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 1基因位於第11號染色體,11q13帶,編碼一含610個胺基酸的蛋白質,稱為“多發性內分泌腺瘤蛋白”(menin)。根據MEN 1中menin基因缺陷的狀況可推測其為一抑瘤基因。menin基因缺陷的性質多樣化,並覆蓋整個基因,常產生一截短並失去功能的menin。除此通過遺傳見於全身細胞的基因缺陷外,在MEN 1腫瘤組織中發現menin另一等位基因也發生缺失,從而在腫瘤組織中menin兩個等位基因都發生突變,一個是遺傳的,全身細胞都存在,另一個是在一些出現腫瘤的特定組織中發生的獲得性突變,於是在這些組織中,menin兩個等位基因功能皆喪失,導致細胞增殖,發生腫瘤,這一現象符合兩次打擊致腫瘤抑制基因功能喪失致瘤的模型。約20%散發性甲狀旁腺腺瘤及一部分散發性胰腺內分泌癌、肺類癌亦可出現menin基因突變,但此種突變只發生於腫瘤組織而不見於患者的正常細胞,故不形成疾病家族性集聚現象。
MEN 1的治療
MEN 1中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的治療為切除3個甲狀旁腺,另一個切除一半,留下半個甲狀旁腺,也有主張作4個甲狀旁腺全切除,將外表上最接近正常的一個腺體的一半移植於一側習慣上非主要使用的前臂肌肉中。手術治療後甲旁亢持續存在或復發的頻率皆明顯高於散發性甲旁亢患者。術後甲旁亢持續存在,即血鈣與血甲狀旁腺激素皆未恢復正常者占36%;復發者,指血鈣恢復正常3個月以上甲旁亢又復發占16%;而散發性病例術後疾病持續存在及復發者分別占4%及16%。:MEN 1中手術後甲旁亢持續存在發生率高的一個原因是由於甲狀旁腺不止4個,或有異位的甲狀旁腺組織;復發率高是由於剩餘的甲狀旁腺組織繼續受到促進生長的刺激。
MEN 2B患者呈現一些不見於MEN 2A的臨床表現,包括一些部位黏膜神經瘤:舌、唇、眼瞼及胃腸道,類Marfan綜合徵體態(胸廓凹陷、肢體細長等)。
MEN 2的發病機制
MEN 2的發病機制系ret原癌基因(RET)發生突變所致。RET為一單鏈穿膜含酪氨酸激酶的蛋白,在許多起源於神經嵴的細胞(如甲狀腺、腎上腺、腸內部神經系等)中表達,在機體的發育上起重要作用。RET結構上的特徵是在其細胞外部分近細胞膜處聚集有多個半胱氨酸,在細胞內部分則含有一酪氨酸激酶區段。MEN 2A患者RET基因有突變存在,主要位於細胞外近膜處半胱氨酸,可為錯義性突變,或小的DNA片段的缺失或插入,皆累及前述的半胱氨酸。家族性甲狀腺髓樣癌者往往可檢出MEN 2A中半胱氨酸突變,此外還有其他一些胺基酸突變。MEN 2B患者的RET基因突變不涉及MEN 2A中的半胱氨酸及家族性甲狀腺髓樣癌中的胺基酸,其突變的95%以上為甲硫氨酸Met 918變為蘇氨酸(Thr 918)。
MEN 2的治療
MEN 2中的甲狀腺髓樣癌,由於其病變為多中心性,應作全部甲狀腺切除術及中心性淋巴結切除,部分甲狀腺切除術將出現疾病復發。手術前應作有關檢查以了解是否有嗜鉻細胞瘤,同時有嗜鉻細胞瘤者應作相應治療及術前準備。MRI以及選擇性靜脈採血測降鈣素有助於發現癌腫轉移灶。已有轉移者手術治療為姑息性而不能根治。化療及放療的效果有限,僅適用於晚期的患者。
MEN 2中嗜鉻細胞瘤的治療同於散發性者。須注意MEN 2中的嗜鉻細胞瘤可為雙側性的,需加強檢查。如為一側性,則在切除後應密切隨訪,以及早發現另一側腫瘤出現並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