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2009年,是河西區發展進程中非同尋常的一年,是全區上下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攻堅克難,奮力拚搏,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區政府堅持以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商務河西”新定位,大力推進經濟強區、文化大區、生態宜居城區建設,圓滿完成區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榮獲了150項國家級、市級榮譽,在加快建設現代化新城區進程中邁出了新步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津市河西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類別:工作報告
  • 國家:中國
  • 地區:天津
工作回顧,工作任務,

工作回顧

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區域經濟實現新發展
面對異常複雜和極其困難的發展環境,河西區堅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緊緊抓住產業結構調整,緊緊抓住大項目好項目建設,緊緊抓住服務重點企業,深入開展“保增長、渡難關、上水平”活動,區域經濟實現新發展。預計完成區域口徑生產總值450億元,增長13.5%,區屬口徑生產總值133.3億元,增長17.8%,三級財政收入52.7億元,增長12%,其中區級財政收入25.7億元,增長12%,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繼續位居市內六區前列。
服務業主體地位更加凸顯。區域第三產業所占比重預計達到73%。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成立金融、中介及相關服務業等6個產業推進辦公室,制定優勢產業發展規劃,打造現代服務業制高點。河北銀行、金盛保險等21家金融、新金融機構落戶我區,金融產業的優勢進一步顯現。天津灣嘉茂文化休閒酒吧廣場建成,被列入全市25個商貿旅遊精品項目,商貿旅遊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5%。發揮樓宇的載體作用,全區75座商務樓宇實現稅收13.3億元,環渤海發展中心等6座樓宇實現年納稅超億元,全年新入駐企業390家。傳統服務業增勢明顯,結合人民公園城市會客廳建設,打造大沽南路、瓊州道、廣東路組成的H型商業街區。環渤海建材採購中心等一批升級改造項目建成開業。
經濟發展後勁持續增強。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完成國內招商引資實際到位額77.7億元,增長25.3%,吸引外資實際利用額3.52億美元,增長348.48%。成功舉辦2009商務商貿節。成立駐北京、上海招商局,引進5家國內500強企業,專業化、產業化招商格局初步形成。城市大廈、世貿大廈等19個重點項目竣工開業或開工建設。民營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全年新註冊民營企業1345家,個體工商戶2584戶。實施“萬千百十”工程,成立天津嘉和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由政府牽線13家銀行為近500家融資有困難的中小企業(商戶)貸款約2.2億元。做好陳塘科技商務區融資貸款、土地收購整理、掛牌出讓、市政基礎設施配套、項目招商等工作,已收購土地966.11畝,出讓土地30畝,建成服務中心、創業基地。堅持科技創新,推動世紀天感公司與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共同成立影像材料聯合實驗室,在影像材料行業的地位得到提升,河西區通過了國家級科技進步考核。
經濟運行監控效能顯著提升。制定國有資產監管工作意見和暫行辦法,構建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運營體系,桂發祥麻花集團等10家企業納入區國資委直接監管。完成製冷器廠等5家企業退市、銷戶,紙箱二廠退市工作也在履行相關程式,妥善安置退市企業職工4157人,全市部署的困難企業退市工作在我區基本完成。強化財政預算執行、經濟責任和專項資金審計,加強政府採購管理,提高了財政支出效益。做好街域經濟統計,分析預測能力明顯提高,圓滿完成第二次經濟普查正式登記,河西區被評為全國“第二次經濟普查先進集體”。
不斷提升建管水平,城市環境呈現新面貌
強化抓城市建設管理就是抓發展、抓民生的理念,河西區通過兩個“大幹150天”,搞規劃、攻難點、抓亮點、出精品,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環境面貌持續改觀。
城區規劃編制科學合理。圍繞市政府對河西區的功能定位,聘請專家組成高水平規劃設計團隊,奮戰150天,完成了河西區總體城市設計,規劃了“四區四帶”八大功能區的整體發展框架,編制了小白樓商務中心區等10多個專項規劃,在城市結構、空間布局、功能定位、形象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規劃成果。
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推進城市建設重點項目,泗水道國際學校等項目竣工。高標準做好捷運3號線、國泰橋建設、彩印道改造等工程的前期基礎工作,全年累計拆除各類房屋7.9萬平方米。維修改造了利民道、愛國北里等59條支線及里巷道路。疏通清挖了珠江里、光華里等200多個小區排水設施。完成了15片小區路燈補建。新增道路機掃水洗作業車輛20台,改造垃圾轉運站6座,新建垃圾壓縮站1座、公廁4座。
城區環境面貌日新月異。深入開展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大幹150天,高質量完成人民公園、天塔湖兩個重點地區,廣東路、紹興道等29條道路,600多棟樓宇、102棟樓房平改坡、5片舊樓區、6個城鄉結合部髒亂點位的治理,形成了整潔優美、色調和諧、特色鮮明的街景組團,設施完善、功能齊全、通暢美觀的道路網路,花草結合、公園綠地相間的綠化景觀,居民生活環境更加乾淨整潔、和諧宜居。
城區精細化管理成效明顯。鞏固創衛成果,建立監督考評體系,量化深化考核內容,增強了考評工作的透明度。加大城區管理綜合執法力度,嚴格執法程式、規範執法行為,集中治理城區管理難點問題,一些城區管理頑疾基本消除,精細化管理的長效機制初步建立。積極推進數位化城管建設,率先建成數位化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在全市城管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
生態城區建設步伐加快。實施生態城區建設三年行動計畫,推進藍天、碧水、安靜等環保工程。在市熱電企業供熱乾管鋪設到位的前提下,實現了35台、供熱面積102萬平方米的燃煤小鍋爐併網。完成22台10噸/時以上燃煤鍋爐的高效脫硫改造。新建改造綠地55.14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9%。空氣環境質量二級及以上良好天數達標率達80.5%。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的減排任務和節能目標。
著力改善民計民生,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
2008年,河西區順應人民民眾的新期待,把更多的財力向基層傾斜、向民生傾斜、向困難群體傾斜,集中力量實施以教育、衛生、就業、救助等為重點的民生工程,使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民眾。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加強社會保障,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五險”參保範圍廣、受益人群多。推進就業和再就業,新增就業4.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以內。加大勞動維權力度,為1227名勞動者追討欠薪274萬元。堅持節日慰問與日常救助相結合,困難群體得到有效救助。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募集善款1000萬元,開展助困、助孤等“六助”活動,受助家庭4萬多戶。社會救助中心榮獲全國“基層低保規範化建設典型單位”稱號。
教育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整合區內品牌學校資源,探索“名校帶新校”的辦學模式,新建師大二附小淥水道分校,首批21所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通過市評估驗收,妥善安置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我區被評為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進區”。新建4所幼稚園分園。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教學節、學子節等主題活動特色鮮明,區青少年宮建成投入使用,河西區榮獲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區”稱號。完善終身教育體系,鞏固“512”市民教育工程成果,首批建成15個終身學習服務中心,市民多層次教育需求不斷得到滿足。
醫療服務能力全面提高。深化社區衛生服務綜合配套改革,新建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站7個,改擴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0個,方便了民眾就醫。率先建立社區基本用藥制度,實行網上採購、零差率銷售,直接讓利於民6000餘萬元,減輕了民眾就醫負擔。科學整合資源,成立社區衛生醫療服務聯合體,形成了市、區、社區三級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初步實現了基本醫療首診在社區。加強對外交流合作,與美中互利集團簽訂成立天津和睦家(國際)醫院意向書,實現醫療衛生髮展多元化。公共衛生均衡發展,疫情監測網路體系進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等各類傳染病得到有效防控。食品安全監管進一步加強。嚴格落實人口和計畫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保持低生育水平,河西區連續三個周期被評為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示範區”。
文化大區建設全力推進。依託區內文化資源優勢,策劃組織了“今晚聽聽室內樂”、“天津之春”、“相約環渤海”等高品位藝術演出。開工建設西岸金逸國際影城,推出高端VIP觀影廳和電影藝術沙龍。坐落在人民公園內的中華花戲樓、上海三聯書店天津西岸書屋開業,西岸藝術品牌基本形成。成功舉辦文化旅遊博覽節、社區文化擂台賽。“打開音樂之門”暑期系列演出、銀河書市以及鄰居節、居民節、安居節等辦出了新特色、新水平。
和諧社區建設深入開展。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完成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設立大學生社區公益崗,提高社區工作者待遇,社區工作者整體素質顯著提高。增加居委會辦公經費,提升改造居委會辦公條件,改擴建社區綜合性服務設施15處、5511平方米,100平方米以上居委會達74%。引導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從事志願服務,社會參與度逐步提高。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新建15個社區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站),2個養老院,2個老年配餐服務中心。建成小圍堤道等4個菜市場,13個早點加工配送中心,服務網點布局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規範,民眾生活更加方便。我區一次性拆遷面積最大、受益居民最多的民心工程——小海地小二樓拆遷工程全面啟動,已動遷居民6115戶,完成拆遷任務總量的70.25%。實現4片2.5萬平方米老住宅供熱補建,新增供熱面積86.29萬平方米,熱化覆蓋率達99.12%。河西區被評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
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平安創建開創新局面
積極推進民主法制建設,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開創了基層基礎鞏固、維穩體系完善、應急保障有力、社會大局和諧的嶄新局面。
民主政治建設得到加強。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工作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與區人大、區政協的溝通、聯繫等工作制度,堅持重大事項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決定。加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力度,受理辦復代表建議84件、政協提案117件,解決率分別達88.1%和87.18%,解決率進一步提高。嚴格依法行政,行政行為進一步規範。深入開展“五五”普法,人民民眾的法律意識不斷提高。積極拓展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民族宗教領域保持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河西區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區軍休所被評為全國“軍休工作先進單位”。
平安河西建設紮實推進。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化“大巡控”機制,開展打擊“兩搶兩盜”、盜竊非機動車等專項行動,破獲了一批大要案件,非機動車盜竊案件的高發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狠抓交通安全工作,治理車輛超限超載,交通秩序明顯改觀。加強公共安全保障,對學校、醫院、高層建築等公共場所電梯運行安全、消防安全進行檢查。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全區事故總量呈遞減趨勢,完成市下達考核指標。
積極推進管理創新,行政效能得到新提升
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大力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民眾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發展環境更加最佳化。深化效能建設,開展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對陳塘科技商務區建設等10項重點工作進行效能監察,政風行風明顯改善。加強以行政許可服務中心為視窗的企業服務平台建設,推行“一審一核,現場審批”,審批時限縮短至3天以內。在區縣行政許可服務中心綜合考評中,河西區總分排名位居市內六區前列。在市區縣投資環境評價調查中,河西區綜合指標得分位居全市18個區縣之首。
政府管理更加高效。加快推進數字河西工程,建設應急聯動指揮、數字城管、政府服務熱線、智慧型交通、政務一體化等系統。開通商務河西天津CBD網站。完成全區90%路面影像數據的採集和真圖影像系統平台的搭建,城市公共管理信息平台、視頻監控系統、GPS車輛定位、城管通投入使用。
引才成效更加突出。制定並落實引才政策,引進清華大學博士後等高層次人才,主動為大項目好項目搞好人才服務,全年引進各類人才4225名。

工作任務

新的一年,全區上下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市委九屆七次全會和區委九屆九次全會的工作部署,堅持“規劃立區、環境興區、服務強區”的工作思路,以創建“經濟強區、文化大區、生態宜居城區”為奮鬥目標,圍繞“調結構、促轉變、增實力、上水平”,更加注重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培育和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全面增強綜合實力,努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區屬口徑生產總值增長19%,商貿旅遊業營業收入增長15%,區級財政收入增長12%左右,吸引外資實際利用額1.386億美元,新增就業3.95萬人。
迎難而上,進一步提升區域經濟發展質量
謀劃區域發展戰略布局。圍繞天津市中心城區“一主兩副、沿河拓展、功能提升”空間發展戰略,加速小白樓地區開發建設,聚集更多的商務辦公樓宇和中高端商業載體,使之成為城市主中心重要組成部分;以天鋼——柳林城市副中心規劃功能為依託,實施柳林——陳塘一體化發展戰略,構建陳塘科技商務區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產業高地。依據市委市政府賦予河西區“市級行政中心、文化藝術中心、商務辦公中心、創意產業基地、生態宜居城區”的功能定位,加快推進“四區四帶”八大功能區規劃建設,引導企業向樓宇集中,產業向功能區聚集。高水平編制好河西區“十二五”規劃。
推進第三產業最佳化升級。重點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培育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新興都市產業。做大做強金融保險、商貿物流、商務會展、中介諮詢服務等優勢行業;積極培育文藝展演、文化娛樂、文化創意、社區服務、培訓服務等潛力行業;大力開發科技信息、研發設計、軟體開發、服務外包等高端行業。全面提升商貿旅遊業,加快海河旅遊景觀帶項目建設,開發桂發祥、世紀天感工業旅遊項目;打造天塔湖、萊茵小城、天津灣、掛甲寺等休閒旅遊板塊,建設人民公園周邊H型特色商業街區、梅江新海灣商業中心;以友誼路的開發建設帶動佟樓商圈的繁榮發展;開發夜市經濟潛力,從時間上要空間、要效益;認真籌辦“綠色食品推介會”,放大河西商業品牌效應。加大企業科技創新扶持力度,充分發揮駐區科研單位行業技術優勢和各類科技服務實體的孵化功能。
推動重點項目開發建設。堅持項目建設與區域優勢、產業類型和功能定位相結合,著眼於未來發展,加速陳塘科技商務區開發建設,按照園區整體發展規劃,加快土地收購整理和上市出讓進度,高標準實施園區市政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實現重大項目落地開工建設,為入駐企業提供優質行政和商業服務。推動總投資228億元的天津國際貿易中心、珠江友誼家園、天津灣二期、崑崙中心、富潤中心、陽光家世界等大型綜合性商務商貿載體的開工建設,提升高端商務載體功能。
提高招商引資質量效益。創新思路,充分發揮駐外招商局和六個產業化辦公室的作用,以長三角、珠三角區域為重點,引進符合我區功能定位和發展規劃的優勢企業。密切與各地駐津商會、市政府駐外機構和優秀中介單位的聯繫,形成寬領域、多渠道的招商引資格局。做好招商項目的整理包裝和前期組織工作,對區內資源實施戰略整合。引進金融與新金融機構、知名餐飲品牌和高端文化娛樂旅遊企業。高水平辦好商務商貿節。加大對大項目好項目的引進和服務力度,進一步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效益。
加快國有企業調整重組。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擴大直接監管,強化委託監管。推進企業股份制改革,重點推進有條件的企業改制上市。完善國有資產監管制度體系,建立和完善全覆蓋、動態化的資產監管系統,強化存量國有資產的監管,加強國有資產收益管理,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實施國有資產最佳化整合,提升融資平台功能。
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落實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成立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促進局,完善融資機制,著力解決影響民營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支持民營經濟做大做強。推進“萬千百十”工程,為萬家企業搭建信息共享與交流的平台,幫助千家中小企業及個體工商戶解決融資難題,培育百家標兵企業和5至10個年產值達3億元以上的骨幹民營企業集團,使其成為帶動全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加強財政收支管理。繼續加大財稅徵收力度,科學合理安排財政預算。堅持依法治稅,認真落實收入目標責任制,增強全民依法納稅意識,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做好協稅護稅。搞好各種稅收征稽管理,挖掘稅源潛力,堵塞跑冒滴漏,保證稅款及時足額入庫,做到應收盡收。成立預算編審和財政投資評審中心,合理調度資金,努力實現財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學化、精細化。鞏固和擴大工程項目公開招標範圍,提高政府採購效率。嚴肅財經紀律,加強財政和審計監督,確保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高效運行。
發揮優勢,進一步提高城市建設管理水平
加速城市建設改造步伐。圍繞城市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全年完成拆遷項目17個,拆遷面積43.3萬平方米,拆遷戶數9158戶。根據市里統一部署,高水平搞好市行政文化藝術中心周邊地區統籌規劃建設工作,完成小海地小二樓拆遷,啟動造紙廠剩餘房屋和捷運5、6號線相關拆遷項目。積極推進商務、住宅項目建設,全年新開工360萬平方米,竣工90萬平方米。加快還遷安置房開工建設,完成大寺龍順園定向安置經濟適用房工程,確保年底入住。推進陳塘科技商務區土地開發整理,實施陳塘地區市政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完成洪澤路等4條道路的改造設計。
提高市容環境管理水平。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大幹300天,將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延伸到每個社區、每個角落。重點實施道路硬化、管線入地、環境綠化、立面美化、設施完善5個方面綜合整治。發揮城市公共管理信息平台作用,完善數位化、格線化的城市管理體系。推進城管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考核機制,落實“門前三包”、屬地管理責任制,逐步實現政事企分開、乾養管分離、責權利一致,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繼續實施舊樓區綜合整修、高層二次供水改造和樓房“平改坡”工程,完成32萬平方米直管公產房修繕。加強環境衛生管理,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和城區整體環境質量。
加快生態宜居城區建設。大力實施《河西區生態城區建設行動計畫》,推動生態城區建設重點項目的落實,確保實現年度階段性目標。繼續實施藍天、碧水、安靜等環保工程,加強揚塵污染防治,加大減排項目監管力度,確保污染防治設施正常運轉,污染物達標排放。跟隨市熱電企業供熱乾管延伸工程,對10噸/時以下21台燃煤小鍋爐實施併網,所有新、改、擴燃燒設備使用清潔能源。大力推廣、優先使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區域空氣環境質量,達到功能區標準。全面提升城區綠化養管水平,發展壯大園林經濟,積極實施綠化造林工程,建成比較完善的城市綠化生態系統,新建綠地60萬平方米,籌備創建國家園林城區申報工作。
以人為本,進一步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拓展社區服務功能。以“服務居民、和諧穩定”為主題,深入開展和諧社區創建活動。加強社區綜合性服務設施建設,提高社區載體綜合服務能力,力爭擁有100平米以上綜合性服務設施的居委會達到80%。辦好市民學校,建成社區學院和20個社區終身學習服務中心,完成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工程。加強社區居委會隊伍建設,面向社會招聘百名居委會專職幹部,建立健全社區工作者培訓、交流和表彰機制。開展社區志願者服務活動,豐富服務內容,探索社區社會組織的運行機制。擴大居家養老服務範圍,大力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繼續推進便民早點工程,新建和改造3至5家標準化菜市場,創建5至8家示範菜市場,全面提升菜市場建設管理水平,形成河西品牌。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充分用好各項就業和再就業政策,大力開發公益性和社區便民服務等靈活就業崗位,重點解決“4050”、高校畢業生等人員的就業安置。完成失業和在職各4000人的技能培訓。落實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健全低保審批受理工作機制。積極發展慈善事業,繼續做好對困難群體的救助工作。落實殘疾人保障制度,創建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示範區。
推進教育事業發展。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爭創全國教育先進區。落實“第二批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標準”工作,推廣教育發展聯合學區,加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力度。擴大學前教育規模,提升內在品質。適應社會需求,大力開展職業教育。繼續進行國防教育。啟動海河中學示範高中建設工程。加強對民辦學校的管理。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爭創全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進一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和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提高全區居民健康水平。組織參加天津市第十二屆運動會,爭取最佳成績。
提升醫療衛生質量。大力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加快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建設,提升改造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加快社區醫務工作者的培養和引進,提高社區醫務隊伍的醫療服務水平。落實基本藥物制度,健全藥品供給保障機制。構建合理有序的就醫模式,健全社區首診和雙向轉診制度,推進中醫服務進社區,形成多元辦醫格局。建成和睦家國際醫院。維護婦女兒童健康權益,成立河西區婦女兒童健保中心。加強甲型H1N1流感等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搞好食品安全監督,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讓民眾享受更高質量的公共衛生服務。搞好計畫生育工作,加大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力度,爭創全國人口計畫生育綜合改革示範區。
促進文化事業繁榮。整合區屬文化資源,提升圖書館大樓載體功能,組建集圖書館、少兒圖書館、文化館、文聯多功能為一體的河西區文化中心。籌建法鼓老會、書畫院,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壯大文聯組織,籌建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等社團組織,舉辦第七屆文化旅遊博覽節、第五屆社區文化擂台賽以及第三屆家庭DV大賽,開展十佳民眾文化之星、十佳民眾文化社團等評選活動,豐富民眾文化生活。扶植髮展文化產業,打造西岸藝術系列品牌,創辦西岸藝術基金會,促進西岸金逸國際影城等文化企業的發展。舉辦“打開音樂之門”等高雅文藝演出和首屆室內大型書展,開辦高品位書吧。搞好文化市場管理和服務。
維護穩定,進一步推進民主政治建設
加強民主政治建設。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區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政府與人大、政協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檢查視察政府工作。重大事項、重點工作及時向人大報告、向政協通報並徵求意見。認真辦理人大代表的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的提案,進一步提高解決率和滿意率。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實行重大決策調研論證、專家諮詢和公示聽證制度。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維護社會主義制度的公平與正義。
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平安創建系列活動,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完善指揮調度預警研判機制和社會面監控機制,強化嚴打整治鬥爭,開展社會長效治理會戰,抓好大要案偵破,力爭破案率達90%以上。建立治安監測評估體系,加大源頭治理力度,消除違法犯罪活動等治安問題賴以生存的土壤。繼續推進警務進社區工作,做到更加貼近民眾、貼近民意、貼近實際。加強對重點單位、要害部門的安全監控、專項治理、綜合防範,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進一步落實維穩工作責任制,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提高執法水平,維護司法公正。狠抓“五五”普法規劃的落實,做好“五五”普法總結驗收工作。開展法律援助,努力滿足困難民眾的法律需求,拓展法律服務範圍。搞好法律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全體公民的法律意識。加強人民調解與行政調節、司法調節的銜接配合以及信訪工作,維護信訪秩序。堅持為民服務網路專線、區領導接待民眾來信來訪制度,維護民眾合法權益。
強化安全生產監管。落實《天津市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強化政府監管和企業主體責任。大力推動街道社區安全文化和安全培訓教育,提高全民安全防範意識。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重點加強交通運輸、建築施工、危險化學品、公眾聚集場所、特種設備等行業領域的安全監管。搞好運輸車輛超限超載規範化、長效化治理。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認真整改事故隱患,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維護全區安全生產良好態勢。
開拓進取,進一步完善政府管理服務職能
推進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改革。認真落實政府機構改革和“三定”方案,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理順職責關係,明確工作責任。強化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完善決策、執行與監督互相制約、相互協調的行政管理體制。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離原則,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規範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管理,強化事業單位公益特性,增強事業單位生機和活力。
提高政府服務效能。強化執政為民理念,堅持便捷高效原則,以建設“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府”為目標,充分發揮行政許可服務中心作用,構建大服務平台,提高辦事效率。推進數字河西建設,啟動光纖城區、集群通信和物聯網項目工程,推廣數字城管、應急聯動、政府入口網站等重點系統的套用,完善服務載體功能。健全政府各職能部門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促進部門間工作高效銜接。搞好服務月活動,做好“政民零距離”工作。加大效能監察力度,完善評估體系,開展“政府效能建設年”活動,深化政風行風民主評議,促進政府服務進一步提質、提速、提效。
抓好公務員隊伍建設。堅持“四個所有”服務理念,不斷提高公務員服務意識。完善公務員管理規章制度,落實公務員行為規範。加大公務員培訓力度,特別是要加強應對突發事件和招商引資能力的培訓,全面提升公務員綜合素質。發揮河西人才中心、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作用,積極引進各類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培養領軍人物和中青年技術骨幹。加強廉政建設,嚴格執行廉潔自律各項規定,以良好的政風取信於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