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三月街

大理白族三月街

大理三月街是雲南西部最為古老的貿易集市,也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各民族人民文化、經濟交流盛會,2008年大理白族三月街榮獲“節慶中華 最佳文化傳承獎”。今年大理三月街還將推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演、第三屆中國大理三月街賽馬大會、首屆大理國際武術表演大賽、三月街美食節、民族節情歌大賽、民間祈福誦經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理白族三月街
  • 地址:中國大理
  • 民族:白族
  • 所獲榮譽:慶中華最佳文化傳承獎
由來,風俗,娛樂活動,節日傳說,節日由來,歷史傳說,形式現狀,其他節日,

由來

“千年趕一街,一街趕千年”——大理白族三月街 大理三月街歷史悠久,相傳已有1000多年了。據白族佛教故事集《白國因由》中說:“南詔先王細奴羅時(唐永徽年間),觀音大士於三月十五日進入大理制服了魔王羅剎。每年到期,人們搭棚禮拜誦經,並“以蔬菜食祭之,名曰祭觀音處,後人於此交易,傳為祭觀音街。”楊慎在《滇中瑣記》里這樣記載:“大理三月街古稱為觀音市,在西門外點蒼山下,按此市實源於唐永徽年間,相傳觀音以是日入大理,後人如期焚香頂禮。四方聞風鹹來瞻仰,遂以成市,固稱之為觀音市雲。”徐霞客的《滇游日記》中也生動的描繪過,“三月街”的場面:“俱結棚為市,環錯紛紛……千騎交集……男女雜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無不至,滇中諸蠻物亦無不至。”清末修的《大理縣誌稿》也有詳盡記載:“盛時百貨生易頗大,四方商賈如蜀、贛、粵、浙、桂、秦、黔、藏、緬等地,及本省各州縣之雲集者殆十萬計,馬騾、藥材、茶市、絲棉、毛料、木植、瓷、銅、錫器諸大宗生理交易之,至少者值亦數萬。”清光緒年間,大理首批留日學者李燮火有一首《竹枝詞》這樣寫道: 昔日繁盛幾春秋, 百萬金錢似水流。 川廣蘇杭精巧貨, 買賣商場冠亞洲。 由此可知,“三月街”原是佛教的講經廟會,後來,由於大理是貿通中土和天竺的要衝,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逐步演變成具有濃厚民族色彩的貿易集市和節日盛會。而且歷史上就具有相當壯觀的規模 白族大理三月街是雲南省遐邇聞名的物資交流大會和白族人民的傳統盛大節日,每年農曆三月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西舉行。1991年起,被定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節”。徐霞客在他的記述中贊道“俱結棚為市,環錯紛紜,千騎交集,男女雜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無不至。”隨著社會發展,三月街的會期逐漸延長,一般3至5天,多到10天;而且,除了進行大規模的物資交流外,還舉行賽馬、民族歌舞等文娛體育活動。
三月街又名觀音市.

風俗

大理三月好風光。金黃的菜花,油綠的小麥,頭頂白雪的蒼山,碧藍澄清的洱海,組成一幅彩色斑斕的畫面。在這飄然欲醉的季節,滇、川、藏及周邊國家的商賈和遊客雲集大理三月街,民族名特產品薈萃。各族人民載歌載舞,青年男女跳起霸王鞭、八角鼓、雙飛燕;老人一對對扶著柳樹枝起舞;到處耍龍舞獅,跳麒麟鳳凰舞、白鶴舞;唱白劇大本曲吹吹腔。白族一年中各種節日的舞蹈全部在三月街中展出,讓人大飽眼福。  對歌台裝飾得五彩繽紛。脆生生的歌聲,唱得迎鳥落枝。男女各坐一邊即興賦詞,你唱我對,我唱你和,風趣詼諧的白族調飄蕩在大理三月街上空,更增添了民族節日的文化氣氛。  三月街,最有趣的是賽馬。這兒賽馬都不興裝馬鞍,騎手只能左手抓住一綹馬鬃,用雙腿保持平衡。毛色各異的高馬矮馬,匹匹揚蹄如箭,狂逸奔突。觀看的人們不斷地發出驚呼聲或嘖嘖惋惜聲,亢奮之情使賽馬場變得萬分的熱烈。三月街賽馬與大理馬使“四方鹹來觀閱、招買”有關。從唐代開始,西南地區的養馬業興起。當時雲南最好的“越賧馬”尤善馳騁,日行數百里。它最初以貢品的方式進入中原。到了宋代,“蹄質堅實,善於馱員”的大理馬不僅遠銷到中原,還外銷到緬甸、波斯等古國。為了選最好的馬做貢品或作戰馬,三月街賽馬便應運而生並沿襲至今。  在歌舞昇平,賽馬激烈之中,商潮滾滾,生意紅火。從大理古城西門沿著通往會場長達一公里的大路兩旁,長棚一排排,土特產、日用雜貨琳琅滿目。鋪天蓋地的人流,在貨架前流連,最牽動心魄的是名特產品一條街。有精雕細刻的劍川木雕,花紋瑰麗的大理石製品,下關沱茶、挑花繡朵的衣飾、頭飾,銀紐玉、大理草帽……  街期,美味佳肴隨處可見:白族三道茶沙鍋魚頭乳扇酸木瓜炒雞、牛肉燒板栗……尤其讓人大飽眼福和口福的要數大理梅子。酸甜鹹都有,還有放辣椒麵酸而辣的醃梅;而那與泡透了的蠶豆一起煮燉的燉梅特別好吃;雕梅更是梅中精品。雕梅是經過雕刻後加工的梅子,一顆雕梅就是一件藝術品,而放進口中,其味清香、脆甜,沁入肺腑……  難怪有歌贊曰:“一年一度三月街,四面八方有人來,賽馬唱歌做買賣!”
大理白族三月街地圖

娛樂活動

大理三月街賽馬場舉行三月街開幕式,上演大理州9項國家級、13項省級及一百多項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10日開始的“三月街賽馬大會”歷時4天,將有來自全國10餘支參賽隊加入比賽。140名來自全國的賽馬高手,將分享到總額達40餘萬元的獎金,其中“馬王”將獲得5萬元的獎金。4月10日至15日,大理古城“九隆居”舉辦大理三月街美食節活動,展出全州十二縣市的名特美食。期間遊客還可以在大理古城南城門、文化館、洋人街等地欣賞到民族情侶對歌。
今年三月街期間將舉辦“首屆大理國際武術表演賽”。大理州副州長黃永華表示,今後還將舉行國際武術表演賽,將其打造成大理旅遊的又一國際性品牌。

節日傳說

三月街又名“觀音市”,是白族盛大的節日和街期。每年夏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它帶有宗教活動色彩,後來逐漸變為一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明清時期,四川、西藏、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貿易。它不僅是個交換場所,還是表演各種舞蹈和賽馬、競技的園地。解放後,三月街已發展成滇西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繁榮的物資交流和民族體育文藝大會,對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了積極的作用。

節日由來

相傳南詔細奴羅時,觀音於三月十五日到大理傳經,因此每年屆時,善男信女們便搭棚禮拜誦經並祭之。三月街成了講經說佛的廟會。由於大理地處交通要道,古代雲南信佛者甚眾,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廟會逐漸演變成了滇西地方貿易集市和節日。大理乾隆舉人師範有詩:“烏綾帕子鳳頭鞋,結隊相攜趕月街。觀音石畔燒香去,元祖碑前買貨來。”這就是三月街的生動描寫。傳統三月街是物資交易以騾馬、山貨、藥材、茶葉為大宗。白族要對歌跳舞,彝、白、回、藏各族還要賽馬歡歌。

歷史傳說

三月街有一些奇妙的傳說。據說很久以前,有一個暴君每天吃一對人的眼球,給當地白族人帶來深重的災難。當時有個充滿神奇威力的勇士,為了給白族人民除魔滅害,在三月的一天巧施妙計,把暴君騙到蒼山的中和峰麓,喚來神狗消滅了他。為了紀念這個勇士和白族人民得救的大好日子,人們便每年在農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聚集在蒼山腳下,歡歌樂舞。年復一年,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街”。  人們更喜歡的是另一個傳說:洱海邊有一個打魚的小伙子,妻子是龍王的三公主。有年農曆三月十五日晚,月亮特別皎潔。三公主抬頭望月,想起那是嫦娥在月宮舉辦一年一度的月街。她就叫來了一條龍,夫妻雙雙騎著去趕月街。月亮上的街市貨物繁多,看得人心花怒放,可所有的貨物只能參觀不能買。空手而歸的夫婦倆在回家的路上商量定了一個主意:也要在蒼山腳下舉辦一個月街,而且要讓大家想買什麼就能買到什麼。於是,他們就來到蒼山中和峰東麓的緩坡上,種了一棵大青樹,每年農曆三月十五起在樹下做買賣七天。於是,有了這樣的一個熱鬧的集市,而人們習慣將這個節慶稱為“月街”。

形式現狀

大理三月街民族節盛況這種盛大的街期和傳統集會,每年夏曆三月十五日起,在大理城西點蒼山中和麓舉行,為期五至七天。三月街的起源與宗教活動有關。一說觀音菩薩在三月十五治服了為害人民的羅剎,為此,白族人民年年相聚,舉行拜祭活動,後演變為一年一度的街期,故此節又稱“觀音節”、“觀音街”。  當時的三月街實為滇西的民族市場。由於大理自古以來就是滇西的物資交流、集散中心,故而隨著白族地區經濟的發展,三月街由原來的佛事活動發展成為進行物資交流和民眾性文娛活動的盛會。每逢三月街時,街上人山人海,商貿雲集,貨物琳琅滿目。  人們按照傳統習慣,白天進行貿易,晚上在宿營地唱歌跳舞,熱鬧非凡。三月街在政府的關懷下,更加繁盛,活動內容也更加豐富,白族人民,以及附近的漢、彝、納西、藏、僳僳、回等族民眾,紛紛身著節日盛裝,趕著牲畜,手攜肩挑著山貨藥材和農副產品,聚集在蒼山腳下的廣場上,除進行物資交流外,還舉行對歌、跳舞、射箭、賽馬、球類比賽等,還要演出白劇、花燈戲。

其他節日

朝雞節,每年農曆一月初一至十五在賓川雞足山舉行;
耍海會,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舉行;
石寶山歌會,農曆七月末的在石寶山石鐘寺舉行三天;
火把節,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舉行。
葛根會,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內舉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