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均古鎮

大均古鎮

大均古鎮又稱中國畲鄉之窗,大均古村始建於唐末五季初期,現保存明代李氏宗譜《規箴十四則》中有要求正名分、存忠厚、務本業、勵文學等條款,明清兩代大均共出進士、舉人、貢生多名,小鎮文風濃郁,人文底蘊深厚。大均古鎮是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生態示範點,2009年被批准為國家AAAA級景區。從景寧縣城往西約17公里,掩映於秀麗山水間的幽靜小鎮,也是畲鄉風情聚集地。驅車前往,沿途山清水綠,薄霧裊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均古鎮
  • 地理位置:景寧畲族自治縣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3.02公頃
  • 開放時間:8:30—16:30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
  • 門票價格:RMB20.00
  • 著名景點龍崗疊翠、千年唐樟、大均古街、畲族陳列館、觀音閣名勝
  • 土特產:金獎惠明茶 畲族綠麯酒 山茶油等
  • 榮譽:浙江省十大魅力新農村
  • 別稱:中國畲鄉之窗
簡介,歷史,景觀,遊玩篇,唐代古樟,大均古街,畲族風情館,畲族絕技表演場,交通指南,自駕路線,乘車路線,交通地圖,主要特產,惠明茶,綠麯酒,觸摸畲族風情,

簡介

大均鄉位於景寧西南,距縣城15公里,面積 97.75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74個自然村,71 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249人,其中畲族人口占35%。有耕地面積 3935畝,人均0.9畝。林地 12.9萬多畝,人均 30畝,經過多年努力,生態建設成效顯著,森林覆蓋率達 91%,已建成生態公益林 6萬多畝。大均古村始建於唐末五季初期,一千多年來是甌江支流小溪流域的水陸交通樞紐,商貿經濟較繁榮,耕讀風尚也很注重。在建築上形成具有明清風格的古樸的前店後院式山區商貿古街風貌和石板街面,有“小溪明珠”、“景寧最高學府”、“浙南芙蓉鎮”之美稱。畲族文化底蘊深厚,文化傳統悠遠,人文優勢鮮明,是畲族文化的重要聚集地,曾獲得了麗水“文化示範村”殊榮,入圍浙江省“十大魅力新農村”前三十名,被評為魅力新農村環境優美獎。
大均古鎮

歷史

大均古村始建於唐末五季初期,一千多年來始彈簧是甌江支流小溪流域的水陸交通樞紐,商貿經濟較繁榮,耕讀風尚也很注重,形成了大均人重“三桿”的民俗,即筆桿、秤桿、竹桿(撐篙),靠寫契、寫文書、做生意和撐船撐排謀生。2009年被批准為國家AAAA級景區,又名中國畲鄉之窗(景區),是浙江省景寧縣生態示範點。
大均古鎮

景觀

1998年開通並投入使用的大均漂流項目,是我縣一項重點的旅遊項目內容,曾被省航道漂流專家組評為全省下大漂流航道中最為驚險的一條漂流道。竹筏漂流全程有十潭九灘四壁一礁群,形成灘潭相接的水上奇絕風光;橡皮艇漂流更是有驚無險,急流險灘,撞浪翻騰,飛流直下,有著百分之百的狂飆感受,同時可飽覽潭麗、峰奇、林石、人朴的畲鄉山水風光和賦有美麗傳說的浮傘古渡美景,游者皆稱:浮傘仙潭,江南第一。
大均古鎮
新4A級景區——中國“畲鄉之窗”景區位於景寧畲族自治縣大均鄉大均村,距縣城12公里。這裡是該縣畲民的主要集居區,以畲族風情為核心,是走進畲鄉山水、親歷畲族風情的最佳視窗。景區內自然風光旖旎,生態環境全國一流,歷史文物古蹟眾多,村景合一的大均是“養生之地”、“天然氧吧”,素有“浙江的芙蓉鎮”之譽,有“文明之鄉”、“曉溪明珠”、“浙江第一漂”等美稱。

遊玩篇

“畲鄉之窗”景區主要有三大旅遊板塊:一是參與、欣賞畲族風情表演;二是飽覽老街風貌,領略千年古樟、龍崗疊翠、浮傘祠、畲族風情館等人文景觀;三是感受“浙江第一漂”之稱的浮傘漂流。其中以“畲族風情表演”最具特色,由“畲寨迎賓大禮”、“畲鄉新娘茶”、“畲族婚俗”、“畲寨歡樂夜” 四個項目構成,涵蓋白天和夜晚的遊玩活動。

唐代古樟

大均古村始建於唐末,村口的古樟樹就是大均悠久歷史的見證,因其長於唐朝又名“唐樟”。古樟樹幹胸圍達7米,高20米,樹陰面積達150平方米,是當地民眾奉若神明的樹神,村中許多小孩拜其為親娘,祈求健康、平安。青年男女則在樹前祈求同心同德、白頭偕老。
大均古鎮

大均古街

古街是“畲鄉之窗”的文化底蘊體現和畲族風俗集中展示區域。古街長260米,寬3.5米。鋪設精巧的石板老街、質樸自然的卵石泥牆、工藝考究的磚雕門樓、舊式門窗的臨街鋪面、曲折相通的幽深小巷……展示著大均古老的耕讀文化。
大均古鎮

畲族風情館

畲族風情館展示畲族所特有的服裝、彩帶、裝飾物、民間工藝、民俗、特色食品等,從畲族風情館,可以了解畲族文化。畲族婚俗、祭祖、山歌、舞蹈、服飾、禁忌、飲食、體育等等習俗別具一格。祭祖舞“傳師學師”、畲族山歌、畲族“三月三”,都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景寧被評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畲族絕技表演場

畲族是一個神秘的民族,有許多民間特色絕技令人驚心動魄,嘆為觀止。尤其是流傳於民間的煉火、下油鍋、竹竿上晾雞蛋等秘技,鮮為人見,充滿了神秘的玄學色彩。
煉火
俗稱“踩火”。在鑼鼓聲中煉火進入高潮時,煉火者赤膊、光腳,高歌狂舞,衝進通紅的火堆,踏在火紅的木炭上奔跑,動作剽悍粗獷,看的人驚心動魄,練的人坦然自若。氣勢壯觀,催人奮進。該項目已被列入景寧畲族自治縣政府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竹竿晾雞蛋
是畲族民間的一種帶神秘色彩的絕技。通常是先架好竹竿,把5隻新鮮的雞蛋用鹽水清洗,之後晾蛋者便念念有詞,並用一樹枝將臉盆中的清水點灑於竹竿之上。再用手指指點點的同時,對竹竿念一番咒語。然後一邊念咒語,一邊將雞蛋一隻一隻地晾在竹竿上。

交通指南

自駕路線

從麗水麗水高速,進入49省道向東行駛10611米,進入49省道向東行駛10611米,減速行駛進入金麗溫高速入口向西南行駛452米,靠右進入金麗溫高速向東南行駛39000米,靠右進入溫州樞紐向東南行駛902米,靠右進入溫州南樞紐向西南行駛67000米,減速行駛進入甬台溫高速向西行駛8680米,靠右進入58省道向西行駛6485米,靠左進入58省道向西行駛58000米,左轉進入公園路向西行駛173米,偏右轉進入公園路向西北行駛685米,靠右進入公園路向北行駛60000米即到。

乘車路線

從景寧畲族自治縣行車大概半小時,即可到大均中國畲鄉之窗景區。

交通地圖

主要特產

惠明茶

大中年間鹹通二年(861)惠明和尚在惠明寺周圍栽植茶樹,明成化十八年(1482),惠明茶列為貢品,年貢芽茶二斤。迄今已有1100年的種植歷史。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通航而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與貴州茅台同時獲得金獎。香菇,據食用菌專家張壽橙、賴敏易編著的《中國香菇載培歷史與文化》記載,香菇栽培源自中國浙江龍泉、慶元、景寧三縣連成一片的以創始人吳三公住地龍巖村為中心的1300平方公里的菇民區。龍、慶、景三縣還世代傳頌香菇是皇封專利。清道光19年(1839年),在景寧包坑口,建菇神廟,每年農曆七月十三日起連續十天為菇神香期,延續至今。黑木耳、厚朴、茯苓等三種為浙江省的重點基地之一。

綠麯酒

據古書記載,綠麯酒開始釀造於唐永泰二年,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由於當時綠麯酒生產在景寧山區,景寧山區自身的生產水平較低,傳播信息的速度較慢,再者由於當時傳統的禁錮思想等老觀念,畲族綠麯酒在傳承中歷盡滄桑、幾近匿跡。以神秘存在於畲族名望家族中的景寧畲族綠麯酒配製技藝,從唐永泰二年至今,已傳承1200多年,則堪稱珍貴,其釀造工藝非常講究,但下料配方一直由畲族雷氏後人世代單傳,秘不外宣。其製法選用66味上等天然草本、野果,加釀造酒蒸餾酒、綠曲、赤糖等輔料,經八步(選藥、炮製另煎、鼎合、封壇、泉浸、地養、茅縮)共三十六道工序精心配製。綠麯酒體在色澤上呈現出自然純淨的金黃兼翠綠,酒液瑩澈透明,如深山碧玉;清新淡雅的山草香輕柔飄逸,入口順滑,風格獨特,整體以越上乘品質。
大均古鎮

觸摸畲族風情

在沉澱的歷史中閒逛
從浙江省景寧縣城往西約17公里有一個掩映於秀麗山水間的幽靜小鎮——大均古鎮,也是畲鄉風情聚集地。驅車前往,沿途山清水綠,薄霧裊娜。離古鎮兩三公里遠的河中數條色彩鮮艷的橡皮舟溯溪而下,行至村頭,一株千年古唐樟挺立於岸邊,巨大的樹冠向空中舒展著。穿過“大均古街”牌樓就進入了古街,牌樓左側一隅是明代為褒揚一門三進士而奉旨三門並開的李氏宗祠的牆門,李氏宗譜《規箴十四則》中有要求正名分、存忠厚、務本業、勵文學等條款,明清兩代大均共出進士、舉人、貢生多名,小鎮可謂文風濃郁,人文底蘊深厚。
大均古鎮
步入曲徑通幽的精巧小青石板巷道,兩側灰牆黛瓦,雕樑畫棟,一縷書香氤氳悠然。再往前,飄入眼帘的是清光緒年間當地首富李開元之宅,晚清江南風格民居建築,牆角的鵝卵石泛著悠淡的微光,門樓上福、祿、壽、喜的石刻凹凸有致,花卉、人物圖案栩栩如生。
大均於抗戰時期也曾為熙攘之地,為躲避日軍鐵蹄,浙江省府往山區內遷,省教育廳、財政廳分駐景寧和大均,一時間小鎮商賈雲集,車水馬龍。翻開歷史畫卷,無論鼎盛還是滄桑,村口的古唐樟總是默默地注視著這塊土地上的繁衍生息。

  
畲族婚嫁盛典
古街盡頭是“浮傘祠”和鎮龍橋,浮傘祠供奉著馬夫人,傳說她是中唐時期的村婦,一次從景寧取羹奉養婆婆,途經大均遇洪水無渡,竟以傘代舟而渡,被後人奉為孝仙。
大均古鎮
這天剛好有畲族婚嫁盛典,站在浮傘渡就能聽見隱約的鼓樂聲,原來迎親隊伍已經從街口的古唐樟出發了。畲族的伴娘和伴郎被稱做“赤娘”和“赤郎”,在小巷中遇見頭頂鮮紅飾冠的赤娘,遂跟隨赤娘們進入新娘家,兩位赤娘正在為新娘梳妝。新娘穿上大紅嫁衣等候新郎的迎親。迎親隊伍經過杉刺攔路、喝寶塔茶、借鑊、殺雞、對歌、請祖公爺等一系列儀式後才能拜堂成親,完成大典。拜堂完畢,新娘新郎向長輩、賓客們敬茶、敬酒,還雙雙來到灶前,由新娘執竹筒,新郎負責吹旺爐膛之火,祈願今後的生活紅紅火火,幸福美滿,然後夫妻雙雙入洞房。畲族的結婚大典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一種民俗活動,也是一次觀摩畲族歷史、宗教、禮儀和服飾的文化之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