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市場

大中市場

大中市場,是太原鐘樓街上最早的商業存在。

大中市場現位於太原市鐘樓街的中段,是在一座寺廟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中市場
  • 開業時間:1913年 
結構,歷史,

結構

大中市場,整體上採用了明清時期的古建坡屋頂,在檐口、牆面、門窗及入口部分,則採用了西方古典構件和高大門窗,並在局部輔以適當的傳統民族磚飾花紋圖案,這樣既有本土民族建築風格,又兼顧了西方現代建築技術和功能的需要,使得建築整體在實用的同時,兼具不同風格的建築美感。
大中市場中部建築上重加雙坡頂隆起,從空中俯瞰,整體呈現“龜殼”之勢,前方的龜嘴、後方的龜尾,以及四周的龜腳清晰可辨。整體建築從外部形狀、到內部肌理,都按照原始影像資料進行了恢復。
整個建築採用現代建築平面布置方法,空間富於變化。中部為三棟並排建築,中間寬,兩側窄,南側為單走道直通中部,建築屋頂和中部的連廊則採用中國古典建築形式的硬山頂和懸山頂,木構件上的又採用了傳統的繪畫,讓建築整體熠熠生輝。

歷史

據記載,大中市場所在的位置在宋朝大中祥符八年建起“壽寧寺”,明永樂八年,寺內新建鐘樓,僧侶們每日按時打鐘,聲聞四達,故人們將這座寺廟俗稱為“打鐘寺”或“大鐘寺”。
大中市場
解放後的大中市場
清代,寺廟佛事不振,日見蕭條,但商業卻快速發展起來,寺內兩廊租賃給商販設鋪開攤,京廣雜貨、金銀首飾、鐘錶眼鏡以及器具等商行和商品,率先在此開店和流通。於是,最初的市場就在這座寺廟基礎之上建立了起來。
辛亥革命之際,亂兵乘亂闖入大鐘寺搶劫財寶火焚寺院,一日之間,歷經八百餘載的寶剎被毀只留下佛殿一座。
1913年陽曲商人劉占元集資在寺廟的廢墟上建起了一座二層磚木結構的樓房,形似龜形,遂闢為市場,並以原寺廟“打鐘寺”的諧音命名為“大中市”。建成後的大中市場商賈店鋪雲集於此,樓下西邊以古玩業為主,並形成了較大規模的古玩市場,東邊有各類雜貨鋪,市場裡還有理髮店、茶館、煙館、小劇場等等,儼然是一個小型的城市商業綜合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