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冰川的3個冰期
在這些重要發現後,李四光先後發表了“揚子江流域之第四紀冰期”和“安徽黃山之第四紀冰川現象”等論文,以後又出版了專著《冰期之廬山》。他提出廬山冰川可分為3個冰期,最老的為“
鄱陽冰期”,發生在早更新世,規模最大,鄱陽湖畔的綠色泥礫是重要證據。之後是“
大姑冰期”,屬
中更新世早期,以大姑山一帶赭色泥礫為代表。較新的是“
廬山冰期”,屬中更新世晚期,以廬山的橙色泥礫為代表,規模已大大縮小。
大理冰期
他又指出在廬山冰期之後還有一個更晚冰期,在此冰期中,長江中下游雖無冰川發育,但在氣候上有所反映,而在中國西部地區則有冰川作用。建國以後,在雲南大理的研究確認了這一點,故稱其為“
大理冰期”,屬晚更新世,以雲南大理蒼山的冰磧物為代表。
第四紀的四大冰期
這樣一來,第四紀就有了以上四大冰期,這四個冰期正好與20世紀初德國的彭克、布呂克納根據阿爾卑斯山區第四紀冰川沉積物研究所提出的四大經典冰期一一對應。
鄱陽冰期-群智冰期:距今約120萬-90萬年
李四光指出,在最後一個冰期(即後來確認的大理冰期),長江中下游無冰川發育,而中國西部高山地區則有冰川,如在
打箭爐附近的
貢嘎山,冰川前端有時可降至2000餘米高度。此後的研究表明,大理冰期時,雲南
雪線高度在3900米,台灣在3350米,長江下游在2600米,因長江下游的山地尚未達到當時雪線的高度,故
缺失大理冰期。
冰蝕地形保存完整的地區
在秦嶺以西的高山地區,大理冰期的冰蝕地形保存完整,堆積物仍較新鮮,少受
風化。在雲南
玉龍雪山,現代雪線高度為海拔5000米,而大理冰期的
冰斗底部高度約為海拔4000米,比現代雪線低1000米。大理冰期的
終磧壟位於海拔3200米左右的高度,而玉龍雪山的(相當於)廬山冰期終磧壟高度為海拔2800米。廬山期的地貌和沉積已經被破壞,而大理期的冰川侵蝕形狀和堆積形態保存完整,冰磧物沒有經過明顯風化。
大理冰期的研究成果
在大理冰期中,我國氣候普遍寒冷,代表寒冷氣候的猛獁象-披毛犀動物群遺體在東北和華北等地大量發現,僅黑龍江和吉林所發現的化石地點即達200餘處。在北京及附近地區發現的德永象(一種猛獁象屬動物)、
披毛犀、
赤鹿、
原始牛等寒冷氣候下的動物化石,經C14測定,時代亦屬大理冰期。
大理冰期中,在西北和華北地區還有大面積的風成黃土堆積,甚至向南延伸至長江下游也有黃土的分布,說明此時期我國的氣候不僅寒冷,而且十分乾燥。
近年來,隨著對我國東部平原地區的分析研究不斷深入,對大理冰期及其
古氣候變化等有了更多了解。現已確認大理冰期始於距今7萬年左右。在大理冰期中氣候有過兩次較大的波動,相應地發生過兩次
海進。大理冰期約在距今1萬年前結束,此後進入
冰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