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雲山崖墓群
- 發現時間:2013年
- 地點:四川成都市新津縣
- 時代:東漢
分布,年代,墓主,
分布
大雲山崖墓分布在兩座山上,崖墓分布密集,從山頂到山腳呈上、中、下三層分布。其中較高的一座山,坡度較大,垂直高度約六七十米。在其朝西的一面,山形成波浪形起伏,超過370座崖墓密集地分布在這一側。![大雲山崖墓群 大雲山崖墓群](/img/0/264/nBnauYTY5YjM2UDZyMmZ0ATN5kjYxMDNwETYhFDZ2MzNlRTNjVmY3UGM5I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大雲山崖墓群 大雲山崖墓群](/img/0/264/nBnauYTY5YjM2UDZyMmZ0ATN5kjYxMDNwETYhFDZ2MzNlRTNjVmY3UGM5I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與這座山隔著一條小水溝,一座圓形的小山,通體被大大小小的崖墓環繞,上下大致可以分為五層,整座山就像是一個圓錐形的蜂窩。僅這座小山上的崖墓,就超過了230座。
年代
四川崖墓出現於西漢末王莽時期王莽時期,發達於東漢晚期,並一直延續至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即文獻所云“鑿穴築室,藏棺其中”。四川境內的崖墓主要分布在嘉陵江、岷江和沱江及其支流的中心地區,其中以岷江中下游地區數量多、規模大、分布集中。此次清理出的崖墓群,距離岷江也只有大約1公里。
墓主
鄧雙鎮大雲山一帶,是一處崖墓集中區。由於在崖壁上開鑿墓穴工程量很大,一般人家無法承擔巨大的開銷,墓主多是當時家境殷實的人家。如此大規模的崖墓群表明,古時新津就是一個水路交通樞紐。根據文獻記載,新津自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建縣,因為靠近岷江,而成為繁華的水碼頭。據推測,很多崖墓的墓主並不是新津本地人,而是沿水路而來的外地商人,因此造成崖墓在新津一帶集中。![大雲山崖墓群 大雲山崖墓群](/img/c/f15/nBnauITN5kjZhNWY2MjY0kDM0czYjFzMmRGN0QjZjBjMhBDZ3ImMiJDO4U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大雲山崖墓群 大雲山崖墓群](/img/c/f15/nBnauITN5kjZhNWY2MjY0kDM0czYjFzMmRGN0QjZjBjMhBDZ3ImMiJDO4U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