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內容包括五個方面:一是探討大學生村官制度歷史演進過程與路徑,從政策維度比較相關制度(見習官員制度、台灣地區和香港地區社會工作者制度、科技特派員制度、駐村幹部制度),分析其區別聯繫,總結經驗教訓。二是研究大學生村官制度運行層級的邏輯與相關問題,探討大學生村官制度整體推進邏輯和制度運行層級邏輯,分析大學生村官制度運行層級的相關問題。三是建立大學生村官制度的評價體系,評價制度實施以來對農村治理、農村發展、人才培養和緩解就業四個方面的實效,以及在這四個方面出現的重要問題。四是從借調、女性視角、大學生村官再教育體系三個方面對大學生村官制度進行延伸討論。五是以5省市數據為基礎,分析大學生村官制度不同指標之間的相關性以及得出5省市在不同方面的一些差異,最後得出結論並提出相關建議。
作品目錄
創作背景
大學生村官制度自2008年在中國大陸正式實施,截止到2016年年底,全國招聘大學生村官的數量累計已經攀升到45萬,在崗超10萬。在崗大學生村官中,有5萬多人進入村“兩委”班子,9000多人進入鄉鎮領導班子,8000多人選擇創業,成為“農村發展第一線”的重要力量。該制度的實施在取得一些成效的同時,也為學術研究提供了一個值得探討的樣本,有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如大學生村官融入村莊及發揮作用的問題,大學生村官管理模式如何形成的問題,龐大的大學生村官群體與社會穩定的問題,大學生村官自身的發展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引起學界的熱議,如一些專家認為農村首要解決的是城鄉二元體制等深層次問題,該制度難於改變現狀,農村也難得到真正實惠,且國家多年培養的人才倒流至農村是資源浪費等。針對這些問題,駱江玲組織了大學生村官制度及問題的研究團隊,開展了比較系統的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通過研究,得出主要結論:第一,研究大學生村官制度運行層級的邏輯與問題。(1)探討大學生村官制度整體推進的邏輯和制度運行的層級邏輯,中央政府在政治力量對比與資源配置權力上處於優勢地位,在制度的演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地方政府在執行大學生村官制度時,省、市、縣、鄉等不同層級將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彈性實施,不同層級的訴求會按照級別層層上報,最終集中於省層面向中央提出,從而對大學生村官制度的完善和實施產生重要影響。村莊層級是相對封閉的社會結構,大學生“空降”農村難於融入,一方面村幹部、村民的宗族派系或血緣親屬等村莊內生因素形成的社會結構,像“一道網”一樣排斥外來的大學生村官;另一方面由村幹部組成的村莊權力結構,像“一扇門”一樣將大學生村官隔離在農村權利場域外或成為村權代表的村幹部的附屬。大學生村官有著自身利益考量,進入村莊又缺乏賦權,其邏輯主要是依附村權核心的村書記或主任,完成村莊非核心事務,多數時間重點考慮期滿後的出路。(2)探討大學生村官制度運行層級的相關問題,一是大學生村官制度的結構問題和具體問題,結構問題主要從結構與行動的二元關係、國家與社會的視角、中央與地方及鄉村內外的視角分析;具體問題如大學生村官有職無權、形式上進兩委、任職時間太短、缺乏就業保障、創業出路虛設、缺乏女性視角等。二是縣鄉層面的共性問題,如人才選拔與地方需求脫節、基層政府的管理成本增加、借調村官進基層政府工作、考核機制等。三是村莊層面的共性問題,如融入鄉村難、難給村民帶來實惠等。四是大學生村官自身的問題,如對農村工作認同感不強、自身能力與鄉村工作脫節、缺乏人脈和外部支持、缺乏賦權和發展機會、當作跳板、無心紮根、待遇低、再就業問題、大學生村官管理等。
第二,大學生村官制度實施的實效分析與相關問題。(1)對農村治理工作的實效有限,一是在村兩委工作方面,基層政府與村莊認可已經進入村兩委的大學生村官,大學生村官易於將現代管理方式融入村兩委的決策和執行中,但參與村莊重要事務決策還欠缺。二是在參與黨建工作方面,各地基層政府與村莊均認為大學生村官的作用不顯著,主要工作是政策的上傳下達、檔案整理等。三是在參與農民合作社工作方面,政府和村莊沒有積極推進大學生村官加入其中,發揮的作用也極其有限。作用有限的問題是大學生村官能力、經驗、威信、專業不對口和對農產品行銷市場不熟悉。(2)對農村發展工作的實效有限,在農村經濟發展方面,主要在開拓市場、引進技術、組織產品展銷、加強廣告宣傳、建立網站網頁等方面有一些輔助作用;在農村社會發展方面,對於農村社會的事務性工作基本沒接觸,作用總體不大。在農村文化發展方面,作用較為明顯,主要體現在村民培訓、舉辦文體娛樂、提高了村裡的信息化水平等。(3)對農村人才培養工作的實效不顯著,主要問題是缺乏大學生村官再教育體系,以及基層政府內在動力和資源不足,不願意花大力氣培養3年期滿後流失的大學生村官。
第三,大學生村官制度的相關性及差異性分析。(1)相關性數據表明:大學生村官的性別與對農村治理的作用的相關性高度顯著,與對農村發展貢獻及融入社區的相關性較弱;大學生村官的年齡與對農村治理貢獻的相關性較弱,與對農村發展貢獻高度顯著的負相關;大學生村官的文化程度與對農村治理和農村發展的貢獻、借調鄉鎮或縣裡工作、融入社區的相關性較弱;大學生村官的家庭所在地與對農村治理和農村發展的貢獻、借調鄉鎮或縣裡工作、融入社區相關性較弱,與組織村民培訓、組織村裡的文化體育娛樂活動相關性高度顯著;大學生村官所在村的富裕水平與對農村治理和農村發展的貢獻、融入社區的相關性較弱,與借調鄉鎮或縣裡工作相關性高度顯著。(2)調研省份的差異性問題:一是招聘差異,招聘模式上如優秀大學的學生免試、組織實習後雙向選擇、由省級統一組織特招;招聘數量上,發達地區大學生村官可能達到兩名,邊遠地區調研的省份許多村莊沒有大學生村官;二是工資待遇相差大,尤其是發達地區(北京、江蘇)和邊遠地區(甘肅)之間的差異;三是支持大學生村官創業支持存在差異,包括貸款支持,結對指導創業,形成了如“村官+大戶+貧困戶”“村官+專家+基地”“村官+合作社”。
第四,針對性地提出了七條建議。(1)與國家其他農村發展政策相銜接,系統解決大學生村官發揮作用的問題。(2)農村發展方面,弱化大學生村官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強關聯,農村文化發展方面可定位為農村文化發展的生力軍。(3)大學生村官招聘應著重考慮村莊需求,可採取大學生先入村實習、雙方明確意願的方式。(4)明晰大學生村官融入村莊的路徑,強化大學生村官在村莊的主體地位,可借鑑江蘇地區採取“實習書記”制度。(5)明晰大學生村官服務農村和基層政府的時間比例,作為基層政府借調大學生村官應遵循的原則。(6)制度完善應將女性視角納入,各地應根據地方特點和女性特點設計女大學生村官的管理模式,作為地方執行大學生村官制度的一項考核。(7)針對大學生村官的特點,建立長期可持續的大學生村官再教育體系。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駱江玲,漢族,江蘇興化人。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博士畢業,現為江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農村發展管理研究、套用社會學、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