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府志》是清吳輔宏修,陳萬吉等纂地方志。三十二卷,首一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同府志
- 作者:吳輔宏修,陳萬吉等纂
- 出版時間:1987年5月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類別:地方志
- 創作年代:清代
《大同府志》是清吳輔宏修,陳萬吉等纂地方志。三十二卷,首一卷。
《正德大同府志》·十八卷(兩淮鹽政采進本),明張欽撰。四庫提要 蓋通州為潞河所經也。事跡具《明史》本傳。是編乃正德癸酉欽官行人奉使代藩時所作,凡四十門。其《沿革門》紀大同晉置始興郡,後魏徙都平城。不知北魏始為...
據大同府志、縣誌載:“景泰間,巡撫年富於城北築小城,周六里,高三丈八尺,東、南、北門凡三:東日長春,南日大夏,北日元冬”。由此可見,年富是大同府城建設的又一個繼續者,發展者,也是關城建設的開啟者。年富,字大有,明懷遠...
大同關帝廟為明代以前神祠建築,俗稱大廟。坐落在大同市平城區大同古城鼓樓東街。清《大同府志》記有明景泰、嘉靖、隆慶、萬曆年間修繕碑記。清康熙、乾隆時均有增建和修葺。從建築手法和特色看,當為元代遺物,是大同唯一的一處元代...
《大同府志》 中國古窯名,在北方青瓷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今山西省大同市附近,故名。始燒於遼代,發展於元代,終於清末。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刊刻的《大同府志》中謂有 "青瓷窯",距城二十三里。據此在大同西郊瓦窯村發現一瓷窯遺...
禪房寺始建於唐,據明《大同府志》記載:禪房寺在府城西南五十里,唐大寶年間建。禪房寺塔建於遼代,據明正德《大同府志》記載:在府西南六十里,上有寺塔,皆創自遼。清代只留禪房寺塔。現由大同市古建築文物保管所管理。 清順治版...
大同城築邑歷史悠久,早在作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時候,就已經修築有規模宏大的城池。到了明朝初期,由於是京畿屏藩,軍事位置十分險要,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將軍徐達在北魏、唐、遼、金舊城基礎上對其進行增築,略呈方形,東西長1....
朱桂於洪武十一年(公元1379年)受封為豫王,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陰曆四月十三日改封為代王,成為九個塞王之一;次年十月就藩於大同。代王府正是為朱桂所建。據《大同府志》記載:“舊學府在府治東,……於明洪武八年(公元...
《明太祖實錄》記載:“王城四門,東曰體仁,西曰遵義,南曰端禮,北曰廣智”; 與明正德《大同府志》“代王府圖”中的廣智門圖示極為一致。現存台基應是明代早期建築遺構。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五椽,梁架為前單步梁對後五架梁通檐...
西嚴寺歷史悠久,相傳有“先有西嚴寺,後有大同寺(華嚴寺)”“先有西嚴寺,後有大同城”之說。西岩寺位於大同城東十七里的武周山東麓。清代《大同府志》記載:“由澗道盤折而上,依岩壘石,台殿宏麗。明萬曆年間修,有碑記。...
《雲中郡志》是一本中國地方志,共14卷,由時任大同府知府胡文燁負責纂修。書中詳細記載了當時雲中地區(今大同市主要地區及其周邊地區)的歷史、沿革、山川、風景、名聲、古蹟以及人文等內容。《雲中郡志》上續明德《大同府志》,下接...
清代《大同府志》記載:“西嚴寺位於大同城西十七里的武周山東麓。由澗道盤折而上,依岩壘石,台殿宏麗。明萬曆年間修,有碑記。”西嚴寺與王家園的杏園曾引來許多文人墨客、達官貴人足跡,遊園、問佛,在明朝盛況空前。與大同民國老...
現存明·正德《大同府志》一書首登“雲中八景”,即:魏陵煙雨,石窟寒泉、采涼積雪、寶塔凝煙、玉橋官柳、雷山返照、鳳台曉月、桑乾晚渡。主要景點 魏陵煙雨 魏陵指方山北魏文成帝之妻文明太后馮氏之陵,即永固陵。此陵位於大同城北...
喬子煙,元代屬天成縣轄域。明正德《大同府志》有“喬子煙堡”,時屬鎮虜衛。清初,屬天鎮衛左所,雍正立縣後屬天鎮縣北左都。乾隆十八年(1753)《天鎮縣誌》稱“橋子堰”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軍事設施而名。歷史沿革 民國初年屬...
太白山,位於山西省靈丘縣,主峰海拔2234米。據"大同府志""靈丘縣誌"山川記:"太白山,其脈自恆山東來,若斷若續,至靈丘縣南二十里復拔地而起,高極雲表,為邑諸山之冠。---《遼史》謂之嵬白山,今土人猶稱太白嵬"。地理環境...
乾隆《大同府志》畢士安傳/515 宣統《山東通志》畢士安傳/516 《宋史》畢仲衍、畢仲游傳/516 乾隆《大同府志》畢仲衍傳/519 宣統《山東通志》畢仲衍傳/519 畢仲游《起居郎畢公夷仲行狀》/520 陳恬《西台畢仲游之墓志銘並序》/523...
五日,剪彩紙為人,小兒擁抱戲通衢,曰"送窮";有攫而去者,曰"得富"。(山西《大同府志》不同日子 關於送窮的日期,有幾種說法:《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說,是在"人日"(正月初七)前一天,即正月初六。則是一本書,其...
《大同府志》載:“禪房山東北距府治六十里,高七里,盤距四十里,西連懷仁馬石嶺,北連七峰山之月窟嶺,一峰壁立,土人名丈人峰,上有石浮圖寺,遼建。”據明正德《大同府志》記載:“禪房寺在府城西南五十里,唐天寶間建。”...
這批帶有印模文字的古城磚,是大同明代古城修築時最早的實物資料,尤為珍貴的是洪武四年“官×”“官造”和“官自造”款印文磚,《大同府志》記載大同明城是“洪武五年,大將軍徐達因舊土城南之半增築……以磚外包”,說明大同明代古城...
代王府是占據原遼金國子監、元縣學、明大同府學的地址而興建的,先後經歷了五個年頭(1392年~1396年)。從明正德《大同府志》卷首所列“代王府圖”中可看出,代王府坐北朝南,呈長方形。四周有高大的圍牆,四面各闢一門,其中,東曰東華門...
墓地南北長500、東西寬300米,封土堆無存。據明正德年間《大同府志》記載,正德六年(1511年)墓地曾出土碣一通,記載有墓主人姓名及官職等。現墓地存有長0.9、高0.7米的石羊兩隻。有石碣長5尺余,額篆書“沙公碣銘”。
明《山西通志》成化(公元1475年)記載“郭家莊鋪”。明《大同府志》正德(公元1515年)記載“北蘇家疃堡”。清《蔚州志》順治(公元1659年)記載“蘇家疃堡”。《蔚州志補》乾隆(公元1745年)記載“蘓家疃官堡”。《蔚州志》...
〔乾隆〕太原府志六十卷1103 陽曲縣誌1104 〔萬曆〕陽曲縣誌1105 〔康熙〕陽曲縣誌十四卷首一卷1106 〔道光〕陽曲縣誌十六卷 ... 更多 大同市、朔州市1127 大同郡志1128 雲中郡志1129 大同府圖志1130 大同府志1131 大同府志1132 〔...
石窟寒泉是指雲岡石窟第二洞“寒泉洞”北壁腳下的一清泉。該景點是大同八景之一,因窟左為1窟稱石鼓洞,故當地又有“石鼓寒泉”之稱。據明·正德《大同府志·山水》載:“在府城西三十五里石窟寺左。”據《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