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理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理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雲南大理市,面積79700公頃,1981年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4年晉升為國家級, 主要保護對象為高原淡水湖泊水體濕地生態系統、高山垂直帶植被及生態景觀、冰川遺蹟、以大理裂腹魚(大理弓魚)為主要成分的特殊魚類區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理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雲南大理市
  • 氣候類型: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洗馬潭、中和寺
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主要景點,蒼山,望夫雲,冰川遺蹟,洗馬潭,中和寺,玉帶雲遊路,鳳眼洞龍眼洞,七龍女池,

地理環境

本區地處滇中高原西部與橫斷山脈南端交匯處,主峰點蒼山位於橫斷山脈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部,頂端保存著完整的典型冰融地貌。區內具有明顯的七大植物垂直帶譜,保存著從南亞熱帶到高山冰漠帶和各種植被類型,是世界高山植物區系最富有的地區。

自然資源

本區已鑑定的高等植物有2849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6種,同時還是數百種植物模式標本的產地。洱海為雲南第二大淡水湖泊,水生動植物資源比較豐富,有魚類31種,其中特有種8種,底棲動物33種,水禽類59種。此外本區還擁有豐富的人文歷史遺蹟和旅遊資源。蒼山洱海保護區集自然景觀、地質地貌、生物資源與人文歷史等方面的特色為一體,在國內比較少見,在國際上也有較高的知名度。

主要景點

大理 蒼山又稱點蒼山,因山色蒼翠而得名。古時稱為熊蒼山、玷蒼山、靈鷲山等。蒼山雄峙滇西,是橫斷山脈雲嶺山系南端的主峰,南北走向。北起洱源鄧川,南至下關天生橋,長約42公里,東西寬25公里。東臨洱海,西瀕黑惠江,氣勢雄偉,景觀別致。
蒼山由十九峰組成,最高峰馬龍峰海拔4122米,終年白雪皚皚,山頂有冰磧湖泊。每兩峰間溶雪匯成溪流。蒼山共有十八溪,下瀉東流,溪溪都注入洱海。溪水清澈,四季長流,形成飛瀑疊泉。

蒼山

巍峨雄偉的點蒼山,向來以雲、雪、泉、石著稱。
蒼山奇妙的雲景使人心曠神怡,曾有“秋來雨後看雲容,天將玉帶敕山公”的詩句,來讚美大理美麗的雲景。蒼山雲景,變幻無窮,令人浮想聯翩。以“望夫雲”和“玉帶雲”最為壯觀。每年冬春之交,玉局峰頂常會出現一朵孤單的白雲,上下飄動,若顧若盼。繼而轉為烏雲,形如一位身著黑服的女性。此時狂風大作,湖上波濤洶湧。傳說南詔時,公主阿鳳愛上獵人。國王召來巫師將獵人變為石騾,沉入洱海中。公主殉情死後,化為白雲,誓要吹乾海水,找到獵人,這就是“望夫雲”。“望夫雲”一出現,狂風怒吼,洱海波濤洶湧,船不能航行,所以又稱為“無渡雲”。夏秋雨後,蒼山十九峰半山間往往會出現白雲朵朵,雲朵聚匯,慢慢拉開,宛若潔白的玉帶橫束蒼翠的山腰,稱為“玉帶雲”。奇妙的是,“玉帶雲”會預兆農業豐收:它出現次數多,當年就風調雨順。當地白族有農諺:“蒼山系玉帶,餓狗吃白米”。
蒼山氣候變化莫測,屬高山垂直氣候,山頂終年積雪,山下柳綠花紅。皚皚蒼山雪,素裹銀裝,在陽光照耀下,潔白晶瑩。關於蒼山雪,歷代文人墨客讚辭頗多,民間傳說也不少。明代文學家李元陽曾讚美:“日麗蒼山雪,瑤台十九峰”。
蒼山的泉也有名,十九峰中海拔在3800米以上的峰頂有不少高山冰磧湖泊,這是第四世紀冰川留下來的。還有那十八溪的溪水,飛瀑疊泉,四季奔瀉,在清純甘甜水的滋養下,蒼山充滿生機。冰磧湖畔,密布著原始森林和許多珍稀樹木,奇花異草,蒼山杜鵑,更是遠近聞名,奇花異卉,芳名遠播。
蒼山的石,馳名中外。大理石就是蒼山的魂。這種瑰麗的奇石,世界許多地方都有,獨大理的最奇美,且開發得早,因此,全世界凡此奇石均稱為“大理石”,“大理”也因石而名揚天下。
蒼山玉帶雲遊路位於蒼山半山腰海拔2600米處,北起小岑峰,南止聖應峰,路中間用青石板鋪設,兩邊是彈石,路邊採用石條做路沿石,並設有排水溝。蒼山雲帶雲遊路象一條銀線,把雲南最高的蒼山電視轉播台和半山的風景點桃溪、中和寺、風眼洞、龍眼洞、七龍女池、青碧溪、感通寺連線了起來。

望夫雲

蒼山不屬於“雄、奇、險、峻”一類的名山。它的美在十九峰和十八溪的動人傳說,奇險兼有的鳳眼洞和龍眼洞,歷史悠久的將軍洞、南詔德化碑、感通寺、蒼山神祠等文物古蹟;它的美在通山的杜鵑;它的美在路上,“雲橫玉帶”飄在空中的感覺。
蒼山的美還在於十九峰連綿逶迤,縈雲載雪,四時不消,“十八溪瀉於群峰之間”,懸流飛瀑,功利布散;當然它的美還在於那繚繞於玉局峰頂,揮之不去的“望夫雲”。不登五嶽,不懂山之雄奇;不上點蒼,不覺山之細膩。明代詩人楊升庵也說:“一望點蒼,不覺神爽”。
蒼山植被豐富,種類繁多,有雲杉、松、柏、竹、茶花、杜鵑、蘭花等名木花卉,把花山裝點得更加秀麗,成了重要的旅遊資源。蒼山還盛產黨參、秦歸、貝母、木香等名貴的藥材,為大理的經濟建設,提供豐富的物資資源。

冰川遺蹟

蒼山在第四紀時曾有冰川廣泛發育,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將中國東部地區在第四紀大冰期中最後出現的一次冰期用大理的名字命名,稱為大理冰期,時間約在晚更新世(距今10萬年),可以對應歐洲阿爾卑斯山的玉木冰期和青藏高原的白玉冰期。
現今蒼山仍然保留著較完整的冰斗、冰川谷、刃脊、角峰等冰川作用遺蹟,就主要形成於這次冰期。
玉局峰北側的洗馬潭是一個典型的冰斗,海拔3920米,呈半圓形,三面環以陡峭的岩壁,開口處有一高起的岩坎。冰斗底部窪地在冰川退卻後積水成為冰斗湖,直徑約70米,水深0.5~1.5米,水色清澈,明朗如鏡。
冰斗湖附近特產高沙茶和有名的雪茶。冰川谷分布也不少,18溪海拔3100米以上地段皆有跡可尋,規模較大的屬萬花溪,最為典型的要算主峰馬龍峰和玉局峰之間的清碧溪,其海拔3100米以上谷段有數條文谷和主谷相連,組成複式山谷冰川。每條冰川谷內都有數級冰坎,兩壁陡直,谷底平坦,上面殘留一層鬆散的堆積物。
海拔3700米以上,角峰、刃脊隨處可見。雲弄峰西面的雞茨壩(海拔3150米)、小花甸壩(海拔3260米)和花甸壩(海拔2900米)等先前也都是冰蝕湖,後來水面消失,成為平坦的壩子。

洗馬潭

洗馬潭位於蒼山玉局峰與龍泉峰交接處,海拔3920米,被稱為“山巔之湖”。其實,洗馬潭距峰頂尚有20餘米。在蒼山著名的潭水中,它以海拔高、水質清而自成特色,是蒼山頂上一個風景絕佳的高山湖泊。相傳,元世祖忽必烈征大理時,率兵翻越蒼山,曾在這裡駐紮洗馬,洗馬潭因此而得名。 洗馬潭位於蒼山玉局峰與龍泉峰交接處,海拔3920米,被稱為“山巔之湖”。其實,洗馬潭距峰頂尚有20餘米。在蒼山著名的潭水中,它以海拔高、水質清而自成特色,是蒼山頂上一個風景絕佳的高山湖泊。相傳,元世祖忽必烈征大理時,率兵翻越蒼山,曾在這裡駐紮洗馬,洗馬潭因此而得名。洗馬潭面積約4500平方米,潭深約1.5米,屬第四紀大理小冰期間高山冰磧湖。據李元陽《點蒼山志》記:“《漢書》曰:‘邪龍雲南,其山如扶風太乙,上有馮河,周圍萬步,五月積雪浩然”。馮河指的就是洗馬潭,傳說這裡是觀音放養黑龍的地方,黑龍春夏居住於下關以西溫泉,秋冬棲息於洗馬潭,所以洗馬潭又有“龍池”之稱。有人附會說,洗馬潭的水呈黑色,與黑龍居此有關。仔細觀察,洗馬潭潭底和四周由很薄的青黑色石板鋪砌而成,這顯然不是天然生成,而是人工所為。又據史載,洗馬潭古稱“高河”,是南詔時期的水利工程設施。南詔豐佑年間,南詔王派遣將軍晟君,在這裡建此高山水庫,導山泉灌溉農田,這在當時是一項了不起的工程,所以在南詔德化碑里對此也有“遏寒流潦高原為稻黍之田”的記載。至今,潭周圍及附近山間仍有古代工程遺蹟。
洗馬潭周圍山上滿布形同虬龍的高山杜鵑灌木林,潭下山坡則是高大挺拔的高山冷杉林帶和茅竹林帶,每當春夏之交,杜鵑花盛開,湖邊五彩繽紛,斑斕一片,燦若雲霞。從山頂下望,一側襯著黑藍蒼鬱的冷杉和剛吐新綠的翠竹,一側襯著斑駁青灰的岩峰石屏,百米方圓的洗馬潭宛若頭頂掉下的一塊天,洗馬潭下瀉的溪澗邊、草坡上,叢生的粉紫報春花、淡黃野白合花、濃艷的龍爪花,把這裡裝扮成一個高山五彩花園。因為洗馬潭水質清澈、纖塵不染,史書記載,“水面有落葉,鳥輒銜去”。沿著洗馬潭往北攀行約3公里,即可到達蒼山電視台,這一段路多為花崗岩構成的劍峰,岩石上附生著地衣、雪茶、岩白菜一類植物。這裡還有一種莖為紫紅色、葉翠綠色的野生菜,因洗馬潭古稱“高河”而得名“高河菜”。經醃製加工的高河菜,味辛辣爽口,香氣沁人肺脾,有開胃、健脾、清神等藥理作用,是一道野生名貴菜餚。據說,這種菜只有蒼山洗馬潭一帶才有。
從洗馬潭步行至山巔,向西可眺望漾濞縣境內的山川河流、田園村落;向東,可見幾道騰如細流的山脈,雞足山屹立其中;向北,可見玉龍雪山的皚皚積雪,確實是遊客觀賞高原風光的理想位置。

中和寺

蒼山中和峰半山腰松林中的中和寺,為大理古城正西海拔最高道教宮觀,由聚仙樓、靈宮殿、玉皇閣等殿宇組成。寺南有石如門,兩岩對峙,小溪從中湍湍流出,稱為“雙石門”。寺後有泉水從石上流出,取名“流泉峰”。中和寺初建於明代,清代多次進行復修,在滇西享有盛名。
康熙皇帝玄燁為寺題了“滇雲拱極”的匾額。聚仙樓有大理文人周仁題書的石刻長聯:
巍巍十九峰前,蒙顛段蹶,依舊河山,遙遙百二里內,關鎖塔標,無邊風月,況更有蒼嶺積雪,洱河奔濤,玉帶晴雲,金梭煙島,樓高一眺覽,此身疑在畫圖中。
長聯概括了大理的悠久歷史和風光名勝,讀後可讓遊人初識大理。清光緒丙午(1906年)年,文人周霞給寺題書“山海大觀”的匾額,民國8年(公元1919年),雲南狀元袁嘉穀和文人李根源分別在寺後的石壁上鐫刻了“中和偉育”和“磅礴排界”的石刻大字,再次為中和寺增添光彩。
每年農曆正月初九日是玉皇大帝聖誕,當地白族民眾都要在寺中辦會,俗名“松花會”,趕廟會的民眾雲涌寺中,熱鬧非常。
重九佳節,萬人登高到此,爭先恐後。平時,經常作為人們舉行登山比賽的目的地。
1996年5月,蒼山索道下段的終點就在中和寺下落成,每天前往中和寺觀光旅遊的中外遊客你來我往,四時不絕。

玉帶雲遊路

走在玉帶雲遊路上,穿林海,過幽谷,涉青溪,聽鳥音,賞山色,已變得很輕鬆。可以說,玉帶雲遊路是走進蒼山、認識蒼山的最佳途徑。目前蒼山玉帶雲遊路南起蒼山馬龍峰,經過龍溪、玉局峰、綠玉溪、龍泉峰、中溪、中和峰、桃溪、觀音峰、梅溪,止於應樂峰。今後,這條玉帶路兩頭還要繼續延伸拓展,從而把蒼山更多的旅遊景點串連起來。
玉帶雲遊路是一條專為步行者設計的游路。因為,只有步行,才能欣賞到蒼山深處的如畫美景。
目前,蒼山玉帶雲遊路從南到北開放的主要風景點有:清碧溪、七龍女池、鳳眼洞、中和寺、碧玉潭和黃龍洞。
也許有遊客對具有詩意的玉帶雲遊路這個路名的來由感興趣。如果大家讀過一點有關大理的自然人文資料的話,就會知道:大理的雲景是蒼山洱海間的一個獨特自然景觀。其中因有傳說故事而最有名的是“望夫雲”和“玉帶雲”。玉帶雲景觀在夏末秋初時節出現。每天早晨,一條很長的白色雲霧就像一條長帶子一樣飄系在蒼山十九峰的山腰久久不散,景象之奇特讓人嘆為觀止。它的成因是:洱海的溫暖水氣,依著蒼山徐徐上升,當它與從高山頂緩緩下沉的寒氣在山腰相遇時,即凝結成雲,一旦氣壓平衡,就會出現玉帶雲的神奇景觀。而當地民間傳說這是一位偷偷下凡欣賞人間美景的仙女遺留在蒼山洱海間的飄帶。
還傳說凡是有玉帶雲繫著的地方,都埋藏著質量上乘的大理石,原因是這些大理石都經過仙女的點石成“玉”。被稱為明代“滇七子”之一的白族學者李元陽在他的《點蒼山志》一文中也對蒼山“玉帶雲”現象進行過描述:“夏秋之交,山腰橫雲,截如玉帶,頗號奇觀。昔人詩有:‘天將玉帶封山公’,言天設也。”認為蒼山玉帶雲現象是天設地造。至此,我們可以這樣想:既然蒼山有玉帶雲,
那么在蒼山半腰修建的這條步行旅遊路最好的名字當然是玉帶雲遊路了。在夏秋時節,如果來游玉帶雲遊路,說不定還在雲霧世界裡沾幾分仙氣而飄飄欲仙呢。

鳳眼洞龍眼洞

鳳眼洞和龍眼洞在蒼山龍泉峰中部。
鳳眼洞在普陀崖上,兩邊是萬仞懸崖絕壁,下是萬丈深淵的綠玉溪,普陀崖就像一隻振翅欲飛的鳳凰。洞外壁前人題刻“不可久留” 四個大字,才臨鳳眼洞就給人有一種奇險,“不可久留”的感覺,讓人三思而行。進入鳳眼洞的通道是“崖通一線”的天然壁縫,酷似睜著的鳳眼,因此稱為“鳳眼洞”。進入鳳眼洞首先經過“飛來石”,再過石穹門,然後就到普陀崖下,攀上絕壁,即進入“鳳眼”,頓時海闊天空,如入天宮,下視青石峻崢,箐深萬丈,令人股慄;右為削壁千仞,上有前人題詠石刻多處;左也是懸崖峭壁,在崖壁的下半部有一塊突出平滑的大青石,長丈余,寬五六尺,宛若一張床,俗名“仙人床”,床壁上留有前人題詠石刻多處,其中“此處非人間”、“應知別有天”等題刻大字,讓人觸景生情,感慨萬千。遊人多在仙人床上憩息觀景。仙人床前即捨身崖,在封建時代里,常有青年男女為反抗封建包辦婚姻,在此殉情跳崖,故名“捨身崖”。
在仙人床的壁頂上還雕有八個精緻的取名為“西佛像亭”的亭閣,閣中各雕刻著一尊仙人石像,旁有石刻“會仙橋”三字。 要想看八仙,只有坐在仙人床上抬頭仰望,才能看清楚八仙的 全貌,所以此景稱為“抬頭望八仙”。出了鳳眼洞,向上經過半里路的石徑通幽小路,即可到達龍眼洞。龍眼洞在碧玉崖上,為葉榆的十觀之一,古稱“嵌岩綠玉”。南詔清平官楊奇鯤有詩讚道:“天孫昔謫下天祿,霧鬢鳳鬟依草木; 一朝騎鳳上丹霄,翠翅花鈿留空谷。”
碧玉崖聳立在綠玉溪之畔,猶如一條仰天長嘯的青龍,龍眼洞就在青龍頭入口,故名龍眼洞。入口處用兩根石條搭在懸岩上成為石橋,稱仙人橋。橋頭大理石欄桿上刻有“從茲捷步登蒼天”七個大字。過了仙人橋,通過一段石梯路,手扣石壁上的石洞,攀越過崖壁上鑿出的耗子路,依次到達玄天閣和文帝閣,再上穿雲石磴,就到達崖頂的玉皇閣。玉皇閣下有三間小堂,中堂上刻有清代重修鳳眼洞和龍眼洞的碑記。玉皇閣最高最險,人稱凌霄殿,在這裡可遠觀碧波蕩漾的洱海和雄奇的弘聖寺一塔遠景,近賞腳下載雪素雲的景觀。入此地,宛若置於玉宇瓊樓之中,別是洞天仙境。

七龍女池

七龍女池,位於馬龍峰與玉局峰之間,是遊覽蒼山玉帶雲遊路必到的重要景點。
點蒼山的風景,以雲、林、雪、泉、石、花而著稱,在“泉”中,七龍女池可以說是最鮮為人知的。這裡因地勢險峻,海拔較高而遊人罕至,直到1994年在海拔2600米高度玉帶雲出處的山腰修建了玉帶雲遊路,遊人們才突然發現了七龍女池的天生麗質。
玉帶雲遊路,南起馬龍峰的清碧溪,北抵應樂峰的梅溪,長18公里,寬2米,將蒼山許多景點連線起來。遊人行走於玉帶雲遊路,可覽蒼山奇峰異石,林泉飛瀑。從蒼山索道乘纜車抵中和寺,然後往南順玉帶雲遊路而行,一路峰迴路轉,繞過蒼山中和峰、龍泉峰、玉局峰,越過中溪、綠玉溪兩道貌岸然箐灣,行程約六、七公里,便來到了玉局峰和馬龍峰之間的龍溪。龍溪的水清冽異常,就是從七龍女池流出的。
七龍女池景色之美,因藏之深山而自成特色,在蒼山群溪中獨具卓然之勢。七龍女池與蒼山其他泉溪不同的特點,概括起來說,是奇、秀、清、幽。
奇 七龍女池位於蒼山的馬龍峰與玉局峰之間。馬龍峰是蒼山十九峰中最高的山峰,海拔4122米,山勢雄奇;玉局峰則是傳說中“望夫雲”升起的地方,蒙著一層神奇的色彩。七龍女池就被這樣兩座富有奇幻色彩的雄峰所夾峙,其地理位置自然就格外引人注目。再加上周圍巨石千奇百怪,溯溪而上,池水一潭比一潭小,景致一潭比一潭奇,傳說這裡是七位龍女沐浴之地,實在是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景點。
秀 七龍女池的流水千姿百態,撩人心扉。由於七潭池水間落差不大,流水迂迴婉轉,或緩流於石上,或滑落於潭前,或流動成溪,或匯集成潭,無不體現一個“秀”字。七龍女池是小憩進食的理想之地,在池旁石凹席地而坐,細觀一脈清流從石上滑過,那水流的姿態有不可言說的美。水流的紋理十分精緻,仿佛流水在岩石上經過千年萬年的打磨而成。細觀石上清流,是一種美的享受.
清 七龍女池水色十分清。一龍女池清亮如綢緞,二龍女池澄碧如綠玉,三龍女池透明似薄冰,四龍女池純淨如水晶,五龍女池晶瑩如水銀,六龍女池汪淺似月光,七龍女池則深藏山澗,猶如一杯醇香美酒。每個潭池水都用不同的水色刺激著遊客的感官,任由你去想像。今人在五龍女池附近石上刻的“珠簾”兩字,把五龍女池帶石上水瀑的形態,刻畫得惟妙惟肖。
幽 深藏於馬龍峰與玉局峰之間的七龍女池,景色幽深。沿著溪水在巨石間盤桓而上,水聲環耳,曲徑通幽,讓人有漸入佳景之感。特別是七龍女池,藏在兩山夾峙的深壑間,池水在天光映射下,閃著幽邃神秘的光。附近石壁上,有人刻下“消魂”兩字,其中深意見不言自明。
蒼洱之間,古為澤國,有關龍的傳說特別多。點蒼山的諸多泉、潭,大多以龍命名,如玉局峰與龍泉峰間的洗馬潭,古稱“龍池”,三陽峰與蘭峰間的黃龍潭、黑龍潭、雙龍潭也無不與龍有關。據說,黑龍潭居住的黑龍是公龍,黃龍潭居住的黃龍為母龍,七位龍女就是黑龍與黃龍的女兒,她們常常瞞著父母,跑到這裡來洗澡。大女兒身材高大,自然就在面積最大的一龍女池,以下的幾個妹妹依據年齡大小,依次選擇了其餘幾個水池。七龍女年紀最小又怕羞,就躲到最幽深的山澗間的七龍女池洗澡。七位龍女洗澡時,蒼山就飄起玉帶雲遊,這是她們的腰帶解下後連在一起變成的。遊客行經的玉帶雲遊路,就是七位龍女掛腰帶的地方。[cy_page]
百丈岩橋
岩橋現為雪山河電站所在地。岩橋原為幾根木頭橫架隘谷兩端形成的橋,現在新建了混凝土橋,橋長10.7米,寬2.5米,兩旁設有護欄。
橋頭書有:一線天外彩虹飛渡蓋世,千丈崖底清流直瀉警魂。峽谷峭壁通幽徑,雪嶺玉泉含明珠。 岩橋為典型的隘谷地貌,其長度約1800米,寬3米,谷深150--200米。谷底溪水涓涓,瀑布轟鳴,谷頂一線蒼穹透下微弱天光,寒氣襲人,苔蘚布滿岩石,野芭蕉等植物生長於岩壁之上,整條溪谷使人感到幽深莫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