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天下第一洞,位於
皖、蘇、浙交界處的
廣德縣境內,2001年1月被國家旅遊局首批為4A級
風景區,2004年4月經
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11年12月獲國家地質公園資格。景區規劃面積22㎞
2,核心景點太極洞坐落在
廣德縣新杭鎮桃園村石龍山腹部,是華東地區最大的
喀斯特溶洞群,全長5400m,總面積14.1萬㎡。
溶洞景觀自然天成、神秘、雄偉、綺麗,700餘處的鐘乳石景觀琳琅滿目,形象萬千,讓人嘆為觀止;一條長750m的地下銀河可以泛舟,堪稱一絕,讓人流連忘返。“黃山歸來不看山,太極游後不觀洞”,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遊覽太極洞後,興致盎然,提筆寫下了“真仙境,天上與人間,洞裡乘舟銀漢迥,登高怪石儼
黃山,奇絕冠塵寰”的壯美詩詞。
景色
天下第一洞(太極洞)為
石灰岩溶洞,長5.4公里,由上洞、下洞、
水洞、旱洞組成。而且洞中有洞,洞洞相通,構成一個險峻壯觀、神奇絢麗的大洞天。現已開放19個大廳,160多個景點,其中最著名者為“十大景觀”。所謂十大景觀,即:太上老君、
滴水穿石、槐蔭古樹、仙舟覆掛、雙塔
凌霄、金龍盤柱、洞中黃山、
萬象攬勝、太極壁畫、壺天極目。它們大都以“物象"命名,睹名即可知其形。只不過有的以“單象”命名,有的以“群象”命名而已。如“太上老君”似白髮蒼蒼,合掌誦經的老人;“槐蔭古樹”似樹幹挺拔、枝葉繁茂的古樹;“仙舟覆掛”似底面朝上、高懸半空的小舟;“雙塔
凌霄”似上下倒置、基座入雲的古塔;“金龍盤柱”似
祥雲繚繞、長龍纏裹的玉柱;“洞中黃山”似雄偉峻峭、秀麗奇幻的黃山。以上“六奇”即以“單象”命名。“
萬象攬勝”為太極洞最大廳“萬象宮”的奇景,其景物薈萃,氣象萬千。
“太極壁畫”為太極洞迴廊兩側石壁上的奇景,它像眾仙聚會、雄師出征、沙場交兵、困獸爭鬥等。“壺天極目”為太極洞“壺天宮”鐘乳石的奇景,其吊頂懸空,姿態萬千。以上“三奇”即以“群象”命名。只有“
滴水穿石”例外,其名揭示了兔形石上小孔的成因,是以“成因”命名。這一奇觀還被蘇教國標版語文第九冊(五年級上冊)一篇名為《
滴水穿石的啟示》的議論文引用。
天下第一洞(
太極洞)
水洞亦為一奇,其水面開闊,可容小舟倘徉其間,
任意東西。如乘小舟游水洞,只見洞壁上的奇石,在五色光的照耀下,燦若群星,使人有置身銀河之感。水洞中最著名景觀有“擎天玉柱”、“蝙蝠神蠶”、“懸關隘口”等,它們或以“單象”命名,或以“群象”命名,皆睹名可知其形。
天下第一洞外景物優美,古蹟眾多。景物有綿延起伏的山巒,野趣橫生的竹海,雞鳴狗吠的村舍等。古蹟有東漢
劉秀避難的“臥龍橋”,
三國呂蒙發令的“將軍台”,
北宋范仲淹滌硯的“滌硯池”,
南宋岳飛明志的“劍峽石”等。
開發簡記
史料留蹤,此為天下第一洞開發簡記。
由錢濟珊、
沈波、袁祖林、
吳明平、田上雨等同志提供資料整理。由於資料短缺、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知情者補正。
1984年6月30日程劍縣長主持召開縣長辦公會,經研究決定開發太極洞。
1984年7月27日縣人民政府成立開發太極洞領導組,任命范慶木為組長,鄧光平、錢濟珊為副組長。
8月1日邀集宜興縣太華鄉與太極洞區土地插花的有關大隊,生產隊長來太極洞座談商討有關開發事宜,主持人范慶木。參加會議的有太華鄉馮書記及白硯鄉主任和錢濟珊、鄧光平、高應昌等同志。
1984年12月6日
宣城行署136號檔案批覆同意開發太極洞,對徵用土地,拓寬公路等作了具體規定。
1984年12月18日,在湖州三天門解放軍駐軍軍部,根據南京軍區批准,將太極洞移交地方,舉行了座談會,部隊代表唐參謀,
廣德代表陳天泰、范慶木、錢濟珊。
1985年
3月6日縣人民政府任命
雷天慶兼任太極洞開發辦主任。
5月4日破土動工,正式拉開了太極洞的開發序幕。
1986年
7月1日太極洞在花團錦簇黨65周年生日之際正式開放了,這是太極洞永載史冊的紀念日。
景點
摩崖石刻
進入天下第一洞,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隻雕刻在岩石上的展翅欲飛的大
鳳凰,它猶如一隻神鳥,棲息在無極洞外的峭壁上。在青草和綠樹的襯托下,格外引入注目。這實際上是一個又高又大的“鳳”字,它象徵著神鳥栖息的地方——
鳳岡的騰飛。該字由貴州省書法家
王得一先生書寫,
鳳岡縣有名的石工鐫刻。字高18米,寬15米,於1992年9月27日書,同年11月14日動工鐫刻,1993年4月16日才正式竣工。“鳳”字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漢字,曾聞名中外。其字朱紅筆劃,剛勁有力,活像一隻欲飛的鳳凰,為太極洞景區增添了不少風采和活力。
臉譜展廳
無極洞幽暗而深遠,需借光才能前行。在洞內我們可以看見一個形態悠閒的“烏龜”在緩緩爬行,見有人來,還仰起頭來朝著人上下打量;在另外一個岔洞裡,一個大猴子蹲在石尖上東張西望,小猴子則趁機往下爬,想偷偷溜到別處玩耍。
在無極洞裡,最主要的內容要算儺戲臉譜了,這些臉譜神態各異,形象逼真,高低錯落地貼在石壁上,雖年久失修,但輪廓依舊,儼然一個儺戲驗譜展覽大廳。據介紹,像這種臉譜洞內原有 36個,因人為破壞,如今只有31個了。在旁邊的一面石壁上,有一篇介紹儺戲的文章,因墨跡剝落,現已無法辨識了。
文獻記載
據載:“天下第一洞,晴天早晨洞口罩著一層輕霧,如紗、如絮。中午雲開霧散,洞中陽光明媚;晚上四周蟲聲,雲破月來,樹枝異影,別有洞天。”只可惜筆者來時恰是中午時分,既沒有欣賞到濃煙繚繞、裊裊縹緲的迷人仙境,也未感受到雲破月來、蟲聲四起的醉人之夜,心中不免留下些許遺憾。
美食
綠豆兜 徽州風味小吃。事先將綠豆催芽,待皮破芽露時,拌小麥粉,加鹽、水調和成糊,舀進鍋鏟上的篾箍內,徐徐潛入沸油鍋中,等其粘結成塊後,撈起篾箍,抽去鍋鏟,炸至暗黃帶綠即可。
綠豆兜酥鬆香脆,口味獨特。
·甜酒釀 甜酒釀系用上等糯米釀製而成,在集鎮的街頭巷尾,常可以看見有人挑擔子叫賣。擔子兩頭是兩隻石鼓形的竹籃,竹籃上的蓋子中間鑲著玻璃,玻璃下面放著一碗碗
米酒釀。那米酒釀中間還有一個凹坑,裡面溢滿了甜酒汁。
甜酒釀的做法很講究,吃法也分為兩種。涼吃:在炎炎夏日吃上一碗,自是五腑透涼;熱吃:則在冬天將酒釀與
金絲琥珀蜜棗或雞蛋一起煮沸,吃起來又香又甜,令人寒意頓消。
蝴蝶面 蝴蝶面在上海、江蘇及沿江一帶享有較高聲譽。具體製法:將麵皮切成菱形片,入油鍋炸發撈起轉放入炒鍋中,加肉片、冬筍、蝦米、火腿、香菇、青菜和肉湯炒燜入味後即成。麵皮炸發燜軟,爽口不膩。因菱形麵皮形似蝴蝶,故名。
火焙豆腐 火焙豆腐是徽州的特產。具體製作方法:將老豆腐切成方塊,放在架上發酵,然後在木炭火上烘焙,兩邊烤成蠟黃,隨烤隨吃,吃時在豆腐上抹上辣醬、麻油等佐料,入口更為鮮美。 ·
麻酥糖 麻酥糖從南宋流傳至今為傳統名品。它是用炒熟的芝麻研粉和糖加料製成,用一
張小紅紙包成長方形,小紅紙上印有店家的招牌,其味香甜、質感鬆軟。麻酥糖中的精品稱為“頂市酥”。頂市酥採用脫殼的白芝麻、白糖,配以少量的麵粉或米粉,拌以
飴糖精製而成。成品白中顯黃,抓起成塊,提起成帶,進嘴甜酥,滿口噴香,不粘牙不粘紙,老幼皆宜。徽州習俗,過年時家家都把小紅紙包糖裝在果子盒裡招待客人,到親戚家去拜年一定要送上
麻酥糖。徽州民諺曰:“拜年不帶麻酥糖,請君不要進廳堂”。 ·
火燒冬筍 火燒冬筍系山區傳統風味。製法:將冬筍連殼埋入木柴火灰中,燒燜至手按覺微軟時撥灰取出,去殼、根,用菜刀的後部插入筍肉中向外撬成一塊塊的如劈柴狀的條塊。另用蕃茄醬、甜麵醬、辣醬、芝麻油、醬油、蔥薑汁等作調味品,可根據個人喜好選用。 冬筍脆嫩,入火灰中焐燜,筍內水分損失少又不少原味,用刀將筍肉撬下,筍肉表面毛糙,極易吸收滷汁,故味濃,質清脆鮮嫩。 ·苞蘆松
苞蘆松 是著名零食性小吃。用山區的山苞蘆為主原料製成。山苞蘆為山上種植的一種玉米,生長期約140天,其味甜清,營養成份高。將山玉米磨成細粉,經細粉籮篩去皮層,和水攪拌煮成糊狀,經冷卻凝固再用特製的弓刨成薄片,然後將薄片置於竹匾上曬乾即成。食用時,將薄片投入滾油中炸,薄片舒展膨脹上浮即可撈起。苞蘆松清香鬆脆,宜作茶食及佐餐食品。 ·
豆豉 以上等的黃豆和鮮筍為原料,製作時先將黃豆和剝殼後的鮮筍洗淨,並將輔料:食鹽、八角和茴香等按比例拌在一起,倒進鍋里煮熟為止,然後曬乾或烘乾,成為半成品。將半成品放入用精製醬油、味素等配成的調料中攪拌均勻,再曬乾或烘乾即成。 豆豉鮮美無比,風味獨特。便於攜帶,營養豐富,是旅遊小吃佳品。
芙蓉糕 芙蓉糕是用精細的糯米粉,做成
米糕切片,再用油炸,然後拌和白糖、
飴糖精製而成。其中浸泡糯米和
油炸糕片這兩道工序相當繁雜,技術性又很強,所以只有少數廠家能生產這種糕點。徽州有農曆年前後用
芙蓉糕招待貴客嘉賓的風俗。春節前,農村家家
切糖製作
凍米糖。傳說此俗已流傳了近千年,至今仍在延續著。
凍米糖 是將上乘糯米蒸熟後放在露天曬、凍,然後下鍋炒,使之膨化,再拌和白糖、飴糖做成。然後用刀切出一片片印痕,食用時用手分片即可。製作再講究些的可加上紅、綠米和
桂花、芝麻、桔片米等天然香料,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糕點。
徽式炒麵· “杜”字蝦米豆腐乾 “杜”字蝦米豆腐乾,頗負盛名。杜家豆腐店的蝦米豆腐乾,以用料獨特,製作精細,配方講究,色香味俱佳而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