孌童

孌童

孌童專指與男人發生性行為的男童和少年,“孌”字本意形容“美好”,部首為“女”,即“相貌美麗的女子”。南北朝開始,孌字與童搭配,意指被達官貴人當作女性玩弄的美少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孌童
  • 外文名:Catamite
  • 類型:概念
  • 拼音:luán tóng
  • 釋義:供男性玩弄的美少年
詩歌,歷史記載,中國記載,日本記載,與戀童癖的區別,

詩歌

南朝 梁簡文帝《孌童》詩:
孌童孌童
孌童嬌麗質,踐董復超瑕。
羽帳晨香滿,珠簾夕漏賒;
翠被含鴛色,雕床鏤象牙。
妙年同小史,姝貌比朝霞;
袖裁連壁錦,床織細種花。
攬褲輕紅出,回頭雙鬢斜;
懶眼時含笑,玉手乍攀花。
懷情非後釣,密愛似前車,
定使燕姬妒,彌令鄭女嗟。
詩的頭兩句點題,接下來四句寫所居環境,一派女性意味,第七八句,寫少年年貌美,接下來用六句細描孌童的衣著和姿態,最後四句刻畫情懷,表示其與女子並無異樣。

歷史記載

中國記載

北史· 本紀·廢帝紀》里,國子助教許散愁自稱:“散愁自少以來,不登孌童之床,不入季女之室,服膺簡策,不知老之將至。”從反面看出當時的達官貴人中“登孌童之床”、“入季女之室”的不在少數,否則散愁不會專提出此點來回答宣帝的問話。
姚雪垠《燕遼紀事》:“他對妓女和孌童一類的人向來只作為玩物看待,認為他們是生就的楊花水性,最不可靠。”
這裡可看出,人之所以當孌童,是受人“勢劫利餌”,即威勢所脅利物所誘,加之蓄意地造成他們心理變態所致。而男性之所以戀童,除了古書上所說的他們與女子的容貌、性情並無二致之外,還有圖新鮮、跟風的原因。
蒲松齡《聊齋志異》卷八《男生子》中記載道:“福建總兵楊輔有孌童,腹震動。十月既滿,夢神人剖其兩脅去之。及醒,兩男夾左右啼。起視脅下,剖痕儼然。兒名之天舍、地舍雲。
異史氏曰:“按此吳藩未叛前事也。吳既叛,閩撫蔡公疑楊欲圖之,而恐其為亂,以他故召之。楊妻夙智勇,疑之,沮楊行,楊不聽。妻涕而送之。歸則傳齊諸將,披堅執銳,以待訊息。少間聞夫被誅,遂反攻蔡。蔡倉皇不知所為,幸標卒固守,不克乃去。去既遠,蔡始戎裝突出,率眾大嗓。人傳為笑焉。後數年,盜乃就撫。未幾蔡暴亡;臨卒見楊操兵入,左右亦皆見之。嗚呼!其鬼雖雄,而頭不可復續類!生子之妖,其兆於此耶?”
明朝淫狎孌童的風氣轉盛。明武宗南幸至楊文襄家,有歌童侍焉,帝問其名,歌童回答說是楊芝;帝賜名曰“羊脂玉”,命從駕北上。臧晉叔因與紅衣孌童相狎而被罷官,張岱《西湖七月半》描寫當時的社會風氣“亦船亦樓,名娃閨秀,攜及童孌,笑啼雜之,環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李漁肉蒲團》內記家童書笥、劍鞘,“兩個人物都一樣妖姣,姿色都與標緻婦人一般。”沈德符認為晚明的同性戀風氣是“盛於江南而漸染至中原”。是以明人多稱男風為“南風”,有時亦稱男妓賣淫場所為“南院”。
清代淫狎孌童的風氣更盛,沒有禁忌,幾乎是公開同性性行為。鄭板橋的小童王鳳性敏貌美、深得鄭板橋喜愛,優伶王稼長得“妖艷絕世,舉國趨之若狂”。《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有書生嬖一孌童,相愛如夫婦。”
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二上說:“凡女子淫佚,發乎情慾之自然,孌童則本無是心,皆幼而受給,或勢劫利餌耳。”接著紀曉嵐便舉了一個例證:“相傳某巨室喜押狡童,而患其或愧拒,乃多買瑞麗小兒,未過十歲者,與諸童戲,時使執燭侍側,種種淫狀,久而見慣,視若當然,過三四年,稍長可御,皆順流之舟矣……”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有書生嬖一孌童,相愛如夫婦。”

日本記載

在日本江戶時代武士中孌童之風相當盛行,蔓延到庶民社會中,男色則成為一種雅癖。最突出的男色現象即眾道,那些充當將軍、大名乃至武士身邊的侍童(即小姓)的少年,其不少實質地位就是男寵,或用中國古代的說法就是“孌童”。
據說這種風氣是日本僧侶來大唐取經時,從大唐學去的。十二世紀末期鎌倉幕府樹立起了武士中央集權制,當時孌童癖還只是山門(即僧侶特權階級)、貴族公卿間的上流時髦玩意,是一件“風雅”的事物,可說是某種身份象徵;普通武士是玩不起的,上層階級享有實際上的專利權。由於當時的男人大部分的時間是在戰場上度過的,而女眷不被允許帶去參戰,金戈鐵馬之際性慾的解決很大程度上轉嫁到了身邊的孌童身上,這是當時男風發生的一個很實際的客觀條件。
同時,為了構建一個牢不可破的武士集團,武士之間、主僕之間的禮義忠貞觀念被空前強調。孌童已經成為了主將身邊最親近的侍衛,也可以說是最後一道防線。倘若兩軍對壘、白刃加身之時,能誓死護衛主將的,只有身邊的孌童了,這就要求孌童們必有“視死忽如歸”的勇邁與決絕,而平時的寵幸之恩情、魚水之歡愉,怕都要在這一刻得到最激烈的體現。所以戰國時代的孌童和早期流行於公卿山門身邊的孌童不同,還要求有高超的武藝。
於是在戰國時代,孌童之風可說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株萬株菊花開”,孌童之風極普遍到了大名身邊甚至有十幾、二十個孌童也不希奇,德川四天王里就有兩個(井伊直政和本多忠勝)嗜好此調。
這種作為孌童的侍童,身份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戰爭中獲得戰功從而提升為武士甚至戰將的事例也並不少見。孌童只是身份的一個階段罷了,並不妨礙升遷、成家立業。

與戀童癖的區別

“孌童”與“戀童癖”常常被互相混淆,戀童者是指只對孩童產生性慾的人。而古代的孌童者則是因為未發育出第二性徵的少年男童與女子相差不大,所以才與男童發生關係,待男童發育出男性特徵之後,年長的一方就會選擇分手,成年的男寵、男妓也幾乎都是萬里無一的貌若女子之人。
更重要的一點是,即便是常年玩弄男童或嗜好男風的人,也不妨礙他們對成年美女同樣興趣滿滿,可以說古時的龍陽之風最基礎的條件就是男生女相,和現代的男同性戀者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群體,他們並不是真正的喜愛“男色”,而是喜愛“擁有女色的男人”。
一開始僅僅是在某些達官貴族、皇親國戚之間流行,眾所周知宮廷生活和官場政治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以及奇聞異事是很容易讓人心理畸形的,再加上平日裡的閱女無數,讓這些貴人們不僅口味奇重,且新鮮感薄弱,也因此孌童之風十分盛行。後來傳至民間,要知道當時的老百姓是很愛跟風的,尤其以皇室為重點,而且任何“風”效仿起來都很猛,裹腳也是這么來的,所以孌童之風也在民間盛行了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