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類癌

大腸類癌是一種少見的低度惡性腫瘤,呈局部性、浸潤性生長,很少轉移。類癌好發於胃、十二指腸及小腸憩室、闌尾、迴腸、直腸等處。10%的類癌患者伴隨類癌綜合徵,臨床表現為出汗、面部潮紅、腹瀉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腹痛等症狀。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carcinoid  of large intestine
  • 就診科室:腫瘤科
  • 常見病因:闌尾、胃、十二指腸及小腸憩室、迴腸、直腸
  • 常見症狀:直腸類癌:便秘、腹瀉、直腸出血等;類癌綜合徵:出汗、面部潮紅、腹瀉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病因不明。有報導大腸息肉炎症性腸病、膽囊切除術後大腸類癌發病率升高。另有研究認為與遺傳因素有關。

臨床表現

1.胃腸道類癌中發現最多的是闌尾類癌,超過闌尾腫瘤的80%,常位於闌尾尖部,瘤體小,很少引起臨床症狀。瘤體較大時,易發生機械性阻塞,與急性闌尾炎相似。
2.直腸類癌可發生於直腸的任何部位,前壁多於後壁,瘤體直徑從數毫米至數厘米不等。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直腸出血、疼痛等。
3.結腸類癌常位於盲腸、升結腸。瘤體比其他部位大,常發生轉移,與結腸腔體較大、早期無症狀而不易發現有關。
10%的類癌患者伴隨類癌綜合徵,臨床表現為出汗、面部潮紅、腹瀉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腹痛等症狀。

檢查

纖維結腸鏡檢查,可發現病灶,並取活檢,病理學檢查有助本病診斷。

診斷

大腸類癌早期無自覺症狀,腹部或有間歇性隱痛,大便習慣多無改變,有時可有輕度腹瀉腹瀉便秘交替出現。隨著病情發展,腹部脹滿可有持續性鈍痛,大便習慣明顯改變,出現稀便或膿血便及血便。晚期常表現為貧血狀,消瘦,腹部持續性鈍痛,或陣發性加重,當出現腸梗阻時,可表現為高度的腹脹、腹部絞痛,並伴有噁心、嘔吐。根據以上症狀可作臨床診斷。

治療

1.手術治療
(1)根治性手術 目前惟一的根治性治療手段是手術切除,局限性腫瘤患者首選根治性手術切除,患者術後5年生存率可達80%~100%。
(2)姑息性手術 如果為進展期腫瘤,以姑息治療為目的,採用細胞減滅手術可以降低腫瘤負荷、減輕與激素分泌相關的臨床症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2.細胞毒性藥物
常用化療藥物有鏈脲黴素、5-Fu、阿黴素和氮烯唑胺等。常用聯合方案有鏈脲黴素加5-Fu、鏈脲黴素加阿黴素等。
3.生物治療
生物治療主要包括干擾素(IFN)和生長抑素(SST)類似物(奧曲肽)。SST類似物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較好,副作用較小。研究證明,長效奧曲肽可使大部分患者的腫瘤相關症狀得以控制,降低血清腫瘤標記物,延長患者的腫瘤無進展期的生存時間。
4.局部治療
神經內分泌瘤肝轉移病灶的血管豐富,用顆粒樣物質或細胞毒性製劑栓塞肝動脈,可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5.放療
腫瘤腦轉移和(或)骨轉移引起疼痛的姑息治療常採用放射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