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文字:外
拼音:wài
注音:ㄨㄞˋ
筆畫數:5,部首:夕,筆順編號:35424
醜集下】【夕字部】 外 ·康熙筆畫:5 ·部外筆畫:2
解釋:〔古文〕??【廣韻】【集韻】五會切【韻會】魚會切,??歪去聲。內之對,表也。【易·坤卦文言】義以方外。【家人
彖傳】男正位乎外。【禮·祭義】禮也者,動於外者也。【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列子·仲尼篇】遠在八荒之外。 又疏斥也。【易·泰卦彖傳】內君子,而外小人。【前漢·霍光傳】盡外我家。 又度外,置之也。【後漢·光武紀】暫置此兩子於度外。 又方外,散人也。【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於
九垓之外。 又【集韻】五活切,音杌。【黃庭經】洞視得見無內外,存嗽
五牙不饑渴,
神華執中六丁謁。 又葉征例切,音制。【詩·魏風】十畝之外兮。葉下泄逝。 【說文】外,遠也。卜尚平旦,今若夕卜,於事外矣。會意。
考證:〔【禮·祭儀】禮也者,動乎外者也。〕 謹照原書祭儀改祭義。照原文動乎改動於。〔【易·否卦
彖傳】內君子,而外小人。〕 謹照原書
否卦改泰卦。
漢字演變
如圖所示:
謎語:多字取一半,蘿蔔靠旁邊(打一字)——外
謎語解析:“多”字取一半為“夕”字,旁邊站著“卜”字,即為“外”。
註解
(1) 與“內”、“
里”相對:~邊。~因。里應(ying )~合。~行(hang )。
(2) 不是自己這方面的:~國。~路(同“外地”)。~族。~省。~星人。
(3) 指“外國”:~域。~賓。~商。
(4) 稱母親、姐妹或女兒方面的親戚:~公。~婆。~甥。(5) 稱岳父母:~父。~姑(
岳母)。
(6) 稱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8) 對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號(綽號)。~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雜史和以敘述人物為主的舊小說)。~傳(zhu刵 )。
(19) 傳統戲劇角色名:~旦。~末。~淨。
參考辭彙
besides in addition not closely related other outer outside unofficial
中 內 里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醜集下】【夕字部】外 ·康熙筆畫:
5 ·部外筆畫:2
〔古文〕𡖄《廣韻》《集韻》五會切《韻會》魚會切,𠀤歪去聲。內之對,表也。《易·坤卦文言》義以方外。《家人彖傳》男正位乎外。《禮·祭義》禮也者,動於外者也。《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列子·仲尼篇》遠在八荒之外。
又疏斥也。《易·泰卦彖傳》內君子,而外小人。《前漢·霍光傳》盡外我家。
又度外,置之也。《後漢·光武紀》暫置此兩子於度外。
又方外,散人也。《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
又《集韻》五活切,音杌。《黃庭經》洞視得見無內外,存嗽五牙不饑渴,神華執中六丁謁。
又葉征例切,音制。《詩·魏風》十畝之外兮。葉下泄逝。 《說文》外,遠也。卜尚平旦,今若夕卜,於事外矣。會意。
詳細解釋
名詞
(1) (會意。從夕,從卜。“夕”指“黃昏時刻”,轉義指“黃昏時刻農夫聚集”。“夕”與“卜”聯合起來表示“就眾人關心的未來事卜它一問、算它一卦”。本義:卜問未來的事、遠事。
引申義:(時間空間)非此時此地的、非眼前的;在看不見的地方的)
(2) 同本義。與“內”或“里”相對 [outside;outer]
(3) 又如:
外戶(從外面關閉的大門);
外祟(指外來的危害);
外槨(棺材外的套棺);外好里枒槎(對外人好,對自己人苛刻);外藩(外部
屏藩);外廓(外城);
外見(顯現於外);
外求(求之於外);
外舍(在外住宿)
(4) 外表;儀表 [appearance]
(5) 又如:外象
包皮(指善惡美醜表現在身上,行動語言表現在外表上);外表(人的外貌儀表);
外秀(外表俊秀);
外和(外表和氣);外化(外表的變化);外方內圓(謂外表正直,內心圓滑);
外視(外觀、外表)
(6) 表面 [surface;face;outside appearance]
無非是三等喻品,
外像皮毛。——明·佚名《檮杌閒評——明珠緣》
(7) 又如:
外刑(施於身體表面的刑罰);外像(表面現象);外局(表面上);外合里表(
表里不一);
外見(顯現於外);
外揚(顯現於外);
外意(文字描繪的表面意義);
外營(外層營壘)
(8) 古代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husband]
(9) 外國 [foreign country]。如:外為中用
(10) 外地;異鄉 [province;another part of the country]
上年老太太生日,曾有一個外路和尚來孝敬一個蠟油凍的佛手。——《紅樓夢》
(11) 又如:
外役(在外服役);
外奔(逃亡國外,逃離本陣營,投奔他方);
外府(外地);
外路和尚(從外地來的和尚。即行腳僧)
(12) 外物。亦謂視為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慾功名之類;亦指外界的人或事物 [external things]。如:外欲(指外界的誘惑);外情(受外界事物觸動而生之情);外蓋衣服(穿在外面的罩衣);外境(指外界事物);
外誘(外界事物的誘惑);
外論(外界的議論);
外議(外界的輿論)
(13) 指男子。亦指
男寵,男色 [man]。如:
外色(男色);外子(舊時妻稱夫為外子);
外言(男子所說有關公務之言);
外嬖(指宮禁外的寵臣,亦指男寵);
外寵(指寵臣;亦指
孌童,男色)
(14) 母親、妻子、姐妹或兒女方面的(指親屬) [(relatives) of one's mother,sisters or daughters]
(16) 指外廷臣僚 [minister outside court]
(17) 又如:外郎(官名。宋元時亦稱衙門書吏);
外朝(指在外朝參政諸官。後泛指朝臣)
(18) 指地方官。亦謂京官調任地方官 [local officcials]
(19) 又如:
外班(指分發到外省任職的班次);外吏(外臣。指地方官);
外鎮(鎮守邊關要塞的將帥);外藩(有封地的諸侯王);
外補(道員的
缺分,原則上由中央任命,但也規定了幾個缺位,由外省督撫呈請任用)
動詞
(1) 疏遠。關係、感情上保持距離 [drift apart]
內小人而外君子。——《易·否》
(2) 又如:勿外(不要見外);外我(視我為外人;疏遠我);外道(作客時,顯得很疏遠)
(3) 背離 [deviate]
(4) 排斥 [repel]
(5) 拋棄 [abandon]
形容詞
(1) 另外;其他;別的 [in addition;besides;other]
(2) 又如:外教(外央。外行);外來錢(外快。額外的財利);外轉(外輸;外快);
外慕(猶言他求;別有喜好);
外第(
別宅);
外累(謂身外事物的煩擾、拖累)
(3) 異;不一 [different]。如:
外意(二心;
異志);外道(見外;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