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大柳鎮位於南譙區西北、因古大柳樹驛站而得名。大柳鎮屬丘陵地區,地處江淮分水嶺,全鎮總面積131.78平方千米,轄曲亭村、華嚴庵村、橫塘村3個行政村和一個大柳社區居委會,75個村民組,共8197人(2017)。境域內有6個駐鎮單位:大柳種羊場、大柳林場、皇甫山林場(皇甫山自然保護區)及南空靶場、北空及磨盤山管理處三個駐軍部隊.2012年底財政收入1911萬元,招商引資2.5億元,工業總產值1.5億元,工業增加值0.35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億元,鎮居民的人均收入8586元。
沿革
鎮因古大柳樹驛站而得名。1949年10月為大柳鄉,隸屬農場區;1950年4月隸屬珠龍區。1955年12月撤區並鄉,大柳、三星、曲亭三鄉合併為曲亭鄉。1959年屬珠龍公社,1961年5月設立曲亭公社,1983年3月改為曲亭鄉,1992年改為大柳鎮。1996年,人口1.2萬人,轄大柳、華嚴庵、曲亭、三星、金山、瓦廟、橫塘7個行政村。2007年,將金山村、三星村併入曲亭村,將瓦廟村併入橫塘村,大柳村改為居委會。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41103105(1居3村):~001 121大柳社區 ~200 220橫塘村 ~201 220曲亭村 ~202 220華嚴庵村 ~500 220大柳種羊場 【2006年代碼】341103105(7村):~200大柳村 ~201曲亭村 ~202華嚴庵村 ~203三星村 ~204金山村 ~205瓦廟村 ~206橫塘村
行政區劃
大柳鎮人民政府
駐鎮單位
大柳種羊場、大柳林場、皇甫山林場、北空航彈研究所、南空靶場、南京軍區磨盤山管理處。
大柳社區居委會(轄9個村民組): 橋東村民組、中街村民組、北元村民組、平沖村民組、西街村民組、機房村民組、新莊村民組、長塘村民組、仙店村民組。
周沖村民組、大山嶺村民組、小王莊村民組、小壩村民組、石灰窯村民組、爛泥沖村民組、石壩村民組、 上大沖村民組、大平頂村民組、南元村民組、下大沖村民組、清流寺村民組、花塘村民組、橫塘村民組、石橋村民組。
街東村民組、街西村民組、豬廠村民組、王郢村民組、朱咀村民組、田家戶村民組、桂花村民組、汪圩村民組、大杜村民組、許圩村民組、門坎嶺村民組、陰山村民組、車水趙村民組、張二戶村民組、下祝村民組、大路村民組、瓦西村民組、大古王村民組、瓦東村民組、荷葉沖村民組、王莊村民組、石作村民組、倉劉村民組、關塘村民組、劉沖村民、大刀李村民組、上莊村民組、大嚴村民組、下莊村民組、大陳村民組、小陳村民組、上祝村民組、北張村民組、大周村民組、岳河村民組。
陶窪村民組、楊莊村民組、賈圩村民組、大胡村民組、小莊村民組、大王村民組、彭塘村民組、七戶王村民組、韓莊村民組、山東村民組、沈塘村民組、黃峰村民組、郝莊村民組、七里灣村民組、清水塘村民組。
人口狀況
人口與民族 全鎮有8197人(2017)。居民以漢族為主,華嚴庵村黃豐嶺村民組350人,主要為回民,是民族村民組。由於婚遷原因,還有苗、
傣族等少數民族。
地理與地貌大柳鎮屬丘陵地區,地處江淮分水嶺,平均海拔高度100米左右。皖東第一高峰——
皇甫山北將軍位於大柳鎮政府西南,海拔392米,耕地多為崗坡地與沖低田,土壤以白沙土、夜潮土、黃棕沙土為主。
自然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有絹雲母、石英石、石墨、
重晶石、
黃沙等,其中絹雲母礦為全國不多見的稀有非金屬礦種。1992年勘探開發,首采量3000萬噸。
土特產
滁菊—種植歷史悠久,清光緒《滁州志》卷二之二記載:“甘菊產大柳者佳謂勝於杭產而不可多得”。明清時期作為貢菊,上世紀50年代多為藥用,隨著改革開放,現被世人重視開發,用於飲用、藥用,其產品有滁州貢菊、菊花茶、菊花酒等。
白沙花生—大柳的又一特產,年種植面積均在1000公頃以上。因
白沙土壤土質好,花生仁用作炒貨味香可口,榨油出油率高且品質好。
蘿蔔—大柳村的蘿蔔名聲在外,當地說有“北園的蘿蔔、南園的菜(
大包菜)”之稱,蘿蔔脆嫩酣甜,水份適量,生食可當水果,做成蘿蔔乾味正脆甜,很多大上海人都知道大柳樹的蘿蔔好。
旅遊資源
皇甫山森林公園—(皇甫山自然保護區)主體在大柳鎮境內,位於皇甫山主峰北將軍的古烽火台遺址上建起來的塔式觀火樓,聳立在青山雲海之上,遊人登上塔頂,山下低丘連綿,真可謂“一覽眾山小”。清晨、傍晚登樓時,群山在雲霧中,人如身處半空中,眼下是霧海茫茫,遠眺炊煙縷縷,甚為可觀。春夏之際,數萬隻白鷺居集皇甫山,青山林海中隱現斑斑白點。若有驚動“一行白鷺上青天”,甚飽眼福。因而贏來“皖東白鷺洲”之美譽。
軍事演習觀禮台—(南京軍區大型軍事演習場所,可供除
海軍外的多兵種綜合軍事演習場),為軍事演習需要,建此觀禮台,移動公司在此建了移動通訊發射塔,站在此觀禮台上,可一覽軍事演習場的全景。演習時是軍事禁區,平時若去觀禮台,可回味一場大戰的場景,也是旅遊觀光的好景點。
彌陀寺與南譙貢茶—
彌陀寺位於皇甫山腹地,元至正無年(1341年)建。幾經興廢,最後一次毀於日本鬼子之手,現今的寺廟房舍是1986年重建的。彌陀寺一帶山高雲低,風輕霧濃,雨水充沛,適宜茶葉生長,茶味極佳。明《南京戶部志》載:“成化三年(1468年)奏準,朝中代庫歲用茶。……葉茶,滁州二百斤……”。南譙州為滁州古地名,後人稱“南譙貢茶”。據縣級《滁州市志》記載:“名茶南譙貢茶即產於境內彌陀寺”。現皇甫山林場在彌陀寺前山坡上新辟茶園近百畝。
古銀杏—位於華嚴庵國小門前。樹粗四人合抱,數枝並發,
樹冠直徑20餘米,每年產白果200多公斤,據專家推算樹齡至少500年以上。上世紀70年代以前被南京軍區確定為飛機演習導航標誌。安徽電視台、安徽電影製片廠曾在這棵古樹下拍攝反映對越自衛反擊戰故事影片《母與子》。現已被市、區列為古樹保護。
經濟建設
林業
農牧漁業 全鎮耕地面積2305.6公頃,糧食產量14520噸,
油料產量2850噸。可養殖面積2100公頃,水產品產量500噸,農業總產值47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12元。 大柳鎮是滁州奶業公司的奶牛養殖點,奶牛發展到35頭。飼養家禽16萬隻,
生豬1100頭,山羊1500頭,耕牛1978頭,僅養殖業一項人均收入310多元。
林業 林業用地2867公頃。2002年林業產權制度改,幾年來拍賣
山林2533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2.5%。
鄉鎮企業 非金屬礦生產、林木加工是大柳鎮兩大資源支柱產業。從1992年開始,稀有非金屬礦——絹雲母礦被正式開發利用,現鎮內有絹雲母礦企業11家,成立了“滁州市絹雲母協會”,11家企業的固定資產總投入1000多萬元以上,年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利稅在350萬元以上,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有不少客商來鎮洽談投資開發精加工產品,精加工後的產品可出口銷往國外。
林木加工是大柳鎮的又一大支柱產業,全鎮從事木材加工的有10餘家(卷材、壓板、
切片、刷把加工、包裝板材加工、礦柱加工業等)。還有糧油加工企業2家,水泥預製企業2家,大型加油站1個,個體工商戶176家。
鄉鎮企業產值6000萬元,利稅400餘萬元,鎮財政收入733萬元。
工業“世界絹雲母在中國,中國絹雲母在滁州,滁州絹雲母在南譙大柳”,絹雲母礦位於鎮南的曲亭村。據安徽省地礦局、華東物勘局勘測儲量超億噸,且礦體品位高,均屬露天礦體,易於開採。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區內已有9家企業,形成了初級(325目)精細(3500目以上)、複合等系列產品。
通過鼓勵民間投資造林,已建成大規模人工林基地。樹種主要有
松樹、
楊樹、麻粟以及
楓楊等自生林。境內有皇甫山、大柳、岱山3個國營林場等單位,有林地17.6萬畝,活立木畜積量4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6%,年可採伐木材5萬立方米。已建成木材加工企業10餘家。
基礎設施
道路交通
滁(州)定(遠)、(大)柳皇(甫)
公路交叉穿境而過。2002年至2004年,區、鎮投入200餘萬元,將大柳至曲亭9公里的砂石路改造為柏油路;區政府投資400餘萬元,修通了曲(亭)皇(甫)13公里柏油路,建區以來,村組修了九條村砂石道路,累計里程120餘公里,並建立了村級道路養護機制。2007年“村村通”工程建成水泥路2.5公里,另外曲桂花等三條“村村通”工程水泥路正在建設中。 全鎮共有出租面的30輛,大小客車8輛,農用運輸車(自御車)7輛,大型
貨運車15輛,農用手扶拖拉機2100餘台,大中型農用推土機3台,中型收割機15台,其他類型車輛5輛。
集鎮建設 大柳鎮自建自來水廠一座,可日供水300噸,新建大柳
商貿街,水泥路長500米、配套下水道1000米,安裝路燈12餘盞。曲亭街道的街東柏油路、街西水泥路各500米,配套建下水道2000米。
郵政電信 1964年建大柳郵電所,有職工4人(其中原公社駐地曲亭2人)。1998年郵政電信分營,現郵政所職工3人,電信所職工2人。2004年實現村民組通電話,全鎮
電話用戶發展到2000餘戶,普及率65%,還架設了移動、聯通通訊發射塔,移動通訊覆蓋率達到100%,全鎮無盲區。
供電 1998年建電管站,2000年改為供電所,現職工6人,2000年開始農網改造工程,2004年底改造完成,解決了電壓不足的狀況,電損減少,電費城鄉實現了同網同價,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住房 全鎮農民住房100%為磚瓦混凝土結構,其中
樓房普及率達30%,人均住房面積達30平方米。
水利 全鎮現有小Ⅰ水庫6座,小Ⅱ型
水庫12座,大小塘壩1230個,蓄水量1000萬立方,基本達到了農業生產需要。
社會事業
教育 1993建區以後加大教育投入,全鎮有標準校舍249間,建築面積7470平方米,教學樓8座,建築面積8400平方米。現有國中一所,國小9所,
幼稚園2所,國小學前班9個,中國小在校學生1800餘名,使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教職工100餘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點60%以上。 文化 1969年建廣播站,1970年建文化站,2000年合併為文化廣播站。民眾文化、體育活動比較活躍,其中農民小樂隊、農民籃球隊在市、區舉行的文藝匯演、農民籃球賽中多次獲獎。2004年建成廣播調頻發射塔,結束了有線廣播年代,現行政村、村民組均已開通調頻廣播。
1996年鎮建成有線電視,可收視40多個個頻道,2008年併入
南譙區寬頻光纖,現用戶500餘戶。
衛生 有大柳、曲亭兩個衛生院,20張病床,開設
內科、
外科、
婦產科、
放射科等五個科室,七個行政村均有衛生室。
城鎮建設
大柳鎮黨委政府根據區委區政府的相關要求,迅速展開對全鎮14座小(I)、小(II)型
水庫和一些塘壩進行清障工作。 具體實施措施:一、該鎮以蹲點副科級幹部為水庫、塘壩清障工作第一責任人,把全鎮30多名鎮村幹部進行分工,確保全鎮各水庫、塘壩清障工作都有鎮村幹部負責;第二、組建了一支
鎮長親自帶隊,分管領導和專業人員為成員的督查小組,對以完成清障工作的水庫、塘壩嚴格按照防洪標準進行嚴格檢查,對於那些不符合要求的,立即要求重新清理,並追究負責人責任;三、大力宣傳,讓民眾充分了解到清障工作的重要性。通過廣播的宣傳以及召開村委會會議等形式,把清障工作的重要性宣傳到每家每戶,讓民眾知道做好水庫、塘壩清障工作,就是在保護全鎮12000多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通過積極的宣傳,各村民眾都自發地帶著
鋤頭、
鐵鍬等工具,冒著酷暑、頂著烈日走上壩堤,清除雜草、樹木,確保壩埂安全。
在該鎮黨委政府的科學指導下,在全鎮民眾的不懈努力下,短短的二、三天時間,該鎮總共清除各水庫、塘壩壩埂樹木4000多棵、雜草200多畝,基本完成了區委區
政府所下達的清障工作任務。該鎮通過本次清障工作,不僅美化了壩堤,也為以後的防洪除險工作帶來了方便。
機構設定
黨政辦公室:負責黨的建設、組織、
宣傳、人民武裝、紀檢監察、人事管理、綜合協調、政務監督、社會治安、來信來訪、文秘檔案、信息統計、
行政後勤、群團工作;承擔仁達閉會期間的日常工作。 經濟發展辦公室:負責經濟建設,村鎮規劃建設、農業發展規劃、農田水利建設、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和農村土地承包管理、農民負擔監督管理。
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民政、教育、
文化、衛生、科學、體育事業。
計畫生育辦公室:負責計畫生育管理。
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負責農技、林業、
水利、水產、農機。
社會事務服務中心:負責文化、廣電。
絹雲母
世界絹雲母在中國,中國絹雲母在滁州,滁州絹雲母在南譙大柳,大柳鎮位於滁州33公里,滁定路橫穿其境,鎮內群山環繞,滿目蔥翠,鳥語花香,;流水潺潺,絹雲母礦就坐落在鎮南,國家級森林公園皇甫山東麓的曲亭村境內。據安徽省地礦局、華東物勘局勘測儲量超億噸,且礦石品位極高,均屬露天礦體,易於開採。母是一種新開發的非金屬礦物,其主要成分與含量為:二氧化矽含量70-73%、三氧化二鋁含量±15%、氧化鎂±15%、三氧化二鐵≤0.14%。物理特性為PH值6-8,、比重2.5、模式硬度2.4,具有抗折、抗拉、耐高溫、耐酸鹼、防腐性強、防紫外線、絕緣性能好、附著力強、有滑膩感等特點絹雲。根據絹雲母的化學性能和物理特性,可廣泛套用於橡膠、造漆、造紙、塗料、電焊條、日用化工、冶金、塗料、電子工業、陶瓷、防水材料、石油鑽探等多種行業的功能性工業原料、添加劑等的替代品。
現該鎮共有絹雲母開採企業5家,年開採能力為40萬噸左右,實際開採量為20萬噸,絹雲母加工企業14家,其中濕法加工企業3家,乾法加工企業11家,年加工能力為18萬噸左右,產品檔次有高、中低檔(325-4000目)不等,產品遠銷全國各地,銷售異常火爆。根據對國內外市場的調研和專業部門、科技部門、信息中心提供的市場信息,國內年需求量在百萬噸以上,國際年需求量在千萬噸以上,尤其是深加工後的超細絹雲母粉使用領域更為廣泛,市場需求量更大,經濟效益更高,前景更好。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隨著新材料的研究和發展,絹雲母的產品已向超細、複合、改性、納米等方向發展,應有領域將更廣泛,可見絹雲母開發利用的市場潛力巨大。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常印佛,中國工程院院士裴榮富,清華大學教師沈浩(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員、博士),中國非礦工業協會理事長李寶銀等專家學者親臨滁州,對絹雲母的開發、利用、保護給予較高評價,並展望其為是:“不可再生”、“點石成金”的曙光產業項目。
山東地名
山東省德州市寧津縣大柳鎮
大柳鎮位於縣城北10公里處。全鎮總面積51.8平方公里,轄50個行政村,總人口2.78萬人,耕地面積5.8萬畝。該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北通京津,南到濟南,省道臨南路貫穿全境,水電供應充足。全鎮形成了以汽車內飾件、木器加工、紡織紗管、地毯、等行業為主的生產體系。汽車內飾件、木器加工業居全國領先地位。其中木器加工業異軍突起,全鎮擁有木器加工專業村23個,成品加工廠78家,白茬加工點3000多處,從業人員8000多人。
大柳鎮農副產品豐富,有糧棉大縣之美譽,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深入,該鎮已成為全縣獨具特色的瓜菜、花卉苗木種植專業鎮。擁有千畝西瓜種植專業村-大郭,千畝大棚蔬菜種植專業村-鄭莊,並建有以李滿、小郭、王壕為中心的全市最大的萬畝花卉苗木繁育基地。每年銷售苗木1000萬株。大柳鎮人傑地靈,美食文化久負盛名,全縣三大名吃之首"大柳面"以其細如冬粉、色如嫩柳、軟綿有力、爽滑可口等特點名揚全國。
李滿碧霞祠與泰山碧霞祠齊名,已有百年的歷史,是旅遊、觀光、度假的好去處。
沿革
大柳鎮漢初已形成小鎮,相傳漢武帝出巡時曾在此駐蹕,故曾名“青龍鎮”。明朝燕王朱棣靖難起兵路過此地,殺戮甚眾。士兵偶見一帶著孩子逃難的村婦,“抱大攜小”,責問為何?村婦答:“抱者庶出,領者親生”。兵感其義舉,告知門前插柳,兵不得進入。村婦遂將此遍告鄉鄰,保全了全村百姓性命。後來為紀念此事,更名“大柳”。1930年稱大柳鎮,1961年設大柳公社,1984年設鎮,1993年後魏鄉併入大柳鎮,仍稱大柳鎮。
名勝古蹟
大柳鎮北有古康王祠遺址。相傳宋康王趙構被掠去金國,逃回時,遇一老者牽一馬相贈,並告知此馬可乘不可飲。康王乘此馬來到大柳北灣,見馬渴不止,遂入灣飲水,馬即成泥。世傳為“泥馬渡康王”。故大柳鎮原有康王祠,現僅存遺址。
大柳鎮東有七間廳村,此地元初曾建有寧津邑長、諸路新軍總管李世和之別廨。據古制縣衙為八間,別廨非正衙故七間,後村名為七間廳。現僅存遺址。距大柳鎮約1公里處。七間廳村南有李世和墓,其地原有華表石豬、石羊、石象和墓碑等遺物。寧津、鹽山二縣達魯花赤兼諸色人匠李世安墓,冶鐵總管李世寧墓也在七間廳村。李氏系蒙古族人,原姓蒲察氏,“李世和”是其漢名。李家後人曾在七間廳村居住。
龐家寺漢墓,位於大柳鎮西0.5公里龐家寺村東南。據考古專家鑑定,該墓為東漢早期墓葬,據今有2200多年。墓坐北朝南,磚砌蓋頂,分前、中、後三室,南北長14.5米,東西寬3.1米。出土文物有世間稀見的陶樓、陶狗等陶器和五株錢等。
李滿村碧霞祠歷史悠久,據傳始建於唐朝,古稱天仙聖母殿。曾於清朝乾隆四十年(1749年)重建,並改名碧霞祠,光緒十六年(1751年)擴建,有山門、鐘樓、鼓樓、碧霞祠正殿和東西配殿、玉皇閣等,另有真武廟、普照寺等,為平原地區罕見的精美古建築群。時香火甚旺,每逢四月十五和九月十五為廟會期間。滄州、德州周圍18縣官民多來朝拜進香。時當地民間有“不去天津衛,也趕李滿會”和“二州十八縣,李滿會上見”之說,可見其盛況空前。後古建築毀於戰火。1992年重建後,建有仿古建築山門、鐘樓、鼓樓、碧霞祠正殿、玉皇閣、普照寺等,雕樑畫棟,氣勢恢宏。現每年春節前後及農曆四月十五、九月十五廟會期間,前來朝拜進香和觀光旅遊者十餘萬人。
大柳鎮是西漢名臣雋不疑故里。據清光緒《寧津縣誌》記載:“雋不疑墓在寧津城北18里大柳鎮北”。雋不疑曾做渤海郡文學,後官拜青州刺史和京兆尹等。他學識淵博,精明幹練,深受漢武帝和漢昭帝器重。漢昭帝即位時,齊孝王之孫劉澤勾結豪強謀反,被雋不疑發覺、逮捕,並認罪伏法。昭帝非常賞識,提升雋不疑為京兆尹。雋不疑常去各縣巡查罪案,在其母親的影響下,執法嚴厲卻不殘酷。雋不疑及其慈母的事跡被載入《中國人名大詞典》。今大柳鎮北有雋家墳,鎮裡仍居住有雋氏後人。
名優特產
寧津縣大柳鎮是
德州市西瓜、花卉苗木的主要生產基地,面積產量均居全市前列,生產的"京新"、"華夏新紅寶"西瓜品種在全國西瓜評比會上獲得部優產品。大郭村的西瓜以甜度大,質地脆創出了名牌。
每年西瓜種植面積在5000畝以上,產量在15000噸左右。培育的速生"107楊"、"108楊"、"L35楊"、"白毛楊"等苗木品種以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深受廣大種植戶的好評,每年育苗10000畝,銷苗1000萬株。
寧津名吃大柳面產於大柳鎮。大柳面源於清朝乾隆年間,至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其特點:細如冬粉,色如嫩柳,狀如弓弦,滑爽可口,有“金絲纏碗”之稱。面鹵講究,有傳統面鹵、海鮮面鹵、肉鹵、素鹵、清真面鹵等,另配有辣椒油、香醋、黃瓜絲、苦瓜絲、大蒜泥、香椿汁、火腿沫、芝麻鹽等20多種配料佐餐。營養豐富,色香味美,雅俗共賞,老少皆宜,溫食涼用,四季均可。大柳面這一美食,四鄉聞名,已載入《德州風物誌》《山東風物大全》和《中國土特產大全》等文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