2家海水淡化裝備製造和工程總包龍頭企業,建成全國海水淡化裝備製造基地和國家級海水淡化產業集群。
——套用場景豐富多元,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大力推動海水淡化戰略性工程,建設海水淡化示範工程,以工業點對點直供為主,持續擴大工業用量,拓展海水淡化在工業、生活、應急等方面的套用場景。海水淡化工程規模達到55萬噸/日,海水淡化水年供水量達到1億立方米左右,海水淡化實際產能利用率超過60%。海水淡化水為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穩定可靠的水安全保障,並形成適用於天津地區的濃海水處置模式。
天津市“十四五”時期海水淡化產業發展主要指標
第三章打造海水淡化技術創新高地
創新研發是海水淡化產業鏈上游環節,也是天津海水淡化產業自立自強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瞄準國際前沿,集中突破“卡脖子”技術裝備,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建設國家級創新平台,提升技術原始創新能力,打造創新人才高地,推動產學研金用協同創新,把天津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水淡化技術創新高地。
一、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裝備
依託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天津工業大學等科研院所、高校,以及膜材料與膜套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水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字號”創新平台和相關企業,集中突破海水淡化“卡脖子”技術裝備。開展海水淡化反滲透膜、海水高壓泵、能量回收裝置等關鍵裝備研發製造攻關,進一步提升國產設備的性能、效率及穩定性;研發大型/超大型膜法熱法海水淡化關鍵技術及裝備成套技術、綠色環保智慧型化海水水處理藥劑技術,低能耗高值化化學資源利用技術,提升天津乃至全國海水淡化創新研發核心競爭力,打造海水淡化技術創新高地。
二、創建國家級創新平台
支持天津臨港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建設,儘快完善基地科研功能和運行機制,加快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熟化和疊代升級,以前端科研引領打造國家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的科技研發領航區、創新驅動示範區、裝備製造集聚區和開放合作先導區。建設大型海水淡化試驗場,開展國產大型海水淡化關鍵設備、材料、部件的檢測、測試、評價和工藝技術驗證,提高核心材料裝備的國產化率。推動天津臨港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和大型海水淡化試驗場打捆申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填補國內空白,打造大國重器,搭建國家級海水淡化研發—製造—套用平台。推動天津市海水資源利用技術創新中心爭創國家海水資源利用技術創新中心。
三、提升技術原始創新能力
瞄準世界海水淡化科技前沿,藉助京津地區科研院所集中的優勢,聯合國內海水淡化領域知名科研院所、高校,進一步加強海水淡化有關傳熱傳質、過程原理等方面的基礎研究,不斷加強基礎研究對核心技術突破的支撐能力,力爭在原始創新領域實現重大進展,提升海水淡化綜合技術實力。
四、打造創新人才高地
依託天津海水淡化產業(人才)聯盟,充分利用領軍人才申報認定、與天津大學開展合作培訓等政策紅利,編制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目錄圖譜,增加與國內其他地區的人才合作交流,吸引全球高端海水淡化人才落戶天津。支持海水淡化企業申報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便利引進緊缺型人才。建設海水淡化產業雙創基地及孵化器,促進人才與項目、技術、資本高效對接,將天津建成全國海水淡化人才的孵化和培育中心。鼓勵天津大學、天津工業大學等高校海水淡化專業建設國家一級學科,建立博士後流動站;推動建設海水淡化人才創新創業聯盟,搭建高校、企業和區域產學研用合作平台。
五、推動協同創新成果產業化
以“以用立業、由智變金”為導向,大力支持創新成果的轉移轉化。推動本市海水淡化創新主體協同國內外頂尖團隊企業,實施產學研用協同攻關。梳理全市海水淡化相關生產製造企業,為上下游研發機構及企業牽線搭橋,推動創新成果在本市落地轉化,提升產業鏈產品本地化採購配套水平。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支持企業牽頭組織創新聯合體。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承擔重大科研項目。梯度培育創新企業,強化科技型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培育,培育一批海水淡化“雛鷹—瞪羚—領軍”高成長企業,打造高技術、高成長、高價值的接續發展梯隊。
第四章構建海水淡化全產業鏈條
聚焦產業鏈各關鍵環節,在膜法/熱法海水淡化產品裝備、海水淡化配套產品、海水淡化工程設計服務,以及濃海水綜合利用等方面開展強鏈、補鏈工作,並延伸拓展海水淡化套用領域。著力突破海水淡化高端裝備供給瓶頸,培育壯大海水淡化全產業生態,推動形成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海水淡化裝備製造產業發展模式;在海水淡化膜產品、海水水處理藥劑、海水化學綜合利用、海水淡化設計服務和檢驗檢測等方面,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上市公司、龍頭企業,打造國家級海水淡化裝備製造基地,形成國家級海水淡化產業集群,為海水淡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一、做大膜法海水淡化產品裝備規模
(一)海水淡化膜及相關產品
大力發展壯大天津海水淡化膜產業規模。依託本市相關企業及產業基礎,通過集聚相關資源,引進優勢企業,突破“卡脖子”的海水淡化反滲透膜產業化製造技術。開發中空纖維反滲透複合膜,提高反滲透膜脫鹽率,並通過與上下游企業聯合創新,提升反滲透膜原材料國產化率;做大做強具有傳統優勢的海水淡化微濾、超濾膜產品、海水淡化預處理成套裝置等,不斷提升產品品質;開發海水淡化新型及高端膜材料,不斷豐富產品線。
以天津存量和新增膜法海水淡化工程及運維套用場景為引導,引進全球技術領先的反滲透膜企業落戶天津,帶動反滲透膜產業發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成具備反滲透膜自主研發創新能力的國內反滲透膜企業落戶天津,扶持和培育國產反滲透膜產業發展壯大,在濱海新區建成北方地區海水淡化膜製造基地。
(二)高壓泵和能量回收裝置
瞄準國際前沿,定位海水淡化產業“卡脖子”環節及產業鏈高端環節,產學研協同攻關與精準招商相結合,開展大噸位、大流量海水淡化高壓泵和能量回收成套裝備製造攻關,提升裝備研發設計水平,並力爭在本市形成海水淡化高壓泵及能量回收裝置的生產製造能力。
(三)中小型系列化海水淡化裝備
大力發展系列化中小型海島膜法海水淡化裝備製造與工程總包,力爭在中小型系列化海水淡化整機,新能源、智慧型化、模組化海水淡化裝置,漁船用、大型商船用、艦船用海水淡化裝置,以及適用於部隊、救災應急等場景的手持式海水淡化裝置方面形成較大規模的生產製造能力。
二、做強熱法海水淡化裝備製造
(一)大型熱法海水淡化裝備
培育和引進實力強大的裝備製造類企業,綜合利用其生產硬體條件及天津優良港口運輸條件,大力發展大型熱法海水淡化裝備製造。繼續發展傳統強項的大型海水淡化蒸發器和壓力容器加工製造,積極爭取國內外大型熱法海水淡化裝備訂單。適時引進國內外優勢企業,探索開展海水淡化蒸汽噴射泵、蒸汽壓縮裝置裝備製造。
(二)中小型熱法海水淡化裝置
依託本市設計研發成果,積極對接相關生產製造企業,推動形成系列化板式蒸餾淡化造水機、多能耦合海水淡化裝置以及耐腐蝕高效率新型傳熱材料的生產製造能力。
三、完善海水淡化產品部件配套
(一)海水水處理藥劑產品
擴大現有海水淡化阻垢劑、消泡劑、殺菌劑、清洗劑,以及海水冷卻緩蝕劑、阻垢劑、菌藻抑制劑、鈦材清洗劑等海水水處理藥劑生產規模,提升產品品質;突破開發環境友好型緩蝕劑、綠色可生物降解型阻垢劑、非氧化性殺生劑等綠色環保水處理藥劑,以及新型防腐塗料、海水淨化專用生物菌劑、智慧型水處理藥劑等,不斷推出新產品,豐富產品和生產線;培育國內領先的海水淡化藥劑專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建成國內最大海水水處理藥劑生產基地。
(二)管材閥門等配套產品
重點發展高性價比綠色海水淡化環保管材。推動本市相關企業進入海水淡化領域,推出適用於海水淡化系統的卡箍、閥門、儀器儀表、數控系統等。
四、提升海水淡化工程設計服務能力
(一)海水淡化工程設計總包
以資本為紐帶,匯集工程設計、工程總包、項目運維能力等要素,引進和搭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海水淡化工程項目開發、建設、運維平台公司,拓展全球海水淡化工程項目,帶動天津海水淡化產業可持續發展。
將培育本地企業與引進國內外優勢企業相結合,進一步發揮濱海新區在海水淡化裝備設計、工程設計、項目諮詢等方面的傳統優勢,打造國際知名的海水淡化設計諮詢龍頭企業。進一步發展中小型及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總包,爭取在國內外大規模淡化工程總包方面有所突破。提升企業在海水淡化工程、海水循環冷卻工程等方面的運營維護能力,全面打造集海水淡化工程設計、建造、調試、運行、維護於一體的全流程、全周期服務體系。
(二)海水淡化檢驗檢測
面向國內外行業機構,大力開展海水淡化及水處理行業整機、關鍵設備、部件、材料和工藝技術的權威檢測、試驗、驗證及評價服務。充分依託國家海水及苦鹹水利用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等檢驗檢測機構,大力推進海水淡化裝備及部件、水處理設備、水處理藥劑、海水化學資源提取產品、海水及淡水水質全分析等檢驗檢測業務開展。結合規劃建設的大型海水淡化試驗場等平台,開展大直徑反滲透膜、多形式能量回收、多材質換熱管、不同形式蒸汽噴射泵等海水淡化裝備部件的離線及線上測試評價。
五、深化濃海水綜合利用
結合已建及待建海水淡化工程,繼續深化做強傳統強項海水化學綜合利用。推動濃海水製鹽、真空製鹽、海水冷卻等與現有工業場景結合套用。研發生產高品質的基礎工業化工產品及高附加值海洋化工產品,包括精製鹽及鈣系、鎂系、溴系高端產品;深度開發溴資源,減少對國外產品的進口依賴。研發推廣高效、低能耗海水提溴、提鎂、提鉀等工藝及裝備,不斷提高回收率和產能、降低能耗,支撐傳統提溴行業產業升級,建設濃海水梯級利用示範基地和高端鹽化工產業基地。
六、拓展海水淡化技術套用領域
拓展海水淡化技術套用領域,大力開發工業通用膜、抗污染膜、抗氧化膜和家用膜元件、組件及裝置,推動拓展其在飲用純水、食品飲料、醫療製藥、市政供水處理、工業用高純水、鍋爐補給水、電子行業超純水、廢水處理與回用及物料濃縮提純等行業的套用,並不斷擴大市場份額。
積極進軍海水淡化相關的水處理領域。密切關注並適時引進國內優勢企業,推動有關企業以家庭淨水、工藝水生產、苦鹹水淡化、中水回用、工業廢水處理及零排放、廢水資源化、反滲透濃縮等領域為重點,開展以膜法水處理為核心的項目投資、工程總包、工程設計、工程建設、設備製造、運營服務、技術開發及諮詢等。
第五章拓展海水淡化套用場景
大力推動海水淡化戰略性工程,充分利用現有海水淡化產能和新建海水淡化產能,建設海水淡化示範工程,統籌海水淡化水在工業、市政等場景下的套用,推動海水淡化水作為京津冀地區應急戰略水源,實現海水淡化規模化套用,最佳化用水結構,增強對天津乃至京津冀地區的水資源保障能力。
一、加快海水淡化水在工業領域大規模套用
主要發展海水淡化水工業點對點供應,為所在區域的工業企業和工業園區實施供水,優先解決新增工業高純水需求,逐步推進有條件的新增工業項目採用海水淡化水。建設南港工業區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一體化(30萬噸示範)項目一期15萬噸/日工程,開展淡化水規模化工業套用。根據入駐企業布局,配套建設海水淡化輸水管網及基礎設施,構建“匯流排結構、組團式”供水模式,為渤化“兩化”搬遷改造項目、中石化百萬噸乙烯項目、華電熱電聯產項目等提供海水淡化水,嚴格落實入駐企業以海水淡化水為水源,逐步實現南港工業區內工業用水由海水淡化水保障。在保稅區臨港區域建設大型海水淡化試驗場,配套建設供水管線,構建“點對點星狀、點狀”供水模式,重點保障渤化永利工業用水,積極推進周邊工業用水企業使用海水淡化水。推動北疆電廠、大港新泉等已建海水淡化工程以現有點對點工業供水為基礎,積極拓展周邊工業新用戶。
二、推動海水淡化水進入市政供水體系
推動海水淡化水作為濱海新區市政供水的有效補充,構建多水源供水保障體系。充分考慮海水淡化水、再生水、自來水的供水結構、比例、能力及規模,擴大海水淡化水的套用範圍,開拓套用場景,切實緩解南水北調工程的輸水壓力。加大北疆電廠海水淡化工程產品水對市政供水管網的供應量,合理分配各種原水比例,推進北疆電廠海水淡化水作為楊家泊區域地下水壓采替代水源;推動保稅區臨港區域大型海水淡化試驗場項目為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心商務片區等周邊園區供水,適時進入市政供水管網,作為居民用水的補充水源。
三、調蓄海水淡化水作為京津冀地區應急戰略水源
以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保障區域供水安全為重點,將海水淡化水作為京津冀地區應急戰略儲備水源。根據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需求,在緊急情況下,適當調配北疆電廠、保稅區臨港區域大型海水淡化試驗場等海水淡化產能,開展海水淡化遠距離輸送研究,必要時可為京冀地區應急供水。
第六章合理規劃產業布局
根據各區域特點,以濱海新區為重點,發展各具特色的海水淡化產業集群,全面提升天津海水淡化裝備製造能力、科技創新能力、服務保障能力和場景套用能力,創建全國海水淡化示範城市。
一、濱海新區北部建設“淡化海水+循環經濟”示範區
濱海新區北部主要包括海河以北區域。“十四五”時期,濱海新區北部區域以充分利用北疆電廠海水淡化水為重點,擴大供水規模、範圍與場景,提高點對點向工業用戶、高端海產品養殖戶供水規模和範圍,推動向楊家泊、中新天津生態城供水,力爭完成供水覆蓋中新天津生態城全域,滿足濱海新區北部區域用水需求,並做好為京津冀區域供水的戰略儲備。繼續深化濃海水綜合利用,完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最終建成“淡化海水+循環經濟”示範區。
二、濱海新區中部建設科技創新裝備產業集聚示範區
濱海新區中部主要包括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心商務片區和保稅區臨港區域。“十四五”時期,濱海新區中部區域以保稅區臨港區域為核心,依託天津臨港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和天津海水淡化產業(人才)聯盟,吸引集聚國內外優勢團隊、企業、人才,大力發展海水淡化創新研發和自主裝備製造業。在創新方面,開展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產品裝備的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及套用示範,突破“卡脖子”技術裝備;建設大型海水淡化試驗場,籌建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打造國家海水淡化技術創新高地。在製造方面,集聚關鍵裝備製造、關鍵部件與藥劑生產、設計諮詢、檢驗檢測等環節,培育龍頭企業,建成北方海水淡化膜製造基地、全國海水水處理藥劑生產基地和全國海水淡化裝備製造基地,形成國家級海水淡化產業集群。
三、濱海新區南部建設規模化工業套用示範區
濱海新區南部主要包括南港工業區、獨流減河以南地區、大港石化片區及鄰近的輕紡經濟區。“十四五”時期,濱海新區南部區域以南港工業區為重點,大力推進海水淡化“點對點”規模化工業供水套用。新建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一體化(30萬噸示範)項目一期15萬噸/日工程以及區域海水淡化水統一輸配管網,以海水淡化水保障南港工業區內企業主要工業用水需求,實現工業區海水淡化水大規模套用示範。在大港石化片區,推進大港新泉海水淡化工程向石化企業點對點供水,新增為輕紡經濟區供水。大港電廠海水淡化工程仍以自用為主。
天津市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天津市“十四五”時期海水淡化重點項目
四、其他區域建設“科技創新+產業服務”保障區
其他區域包括除濱海新區以外本市其他區。“十四五”時期,其他區域主要依託科研院所和高校,開展海水淡化技術創新,著力突破海水淡化“卡脖子”關鍵技術裝備,注重前沿技術、耦合技術、集成技術等研發,力求具備完善的海水淡化技術創新服務功能。依託相關設計、生產、銷售、總包企業,充分發揮區域產業服務能力,完善海水淡化產業鏈條,服務天津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形成“科技創新+產業服務”保障區。
第七章最佳化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環境
一、強化海水淡化水統籌配置
將海水淡化水納入天津市供水體系並列入年度供水計畫,海水淡化水年供水量達1億立方米左右,構建多水源供水保障體系。理順供水體制,推動成立統一的海水淡化水供水企業或機構,鼓勵海水淡化廠與供水企業簽訂供水協定,實行產供銷一體化。
二、制定海水淡化支持政策
強化供水激勵。探索建立海水淡化水水價市場化形成機制,統籌海水淡化裝備製造等全產業鏈各環節成本收益,綜合核算海水淡化水價格。研究出台海水淡化企業電價優惠政策,到2025年底前,對實行兩部制電價的海水淡化用電免收需量(容量)電費。支持符合條件的海水淡化企業參與電力市場交易,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積極謀劃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與海水淡化聯動,探索海水淡化產業綠色發展路徑。
建立健全海水淡化法規標準。落實《天津市促進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若干規定》。健全淡化水套用行業管理的相關制度政策、標準規範,規範海水淡化市政供水環節,確保海水淡化水進入市政供水體系有章可循。
建立項目審批綠色通道。支持海水淡化膜、海水水處理藥劑等海水淡化新材料產業項目在科技創新裝備產業集聚區發展。進一步完善化工領域海水淡化項目審批備案機制,對海水淡化新材料新建項目,探索形成快速審批綠色通道。
三、完善海水淡化投資體系和合作模式
探索創新項目合作機制。探索水務企業直接參與海水淡化項目投資建設,統籌協調海水淡化水進入市政供水體系,發揮調峰供水、最佳化水質作用。支持新建和現有發電廠與海水淡化企業合資合作,推動水電聯產;推動分散式能源綜合利用項目、餘熱利用項目、能源資源節約利用項目,參與海水淡化項目建設,降低海水淡化用電、用能成本。
建立多元投資體系。統籌利用各級、各類財政專項資金及政府投資基金,將促進海水淡化相關資金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投入,支持海水淡化高端裝備製造建設項目,促進海水淡化產業發展。
加大金融支持。鼓勵銀行、保險機構、融資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提供符合海水淡化項目需求的金融產品和融資服務,加大對海水淡化技術研究開發、重大裝備製造、核心材料生產和高新技術引進等項目提供信貸支持和融資服務力度。
四、探索開展濃海水排放與監測試點
海水淡化企業應當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及標準要求,依法科學確定海水淡化濃鹽水的排放方式和排放去向。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因地制宜推進海水淡化濃海水綜合利用。圍繞保稅區臨港區域大型海水淡化試驗場、南港工業區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一體化(30萬噸示範)項目開展監測評估試點,對受納海域水動力、海水水質、海洋生態環境特徵指標進行長時間序列動態監測及評估研究。
第八章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推動
建立海水淡化工作綜合協調機制,市發展改革、規劃資源、水務、財政、科技、工業和信息化、生態環境等有關部門和濱海新區人民政府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統籌推進規劃落實,推動海水淡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強化任務實施
明確各部門任務分工,落實行業管理責任。做好海水淡化重點項目設計,形成項目儲備庫,以項目謀劃支撐規劃落實。強化項目建設推動,確保項目建設有序實施、順利完成。完善規划動態實施監測和反饋機制,做好產業發展的跟蹤分析、監督檢查。
三、加強財政支持
通過多種渠道積極爭取國家層面的資金支持。鼓勵海水淡化企業申報天津市智慧型製造專項資金。探索設立天津市海水淡化產業專項,優先支持海水淡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創新平台建設及運行,突破技術裝備瓶頸,為海水淡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四、完善招商政策
梳理海水淡化產業招商靶向清單,制定招商目錄。緊盯國內外龍頭企業和優質項目資源,開展產業鏈招商,促進適宜在天津發展的產業項目落地。
五、加強宣傳引導
強化海水淡化公共宣傳和科學普及工作,提高公眾水資源意識,增強社會對海水淡化水的接受度,營造推進海水淡化規模化套用的良好社會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