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天星寺鎮位於東經105°13'—110°18'、北緯28°06'—32°19'之間的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氣溫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氣溫在27-29℃,日照總時數1000-1200小時,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溫潤多陰、雨熱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較多。
天星寺鎮幅員面積46.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86萬畝,林地1.1萬畝,轄一個社區居委會、五個行政村,2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182人(2017年)。天星寺鎮轄區東臨姜家鎮,南連
接龍鎮,西接南彭鎮,北與惠民、
二聖鎮毗鄰。天星寺鎮地處太和向斜之中,境內有向斜倒置低山,名天井坪,又稱太和梁子。
2002年天星寺鎮農業總產值2958萬元(其中多經產值2406萬元),工業企業總產值72萬元,糧食總產量10002噸,生豬出欄20006頭,魚產量163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998元。天星寺鎮重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2002年,按照“長江三峽文明長廊”建設工程的總體要求,在天星寺鎮農村按照“十星級”農戶的評選辦法和評選條件,共評出“十星級”農戶500戶,為塑造“長江三峽文明長廊”的整體形象作出了貢獻,在農村山區樹立了良好的新風尚。
歷史沿革
天星寺鎮駐地太和場,相傳在明末,戰亂頻仍,當地人民上山避亂,聚居興市,取“渴望太平盛世,和睦共處”之意,故名太和場。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改編分屬節里六、七甲。在
乾隆以前已有市,時場期一四七。民國初以太和場設鄉級政區,1929年稱太和里,1930年6月建太和鄉,1935年改稱太和聯保,1940年復稱太和鄉。解放後,1952年11月劃太和、二聖鄉部分轄區建天坪鄉,12月劃太和、姜家鄉部分轄區建紋石鄉,又劃太和部分轄區建竹林鄉,劃太和、忠興、石崗部分轄區建農新鄉。1954年4月裁紋石鄉,其轄區分入太和、竹林鄉。1956年1月裁竹林鄉,其轄區併入太和。1958年9月建太和公社,次年2月改稱太和管理區,1960年12月復名太和公社。1961年劃出原竹林鄉轄區設竹林公社。1982年改公社為鄉。1993年12月撤太和、竹林鄉並建天星寺鎮,原竹林鄉紋石村劃入
姜家鎮。
下轄村社
天星寺社區、芙蓉村、單石村、雨台村、花房村、雪梨村
資源環境
天星寺鎮市政設施齊備,通訊十分方便,全鎮電話社社相通。天星寺鎮場鎮街道全部硬化,安裝了11盞路燈,飲水、排污設施完善。天星寺鎮境內有省道9公里,鄉道60公里,碑二路越境而過,鄉道與村自建公路交錯相連成網。 天星寺鎮境內有庫容超過240萬立方米的水庫兩座:石橋溝水庫和峰岩溝水庫,總水面積達326.27畝;兩座水庫間有供場鎮居民飲水的山灣塘一口,與兩座水庫成階梯狀分布。
天星寺鎮交通便利,可開發養殖、旅遊和興修精品度假村。境內還有區級文物天心寺(廟)、石河塔。其他資源也比較豐富,如
農家樂、度假村、種養殖基地等。
機構設定
黨政辦公室、城建環保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農業服務中心、文化服務中心、財政所、人口和計畫生育生殖健康服務站、社會保障服務所
鄉鎮發展
天星寺鎮主要發展農村二、三產業,走種、養、加、農、工、貿等龍頭帶動農戶的路子,加大對農業和
鄉鎮企業的投入。天星寺鎮盛產雪梨,其品種優良,個大、皮薄、肉嫩、味甜,遠近聞名;2002年雪梨基地面積達2200畝,當年產雪梨80萬公斤。脆紅李發展也初具規模,即將進入投產期。天星寺鎮境內有以重慶渝南裝飾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天泉葡萄酒廠、重慶市巴南區紅利橡膠製品經營部和重慶華鋁製品廠為骨幹的鄉鎮企業,職工74人,年收入達80萬元,利潤8萬元。 天星寺鎮是中國農業部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依託此優勢,著力打造了一批特色農產品:一是“太和大米”品牌。在無公害優質稻米基地上播種旱育秧、旱育拋秧7200畝,平衡施肥9500畝,種植中優9801等系列優質水稻5000畝;二是“天星雪梨”品牌。建設十里雪梨長廊,採用大戶+家庭的模式,建成無公害雪梨生產基地3000畝,畝產超過4000斤;三是“天星蘿蔔”品牌。年銷酸蘿蔔泡菜70萬斤,依託此品牌,還銷售5000餘畝
豇豆、
海椒、生薑等農產品的泡菜品種;四是“天星生豬”品牌。建成標準化生豬規模化養殖場7家,年出欄商品豬4500餘頭,養殖母豬900餘頭。
旅遊景點
天心寺廟位於巴南區天星寺鎮蓮花山,山勢自然形成蓮花,與佛教蓮花佛台有著某種契合,蓮花之奇,重慶市絕無僅有。天心寺廟其名“天心”更有深不可測的佛意。天心寺廟屬區級保護文物,始建於明代崇禎年間,清
同治六年(1867年)維修並建關帝殿,民國三年修建大雄殿,民國十五年重修法堂,解放前是重慶地區四大佛教聖地之一,許多重要的佛事活動都是在這裡舉行。寺廟占地10餘畝,規模宏大,現存上殿、中殿,廂房近百間,不少石刻等依然可見。 峰岩溝水庫位於巴南區中部天星寺鎮境內,距重慶城區70公里,占地面積172畝,水面67畝,海拔692米。峰岩溝水庫景區有泉、瀑、河、林、奇山怪石等大量自然景觀,以及修建於清嘉慶年間的石河字型檔、太平橋等
人文景觀。峰岩溝水庫四面環山,湖水碧綠如玉,湖心有小島。堤壩橫跨南北,
瀑布蔚為壯觀,壩下溪水潺潺,蜿蜒穿流於石穴之間,懸岩峭壁,千姿百態,古藤嫩梢,綠意盎然。周圍自然植被良好,風景迷人,氣候涼爽,空氣清新,生活在這裡的人歷來長壽(現有百歲老人3人),有少見的紅桂花樹,是重慶近郊為數不多的風景區,是旅遊、避暑、休閒度假和老年休養的理想之地。
鄉鎮特色
天星寺鎮特色:
一是地理位置獨特。山高陡坡,沿碑(埡)二(聖)路的地形橫截面呈“W”型,綿延30多公里的天景坪海拔700餘米,森林覆蓋率達60%,氣溫比主城低4-8°C,空氣清新,特別適合城市人周末度假休閒、避暑療養。
二是土特產豐富。高山優質大米基地1萬畝;獲國家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雪梨4000餘畝;口感細膩的蘿蔔2000畝、西瓜1500畝;越洋泡菜年產100萬斤,連續三年參加市農展會;綠滿家牌肥牛從內蒙運回900餘頭,蒙古部落村長期對外開放,以正宗草原綠色鮮牛肉系列套餐和馬奶酒喜迎八方來客。
三是多處旅遊資源可供開發。石橋溝、峰岩溝兩座小二型水庫、夕陽古道和一座明末清初重慶“四大佛教聖地”天心寺廟,極具投資開發價值。
地圖信息
地址:重慶市巴南區天星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