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徐道寧(XuDaoning)(1923.3.16——)生於
南京,
清華大學(新竹)
教授,主要從事
代數與數學教育的研究工作。徐道寧
教授是
台灣在60年代少數幾位數學
博士之一。徐道寧是國立
清華大學首位女
教授、數學系教授,
台灣數學教科書首位女性作者。徐道寧
教授是Deuring的學生,1961年在
德國哥廷根大學取得數學
博士學位後,1962年返回
台灣任教於新竹清華
大學。徐
教授除了在數學教育的成就外,在語言學習和教學上也很有心得。
個人經歷
1935年國小畢業
1938年秋考入私立進修中學國中二年級
1942年6月畢業,成為木齊中學的第—屆高中畢業生之一
1946年暑假分發入國立北平師範學院數學系五年級(實習)
1947年11月在宜蘭市省立蘭陽女中任教
1948年轉到台北師大附中(當時師院附中)任教
1952年去省立師範學院擔任助教職位
早年生活
徐道寧,原籍
浙江紹興,1923年3月16日在
南京出生,父親徐世大,字行健,在河海工程學院任教。由於父親工作經常調動,其家庭曾搬到
上海、
杭州、
天津等地。1931年
九一八事變,日寇侵占中國東北,華北情勢緊張,全家搬回
杭州。1934年華北情勢略見好轉,全家又搬回
天津。1935年國小畢業,1936年進入
河北省省立女師學院師中部。1937年7月7日
盧溝橋事變發生.日寇侵入華北,其父徐行健已經由當時的國際聯盟會選拔赴
歐洲考察水利工程,匆匆成行,未能對家人作應變的安排。 7月28日平律失守,華北淪陷,與其母親及弟、妹等留在淪陷區。由於學校停辦,只好失學在家。1938年秋考入私立進修中學國中二年級,1939秋以同等學歷考入私立
渤海中學高一,其校址在
租界。當時有一些優良教師不願任教於偽政府下的公立學校而只教私立中學,因此私立中學的師資相當不錯。由於當時的數學名師教學負責,要求嚴格,她對數學真正感到興趣應該是從那時期開始的。 1940年渤海中學被
天津市
教育局只批准成立國中部,因此高中被停辦。原有的高一、高二學生須各奔東西。1940年秋徐道寧考人北京輔仁大學附屬中學女生部,由於她木是
天主教徒,很不習慣教會的生活管理方式,只好在寒假退學轉進
天津木齊中學。1942年6月畢業,成為木齊中學的第—屆高中畢業生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1941年12月8日
珍珠港事件前,雖然日軍占領了中國很多地方,但在
天津租界地區的學校多少還有一些自由,例如英文每層期可排五堂課(輔仁附中在北京只能排兩小時英文課),木齊國小在
義大利租界,而義大利當時足軸心國,所以更方便一些。
高中畢業後,由於其父徐行健由
歐洲回國後直接到抗戰大後方,支援家庭的經濟來源斷絕,全家靠借貸變賣及分租房屋來維持生活。當時私立燕京
大學有工讀辦法,因此她希望能考上燕京大學做工讀生。可是天不從入願,
珍珠港事變爆發,燕大關閉。為了解決經濟上的困難,只好考慮“半公費”的偽“北京師範
大學”。既然要投考師大,將來預備做國小名師,徐道寧想到在自己求學的過程中,只有對數學的興趣最受到教師的影響。既然覺得數學老師對中學生影響很大,因此就決定投考數學系。當時偽北師大共有三院十三系,每系各有十五個名額.十名男生五名女生,而師大男、女附中各有三名保送名額,因此只能錄取兩名女生。只有數學系及體育系主任硬不接受這個規定,1942年數學系共收了16名,男女各半。“半公費”的意義是住宿學生須自繳一半餐費及負擔書籍費,因此入學後,就靠家教補習工作維持。1945年8月,投向廣島、長崎的兩顆
核子彈改變了歷史,
日本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教育當局對淪陷區大專院校的態度是對私立學校全部承認,包括學生的學籍與成績。但是對偽學校,則是令其停辦,等待接收。在校學生須經“甄試、補習、分發”三過程。因此
大學第四年在“補習班”渡過,而後在1946年暑假分發入國立北平師範學院數學系五年級(實習)。這期間擔任助理協助接收數學系及管理圖書館。由於當時時局混亂,學生經常罷課遊行,為師、生問傳遞訊息成了主要任務。
這時
台灣光復已一年多,中學師資缺乏,常有入各處去招攬師資。1946年其父徐行健經
台灣水利界入土邀請到台灣參觀,他很喜愛這個地方,就應了
台灣大學的聘請。而徐道寧想為
台灣的數學教育作貢獻,也就與父親及家人一起到台灣。這一越
台灣之行就成了不歸路。
半工半讀
宜蘭市省立蘭陽女中
1947年11月徐道寧隨同父母到達
台灣,在宜蘭市省立蘭陽女中任教,教高二兩班數學。兩星期後,
校長認為從北平來的入只教數學太可惜,加教一班初一國文。開始時她不曾想到國文對當時這些
台灣子弟而言仍是外國文,對學生交作文只是抄幾段課文覺得很奇怪。想通後改變方式,用直接法教外文的辦法教學,果然很有效果,後來又改教高一國文;1948年暑假在台北父母家度假,這時其子徐宜明已經出生,她父母希望能同在一起,幫忙照顧幼兒所以決定轉到台北師大附中(當時師院附中)任教。在師大附中任教三班高一的平面幾何與三角兩門課程,徐道寧曾帶學生到大拇指山、
植物園等地作實地測量,這種數學戶外教學堪稱創舉。
北一女中1949年當時省立北一女中校氏江學珠拜託這時已去職的附中
校長宗東亮介紹學有專長、經驗豐富、最好是女性的數學藝師。由於那時代女生被認為不重要,不必注重升學,因此徐道寧決定為女生多做一些事,就轉到北一女任教。在北一女任教期間,她建議校方三年數學由同一個人教到底,而江
校長也接受了。因此她第一年教高一平面幾何,第二年教
代數,第三年教解析幾何並為學生升學作課業及心理上的準備,鼓勵學生繼續深造,投考
大學。當時女學生升學意願不高,因此地對學生多加誘導,結果她任級任導師的班級高三丙班全班報考。當時全
台灣的大專院校只有台北的國立
台灣大學、省立師範學院、省立台南工學院(
成功大學前身)、省立台中
農學院及行政專科學校(這兩校後來合併成中興大學)。各校單獨招生,個別報名,日期分開。徐道寧全天陪考,加油打氣,北一女畢業生升學率從這一年開始提升。
省立師範學院
1951年師範學院數學系主任管公度想聘徐道寧為助教,但因與北一女
校長講定教完三年,因此到1952年她才去省立師範學院擔任助教職位。在1952至1957年期間除了助教工作外,在管指導下曾為
正中書局、大中書局等編寫國中幾何、任職幾何等教材。管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學者,他鼓勵講師、助教進修,親自主持書報研討會,輪流報告閱讀心得,又因得知以後
德國(當時西德)可能會給獎學金,就請兼任
教授開授德文,為學生及教員等尋求留德機會。1955年,“中德文化協會”代表西
德國際文化交流DAAD會辦理獎學金考試,各科共有三個名額。可措那一年自然科學無人上榜。1957年春徐道寧參加DAAD獎學金考試,並申請宏博(此間又譯作“洪堡”一編者注)基金會的獎學金,兩項同時獲得。
徐道寧計畫去Gottingen大學攻讀博士。當時
台灣正值白色恐怖年代,出境非常不容易,經過重重困難終於在1957年10月20日離台,經香港後又飛行了三十多小時,於深夜抵達法蘭克福機場,幸有早兩年到的同學接機。Gottingen
大學是
英國國王喬治四世創建的。二次大戰後Gottingen在
英國占領區,所以全
德國的
大學中它最早復校。數學方面從CF.Gauss以來一脈相傳,每一講座都是全國數學最好的人選。這時純數學方面有C.L.Siegel、M.Deuring、K.Reidemeister三位講座
教授,一學期後w.Maak從Mumhen請來補足另—’個缺。這種講座制度是
德國一向的傳統,一直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才因
大學制度革新面有了改變。
1957年在Gottingen
大學,徐道寧跟隨Gottingen
教授學習
代數。除了Gottingen開的拓撲群論,她亦選了復變及書報討論等課程,這時她才了解
台灣的
大學數學教育足如何地遠遠落後於世界水平。除了數學本行之外,語文也須適應。由於在
哥廷根國際學生宿舍F.Nanzen Haus規定一個
德國學生分配與一個外國學生住,雖然
德國人有“德文是世界上最難的語文”的優越感,但肯幫助人,因為“怎能期望外國人懂得德文呢”?在遇到外國人期期艾艾時,多半聽的人會加以補足完成對話。
大學設有專開給外國學生的德文課,第一個學期徐道寧同時選了初級、中級及高級德文。由於所處的環境只能講德文.因此地德文進步神速。
哥廷根數學系在每星期四下午有學術演講,多半會邀請各國著名
數學家。在這情形下,她第一次認識了
陳省身。1958年春Alexandrlff任客座
教授,有許多其他學校學生因慕名而轉學到Gottingen。1958年秋得到管公度突然去世的訊息,她心中非常悲痛,這份師恩竟然沒有報答的機會。而不幸的在1958年冬她也生病就醫,住院開刀,無法繼續學業。所幸基金會的獎學金能夠延長一次,共22個月。1959年夏天獎學金期滿後正值學校中文教師出缺,應中文方面負責人邀請,教中文與日文,就此半工半讀,直到1961年夏。
M.Deuring
教授當時是Mdulfunktion方面的權威。對於所指導的學生採取放任制,給了題目後就不聞不問。1961年春季徐道寧論文完成了初稿,經過Deuring
教授嚴謹審查,一再改寫其定理文句,終於在1961年12月獲準參加
博士口試。
哥廷根大學理學院依規定須
德國的Diplom(相當於開業資格)或Sraarsexamen(高中教師資格)才可以報考
博士。由於徐道寧有
台灣省教育廳的高中
教師證書,Deuring在會議中提出承認其相當於
德國的Sraarsexamen可以報考。論文由一個九人小組審查,通過後才有資格參加口試。口試要考三項,一項是主科,另二項副科。數學方面規定在
代數、幾何、分析及套用數學四項中任選其二台為主科,另外可以再選一項作為副科。另一副科則必須選數學以外的科目。為此徐道寧連修了三個學期的熱力學。1961年12月20日她順利地以優等成績通過口試,取得
博士學位。1962她年初交出110份論文印本後正式獲得理學
博士學位證書。2月底其所選德文教師資格班考試通過,取得了德文教師資格。徐道寧遠涉重洋、努力奮鬥,到此算是不負此行。
重返省立師範學院
1962年3月18徐道寧返回副大接受師大副
教授聘,開近世
代數、拓撲學兩門課。近世
代數用Van der Waerden第二版英譯本,拓撲學則自編講義。
台灣高等教育方面數學人才嚴重缺乏,是現在較年輕的一代所無法想保的。除台大、師大有數學系外,
成功大學、
中興大學及淡江文理學院(現在的淡江大學)都已有數學系,但師資方面大多由中學教師升任。各校助教於服務一兩年後多半出國深造.一去不回。台大數學系雖設有碩士斑,因為招生要求嚴格,到這時還沒一個畢業生。當時李新民建議
清華大學代
校長陳可忠在新竹成立數學研究所(碩士班)聘徐道寧協同籌辦。1963年春天招收第一屆學生,是惟一的一班春季班,以後仍是每年暑假招生。1963年夏天撤進清華新南院7號眷台,這房子後來成了學生經常出人聚會的地方,尤其是後來有了
大學部之後。徐道寧的“門戶永遠為你們開放”的諾言,使得學生們可以自由出入她鼠這段期間除了開
代數數論、拓撲、近世代數等課外,還應“教育部”中教司之邀與李新民等改訂高中數學教材,並與李新民、羅芳樣和康洪元
教授合編新的高中數學教科書,由東華書局出版。
數學帶頭人
1964年
清華大學成立
大學部,斤始只有核工、數學兩系。
大學部的成立對徐道寧面言就是要決定付出全力,放棄學術研究,不再常開碩士斑的課程,一意想要培育一些數學人才。大一的初等微積分,兩班合斑,八十多個學生,連同旁聽的,人數在一百以上。演習課分別上,她也親自主持。大二時開高等
代數與德文,大三開近世
代數。大家住在當時堪稱是“地廣人稀”的校園裡,不僅課業方面,其他方面有什麼問題,也會常常找她談論。每年校運,她都當數學系的領隊。
主要著作
1、《數學歸納法》
新竹市:凡異出版社,民國93[2004],PureScience(自然科學)--(May2007) 2、《推廣的主理想數定理在類數為1二次虛體中久函式表法》、《二次虛體數R(√-21)中之一例》,師
大學報
3、《三等分角問題》
新竹市:凡異出版社,1985年
4、《新數學》
1966年開始在
台灣實施的四年級教科書,徐道寧
教授正是四位作者之一。
《新數學》問世是對
台灣的數學發展的一項重大的貢獻,在60年代引起不小的騷動,其程度不下於《建構數學》的爭論。
生活點滴
徐道寧愛好編織中國結
編寫《新數學》
徐道寧
教授回憶1965-1968年編寫《新數學》教科書的情形是:“白天清華、師大教書;晚上八點到翌晨八點編寫”;“教科書是邊寫邊出版,這學期寫的趕著下學期給學校上課用”,在如此緊湊的出版壓力下,此一編寫工作的辛苦和要求,恐怕用“
蠟燭兩頭燒”都不足以形容。新竹清華大這有一名85歲的退休女
教授徐道寧,平常喜歡小酌和運用幾何原理摺紙,數學能力超強的她,還會利用數學計算彩球的折邊角度,讓人嘖嘖稱奇。
製作彩球一頭白髮、滿臉皺紋,坐在輪椅上的徐道寧
教授,不但
酒量很好,數學能力更強,她的家中放滿了自己的成品,牆壁也貼滿了作品,但她最沾沾自喜是她運用數學原理所設計來的大彩球。
徐道寧說:“這些點都在同一個球面上,這個我算了好幾天才算出來。”她將數學中的幾何原理運用在現實生活中,拿出兩條簡單的
中國結,綁在兩名觀眾的手上。
徐道寧說:“松松的不分傷到手,可是解不開。”大夥忙的手忙腳亂,費了好一番功夫還是解不開;最後,她用手解開其中一條中國結,終於解開了。
由於超強的數學能力,前往拜師學藝的人絡繹不絕,徐道寧說,她每天就是靠著不停的思考,將運用數學原理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這樣就能保持青春不老。
處世原則
堅持男女平等原則
徐道寧由於戰爭的關係,在
天津上高中時失去家庭的經濟支援,靠家教完成學業,也因此,徐道寧選擇了公費的北平師範大學。 在徐道寧讀高一時,男女合校不合班,國文老師是女性,同時
教授男女班,這位女老師說:她之所以會對男生要求高一些或較嚴格,是因為男生將來要為社會或國家服務;地女同學她就不會太苛求,因為她們反正將來要結婚嫁人的。徐道寧當時即地這樣的言論表示大為不解。徐道寧表示選擇離開附中到北一女中任教,其中很重要的理由之一是──對女子
教育的使命感。在她的
教授生涯中,堅持給予女學生與男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一樣的關注和相同的要求。她不不贊同,對女學生放寬要求或給予特別考量,只因為她們是女性。她認為只有嚴肅地看待女生的學習,才是平等對待女性的表現。
“事業女性(也)是最重要的”,徐道寧在六十年代就告訴她的學生。
孜孜不倦,終身學習
徐道寧
教授認為學習是件樂事,她的一生在不斷地學習中度過。
除了數學,徐道寧還學習了
德文、
英文、
法文而且都有一定的造詣。退休後,徐道寧也沒有停止學習的腳步,她主動學習手工製品,並成為“彩球高手”。
學子成就
由於徐道寧的愛心,豪邁鼓勵許多
大學部學生努力向上。有許多人在學術上很有成就,如
哈佛大學Coputer Science的孔樣重院士(1968級),Mtchpn state加數學系的李天岩(1968級),中研院(台北)統計所的魏慶榮(1971級)、熊昭(1972級),uc bAeIey統計所的鄭清水(1971級),
德州農工大學數學系的陳鞏(1972級),清大統計所趙蓮菊(1973級),美國聯邦毒物研究所陳章榮(1970級),JohnHopkins的梁展義(1972級)。
清華大學部畢業生在資訊、工商業界也有很多傑出入才,如資策會執行長林逢慶(1970級),
IBM亞州總監劉力行(1970級),安泰人壽總經理石寶忠(1969級),精算學會會長羅文浩(1972級),光華投資副總裁李建福(1970級),前“
行政院”主計長韋端(1971級),等等。
世人評價
雖然徐道寧的一生談不到在數學研究上有所成就,但是她關心學生,專注於
台灣高等數學人才的培育,時間已證明了她的重要貢獻,她是一位偉大的數學
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