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覺寺無量壽佛殿

大覺寺無量壽佛殿

大覺寺無量壽佛殿,無量壽佛殿灰簡瓦歇山頂,殿堂古舊,嚴整宏偉。檐下“動靜等觀”四大金字的雕龍匾,是乾隆皇帝的御筆。殿內供奉無量壽佛和大勢至、觀音二菩薩,泥塑瀝金,寶相莊嚴。記載了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奉周太后之命重修大覺寺的歷史,又稱為大明敕諭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覺寺無量壽佛殿
  • 雕龍匾:“動靜等觀
  • 重修:1478年
  • 別名:大明敕諭碑
文物簡介,佛名由來,維修理念,

文物簡介

大覺寺無量壽佛殿,殿前不遠處就是被稱為“西山之冠”、寺內八景之一的“銀杏樹王”,樹齡已逾千年,高約25米,樹圍近8米。乾隆皇帝曾賦詩讚云:“古柯不計數人圍,葉茂孫枝緣蔭肥。世外滄桑閱如幻,開山大定記依稀”。
大覺寺無量壽佛殿上懸有“動靜等觀”的匾,是乾隆御筆。殿內正中供奉著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坐像,左右是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立像,無量壽佛、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被稱為西方三聖。 背面供奉著南海觀音,又稱海島觀音。
無量壽殿前左右各有一塊,南面一塊是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所建,刻有《御製重修大覺寺碑》。 北面一塊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為明孝宗所建,刻有《大明敕諭》,記載了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奉周太后之命重修大覺寺的歷史,又稱為大明敕諭碑。 大悲堂,又稱大悲壇,位於中路建筑北端,懸有大匾“最上法門”,其北面坡上有迦陵舍利塔,靈泉池,和龍王堂。現在裡面的佛像已不存在,在這裡進行《大覺寺歷史沿革展覽》。

佛名由來

關於無量壽佛名號之由來,據鳩摩羅什譯之阿彌陀經載,此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故稱阿彌陀佛。然據梵本阿彌陀經及稱讚淨土佛攝受經載,此佛壽命無數、妙光無邊,故稱無量壽佛、無量光佛。一佛而有不同義之二名,為其他諸佛所未見。
又於般舟三昧經、大阿彌陀經、維摩詰經等早期經典中,亦僅有阿彌陀之稱號,故推知無量壽、無量光之稱號,系後代依其名之原義所立。另據平等覺經、後出阿彌陀佛偈、稱讚淨土佛攝受經等載,彌陀號稱無量清淨佛,所在之世界稱為清淨世界、極樂世界
據觀無量壽經之說,無量壽佛之身如百千億夜摩天閻浮檀金之色,其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間之白毫右旋宛轉,毫相之大小猶如五倍須彌山之高廣;其眼清白分明,眼之大小猶如四倍大海水之縱廣。其身有八萬四千相,相中有八萬四千好,好中有八萬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攝取念佛之眾生。於西藏,阿彌陀佛被視為無量光、無量壽二佛,若祈求智慧,則皈依無量光佛;若祈求延壽福樂, 則皈依無量壽佛。

維修理念

2003年11月,修繕了無量壽佛殿背面的南海觀音大型懸塑, 並復原了包括四大天王,韋馱在內的24尊佛像。大覺寺無量壽佛殿在維修中下架現狀修補後隨色,不做地仗和油飾,在斷白後用桐油鑽生處理;在門頭溝區川底下村部分文物建築、八路軍挺進軍司令部舊址的保護中採用了這種“不見新”的保護理念,修繕後外觀雖然仍是古舊的感覺,但達到了安全、整潔、與周邊環境和諧的效果,得到了許多專家和國內外旅遊者的讚許。
在文物建築維修時,這已成為人們提及最多的一詞,認為它是文物建築修繕應該遵循的一個原則,一些專家也是這種觀點的持有者,甚至有些學者認為,修繕本身就是一種可能的破壞,修繕只能在不修不行了的情況下進行。所謂修舊如舊,一般認為修完效果應是:修跟沒修一個樣。在操作過程中它包含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隨舊做法:即破了修,缺了重做,在不損壞文物、不改變文物原狀、保持原材料、原工藝、原形制的前提下,儘量使新舊部分在修繕後做的比較協調。採用新修部分作舊處理的方法,如:新砌牆體通過刷漿降色,達到如舊的效果。像司馬台長城、明城牆遺址維修時新補砌體較多的部位均採用了隨舊的處理方式。在彩畫保護時,也經常採取隨舊處理的辦法,以求與外觀色調相協調。
二是不做舊做法:對於缺失部分可按傳統做法、傳統工藝、傳統材料恢復原狀,但不做舊,新的就是新的,新舊有別,不過多考慮修復後新舊反差大的整體協調問題。
三是缺失不補:即舊的可進行再維修加固,缺失的,不重新補做,對現狀進行全面的保護,這種做法以前多用於規模較小,遠離城市或歷史年代較早的文物建築保護中。
[2] 大覺寺百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