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朝代列表
王朝 | 簡介 |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 | 前221年,統一六國,至前209年爆發秦末農民起義,維持統一12年,歷兩帝。 |
西漢 (前202年~公元8年) | 前202年,滅亡西楚,至公元8年12月王莽篡漢,維持統一210年,歷十五帝。 |
新朝 (公元8年-23年) | 公元8年12月滅亡西漢,維持統一15年,歷一帝。 |
東漢 (25年~220年) | 36年,平定成家政權統一全國,至190年十八路諸侯討董,維持統一154年,歷十二帝。 |
西晉 (265年~316年) | 280年,攻滅東吳統一全國,至304年劉淵起兵,維持統一24年,歷兩帝。 |
隋朝 (581年~618年) | |
唐朝(前期) (618年~690年) | 630年,滅亡後隋,至690年武周代唐,歷五帝。 |
武周 (690年~705年) | |
唐朝(後期) (705年~907年) | 705年,神龍革命後代周復唐,歷十五帝。 |
北宋 (960年~1127年) | 979年,消滅北漢統一全國,公元1127年靖康之恥、宋室南遷,共維持統一148年,歷九帝。 |
元朝 (1206年~1388年) | |
明朝 (1368年~1662年) | |
清朝 (1616年~1911年) | 1683年,平定台灣,至1851年爆發太平天國運動,維持統一168年,歷九帝。 |
相關討論
- 元朝是由蒙古族征服了華夏大地,儘管之前歷史上已有多個建立於漢族地區的少數民族政權,但元朝是第一個完全統一全國的朝代。一般西方史學家將元朝性質定義為中國歷史上的征服王朝。蒙古高原地區最早由漢族王朝直接統治是在唐朝時,曾歸屬安北都護府,而蒙古祖先室韋人亦在唐朝室韋都督府管轄之下。但在唐朝滅亡以後的300多年以來蒙古高原是由契丹族的遼朝和女真族的金朝統治,儘管二朝由於占據漢地而漢化程度較高,然而當時蒙古族的漢化程度並不及女真及契丹。1260年,大蒙古國分裂,忽必烈自任為大蒙古國大汗。1264年,忽必烈在自己的統治的中原地域頒布漢法,仿照漢人制度設立太廟,定下年號,並於1271年仿照漢族王朝傳統國號,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在原國號“大蒙古兀魯思”前增立漢文國號“大元”,蒙古文全稱為“大元也克蒙古兀魯思”(漢文稱為大元大蒙古國)。史載其在建國號詔和即位詔書中自稱自己是''繼承堯舜禹湯,秦漢隋唐''的中華正統,並積極在蒙古貴族中推行閱讀漢人古籍經典,推行儒家教育。在元朝時期仿照前朝法律文獻,先後制定《大元通制》、《至正條格》等法律文獻,還專門依漢制修了前朝史書(遼史、宋史、金史),且一些元朝皇帝也推行漢化,並在漢學方面有極高造詣(如元仁宗、元英宗、元文宗等)。但作為元朝前期的大蒙古國四處征伐,蒙古人在漢地吸收漢文明的同時,由於蒙古西征也吸收了包括阿拉伯文明和中亞文明在內的其他文明。儘管後來分裂後建立的元朝是以漢文明為主,但元朝政府引入外來文化與宗教傳播,這些外來文明隨著色目人的流動而傳播滲透到全國,並且少部分蒙古保守派一直堅持保持傳統蒙古文化,所以終元統治的98年時間內也沒有完全和漢文明融合(留居漢地的蒙古人和色目人入鄉隨俗完成漢化是明清兩代的事情),因而元朝的漢文化正統性受質疑。
爭議原因
- 3、中國人有著強烈的祖先崇拜、認祖歸根的情結,而且古老的記憶都能夠追溯到同一個祖先,因此這種情結特別有利於各地區人群之間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
- 4、中國人有著對“中”的崇拜或偏愛。“中”的字義為,中間,內里,半,中等,適中;中央(央字義為當中,盡,懇求),中心;中庸;是(中聽、中用);古代盛籌的器皿;通忠;姓氏。中原地區處在北緯20度到40度之間,這裡能夠看到的最明顯的天象之一就是北斗星的繞極旋轉(北極星為天中,黃帝氏族的圖騰星就是北斗星,並以“斗為帝車”),這種天象給古代中國人的啟示就是要在大地上建立一種四方環繞中央的社會結構。相傳武王伐紂勝利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確定天下之中所在地,最後選定黃河與洛水交匯處的洛陽為中土。這個選擇可能有著實測的依據,因為洛陽與東海之濱和青藏高原邊緣的距離大體相等,洛陽與燕山山脈和南海的距離也大體相等。
有趣的是,河圖、洛書的結構也是一種中心與四方的關係,包括四方與中心,八方與中心。總之,中國古代特別注重中土、中原、中州,九州,以及由此而擴展延伸的四海、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天下。 - 5、中國人很早就擁有大一統的哲學理念和政治抱負,例如孔子倡導的和而不同,天下一家,以及歷代有識之士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想。
- 6、中國人沒有其他國家地區所存在的宗教障礙。
- 7、中國古代統治者重視文字的統一,以及度量衡的統一。相傳早在秦始皇之前,黃帝時代就進行過統一文字的工作,帝舜時代就進行過統一度量衡的工作。
- 9、中國古代漢族統治者長期採取政治上懷柔,文化上包容、尊重邊疆少數民族的政策,有利於形成大一統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