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戰不止,一路碾壓,艱難的返程,
征戰不止
在從阿拉乾王朝撤退的途中,莽瑞體得知有暹羅軍隊進駐存在爭議的塔沃伊地區。雖然兩個王國之前都沒有對當地擁有實際控制,卻因為地緣矛盾而逐步剪除彼此間的緩衝區。泰人軍隊的西進,也是為了防禦緬人可能的進攻而加強邊界防禦。
懾於緬甸軍隊的規模和戰鬥力優勢,暹羅軍隊很快從新的控制區內撤出。但莽瑞體卻在此事上不依不饒,並積極準備進行更大規模的軍事打擊活動。他用一年時間鞏固內政,並花費大量時間和物力準備糧草、武器和其他補給品。到1548年時,已經讓緬甸足以支撐起120000人的遠征軍規模。迫不及待的緬甸國王,立刻在秋季宣布開戰,並制定出一舉消滅大城王朝的計畫。如果能夠成功實施,那么許多泰人封建主將在得以反應前就發現自己的王城陷落。
10月14日,緬甸人從他們集結的南部濱海城市馬爾塔班(莫塔馬)出發。他們就和往常一樣,選擇利用下緬甸勃固地區的海運力量積極物資,並使用中南半島上密布的水網系統進行遠距離行軍。由於暹羅北部的開發程度一直較低,所以沒有足夠面積的農墾區支撐大型城市。任何實力充足的軍隊,都可以順流攻擊那些緊要的關卡和設防城鎮。當全軍必須渡河時,則分為幾路同時進行,防止遭到對手可能的集中堵截。由於軍中有1000多騎兵、48頭大象,所以行軍進程並不輕鬆。數千海軍士兵與至少40艘各類船隻,也有不少需要用人力在河流間拖拽。只是因為缺乏重型火炮,他們的東征速度才沒有受到太大延緩。
一路碾壓
莽瑞體還特意將全軍分為三個分隊,平均向前-中-後各軍都部署了40000人的兵力,以便更加靈活地應對敵軍反擊。大部分重型輜重則儘量以船隻運輸,餘下重要部分才依靠畜力和苦工的脊樑。他自己還需要帶著非常龐大的私人扈從隊伍,在前線各處展現強勢君主所應有的排場和體面。那些屬於皇室個人的大象,也都有專門的木筏護送渡河,免得繞道淺灘進行泅渡。
通過之前和各類撣人武裝的交鋒,莽瑞體預感將面對的敵人不會太過堅韌。沿途有很多中小城鎮也因為覺得抵抗無望而直接投降,進一步助漲了緬甸君臣們的信心。但暹羅方面的策略,其實在於不斷拉長東吁王朝的物資供給線。準備在最合適的位置,才組織部隊進行決戰。加上他們原本以為戰爭在1547年就宣告結束,所以對這場大戰沒有多少應急準備,很多兵源還需要從四方的封建領和寺廟管轄區趕來集中。作為補救措施,他們也儘可能的在敵軍抵達前疏散本地居民,不讓他們落入緬人之手。
查克拉帕特的軍隊規模在60000人左右,但大部分被派駐大城府內據守。他本人只率領約1/3的力量進行試探性的野戰。根據傳統的中南半島戰爭習俗,一支步兵先遣隊被作為誘餌被部署在全軍的前方。他們的任務是同緬人的部隊交手,並隨時準備在敗局中充當可犧牲的棄子。至於集中戰象、騎兵和精銳武士的主力,又以兩個單獨分隊位於前軍的側後方,預備對敵方的進行鉗形攻勢。國王自己也親自出馬,帶著王子、皇后和公主到戰場上鼓舞士氣。
莽瑞體的計畫與之大致類似,只是因為軍隊規模超出許多,所以僅先頭分隊就足以被暹羅人判定為主力軍。在數千步兵組成的誘餌先鋒隊中,包括有蘇雷亞斯指揮的400名葡萄牙僱傭軍。他們的火繩槍和小型鷹炮,都是當地野戰環境下的最強火力。一些本地武士的高級護衛也學會了使用火槍,但絕大部分人還是要依靠長矛和弓箭作戰。20頭戰象和200名騎兵被部署於左右兩翼,並同樣得千名步兵支持。他們將會在前方部隊陷入膠著時,進行恰到好處的兩翼合圍。為了儘可能吸引對方注意,緬甸國王自己也乘坐戰象指揮,並處於中軍後方的位置。
戰鬥很快以雙方的火力投射拉開序幕。規模更大的緬甸前軍,很快就壓制了充當誘餌的暹羅步兵。後者要面對葡萄牙槍炮和弓箭的密集投射。眼看對方的軍隊不斷前進,查克拉帕特下令兩翼進行展開包夾。但當他們剛剛開始收割陷入重圍的緬甸人,就發現自己已經被莽瑞體的其餘分隊完成了反圍困。此時,自己的中軍已經被火器和武士衝鋒所撕碎,兩翼騎兵也根本不是來自上緬甸的阿瓦人對手。暹羅國王只能下令全軍後撤,並為拖延時間而接受了對方普通貴族的戰象單挑邀請。
根據中南半島的貴族傳統,任何國王逃避對方的戰象挑戰邀請,就會被視為是怯懦的軟蛋。但這個習慣法的前提是雙方地位對等,也就是說除了東吁王朝的莽瑞體外,沒有其他人有資格同查克拉帕特進行單挑。緬甸將領居然違反約定俗成的傳統,更可能只是出於對暹羅國王的一種侮辱。但為了給麾下軍隊以足夠時間撤離,後者還是欣然接受了挑戰。只是,因為自己技不如人,大象很快因為受到驚嚇而失控。
王后蘇麗約泰(素麗瑤泰)為了保護夫君,下令象夫驅使自己的坐騎衝到前面,擋在國王與敵方將領之間。隨後,這位女貴族和自己的女兒一起,又同緬甸人爆發了激烈的象背戰鬥。對方因看到來者身穿男性盔甲而沒有遲疑,用手裡的長矛將其心臟刺穿。同時也重創了穿戎裝陪伴母親出征的暹羅公主。目睹此情此景的拉姆蘇安王子和馬林王子,立刻也上前加入混戰,並引導周圍的步兵一起奮力反擊。在暫時阻擋了緬甸軍隊的攻勢後,確保國王安全離開,也為不少部隊撤回都城爭取到了時間。但更多充當誘餌的普通步兵,還是在東吁大軍的追殺下被消滅殆盡。
艱難的返程
1549年1月,完成短暫休整的緬甸軍隊抵達了暹羅首都--大城府。面對這座四面都河道拱衛的堅城,國王再次下令全軍分三組進行圍攻作戰。
但莽瑞體很快發現,自己還是低估了暹羅人戰備狀況。大量裝有小型火器的暹羅船隻,已經密布在城市周圍的各條河道中,阻擋著任何可能靠近的敵軍。也因為有他們的存在,緬甸軍隊實際上無法切斷大城府的對外聯繫和運輸補給。所以除了直接強攻,很難靠飢餓迫使守軍就犯。蘇雷亞斯的僱傭兵團對此也是無能為力。他們只將小型火炮帶入緬甸,無法有效破壞大城府的堅固城牆。守軍卻同樣有一支以佩雷拉為首的傭兵部隊,裝備著從馬六甲帶來的大型火炮。通過部署在城頭的炮位,足以用更遠射程解決擊敗緬甸軍隊里的更小型號。
鑒於圍困和強攻都沒有效果,莽瑞體決定向佩雷拉的小型炮兵部隊行賄。但後者不僅拒絕報價,甚至回敬以蔑視的嘲笑。城中的泰人也很快知道訊息,主動打開門進行嘲諷,要緬甸國王親自把錢送上門來。但他們自己也非常清楚,如果戰爭繼續拖延下去,有效的水路補給還是無法解決全部城市所需。於是,查克拉帕特國王便向駐守北部的總督女婿求援,讓對方將完成集結的地方軍帶往南方。這招也正中緬甸人的痛處,他們的士兵已經因為長期駐紮一地而爆發傳染疾病。戰事的時間延長,更讓補給品即將耗盡。當莽瑞體得知有更多暹羅軍隊趕來後,便無奈地宣布結束圍攻與撤軍。
1549年2月,損兵折將的緬甸軍隊開始向西返回本土。考慮到沿途的補給問題,莽瑞體不得不選擇一條更靠北方的線路,避開先前已被麾下士兵蹂躪過的南方各地。沿途的大量泰人武裝,都不願意放過任何襲擊落單敵軍的機會。因此在這趟回程中,東吁王朝的損失比之前的正面進攻更大。在途徑位於兩國邊境的美索鎮時,莽瑞體下令展開圍攻,以便為自己的遠征撈得一些功績。但守軍在一些葡萄牙傭兵幫助下,再次以大炮挫敗了他們。
同時,由兩位王子率領的追兵也一直跟隨在緬甸人的隊伍後面。暹羅君臣得出結論,只有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才能重創野心勃勃的對手。但東吁王朝的軍事水平,還是在那個時代更勝一籌。他們在通往美索鎮的半路上設定大量伏兵,將急於為邊境重鎮解圍的泰人擊潰。兩位王子也在伏擊圈中成為了俘虜。
既然大家都無法通過軍事手段解決問題,正式的和平談判便在緬甸和泰國之間展開。查克拉帕特首先向莽瑞體贈送私人禮物,並以國家名義將手中最好的2頭戰象送給東吁王朝。好戰的緬甸君主也將包括王子在內的大部分俘虜釋放,並帶領全部人馬退出邊界。但在他的要求下,暹羅人每年還要向自己進貢30頭大象,並繳納一筆象徵性的錢款。以至於在後世的緬甸人始終覺得,自己其實獲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但若是參考他們的當初戰略目標,顯然是自己在鄰國境內遭遇了失敗。
1547-49年之間的戰爭,只是緬甸與泰國長期交惡史的開端。但因為策略得當,大城王朝暫時逼退了對手,並讓莽瑞體在短暫的餘生中都陷入消沉。這位好戰之主在東西兩頭都遭遇擴張瓶頸,並因此開始沉迷於葡萄牙釀酒師帶來的微醺快感。
之後的13年裡,緬甸與暹羅都將保持脆弱的和平。直到1562年時,莽瑞體的繼承者莽應龍才再次發動入侵戰爭,並險些將整個泰國都徹底兼併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