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大雲山漢墓

盱眙大雲山漢墓

盱眙大雲山漢墓 位於今江蘇盱眙大雲山山頂,考古部門根據墓穴規模,推斷盱眙東陽漢墓是王侯級別的漢代古墓,學者把其分為一號墓.2號墓.7號墓,一號墓主人和漢廣陵王劉胥一樣,死後享受王侯葬制——“黃腸題湊”,也是以楠木作構建。考古專家表示,大雲山這一古墓時期較早,而到了漢廣陵王劉胥時期,“黃腸題湊”已經走向成熟了。該陵園雖然遭破壞,但基本結構還很清晰,特別是二號墓,可以說在中國的考古史上,這次玉棺是保存最好的,完全可以復原。而這次據考古人員透露,一號墓雖遭破壞,但是最近他們在清理時發現,一號墓也有玉棺和玉衣,而且級別應該比二號墓高。漢墓的四周,有一圈坑道,走上坑道,居高俯視,整個“黃腸題湊”盡展眼前——這是一個呈方形、沒有“屋頂”、木頭結構的“大房子”。“房子”被縱橫交錯地分割成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房間”。“房子”的中心是內槨,這裡是供墓主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分為“便房和棺室”,棺室內放有彩色套棺。“房子”中,環繞內槨最外面的一層叫外藏槨,這裡出土了大量的隨葬品。第二層即“黃腸題湊”的墓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盱眙大雲山漢墓
  • 地點:江蘇盱眙大雲山
  • 屬性:考古部門
  • 對應:完全可以復原
簡介,發掘,出土文物,墓主是江都王劉非,地圖信息,

簡介

盱眙大雲山漢墓
黃腸題湊、編鐘、銅鼎、酒筒、錢櫃、俳優俑、銅祖(陽具)、銅鏡、鐵劍、箭鏃……在盱眙大雲山漢墓,順著長長的墓道,進入20多米深的1號墓,立即被兩側外藏槨遍地是寶的發掘景象驚呆了:早在東漢時就被大規模盜掘的王陵,兩側外藏槨居然奇蹟般逃過一劫。雖然考古清理才完成一半,但即使按最保守估計,出土的文物也將超過1萬件,禮器、樂器、兵器、生活器應有盡有,這位諸侯王幾乎是把生前奢華精緻的生活,原封不動地搬到了另一個世界的地下宮殿。

發掘

“黃腸題湊”珍貴堪比金縷玉衣 在發掘現場,本次考古隊領隊李則斌透露,1號墓的葬制是非常罕見的黃腸題湊。據了解,加上此次大雲山墓群的2套,全國已經發現的金縷玉衣只有10多套,而黃腸題湊也不過剛剛超過10座。在江蘇,這是繼揚州天山漢墓之後,第二次發現黃腸題湊。而發現眾多文物的外藏槨,用的是樅木,並且還是“兩層樓”。雖然已經坍塌,但考古表明,上層全是裝滿兵器的馬車,下層才是鐘鼎等生活器具。這種精心安排,反映了墓主對車馬、武器的喜好,墓主應該是一位尚武的諸侯王。
該墓在東漢末年曾遭大規模盜掘,為什麼外藏槨沒有被盜?考古隊推測,很可能是因為墓葬先出現了坍塌,被泥土埋住,後來才被盜掘。盜墓者找到墓主棺槨並洗劫了其中的無數珍寶,隨後縱火焚燒,卻沒想到周圍還有無數隨葬品。

出土文物

再現2000年前“優雅生活” 雖然外藏槨第二層的清理才剛剛開始,但是出土文物絕大多數堪稱藝術精品。
墓室的西側,編鐘、編磬和鎛各一組剛剛露頭,看起來仍然是嶄新的,泛著紅色的光澤。這是繼曾侯乙墓編鐘之後又一重大的樂器類考古發現,對復原漢代禮樂制度很有幫助。
在墓室東側,考古隊員發現了一個“錢櫃”,一串又一串的半兩錢被串起來,整齊地碼放著。錢櫃旁邊就是飲食器,一隻盛酒的銅製酒筒,被做成竹子的形狀,立在墓室中,不遠處還有瓷製的耳杯和壺。一隻有點傾斜的三足銅鼎上,倒扣著一隻銅甑(類似現代蒸鍋)。這一區域還發現了十多隻銅製的小老虎,個個斂爪蹲踞,胖乎乎的模樣顯得很溫順。考古隊員說,虎背上有個插孔,把木桿插進孔內,就可以撐起帷帳,無論在室內還是郊遊飲宴,漢代人都喜歡支起帷帳防風擋灰避蟲。與出行相關的,還有用在車馬上的傘,墓中發現的傘柄為純銀製成,並且鑲嵌著米粒大小的紅、黃、綠等各色寶石,精美異常。
墓中物品的豐富超乎預料。例如墓室東南角,考古人員發現了一把鐵刀,柄環包金,原來漢朝人在竹簡上寫字,寫錯了便用刀刮掉重寫;旁邊有一隻銅祖(陽具),這在漢墓中極為罕見,由於尺寸明顯超過正常,因此考古人員推測這是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的表現,主要用於祭祀。
此外,墓中還發現了“環保”銅燈。燈上部有一個封閉的環形管道通向燈體下部,點燈時燃燒油脂產生的黑煙,通過這個管道進入燈體下方的貯水器中,避免污染空氣,這種控制油煙的技術,西方直到18世紀才出現,漢代人的設計水平和生活質量,由此可見一斑。
墓中還發現了4件俳優銅俑。李則斌展示了其中的一個:一個老頭跪坐著,眉眼含笑,歪著頭張著大嘴似乎繪聲繪色地在說著什麼趣事,一隻手還捂在耳朵旁邊好像在傾聽什麼,神態動作誇張傳神。俳優是古代演滑稽戲雜耍的藝人,這個銅俑,就像是個說單口相聲的藝人,讓人忍俊不禁。
如果把這些文物和此前發現的銅鏡、帶鉤等物品組合起來,幾乎可以再現一位諸侯王2000年前的生活:喝酒、聽音樂、郊遊、祭祀、看錶演……他有很好的藝術眼光,生活伺服器都堪稱藝術品,是名副其實的貴族。
堪稱地下世界的兵器庫
考古還發現,墓主對武器的喜愛遠超常人。如果說棺槨是另一個世界的家,那么他就在家的四周,布置了一個武器庫。
外藏槨的上層已基本清理完畢,這一層全是只有實際大小几分之一的車馬器,車廂里放著的是各種鐵劍、箭鏃、弩機等武器,堪稱是一座地下世界的兵器庫。
考古人員指著一串像項鍊的金飾品,是馬的纓絡,用金製作。這套纓絡保存非常完整,一套有幾十個部件,各不相同。
馬車裡裝了不計其數的鐵劍,不過只有30厘米長,顯然是冥器而非實用器。在漢初,鐵器新興,製作成本遠超銅器,這些鐵劍不但製作精巧,而且特意用黑漆漆過,堪稱精工細作。
墓中還發現了5捆鐵鋌,這是一種類似箭的武器,長度20厘米左右,前後安上箭頭,用弩機發射,堪稱當時殺傷力最強的先進武器。
考古隊員還透露了一個細節:一個箭箙中有300支箭,而箭鏃的品種有15種,幾乎涵蓋了當時遠程射擊和近程射擊的所有的箭鏃品種。墓主人對兵器的鐘愛和專業顯而易見。有考古人員認為,由於漢代諸侯王都是軍政大權集於一身,從武器的規模、品種看,墓主很可能就是一位領兵作戰的統帥。

墓主是江都王劉非

盱眙大雲山漢墓墓主身份之謎終於揭開了。在昨日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南京博物院龔良院長透露,經過專家考證,1號墓墓主人身份已經確定,為第一代江都王劉非。此次發現是新中國成立來江蘇考古最重大的發現。
而此前,文物專家一直推測,大雲山漢墓墓主是七國之亂“帶頭大哥”、劉邦之侄、吳王劉濞。但最終,確切、有指向的證據推翻了這一推測,墓主身份“易位”漢景帝劉啟之子、江都王劉非。有趣的是,劉非不僅不是七國之亂的帶頭人,還是主動“挑頭”平定七國之亂之人。
宏偉王陵
為何劉非有財力營建奢華陵寢?
為什麼劉非有如此大的財力營造自己的奢華陵寢?李隊長認為,平定“七國之亂”後,西漢中央政府權力進一步加強,諸侯國除享有衣食租稅外,政治、軍事、財政權利均被剝奪,因此,諸侯王陵營建的規模也日漸衰落。而劉非不同,他因軍功受賜天子旌旗,在諸侯王之中卻備受優待,大雲山江都王陵的氣勢與同時期的其他諸侯王陵相比顯得更為磅礴大氣,也就不難解釋了。
歌舞宴樂
墓中有一套完整西漢編鐘
大雲山1號墓出土編鐘一套19件,其中甬鐘5件,鈕鐘14件,分上下兩層懸掛,上層鈕鐘14件,下層甬鐘5件,均自小到大依次排列(如上圖)。其鈕鐘和甬鐘的組合與南越王墓和洛莊漢墓樂器坑所出編鐘組合相同,為迄今國內所出第三套完整的西漢編鐘,但鎏金龍紋銅虡(jù)業與鎏金銅虡獸座為首次發現,意義重大。
精緻飲食
專門用大鼎來放零食
劉非墓出土的銅器無數,其中一件大器顯得很怪,看上去是個鼎,但掀開蓋子,裡面卻分成了格子,原來這是用來擺放零食的。這件“分格鼎”出土於一號墓東迴廊下層中部,為國內首次出土(如上圖)。
在分格鼎旁還出土了2套“染器”。西漢常以醬、鹽等作料為肉食品調料,調料均放入杯中。而食用肉製品時,則要將肉放入杯內醬中烹煎。
銅祖陪葬
墓室中還有“銅祖”
在1號墓墓室的迴廊中,有一件器物銅祖(如上圖)。“銅祖”也稱男根,是一種性器。為何會在1號墓出土兩個銅祖呢?考古人員解釋,一種可能是生殖崇拜。銅祖陪葬,是希望自己子孫昌盛,生生不息。劉非果然崇拜有果,王妃們為他生了6個兒子,而且不是王就是侯。考古人員認為,也不排除這件銅祖為劉非王妃們的藏品。
改寫歷史
62年來考古最重大發現
大雲山江都王陵的發現,具有什麼樣的重要意義?龔良院長認為,首先,這一重大發現表明作為西漢諸侯大國的江都王陵園位於盱眙大雲山,而不是此前推測的儀征廟山,為後續保護和研究奠定了正確基礎。其次,江都王陵的發現,新獲了許多歷史信息,必將為西漢歷史研究開啟新的篇章。第三,發掘成果為漢代考古樹立了準確的年代標尺,歷史、考古、文物保護等相關領域的研究必將獲得新的突破。這是我省62年來最重大考古發現。同時,上萬件出土文物,對進一步分析江都國的地域範圍也有極大的幫助。
原址將建遺址博物館
問到下一步考古和規劃,龔院長說將把大雲山江都王陵的考古發掘,作為一個重要的科研課題來持續開展。另外,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開展出土文物,包括車馬坑、鎧甲、玉衣玉棺等文物的修復和保護,比如鑲玉漆棺將整體搬遷至徐州博物館,進行研究修復。
除此以外,長遠保護規劃已經受盱眙縣政府委託,由南京博物院和東南大學合作開展。盱眙縣朱證榮縣長說,“遺址博物館今年內有望開工建設,爭取明年底,或者後年初,一個既有遺址可看,又有文物可賞的大遺址公園,初步建成。”
身份確定依據
1.完整呈現諸侯王超豪華葬禮
“中”字形大墓、黃腸題湊、玉棺和金縷玉衣,是西漢諸侯王葬禮規格的核心內容,但在以往從沒有發現集四者為一體的西漢王陵,大雲山漢墓是首次完整呈現這四種葬制的考古發現。
所謂“中”字形大墓,是指在方形墓室的南北各有一條細而長的墓道,從空中俯瞰墓葬就像一個“中”字。根據漢制,帝陵和王墓用“中”字形,而級別略低的侯只能有一條墓道,即“甲”字墓。大雲山漢墓的三座主墓都呈“中”字形,其中一號墓,總長超過140米,與高郵的廣陵王墓基本相同。
而黃腸題湊是指棺槨周圍用黃芯的柏木(即黃腸),堆成圍牆結構,且一頭對準棺槨(即題湊),這是漢代帝王的專用葬制,此前只發現了14座。大雲山漢墓最大的墓葬中,黃腸題湊早年曾被大規模盜掘,不但隨葬品洗劫一空,而且被縱火焚燒,幸運的是四周的槨室因為早已坍塌而未被發現,從中出土了大量高等級的精美文物。
更為罕見的是,一號墓和二號墓各出土了一套金縷玉衣和鑲玉漆棺,這在漢代考古中極為罕見。此前,玉棺只在河北滿城和徐州獅子山發現了2具,但因破損嚴重,玉棺如何製作並不清楚,此次發掘首次證明,玉棺其實是漆棺的內部貼上千片或方或圓或三角形的玉片。玉衣此前發現過20餘件,而皇帝和諸侯王能夠使用的金縷玉衣只有8件,大雲山漢墓兩套金縷玉衣曾被破壞,但玉片損失不大,連如何用金絲打結編綴玉片都看得一清二楚,為破解玉衣製作工藝提供了實物。
出土文物顯示,墓主應是諸侯王。一號墓中大量文物僅見於以往發掘的諸侯王級別墓葬中,如完整實用的編鐘與編磬在南越王墓和呂王墓兩座王墓中發現過。
據了解,南博經過2年工作,共發掘主墓3座、陪葬墓6座、車馬坑2座、兵器坑2座、建築基址1處、道路1條。這顯示一位諸侯王曾在大雲山上舉行過超豪華的葬禮。
2.器物銘文鉚定墓主身份
盱眙古稱東陽,在西漢早期曾先後屬於劉賈的荊國、劉濞的吳國和劉非劉建父子的江都國,那么大雲山漢墓究竟屬於哪位諸侯王?出土文物給專家提供了線索。
在一號墓的東迴廊內發現了大量半兩錢,但卻未見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發行的五銖錢,且墓葬中有西漢早中期常見的鼎盒壺組合,而未見中漢晚期的陶製井、灶和糧倉,專家因此認為墓葬時代不晚於漢中期。
而眾多器物上的銘文更是鐵證。墓葬中出土了多件刻有“江都宦者”的銘文銅燈,以及“江都宦者沐盤十七年受邸”銀盤、“廿一年南工官造容三升”漆卮、“廿二年南工官”漆盤,表明這些器物屬於江都王。刻有“廿七年二月南工官”耳杯共發現了近百件,全是尺寸很小的明器,沒有實用功能,是專為陪葬而製造的。江都王劉非在位27年,於公元前127年去世,而劉建只在位6年便因謀反敗露而畏罪自殺。漢初諸侯國內以王在位的時間紀年,而不是皇帝紀年,這批耳杯顯然是劉非去世後為陪葬而趕製的。綜合這些材料,考古隊斷定一號墓墓主為江都王劉非而非劉建。
根據史料記載,劉非是漢景帝的兒子,與漢武帝劉徹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他沒什麼文化,粗野而勇猛。吳楚七國之亂時,15歲的劉非主動請纓攻打吳國,景帝賜給他將軍印。平定叛亂後,他被封為江都王,治理吳國原有的封地,範圍達3郡53城。武帝即位後,他作為帝兄,驕橫好勇,因此武帝派大儒董仲舒作江都相,輔助劉非。七國之亂平定後,中央集權強化,而諸侯國的政治、軍事和財政權利均被剝奪,諸侯王的陵墓也日漸萎縮,而因軍功受賜天子旌旗的劉非卻備受優待,因此在同時期的諸侯王陵中,大雲山漢墓顯得格外磅礴大氣。
這一發現也使江都國被重新認識。此前,儀征廟山一直被認為是江都王的陵墓,而盱眙是江都國的邊境地區,這一發現顛覆了這個傳統觀念。接下來考古人員還將對周邊的小雲山和東陽城進行考古調查,看是否能發現盱眙作為江都國重鎮的線索。

地圖信息

地址: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