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鎮(安徽太和縣大新鎮)

大新鎮(安徽太和縣大新鎮)

大新鎮,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位於太和縣城西南部,沙河南岸,距太和縣城6公里處,鎮域面積68平方公里,耕地6.2萬畝,下轄9個村委會,142個自然村,299個村民組,13500戶,全鎮5.5萬人,其中農業5.2萬人,是一個以農業為主、工業和商貿並重的大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新鎮
  • 郵政區碼:236620
  • 地理位置安徽阜陽太和縣城西南部
  • 面積:68平方公里
  • 人口:5.5萬人
  • 方言:中原官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機場:阜陽機場
  • 火車站:阜陽火車站
  • 車牌代碼:皖K
經濟狀況,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其他經濟,發展理念,禪堂古寺,

經濟狀況

近幾年來,鎮黨委政府在發展鎮城經濟工作中,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融入經濟發展工作的全過程,依靠科技創新,管理創新,體制創新,走科技興農、興工、興鎮之路,本著以農穩鎮,以工強鎮,商貿富鎮的發展思路。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和商貿並重,大力提升鎮綜合經濟實力,使全鎮各項工作步入了科學發展軌道,鎮城經濟進入了健康快速的可持續發展。
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2006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0391億元,工業總產值3.01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00元,財政收入530萬元,鎮綜合經濟實力在全縣各鄉鎮排名第三位;2007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303億元,工業總值4.124億元,商業零售總額1.789億元,國內(民)生產總值(GDP)2.6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00元,財政收入610萬元,比2006年分別增長了25.4%、36.7%、19.3%、16.4%、21.4%和15.9%。
大新鎮

農業經濟

鎮黨委政府在發展農業工作中,堅持走農業科技創新,走新品種技術示範帶動,典型引路之路,緊緊圍繞小麥生產,薄荷產業和香椿產業三大塊狀經濟,以此為抓手,以帶動全鎮農業的全面快速發展,培育了“兩線一園”和“五大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的農業經濟帶,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得到了最佳化配置,2007年全鎮實現農業生產總值1.303億,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400元,比2006年分別增長了25.4%和21.4%。
1、 農業主導產業小麥,年小麥種值面積5.2萬畝,在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淮北地工旱作茬小麥優質豐產技術集程與示範”項目的帶動下,推廣套用了新品種新麥18周麥18等系列新品種和小麥豐產綜合配套新技術,小麥持續增產,2007年全鎮小麥平均畝產440公斤,比全縣小麥平均畝產增產11.5公斤。比2006年全鎮小麥平均畝產增產42公斤,分別增產2.68%和10.55%。
2、 農業主導產業薄荷:薄荷是大新鎮農業生產中較為突出塊狀經濟之一,近幾年來,鎮黨委政府緊緊依靠“安徽太和恆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生物組培技術,“安徽貝克藥業有限公司”的薄荷腦深加工技術生產基地,大力培育薄荷產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據統計到2007年全鎮以徐寨、辛莊、張樓、吳油坊等村為核心,種植薄荷0.74萬畝,輻射帶動肖口、胡總、聞集等周邊鄉鎮種植薄荷0.78萬畝,年生產優質乾薄荷頭228萬公斤,產值達3648萬元,優質薄荷全草370萬公斤,產值666萬元,優質薄荷原油22.5萬公斤,產值2700萬元,累計薄荷產業總值達7014萬元,其中大新鎮薄荷生產總值就達3412.7萬元。(大新鎮薄荷產品交易大市場基本情況:主要經濟人13名,從業人員158人,年交易乾制薄荷頭400萬公斤,薄荷全草400萬公斤,薄荷原油30萬公斤,交易額達1.422億元)。
3、 農業主導產業香椿:大新鎮是太和縣優質香椿主產鎮之一,長期以來人們有著種植香椿的習慣,同時也是農業生產中的塊狀經濟之一,鎮黨委政府根據沙河兩岸適宜香椿生長的自然條件,依託“田園副食品有限公司”創出的“玉皇貢椿、太寶貢椿、太玉貢椿”三個品牌,大力推廣香椿標準化種植技術,發展香椿產業,增加農民收入,沿沙河西岸、南岸,從張玉皇廟到高小莊形成了20公里的香椿生產線(帶)面積5000多畝,27.5萬株,2007年生產優質香椿芽110萬公斤,產值1760萬元,深加工後,香椿產品產值3960萬元,銷售收入3300萬元,實現利稅近500萬元.
4、 主導產業骨幹企業概況:安徽田園副食品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50萬元,現有資產2000萬元,擁有職工120名,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17人,年加工香椿芽150萬公斤以上,創製有“玉皇貢椿、太寶貢椿和太玉貢椿”三個品牌,年銷售收入達3000萬元以上,利稅近500萬元。

工業經濟

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工強鎮的發展思路,走科技興工,科技創新之路,狠抓工業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新產品創製和品牌創製建設,使工業經濟得到了高速發展,大新鎮鎮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其中年產值億元以上企業一家,二千萬元以上企業一家,50萬元以上企業3家。安徽聯誼藥業有限公司,創製的“樂宜”牌系列產品,其產品質量通過了國家GMP認證,成為名牌產品,“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榮獲安徽省名牌產品,樂宜牌商標獲安徽省“著名商標”。安徽森林風家紡有限公司,創製了“森林風”牌系列毛浴巾產品,其產品質量通過了國際環保紡織協會標準認證,公司被評為AA級信用單位。據統計到2007年全鎮有個私鎮級企業320家,企業涵蓋醫藥、紡織、林木加工農產品加工,牧禽養殖等各個領域,從業人員達3700人,實現工業總產值4.12 億元,比2006年增長了36.7%。
工業主導產業骨幹企業基本情況:
1、 安徽聯誼藥業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818萬元,現有資產6000萬元,職工360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7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27人,具有完善的新藥研發創製平台設施和強大的技術創新力量,公司年產值2.2億元,銷售收入1.5億元,利稅近1000萬元。
2、 安徽森林風家紡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36萬元,現有資產1100萬元,職工260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7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40人,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銷售收入1800萬元以上,利稅100萬元以上。
3、 安徽大新木業:註冊資金100萬元,現有資產260萬元,職工45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5人,年產值500萬元,銷售收入400萬元,利稅50萬元以上。

其他經濟

大新鎮擁有“生態農業科技觀光園”一處。該園距鎮政府所在地1公里,距縣城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園區占地總面積達480畝。園區已初具規模,園內開挖了三面大塘,水面達120畝;建成湖心島一座,假山一座;另種植優質竹園30畝,石榴園40畝,金梅冬棗40畝,中華壽桃50畝,林木40畝;另有農業研發中心、養殖場。是依靠科技、依託優雅環境,大力發展環保農業、園林農業、觀賞農業,集旅遊、休閒、度假、娛樂於一身的現代化生態農業科技觀光園。已被安徽省確定為“十一五”旅遊項目。該項目建成後,每年可吸引4萬人次的遊客來此觀光。

發展理念

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直接領導下,在上級各業務部門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以農業主導產業和工業主導產業總攬全鎮經濟發展工作全局,走科技興農興工之路,走科技創新之路,狠抓技術示範村推廣,抓企業技術改進和產品品牌創新,發展塊狀經濟,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禪堂古寺

原禪堂寺位於太和縣大新鎮禪堂村境內。廟宇殿閣占地20餘畝,房屋上百間,僧尼上百人,耕地300餘畝,其建築氣勢宏偉、科學合理,是方圓百里罕見的歷史古剎
禪堂古寺禪堂古寺
據考證,禪堂寺原名東草寺,為當地戚姓所建草堂三間,建築年代不詳。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當地名賢徐廣縉至“兩廣”總督,因與東草寺主持清源和尚(傳為進士出身,因官場失意來此出家,並在附近購得土地280畝作為廟產)有舊,遂擴建東草寺,占地25畝,更名為禪堂寺。至今當地鄉村仍以“禪堂”命名。
建國初期,禪堂鄉鄉長徐文貴對禪堂寺實施了保護措施,其殿內大佛還保持基本完好。但文革期間,僅存的3間大殿被拆除。雖然如此,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來禪堂寺遺址燒香朝拜者仍絡繹不絕。
太和縣境內有佛教信仰者達1.7萬人,由於境內無聚集活動場所,每年佛教信徒需外出燒香朝拜,這樣既不方便也不安全。為弘揚佛教文化,為本地信仰佛教者提供方便,我們從實際出發,向上級部門申請恢復重建禪堂寺。
經多方努力,省政協常委、九華山百歲宮住持慧慶法師發願承擔建設禪堂寺,總占地40餘畝,分五進大廟(大雄寶殿、天王殿、藥王殿、藏經閣、鐘鼓樓),建成後十分雄偉壯觀,將是皖西北地區最大的佛教聖地。現已落成三座主殿及西側廂房,年底禪堂寺將得以重光。
2013年5月12日上午,由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九華山百歲宮住持慧慶法師發願建設的禪堂寺開光儀式太和縣大新鎮禪堂寺隆重舉行,全國各地數十位大和尚雲集禪堂寺,共同參加太和縣有史以來最大的佛教法會,為中華盛世祈禱,保佑眾生平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