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華文報紙

外國華文報紙

外國華文報紙:中國國外的華僑華裔公民和非華裔公民創辦的中文報紙。過去通稱華僑報紙。20世紀60年代以後,因這些報紙的性質絕大多數已從僑民的出版物轉變為當地華裔公民或本國公民主辦的中文傳播媒介,遂被稱為華文報紙。外國華文報紙同中國新聞界交往密切,各國華文報紙負責人及編輯、記者與中國新聞工作者之間的互訪越來越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國華文報紙
  • 外文名:Foreign language newspaper
  • 實質:華裔和非華裔創辦的中文報紙
  • 時間:20世紀60年代以後
外國華文報紙,海外報紙名錄,挑戰與機遇,

外國華文報紙

中國國外的華僑、華裔公民和非華裔公民創辦的中文報紙。過去通稱華僑報紙。20世紀60年代以後,因這些報紙的性質絕大多數已從僑民的出版物轉變為當地華裔公民或本國公民主辦的中文傳播媒介,遂被稱為華文報紙。 1854年在美國舊金山一度出現的 《金山日新錄》,是世界上第 1份具有現代報紙各種特徵的華僑報紙。東南亞地區最早出現的華僑報紙,是1880年在新加坡創刊的《叻報》。辛亥革命前後和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華僑報紙有兩次大發展的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部分停刊,戰後又有一次大發展的高潮。除原有報紙紛紛復刊外, 還出現了新加坡《南僑日報》、仰光《人民報》、曼谷《全民報》等一批新的華僑報紙。到20世紀50年代,有分布在25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報紙125種,其中70%以上集中在東南亞地區。
華僑報紙向華文報紙轉變 20世紀60年代以後,一些國家明確規定非本國籍公民不得辦報;又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50年代宣布了海外華僑不擁有雙重國籍的政策,因而在海外繼續出版或創辦的絕大多數中文報紙都成為由華裔公民出面註冊的出版物,華僑報紙遂轉變為華文報紙。60~70年代,由於國際關係的變化,一些東南亞國家中華文報刊已經絕跡。北美洲等地因為華人新移民大量湧入,華文報紙則有明顯增加。
分布 80年代華文報紙的地區分布同50年代已有不同,由東南亞地區占壓倒優勢變為集中在東南亞和北美洲兩個地區。1986年,在亞洲美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的25個國家中共有華文報刊 350多種,其中日報68種,其餘多為周報和期刊。 據1986年12月底統計,80%華僑、華人聚集的東南亞地區共有華文報紙37種。其中20年代在新加坡分別由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胡文虎創辦的有影響的《南洋商報》、《星洲日報》,在1983年合併成為《南洋·星洲聯合早報》和《南洋·星洲聯合晚報》。馬來西亞華文日報家數最多,日報共有19種,其中《光華日報》創刊於辛亥革命前夕的1910年。此外,華文報紙在泰國有6家,在菲律賓有 5家。
在美國有不少歷史悠久的華僑報紙。如紐約美洲華僑日報》(1940)、《聯合日報》(1941),舊金山少年中國晨報》(1910)、 《金山時報》 (1915),檀香山《中華新報》(1928)等,以及1970年以後創辦的華文報紙如紐約《世界日報》、《中報》,洛杉磯《國際日報》等,至 1988年仍在出版。1988年美國有華文報紙 60種,其中日報 9種。在加拿大有1907年創刊的溫哥華《大漢公報》、1983年創刊的多倫多《加華日報》等 7種華文報紙。
華文報紙的發行量,一直缺乏精確的統計。根據比較保守的估計,日報、期刊日發行量合計在 100萬份以上。其中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兩國超過70萬份,在美國為10萬份以上。
內容和編排形式 華文報紙大部分為對開,每天出4 ~50個版不等。大部分報紙有以下內容:所在國國內新聞、當地華人社區新聞、國際新聞、中國內地新聞和港澳新聞以及各類副刊和廣告。80年代以來,華文日報多辟有報導中國新聞的專版,刊登中國訊息的篇幅不斷增加。 在編排形式上,新加坡報紙和馬來西亞部分報紙採用當地通用的簡化漢字橫排,其餘國家絕大多數採用繁體字直排。美國舊金山《東西報》、西雅圖西華報》、菲律賓馬尼拉《聯合日報》等出版了中、英兩種文字的雙語版, 馬來西亞一些報紙也有中文和馬來文的雙語版。
信息傳遞和排印技術 大部分報紙為照排膠印,其中有的為彩色膠印,有的實行衛星傳送版面。但也有不少仍為鉛印,還有打字油印或手抄影印的日報。
與中國新聞媒介的關係 外國華文報紙同中國新聞界交往密切,1986年底抄收中國新聞社電訊稿的已有10個國家的 40多家華文報紙 ,另有約 100家接收航寄稿。新華通訊社於1981年起增加了對外中文供稿業務,開闢了泰國、菲律賓、美國、加拿大等專線。《人民日報》於1985年 7月出版了海外版,通過衛星傳送版面,在紐約、舊金山、東京巴黎等地印刷發行。各國華文報紙負責人及編輯、記者與中國新聞工作者之間的互訪越來越多。
香港是海外華文新聞事業的一個聯絡中心和信息來源地,香港中國通訊社、採風通訊社、四海通訊社向海外華文報紙供稿。從70年代起,香港一些報紙陸續發行海外版。《星島日報》在紐約、 舊金山、 多倫多溫哥華墨爾本倫敦等地設有辦事處並在當地出版,《文匯報》出有倫敦版, 《大公報》、 《文匯報》、《新報》、《成報》等出有美國版。這些報紙大部分版面由香港通過衛星或快郵傳送,然後加上當地新聞和廣告,可以和香港報紙同一天出版。在一些地方香港報紙海外版的銷數超過了當地辦的華文報紙。
外國華文報紙
外國華文報紙
外國華文報紙
外國華文報紙

海外報紙名錄

大眾報
東森電視台(ETTV)
世界論壇(WORLDTRIBUNE0)
民生報(MIN SHENG DAILY)
《TVBS無線衛星電視台》
中國時報》(CHINA TIMES)
《中央通訊社》
中國新聞社香港分社
中國評論通訊社
紫荊(BAUHINIA MAGAZINE)
亞洲周刊(YAZHOU ZHOUKAN)
成 報
大公報(TA KUNG PAO)
香港商報(HONG KONG COMMERCIAL DAILY)
鳳凰衛視控股有限公司
〈揚時代〉雜誌(Young Times)
《聯合早報》(Lianhe Zaobao)
星暹日報》(SING SIAN YIT PAO
世界日報(THE UNIVEAL DAILY NEWS)
《星暹日報》(SING SIAN YIT PAO)
《京華中原聯合日報》
亞洲日報(ASIA NEWS TIME)
中華日報(TONG HUA DAILY NEWS)
《紐西蘭境報》
《中華電視網》
紐西蘭中文先驅報
《紐西蘭信報》
《葡華報》
《華商縱橫Horizon》雜誌
世界日報(WORLD NEWS)
商 報(MACAO DAILY NEWS)
砂勞越晚報
《呼聲》月刊
國際時報》(INTERNATIONAL TIMES)
聯合日報》(UNITED DAILY NEWS)
中國報
星洲日報( SIN CHEW JIT POH)
《委國僑報》
《委華報》
《南非華人報》(China News SA)
《華僑新聞報》(China Express)
烏克蘭華商報》
俄羅斯龍報》
莫斯科華人報》
《中歐華報》
印度尼西亞日報》
《呼聲》月刊
《印度尼西亞商報》
《千島日報》(HARIAN NUSANTARA)
《印度尼西亞國際日報》
土耳其之聲廣播電台華語部》
新導報(XINDAOBAO)
《歐洲商報》
20 布達佩斯周報(BUDAPEST HETILAP)
歐洲華報(CHINEZII DIN EUROPA)
《歐洲僑報》
歐華僑報
同鄉報(Tong Xiang Bao)
《歐華報》(OUHUA NEWS)
歐洲商旅報(TRAVEL AND TRADE IN EUROPE)
新天地(NEW WORLD VERLAG)
歐洲商報(CORRIERE DELLA CINA)
新華時報》(LA NOUVA CINA
20 《歐華時報》
華僑新天地(WAH KIU ASIAN NEWS)
《新歐僑報》
華商報
《華報》
愛華
〈日本僑報〉
留學生新聞
〈華人周報〉
《關西華文時報》
《中日新報》
《關西華文時報》
〈CCTV大富〉
〈樂樂中國電視台〉
《華商報》
《華報》
《歐洲時報》
〈澳華時報〉
2ac澳洲華人電台
〈東方郵報〉
《澳洲新快報》
大華時代(Australian Chinese News)
〈澳洲廣播電台中文部
大洋時報THE(PACIFIC TIMES)
澳華僑報
墨爾本日報(SING TAO NEWSPAPE)
星島日報(澳洲版)(SING TAO NEWSPAPE)
〈健康時報〉(HEALTH TIMES)
海外華文報紙
大華商報〉(DAWA BUSINESS PRESS
神州時報〉(CHINA JOURNAL)
加中時報
〈大中報〉(CHINESE NEWS)
〈中華時報〉
〈今日中國文匯報〉
匯聲廣播華僑之聲Channel M多元文化電視台
《華僑時報》
〈加拿大中文電台(多倫多)〉
〈北美時報〉
新時代傳媒集團
〈加華新聞〉
《加華僑報》
星島日報(加東版)(SING TAO DAILY)
星星生活周刊〉(NEWS STAR WEEKLY)
〈明報〉(MING BAO DAILY NEWS)
環球華報》
世界日報(加東版)(WORLD JOURNAL)
亞省時報(ARIZONA CHINESE NEWS, USA)
伊利華報(ERIE CHINESE JOURNAL)
美國網路電視
彼岸雜誌
美國網路電視
彼岸雜誌
中外論壇
華夏時報
明橋體育
美中晚報(SINO-US EVENING NEWS)
美中信使報USA-Sino News)
美南新聞
洛杉磯時報(Chinese American Times)
中國日報(CHINESE DAILY)
辰報/中國之星電視台
美洲時報
中美郵報(CHINESE AMERICAN POST)
美國神州時報 (China Joual)
中國廣播網(CHINESE RADIO NETWORK)
華盛頓新聞
美華商報(A&C BUSINESS NEWS)
新世界時報(NEW WORLD TIMES)
國際日報(INTERNATIONAL DAILY NEWS)
星島日報(美東版、美西版)
明報(美東版)(MLNG PAODAILY NEWS)
僑 報(THE CHINA PRESS)

挑戰與機遇

東南亞國家作為歷來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區域,也是重要的海外華文報刊集中地之一。自1881年新加坡閩籍華僑薛有禮創辦華文報刊《叻報》,一百餘年以來,華文報刊陸續在東南亞各國紮根發展。隨著中國經濟實力提升和對外開放的加強,華人新移民不斷增加,華文教育在東南亞各國也蓬勃發展,華文報刊呈現出穩定發展的趨勢。
外國華文報紙
當前態勢
東南亞國家中華文報刊發展最為興盛的當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一般而言,海外華文媒體相對於當地官方語強勢媒體來說仍屬於弱小媒體。 但在這兩個國家,華文媒體已成為當地主流媒體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報業控股公司出版的《聯合早報》,它不但是新加坡的主流華文報,更通過電子媒體的協助,成長為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華文大報,也是唯一獲得中國官方批准在中國公開銷售的外國中文報紙。此外,報業控股公司還出版 《聯合晚報》、《新明日報》和《星期五周報》等3份華文報紙,2001年1月17日新創刊《大拇指》周刊以及其他3份華文期刊。
馬來西亞現有華文報共18家,華文期刊63種,是海外擁有華文日報最多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約占總人口28%,但18家華文報的日銷售量超過馬來文報和英文報。其中南洋報業集團屬下的《南洋商報》和朝日報業集團的《星洲日報》、《光華日報》是主要的華文報。
外國華文報紙
相對而言,其它東南亞國家華文報刊則處於復甦發展期。印尼是全球華人最多的國家,但在1966年至1998年蘇哈托軍政府統治期間,政府禁止興辦華文教育以及禁止出版、發行華文報刊。近幾年隨著政府放鬆對華文出版業的管制,華文報業得到復甦。世紀之交,印尼誕生了11家華文報紙,具有代表性的有《世界日報》、《印度尼西亞商報》、《和平日報》、《新生日報》和《國際日報》。
另外,菲律賓的《商報》、《世界日報》,《菲華日報》,泰國 的《世界日報》、《新中原報》等都具有很高水準。越南現有華文報紙《西貢解放日報》、《越南經濟新聞》。高棉從1999年開始復辦華文報紙,現有《華商日報》、《柬華日報》和《高棉星洲日報》等華文日報。1998年《緬甸華報》創刊,是緬甸唯一的華文報紙。
面對挑戰
東南亞國家華文報刊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繼續承載其傳揚中華文化,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功能。
縱觀華人東南亞移民史,多以勞工和商貿為目的,在迥異的社會環境和當地族群把政的情況下,海外華文報刊是其維繫民族文化的重要紐帶,是為身處異質文化環境中的華人提供身份認同感和文化歸屬感的有效工具。由於華人移民和新一代華裔越來越多使用當地社會主流語言,特別是年輕一代的華文水平普遍下降,東南亞中文報都面臨讀者減少的困境。
外國華文報紙
王士谷先生《海外華文報刊的量化分析》中統計數據顯示,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末,東南亞十國華文報刊由1082家銳減到655家。究其原因,東南亞國家擺脫殖民統治後大多引進西方自由經濟發展模式,向西方國家開放國門,導致西方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的湧入,從而對中華文化造成衝擊和削弱。
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是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多民族社會,華人約占其定居人口的77%(約為250萬人)。雖然有4種官方語,卻獨尊英文,以之作為團結和溝通各族的中立語,以及行政經濟教育的主要媒介語。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政府為了引進外資、促進種族和諧,在本地中國小和大學推行英文教育。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第一代受英文教育者開始進入閱報年齡,中文報和英文報之間的差距便從發行量上體現出來,而且越來越大。接受全英文教育成長起來的年輕人閱讀中文報的能力每況愈下,對華文也缺乏感情。
同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傾向於選擇英文報紙。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下,華文報面對著強勢英文報的競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根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傳播學院郝曉鳴博士的調查顯示,新加坡受英文教育者傾向於閱讀英文報紙,受中文教育者傾向於閱讀中文報。而在29歲以下年輕人中,受英語教育者大大超過受中文教育者。照此趨勢,中文報紙的讀者基礎將在未來10年至20年受到嚴重挑戰。由於英文強勢不可逆轉,到下個世紀,新加坡的中文報和英文報紙之間的差距將繼續加大。
外國華文報紙
機遇與展望
多元文化的衝突給華文報刊帶來了嚴重的衝擊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必須看到,華文報刊的傳統優勢依舊存在,這是由兩方面因素決定的。
首先,中華文化在東南亞的影響根深蒂固,這是華文媒體奮起的文化因素。很多世紀以來,中華文化在東南亞打下深深的印記——“和為貴”的中華文化傳統和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深受東南亞國家推崇。在多元文化的社會中,華文報刊因應形勢,堅持獨特的文化特色,不僅是華人世界的寶貴財富,也是東南亞國家的力量源泉。華文報刊立足於華人群體的溝通,維護華族權益,反映華族心聲,致力於華人融入主流社會,也使自身成為多元民族多元文化構成的一部分。
華文報刊在穩定既有讀者群的同時,還不斷在內容形式諸方面積極探索,以吸引新的客群群,培養其對華文報刊及中華文化的興趣熱愛和忠誠。正如《聯合早報》總編輯林任君在推出重大版面改革時指出,“(聯合早報)要用年輕人的語言和年輕人說話,要以他們關心的課題和內容吸引他們,希望引起他們閱讀華文報的興趣,從而將他們漸漸引入早報及其它豐富多彩的華文寶庫中。” 同時,華文報刊也開闢了許多文藝專欄、副刊推介中華文化。如新加坡《聯合早報》、《聯合晚報》的“根”文藝專版,馬來西亞《南洋商報》的“藝海”文藝版,泰國《新中原報》的“藝術快報”、“集萃”、“神州新姿彩”,菲律賓《世界日報》的“尋根”版,印尼《呼聲》、《千島日報》的學習漢語專欄,都有著濃郁的中華文化色彩。
外國華文報紙
21世紀東南亞華文報刊面臨的一個共同機遇,就是中國在東南亞地區影響力的與日俱增。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互動文化交流帶動新移民和華文教育的發展,為華文傳媒的發展提供契機。中國經濟改革與社會進步為海外華文媒體提供更豐富的新聞內容,“報導中國”成為海外華文傳媒熱點。如菲律賓華文傳媒廣泛採用中國新聞社、新華社的稿件,《世界日報》與《商報》經常將中國重大新聞刊在頭版。新加坡《聯合早報》在2003年也進行了改革,從政治經濟文化全方位多層次增加了對中國的報導。
其次,東南亞華文報刊初步實現媒體與科技的融合,這是華文媒體發展的科技保證。電子傳媒和資訊時代的到來沖刷著全球的傳媒格局,東南亞也不例外。但是,豐厚的財力和靈活的理念使東南亞各國華文報刊根據各自的市場環境審視自身的市場定位,迅速實現媒體與科技的融合,從而扭轉了頹勢。
在華文新聞事業較為發達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華文報刊採取了多媒體融合之路。這種融合起初是體現在報刊所辦的電子版上面,即實現與網路媒體的融合。如馬來西亞的《星洲日報》和《南洋商報》相繼進入網際網路,擁有大量的讀者。新加坡《聯合早報》於1995年在全球華文報章中首推網路版。憑藉母報的新聞資源和品牌優勢,《聯合早報網》迅速得到了全球網友的歡迎,優質的新聞和評論助其成為知名全球華文新聞網站。2001年,報業控股公司又進軍電視領域,開播的華語電視“優頻道”大受歡迎,多媒體融合更上一層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