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藍山山脈地區(Greater Blue Mountains Area)位於澳大利亞東南部的新南威爾斯州,距悉尼以西約65公里處,為大分水嶺支脈。
2000年,大藍山山脈地區(Greater Blue Mountains Area)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該項世界自然遺產包括七個國家公園和一個保護區,分別是:藍山國家公園(Blue Mountains National Park)、沃勒米國家公園(Wollemi National Park)、燕勾國家公園(Yengo National Park)、納塔依國家公園(Nattai National Park)、加登斯通國家公園(Gardens of Stone National Park)、瑟勒米湖國家公園(Thirlmere Lakes National Park)、卡南格拉-博伊德國家公園(Kanangra-Boyd National Park)和珍羅蘭洞穴喀斯特保護區(Jenolan Caves Karst Conservation Reserve)。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藍山山脈地區
- 外文名:the Great Blue Mountains Area
- 編號:917
- 榮譽:2000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標準N
- 地位: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面積:1030000 公頃
世界自然遺產,基本數據,遺產描述,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大藍山簡介,大藍山名字的來歷,著名的旅遊風景區,大藍山植物特徵,
世界自然遺產
基本數據
遺產名稱:大藍山山脈地區the great blue mountains area
入選時間:2000年
遴選依據:自然遺產(ix)(x)
地理位置:S33 42 00 E150 00 00
遺產編號:917
遺產描述
大藍山區(GBMA)是一個遍布深下切溝壑的砂岩高原,包括103萬公頃的以桉樹為主的植被景觀,該地距澳大利亞東南部最大的城市悉尼只有104公里。大藍山區由八個相鄰的自然保護區組成,是澳大利亞最大和最完整的受保護的叢林地帶之一。
該自然遺產的地質和地貌包括300米的懸崖、槽峽谷和瀑布,為這些具重要的生物價值的區域提供渾然天成的條件和視覺背景。 該自然遺產包括可容近450萬人的一大片荒野。 除了觀賞該遺產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外,還有許多其他值得遊覽、體驗的內容,包括土著人和歐洲定居者後裔的文化、地貌多樣性、瀑布·、曠野漫步、體驗自然美。
2000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依據標準產(ix)(x),大藍山山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自然遺產遴選依據(ix):
範圍更廣的藍山山脈是包括範圍較小的桉樹進化和適應的典型區域和澳大利亞大陸以桉樹為主的植被區域。該區域包含開闊、平衡的桉樹生存環境,如潮濕和乾燥的硬葉林和小桉樹荒地,以及局部沼澤、濕地和草地。 它是澳大利亞硬葉植物群多樣化的中心,對了解桉樹進化和輻射的諸多重要信息有幫助。以桉樹為主的生態系統中動態過程的代表性例子涵蓋了桉樹、下層樹種、動物群、環境和火災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各個方面。 該遺址包括對地球植物生命進化具有重要意義的原始物種,如生存環境嚴格受限的瓦勒邁松(Wollemia nobilis)和藍山松(Pherosphaera itzgeraldii)。 這些植物是地質年代古老的、有岡瓦納親緣關係的殘餘物種的代表,它們在過去的氣候變化中倖存下來,並揭示了岡瓦納分類群與屬種繁多的硬化植物群的極不尋常的共生。
自然遺產遴選依據(x):
該遺產包括一個重要的生境和植物群落多樣性,所有這些支撐其全球重要的物種和生態系統多樣性(152個植物科,484屬和c.1500種)。澳大利亞大陸生物多樣性的很大一部分,特別是硬葉植物群,生長在該地區。 以高大的物種多樣性為代表的植物科包括桃金孃科(Myrtaceae)(150種)、豆科(Fabaceae)(149種)和山龍眼科(Proteaeceae)(77種)。 而占澳大利亞大陸主要地位的桉樹屬種在這裡有90多種(占全球總數的13%)。 此地見合歡屬(豆科)64個種。 該處還包括具有岡瓦納親緣關係的原始和殘餘物種(Wollemia、Pherosphaera、Lomatia、Drachylum、Acrophylum、Podocarpus和Atkinsonia),並庇護了許多具有保護意義的植物,如114種本地區特有物種和177種瀕危物種。多樣化的植物群落和棲息地支持400多個脊椎動物種群(其中40個物種瀕危),其中大約52種哺乳動物、63種爬行動物、30多種青蛙和三分之一(265種)的澳大利亞鳥類。該地區還生活著鴨嘴獸和針鼴鼠等惹人喜愛的脊椎動物。 雖然未做無脊椎動物方面的詳細統計,估計有120種蝴蝶和4000種飛蛾,以及大量的洞穴無脊椎動物群(67個種屬)。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大藍山山脈地區占地103萬公頃,由砂岩高原、懸崖和峽谷構成,大部分被溫帶桉樹林覆蓋。這一遺產地有八個保護區,展示了澳洲大陸在岡瓦納(Gondwana)分離後桉樹種群進化的適應性和多樣性。大藍山山脈地區共有91種桉樹,因而這一地區也以其桉樹結構和生態多樣性以及棲息物種的豐富性而著名。同時,這一地區還充分展示了澳大利亞的生物多樣性,有占世界數量百分之十的維管植物以及大量珍稀瀕危物種,包括當地堪稱活化石的物種,例如生存範圍非常有限的瓦勒邁松。
大藍山簡介
大藍山山脈地區位於澳大利亞東南部的新南威爾斯州,為大分水嶺支脈,距悉尼以西約65公里處。大藍山山脈地區占地10300平方千米,內有砂岩高原、懸崖和峽谷地貌,大部分被溫帶桉樹林覆蓋。自然保護區由八個受到重點保護的區域構成,這些區域分別展示了澳洲大陸岡瓦納分離後桉樹種群的進化適應性和多樣性。
在大藍山山脈地區內共有91種桉樹,從桉樹的全球分布來看,在同一地區出現如此複雜的結構和生態多樣性,對於桉樹來說是非常罕見的。大藍山山脈地區內有占世界數量百分之十的維管植物,還有許多珍稀瀕危物種,是澳大利亞生物多樣性的又一完美體現。該保護區內的珍稀瀕危物種包括許多具有當地特色的,堪稱“活化石”的進化殘遺動植物,比如只在很小的特定區域內可以生存的梧萊米松樹。在保護區還發現了幾種進化的古代遺留物種,這些物種現在非常稀少,只能在很小範圍的地區內尋覓到。
大藍山名字的來歷
大藍山山脈地區以格羅斯河谷為中心,從東向西傾斜,東部最高點海拔1070米,西部山峰高360~540米。藍山地層由三疊紀塊狀堅固砂岩組成,峰巒陡峭、澗谷深邃。山上生長著各種桉樹,滿目翠藍。桉樹是常綠喬木,樹幹挺拔,木質堅硬,含有油質,可以提取揮髮油,其揮發的油滴在空氣中經過陽光折射呈現藍光,因而得名藍山。
藍山曾經是當時歐洲移民向西推進的障礙,公元1813年歐洲人布拉斯蘭·勞森歷經艱險跨越山區到達內地,在山入口處種植紀念樹,至今殘乾尚存,是拓荒者遺蹟之一。此地亦是早期流放囚徒的場所,1831 年由囚徒修建的哈特利法院遺址尚存,內有當年警察的徽章、通緝犯人的公告、刑椅、絞架以及牢房等。
著名的旅遊風景區
大藍山的氣候宜人,曲徑旖旎。在溪谷里藏有瀑布、深潭、岩洞、隧道和各種珍奇漂亮的動植物。著名旅遊景點有高450米的三姊妹峰、吉諾藍岩洞、溫特沃思瀑布和鳥啄石等名勝。
三姊妹峰是藍山的標誌性景觀。大約16000年前,這裡的地質因為火山爆發而變化活躍,後來又經過長年歲月的風雨侵蝕,形成了各種奇形怪狀的岩石和山峰。著名的“三姐妹峰”是位於賈米森穀穀底三塊酷似人形的岩石。三座岩石分別高922米,918米和906米。據當地土著人的傳說,三位漂亮的姐妹和她們做法師的父親曾經在此過著幸福的生活。為了躲避魔鬼的襲擊,法師把女兒們變成石頭藏了起來,而把自己用法力變成琴鳥逃進山洞,但變成琴鳥的法師卻再也不能恢復成原來的模樣,女兒們也永遠都無法恢復人身。今天,再也不可能看到變回人形的三姐妹,但很可能有機會看到樹梢上歌唱的琴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